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叢林寶貝與毒瘤——深圳植物科普展將於3月13日揭幕
深圳地處我國沿海地區,與香港相鄰,面臨熱帶南海,為熱帶、亞熱帶的過渡區。深圳野生植物種類豐富,共有野生植物2000多種。
-
深圳博物館演繹「穿花點水飛」 帶你走進繁盛的昆蟲世界
10月27日,由深圳博物館主辦的「穿花點水飛——走進繁盛的昆蟲世界」展覽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開幕。展期將跨越元旦,持續至2021年1月10日結束。在這裡,你可以了解到動物界最興旺發達的昆蟲大家族,探索絢麗多姿、奧妙無窮的昆蟲世界。配合展覽,深圳博物館即將推出一系列教育活動。市民觀眾可通過「深圳博物館」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和新浪微博關注活動動向。
-
深圳影領科技|深圳市蘭花博物館
2017年7月23日-7月29日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由中國植物學會和深圳市政府共同舉辦,國家蘭科中心科普館暨蘭花自然歷史博物館在蘭科中心正式對外開放。科普館以長河拾馨、幽蘭萬象、揭秘蘭謎三個部分介紹了蘭花的生長生活習性以及價值,讓市民感受蘭花的世界,共同了解蘭花神奇奧妙的生命現象。在這個基礎之上,影領科技與深圳蘭花博物館攜手,在能夠被蘭花芳香圍繞的同時也有科技帶來的視覺衝擊。
-
世界首個植物幹細胞銀行落戶深圳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世界首個植物幹細胞銀行落戶深圳 鄭小紅 攝中新網深圳7月25日電(記者 鄭小紅)世界上首個植物幹細胞銀行25日在此間舉行的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衛星會議之一的「釋放植物智能:植慧科技系列平臺發布及籤約儀式」上成立,同時成立的還有植物幹細胞(深圳)研究院和深圳創新藥物研究院。
-
走進水務海洋 | 一展盡覽海洋知識,科普解鎖「申藍」密碼
走進水務海洋 | 一展盡覽海洋知識,科普解鎖「申藍」密碼 2020-11-30 1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引領植物智能產業革命 世界首個植物幹細胞銀行落戶深圳
深圳植慧科技有限公司(南山區重點引進企業)在會上系統地發布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植物智能「保護、解密、增強、部署」四大平臺,發起成立世界首個植物幹細胞銀行,以及植物幹細胞(深圳)研究院和深圳創新藥物研究院,並與英國愛丁堡大學、強生、修身堂、以嶺藥業等國際知名學術機構和商業組織籤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及備忘錄。
-
深圳博物館主辦昆蟲標本展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鮑文娟)昆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動物之一,是生物界中種類最多的類群,它們的世界絢麗多姿
-
重慶動植物園三峽博物館等「開夜場」 市民帶孩子領略「科學之夜」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舉行「城市文明之光」科學之夜特別活動——「母城記憶」,從遠古時代開始,帶領孩子們探索重慶的前世今生。記者 伊永軍 攝 華龍網5月23日22時45分訊(記者 伊永軍)你知道哪些夜間開花的植物嗎?
-
世界博物館日,讓我們乘坐上海地鐵去參加這些博物館活動吧!
原標題:世界博物館日,讓我們乘坐上海地鐵去參加這些博物館活動吧!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我們整理了一些乘坐上海地鐵就可以抵達的博物館活動,希望大家可以輕鬆地參與其中。 二、博物館風貌走進地鐵站臺 地點:3號線寶楊路站、7號線顧村公園站內 時間:5月18日 寶山博物館聯盟將在這兩處地鐵站內以及7號線上大路站上海木文化博物館同時推出《寶山區博物館風採》巡迴展。
-
科普視頻·國家公園丨走進廣東南嶺:一座博物館,一部南嶺史
科普視頻·國家公園丨走進廣東南嶺:一座博物館,一部南嶺史 2021-01-05 13: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首個以「深圳」命名的蕨類植物發布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周宏博)仙湖植物園微信公眾號日前發布了一種名為「深圳假脈蕨」的植物,這是第一個以「深圳」命名的蕨類植物,自此以「深圳」命名的植物達到了7種。據命名者、仙湖植物園的蕨類植物專家王暉介紹,目前這種蕨類植物僅在深圳發現有分布,且數量極其稀少。
-
花草蔬果一應俱全 百種新奇植物亮相昆明西華公園
掌上春城訊掛滿碩果的盆栽小番茄、檸檬黃的「一帆風順」、Q版小月季……中秋、國慶即將到來,昆明市西華公園第三屆「新奇花卉、蔬菜科普展」活動也如約與遊客見面,該公園共引進了100餘種新奇花卉及蔬果既展且銷,市民逛公園不僅能學到科普知識,還能買一盆新奇植物帶回家。
-
《海洋之心——有孔蟲科普展》在山東博物館開展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2月12日訊 (記者 馬文文) 新春伊始,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山東省文物局)主辦,山東博物館承辦的《海洋之心——有孔蟲科普展》於2019年2月12日下午正式開展。展覽籌備期間,鄭院士和她的團隊與山東博物館業務人員對有孔蟲標本種類的選擇與鑑定、陳列大綱的編寫和展示方式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既保證了展覽的學術性,又增強了科普效果。
-
「探秘白堊紀,重返恐龍時代」展在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開幕
11月15日上午,「探秘白堊紀,重返恐龍時代」史前恐龍化石展在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舉行開幕儀式。本次展覽由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主辦,北大寶石鑑定中心(青島)教學實踐基地聯合舉辦,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提供展品和技術指導支持。
-
「深圳」首個以「深圳」命名的蕨類植物發布
仙湖植物園微信公眾號日前發布了一種名為「深圳假脈蕨」的植物,這是第一個以「深圳」命名的蕨類植物,自此以「深圳」命名的植物達到了7種。據命名者、仙湖植物園的蕨類植物專家王暉介紹,目前這種蕨類植物僅在深圳發現有分布,且數量極其稀少。
-
「探秘白堊紀,重返恐龍時代」展在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開幕!
11月15日上午,「探秘白堊紀,重返恐龍時代」史前恐龍化石展在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舉行開幕儀式。本次展覽由海爾世界家電博物主辦,北大寶石鑑定中心(青島)教學實踐基地聯合舉辦,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提供展品和技術指導支持。
-
全國優秀科普產(展)品巡展暨流動科技館走進井岡山
原標題:全國優秀科普產(展)品巡展暨流動科技館走進井岡山 11月7日,為期3天的「全國優秀科普產(展)品巡展暨流動科技館進井岡山」活動在井岡山中學啟動。
-
與植物對話:「花園裡,植物記憶纏繞」
在這次展覽的籌備期間,策展人分別委託臺灣大學博物館群及臺灣「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簡稱「特生中心」)培育植物、採集真菌,並借展動植物標本和實驗器皿,展開了一次難得的美術館、博物館及研究機構的跨界合作。展覽期間,筆者專訪了策展人、現任臺灣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張婉真,請她分享本次策展之經驗與思考,及其作為博物館學學者對主題和功能各不相同的美術館、博物館機構的觀察。
-
去深圳博物館探索絢麗的昆蟲世界
來源:深圳特區報深圳特區報(記者 劉莎莎/文 齊潔爽/圖)昨日,由深圳博物館主辦的「穿花點水飛——走進繁盛的昆蟲世界」展覽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開幕。展期將跨越元旦,持續至2021年1月10日結束。在這裡,你可以了解到動物界最興旺發達的昆蟲大家族,探索絢麗多姿、奧妙無窮的昆蟲世界。配合展覽,深圳博物館即將推出一系列教育活動。市民觀眾可通過「深圳博物館」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和新浪微博關注活動動向。展覽一側。【來源:深圳特區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世界珍稀蝴蝶展 看萬蝶飛舞
    世界珍稀蝴蝶展來到淄博了!4月22日,在高新區植物園,我們迎來了世界珍稀蝴蝶展。萬隻蝴蝶飛舞,閃耀高新區植物園。本次蝴蝶展可謂是異彩紛呈,市民在這裡不僅看到了各種品類的蝴蝶,現場多種有趣的活動更是吸引了到場市民的熱情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