一手抓智慧農業;一手抓項目建設。山東省青州市黃樓街道借力「網際網路+」, 全力打造青州花卉產業新名片;加力「雙招雙引」,優化營商環境,用優質服務奮力跑出了發展「加速度」。
時值初秋,依然酷熱難耐,在青州市黃樓街道到處是火熱的建設場景。
這兩天,位於青州市黃樓街道盧李村、總投資 萬元、由青州銘園花卉有限公司與臺灣客商共同投資建設的銘園智能溫室花卉示範基地項目一期工程即將完工,工人們正將一株株花卉苗木栽植到大棚中。
新修建的智能花卉大棚中,安裝了潮汐灌溉苗床、水肥一體化、自動噴灌、智能溫控等設備,相比傳統花卉大棚,這種智能溫室大棚管理起來更加方便、省力。
智能溫室大棚不僅節約了種植成本,而且因其管理更加規範、高效,花卉成活率和生長周期也得到了提升。
隨著智慧農業技術的普及,農業物聯網的加速推廣,越來越多的花卉種植大戶嘗到了科技興農的甜頭。去年,在黃樓街道相關部門地積極幫助下,青州市世紀金塬園藝有限公司也搶抓機遇,發展智慧農業,他們投資1.2億元,借鑑荷蘭標準智慧農業發展模式,採用潮汐灌溉、智能補光等技術,建起20000多平方米的智能化連棟溫室。
在世紀金塬智能花卉示範基地新建成的智能化連棟溫室裡,新移植的盆栽長勢正旺,工作人員正操作自動噴淋系統對花卉進行灌溉。儘管外面天氣炎熱,但大棚內溫度適宜,遮陽簾、排風扇、水空調,隨處可見新技術的應用。通過後臺自動化控制,工作人員只需一個小小的遙控器,就可以維護大棚的日常運作。
與傳統溫室最大的不同,就是智能化連棟溫室可通過環境自動化控制系統對溫度、光照、水、肥料等進行一體化高效綜合管控,創造出一個最適合花卉生長的環境,在節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時,也極大地節省了人工。
近年來,青州市黃樓街道以花卉小鎮建設為抓手,圍繞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園這一目標,借力「網際網路+」,發展智慧農業,不斷加快花卉產業的轉型升級,打造青州花卉產業新名片。高標準建設了世紀金塬、銘園花卉、科隆園藝等共10萬平方米的智能溫室,規劃建設了千畝蝴蝶蘭基地,逐步整合花卉散戶,重點培養名優特新特色花卉,花卉集群發展躍上了新臺階。
在推進傳統花卉產業上檔升級的同時,黃樓街道還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優化營商環境,用優質服務打造「黃樓速度」。
眼下,位於黃樓街道小崔工業園內的山東省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項目正在加速推進。該項目佔地120畝,總投資8.6億元,其中一期投資3.5億元。項目建成後,可年產裝配式建築專用骨架及配件20000噸,各式裝飾牆面板材料500萬平方米,輕鋼裝配式房屋50000平方米,實現年銷售收入6億元,稅收收入2000萬元。
如此大規模的項目,青州市黃樓街道通過「一個項目、一套專班、一抓到底」的精細化服務模式,從洽談到落地僅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
該項目在落地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現在所使用的土地是過去一家企業的老廠房,一開始雙方企業在轉讓費用和時間等方面未達成一致而陷入膠著,工作人員得知這一情況後,多次到雙方企業做工作,使項目順利落地。
項目的快速落地提振了企業發展信心,在保證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企業集中精力、搶抓工期,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建設,僅三個月時間,項目建設已接近尾聲。
為讓企業騰出手來抓建設,黃樓街道本著「企業少跑腿、部門多辦事」的原則,由街道牽頭,組織青州市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針對項目個性化需求進行政策解讀和許可輔導,通過定製服務為項目方簡化程序,徹底掃清影響項目有序推進的障礙。
智慧農業是未來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和引擎,沒有科技做支撐,沒有好項目、大項目做引領,就沒有高質量發展。各鎮街、開發區要不斷強化網際網路思維,樹牢「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就是抓項目」的理念,切實增強主動服務、精準服務的意識,勇擔當、善作為、務實效,聚力打造發展「雙引擎」,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為建設「五強四宜」美麗青州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