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的雪後,踏入黃燕溪谷,步入慄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精緻的美麗鄉村「工筆畫」:穿新衣戴新帽的農舍風姿綽約,整修一新的村中河風光旖旎,擠滿老物件的村史館引人駐足……在皚皚白雪映襯下的小山村,如詩如畫,鄉韻悠長。
以前的慄林村可不是這樣!村落蕭條房舍老舊,路兩邊雜草叢生、草垛亂堆,河道垃圾成堆、散發出異味。曾經「髒亂差」的小村莊,如今搖身蛻變成美麗村莊。村裡的百姓每每提起這一變化無不由衷地大聲讚一個「美」!
談起這一翻天覆地的變化,棲霞市翠屏街道黨工委書記蔣曉峰高興地說:「在棲霞市委和市委組織部的指導下,翠屏街道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僅用兩個月的時間,集中打造『黃燕溪谷』美麗鄉村片區,形成了示範引領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新格局。」
環境優美、鄉風醇美、人文和美,這一幅精謹細膩的美麗鄉村「工筆畫」,是如何一筆筆繪就的呢?
起筆
高起點規劃振興新藍圖
實施鄉村振興,建設美麗鄉村,是民之所盼,更是一道課題。
從何入手?如何建設?翠屏街道在深入調查研究後認為,如今的美麗鄉村不再是單一從事農業的地方,還有重要的生態涵養功能,令人嚮往的休閒觀光功能,獨具魅力的文化體驗功能,要成為環境最美、治理最好、產業最活的新鄉村。美麗鄉村建設必須高點起步,借外力大手筆規劃美麗鄉村建設新路徑。
去年,翠屏街道請來了魯東大學、煙臺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的專家實地考察,出臺了「翠屏街道鄉村振興規劃產業發展總體規劃」。規劃提出,要按照「全域規劃、區片打造、以點帶面、示範引領」的思路,以改善村容村貌為主攻方向,做活「農」字文章,確定以「一中心三區」為主體的新型發展格局和產業布局,著力打造「黃燕溪谷」美麗鄉村示範片區,並將慄林村作為美麗鄉村示範片區農旅融合發展核心村,帶動全區片發展。
慄林村村委會門前的「慄林村休閒項目
布局圖」 勾勒了山村美好的發展未來:慄林村史館、根雕藝術傳習坊、青蘋果文創坊、鐵匠鋪、露天劇場……如珍珠般點綴在村中河的兩岸。山腰處還規劃有山地摩託車賽道和登山步道。
運筆
精心描摹美麗幸福新生活
徜徉在慄林村的街頭巷尾,你會為那傳遞著濃濃的鄉愁美景所沉醉——
女孩在麥垛前與羊嬉戲、男孩趴在窗戶上用彈弓瞄準、男女老少一起拔蘿蔔……那些喚起兒時往事記憶的場景栩栩如生地畫在了農舍的山牆上。
村史館裡擺放著百餘件老物件:耕作用的犁耙鋤頭、燒火用的風箱、雕花精美的箱梯椅、鏽跡斑斑的馬燈……舊時慄林人的生產生活畫卷徐徐展開。
還有那鐵匠鋪、根雕館、文創坊,都會讓你駐足欣賞,浮想聯翩。
為了呈現這美麗鄉村精彩畫卷,翠屏街道和慄林村用盡繡花功夫,精心細心描繪打造。在街道和有關部門的幫扶下,慄林村採取「幹部聯黨員、黨員聯群眾」的方式,動員群眾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來,拆除違建27處,清理「三大堆」68處,疏通河道800餘米,安裝仿古圍欄320米,路燈18盞,粉刷牆體2100平方米,修築道路護牆350餘米。
為進一步鞏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慄林村黨支部還專題進行研究,出臺了合理化措施。在村內,設立5名「街長」,7名「胡同長」,具體負責所在區域環境衛生等事務的日常管理。
落筆
鑄品牌勾勒產業發展新圖景
鄉村要振興,必須要揚起發展之帆,促進「美麗資源」向「美麗經濟」轉變。翠屏街道依託黃燕溪谷獨特的資源,著力打造「黃燕溪谷」旅遊品牌。
去年第十九屆棲霞蘋果藝術節以來,先後有兩大重要體育賽事在「黃燕溪谷」的慄林村舉行。去年10月,承接了「東盛杯」捷力100棲霞自行車賽的部分項目;去年11月,成功舉辦了中國山東棲霞首屆越野摩託車耐力賽。
「以前都是電視上才能看到的比賽,沒想到如今在家門口就可以真實地感受,真是太刺激了!」村民張樹禮對那場摩託車賽記憶猶新,激動地告訴記者,仿佛摩託車刺耳的轟鳴聲猶在耳畔。
據介紹,有近3000名外地遊客、摩託車騎手來到慄林觀賽參賽,對慄林村依山傍水、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精心打造的賽道以及體貼入微的後勤保障給予高度認可,為打響「黃燕溪谷」旅遊品牌奠定堅實的基礎。
另外,翠屏還註冊了「黃燕溪」「黃燕谷」「黃燕溪谷」等商標,力推發展翠峰牌蘋果、原木根雕、優質小米等本地特色產業,打造特色品牌,讓生態有「錢」景,美麗生財富,打造美麗鄉村經濟的「翠屏樣板」。YMG全媒體記者 趙巍巍通訊員 蔣言芳 馬曉明 攝影報導
【來源:水母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