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6 1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提及香格裡拉市三壩鄉
白水臺可是家喻戶曉
白水臺位於三壩鄉白地村
距香格裡拉縣城103公裡
它是由於碳酸鈣溶解於
泉水中而形成的自然奇觀
含碳酸氫鈣的泉水慢慢往下流
碳酸鹽逐漸沉澱
長年累月就形成臺幔
似層層梯田
被稱為"仙人遺田"。
今天小編要推送的就是位於仙境白水臺旁的納西族村落——最美吳樹灣
文明鄉風
走進香格裡拉市三壩鄉白地村吳樹灣村民小組,一面面繪滿東巴文字的矮牆將村莊裝點得色彩斑斕,乾淨整潔的房屋和硬化道路間縈繞著濃鬱的東巴文化氣息,一股清新、文明之風撲面而來。
「繪」出最美村莊,文明村風的由來!!!
「牆上繪製的大多是關於納西族歷史中的神靈形象和古老的祭祀中所念唱的曲調,傳達一種引人向善的道理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規律…… 」迪慶州東巴文化傳習館館長和樹榮說。1998年,熱愛東巴文化的和樹榮在吳樹灣創辦了第一所東巴學校,動員青年人學習東巴文化,走上了保護、搶救、傳承東巴文化的歷程。2010年,學校掛牌為「迪慶州納西東巴文化傳習館」。「東巴文化傳習館的宗旨就是東巴文化傳承與恢復文化生態相結合;與村容村貌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在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促進村莊的綜合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貢獻。」和樹榮說。
一直以來,傳習館將東巴文化的經典、儀式、歌舞與民間節日、慶典、日常習俗相結合,在豐富村民文化生活、拓展傳承空間的同時規訓了民間倫理道德、淨化社會風氣,舉辦的東巴舞展演、傳承培訓、文化交流、祭祀儀式等活動受到了村民的喜愛和支持。
「在村莊建設過程中,吳樹灣將農村環境衛生、文化傳承保護等要求納入組規民約,通過群眾評議等方式弘揚鄉村新風,深化農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村民文明素質不斷提高。」白地村總支書記楊桂福說。吳樹灣組規民約明確農民維護公共環境責任,庭院內部、房前屋後環境整治由農戶自己負責;村內公共空間整治以村民自治組織或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主,主要由農民投工投勞解決,鼓勵農民和村集體經濟組織全程參與農村環境整治規劃、建設、運營、管理。
「如今家家戶戶的生活都大變樣了,這都得益於好的政策和制度,只要是對村莊發展有好處的,我們都應該積極去做。」村民和永向說。
公共衛生曾經是村容整治的難題,以前道路兩旁到處是垃圾、村民較為聚集的區域,汙水隨處排放。2018年,吳樹灣村民小組通過人居環境提升工程項目,推進戶用衛生廁所建設和改造實施廁所糞汙治理,普及無害化衛生廁所,將廁所糞汙、畜禽養殖廢棄物一併處理,實現資源化利用。同時推動汙水管網覆蓋,以房前屋後河塘溝渠為重點,實施清淤疏浚,採取綜合措施恢復水生態,逐步消除農村黑臭水體。如今的吳樹灣汙水處理得當,建設有獨立的垃圾焚燒池,定期對收集的生活垃圾進行焚燒處理,村莊內垃圾有效治理率達到95%。
「近年來,吳樹灣村民小組人居環境不斷提升,村容村貌不斷改善,村民自覺講衛生、樹新風、除陋習,鄰裡和睦、文明和諧。相信不久的將來,大家都能看到一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最美吳樹灣。」楊桂福說。
編輯:李玉芳
二審:和金蓮 終審:餘萍
歡迎轉載,請註明來源!
徵集令
微信公眾號長期向社會徵集新聞線索、新聞稿件。
投稿方式:
微信:永遠的香格裡拉(微信號:xgllgzh)
郵箱:xgllsxcb@126.com
熱線電話:0887-8222202
原標題:《美麗鄉村 | 文明鄉風「繪」出最美吳樹灣》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