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搭村民小組村貌 健身設施一應俱全,幼童追逐嬉戲,老者怡然自得,村中硬化道路整潔寬闊,房前屋後栽植的樹木花草整齊美麗,這是西雙版納州首個「全國文明村」——曼搭村民小組的寫照。曼搭村民小組在創建全國文明村過程中,創新實施「1+1+5」治理模式,通過抓黨建促發展、抓平安建設促和諧、抓五治(治髒、治亂、治違、德治、自治)促進步,聯動推進文明創建,探索出了一條特色美麗文明村居路。
近年來,曼搭村民小組深入開展「紅色細胞工程」,讓每個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進一步密切黨群幹群關係,建立全方位、多層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紅色細胞」組織網絡,實現黨員直接聯繫群眾全覆蓋、黨員服務群眾無死角,真正做到每戶群眾都有黨員聯繫,堅持群眾有困難、有糾紛、有信訪、有意外事件以及生老病死等情況「五必到」,開展「微系列」活動,深化民情日記、民情檔案、民情溝通日等,定期分析社情民意,全方位了解基層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和各種利益訴求。
曼搭村民小組村貌 2019年,曼搭村民小組掛牌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立了由村黨支部書記任組長,其餘村幹部任副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活動陣地設在村小組活動場所二樓會議室。曼搭村小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有5支志願服務隊伍:黨員先鋒志願服務隊、婦女巾幗志願服務隊、青團志願服務隊、民兵志願服務隊、老年志願服務隊。
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依託,當地每年開展道德講堂活動,讓黨員幹部們用通俗易懂的民族語言講述道德模範的先進故事,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村民的思想道德修養,推動「知行合一」的道德實踐,營造「崇德尚善」的濃厚氛圍;連續兩年開辦傣文培訓班,共2期28天,全村男女老少超過100人參加了培訓,傣漢雙語示範點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村民文化素養不斷提升,傣民族文化得到傳承發揚;每2年開展一次「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通過村民自評—群眾互評—審定星級——張榜公示——表彰授牌——資料存檔的程序進行評議,全村榮獲十星的文明戶超過90%。通過評選活動,在全村形成了創先爭優、爭當文明戶的良好氛圍。
曼搭村民小組村貌 同時,當地還積極倡導崇德向善之風,營造和諧鄉風文明。制定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規民約》和《評選文明農戶、「最美宜居家庭」、「五好家庭」標準》,引導廣大村民爭做「四有」新人。開展「道德規範在崗位」活動,以「責任、忠誠、清廉、依法、獨立、奉獻」為標準,開展道德模範、身邊好人、五好領導班子、共產黨員示範崗、優秀村民、文明之星、五好文明家庭等評選推薦活動,弘揚傳統美德,不斷培育鄉村文明。
曼搭村民小組村貌 堅持「講文明、樹新風」,建立網絡文明傳播隊伍,每月向村民推薦一首好歌、一本好書、一個好人;藉助傳統節日,開展「我們的節日」學傣文、唱傣歌、跳傣舞、烹傣味、織傣錦、刻寫貝葉經活動,弘揚傣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淳樸、厚道、友善鄉風文明奠定了基石。一個村莊就是一部歷史,結合本村久遠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文化特色,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礎上積極修建村史館,通過村史村情欄、特色文化欄、家園景象欄等內容充分展示村寨日新月異的變化,引導村民積極向上,提高家園凝聚力。落實「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提高了廣大村民的參政議政能力,使廣大群眾充分享受到了政治上的民主權利。構建以村民自治為主體、法治為核心、德治為基礎的「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2019年曼搭村委會再次通過覆核,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稱號。
創建文明村,村民得實惠。曼搭村民小組讓群眾真切感受到了村莊環境觸目可及的變化,也就看到了村莊文明創建的原動力,實現了讓村莊更宜居,讓村民更安居。既提升鄉村「顏值」,擦亮了「面子」,又拓寬了產業興旺、村民增收的致富「路子」。
雲南網記者 張成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