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探月任務進展順利,金光閃閃的「外套」也有大作用

2020-12-05 火石視點

連日來,「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以及後續的順利落月、挖土取樣等過程,贏得了世界各國的廣泛矚目,剛剛上升器又成功點火起飛,將攜帶的樣品送入環月軌道。無論是廣播電視還是社交媒體上,「嫦娥五號」的模擬動畫和現場視頻都成為傳播最為迅猛的熱點。就在這些頻頻閃現的精彩瞬間,大家可能都發現了一個現象,「嫦娥五號」的外表面覆蓋了一層金光閃閃的「外套」,憑添了不少神秘感。

觀察一下會發現,並非只有「嫦娥五號」有這種金色的「外套」,在我國的各類衛星、飛船等航天飛行器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並且國外的很多衛星也是如此。很多人會把這些金光閃閃的「外套」當成金箔,儘管將金箔用在高價值的太空飛行器上似乎也值得,但真正的金箔顯然無法起到這種「外套」作用。

實際上,「嫦娥五號」的金色「外套」並非金屬,而是一種名為聚醯亞胺的高性能聚合物材料與金屬材料複合而成的薄膜。航天領域將其稱之為「星衣」。這種複合薄膜的作用,對於「嫦娥五號」可是非常關鍵。

早些年,強如美俄的衛星,在太空中的壽命也只有3到5年,而最近十幾年來,各國太空衛星的壽命已經增加到8到15年。儘管影響衛星壽命的因素非常多,但最關鍵就是兩個方面:一是燃料攜帶量,二是元器件壽命。燃料攜帶量很好理解,畢竟衛星受引力影響,必須依靠動力進行軌道維持或姿態調整,頻繁的使用動力對燃料而言是個大考驗。

對於衛星元器件來說, 本身就有使用壽命,這在衛星設計之時就會進行可靠性設計,確保符合設計壽命要求。但是,衛星元器件在地球大氣層內的環境與在太空中的環境截然不同,大氣層作為良好的宇宙射線屏蔽,阻隔了大部分有害的宇宙輻射。衛星在太空中,每時每刻都要受到各類射線、輻射、高能粒子傷害,以人類目前的技術,無論如何對元器件進行加固設計,都無法避免太空環境對元器件壽命的影響。

在太空中,與地外環境最直接相關的是太陽。因為缺少大氣層的阻隔,來自太陽的紫外線輻射會讓太空飛行器的材料過早氧化、分解甚至失效。宇宙高能粒子也會轟擊太空飛行器材料表面的原子,導致這些材料性狀發生改變。同時,在高度真空的太空,太空飛行器受光面和背光面的溫差極大,甚至會多達200°C,也非常考驗太空飛行器材料的性能。

總的來說,保障太空中的太空飛行器安全,並延長使用壽命,就要做好隔熱保溫和防宇宙射線的工作,這正是聚醯亞胺的特殊能力所在。聚醯亞胺是一種高分子薄膜,最大的特點是超強的耐熱性能和超寬的溫度使用範圍,其可靠工作溫度在-100°C~300°C。而且,其機械性能優良,抗拉強度超過170~400兆帕,經過加強後甚至超過普通鋼材兩倍,而密度還不到鋼材的六分之一。由於聚醯亞胺本身呈現金黃色,因此用於衛星的保護罩後看起來也是金燦燦的。不過,有時也會根據不同的熱設計需求,對聚醯亞胺進行鍍膜,譬如鍍鋁、鍍銀等等,從而實現不同的性能,其中的MLI薄膜常使用鋁鍍膜,因此看上去是呈現銀色,我國的神舟飛船就使用了這種銀色的「保護罩」。

隨著人類航天科技的發展,太空飛行器對於薄膜材料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希望具備優異的抗原子氧化能力和透光性能,因此通過改型製造出了各種新的薄膜,譬如抗原子氧化型聚醯亞胺薄膜、透明型聚醯亞胺薄膜、熱塑型聚醯亞胺薄膜等等,都在朝著兼具優異的力學性能、耐空間環境性能和電學性能的方向發展,還能廣泛應用到民用或工業領域,用於隔熱阻燃防護服、衝鋒衣等。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進展順利,金光閃閃的「外套」也有大作用
    連日來,「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以及後續的順利落月、挖土取樣等過程,贏得了世界各國的廣泛矚目,剛剛上升器又成功點火起飛,將攜帶的樣品送入環月軌道。無論是廣播電視還是社交媒體上,「嫦娥五號」的模擬動畫和現場視頻都成為傳播最為迅猛的熱點。
  •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發射在即,一起回顧中國探月工程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海報  「嫦娥五號」探測器,是我國首個實時無人月面取樣返回太空飛行器。它的發射任務,被稱為我國航天史上「最複雜的任務」之一。央視新聞發布海報,今日18時將直播火箭發射全程,讓我們預祝長徵五號嫦娥五號十全十美!同時,小編帶你一起回顧「嫦娥」家族的奔月之路!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 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 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伯奎斯特告訴記者,歐洲航天局在探月及火星探測工程當中已與中國國家航天局開展多次合作,此前已為嫦娥一號、二號及四號探月任務提供技術支持。伯奎斯特認為,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不論從技術層面還是從科學價值來講,都具有重要意義。
  • 嫦娥五號飛天 開啟探月之旅
    昨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並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黃梅姑娘掌舵火箭運行方向煤油加注團隊一哥來自松滋負責平臺崗位的是武漢小夥據新華社電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圓滿完成探月任務,中國航天贏得世界同行讚嘆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習近平主席發來賀電,讚揚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世界多國航天機構和專家都為中國航天成就點讚,並期待與中國合作。
  • 嫦娥五號是迄今難度最大的探月任務,為此我國延期了3年才發射
    「嫦娥五號」的主要任務, 就是在月球上採集月球表面的土壤樣本,之後帶回地球,供我國 科學家們進行研究使用。拿「嫦娥五號」來說,其實我國原計劃是在2017年來執行發射任務的,不過由於難度極大,對於技術要求也更加苛刻,所以,為了確保「一次性成功」,「嫦娥五號」被延期到2020年,最終前段時間終於抵達發射場,即將於近期發射升空。那麼,中國探月工程一共經過了多久呢?最終的目標又是什麼呢?
  • 「嫦娥五號T1」本周發射:首次探月再返回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今天公開宣布,我國探月工程將首次實施再入返回飛行試驗,飛行試驗器計劃於10月24日至26日擇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2013年12月,嫦娥三號任務圓滿成功後,我國探月工程已全面進入「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的第三期,計劃於2017年前後執行嫦娥五號任務,實現無人自動採樣返回。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成就,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珍藏版)
    嫦娥探月灌注了科學家們幾十年的汗水和心血,標誌著我國航天事業又一次重大飛躍。向航天科學家們致敬!普天同慶,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任務,探月成功,攜土歸來!向航天科研人員再次致敬,不負偉大使命!為祖國驕傲和自豪!
  • 關注嫦娥五號探月任務:雙「五」合璧 奔月取土踏徵程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雙「五」合璧 奔月取土踏徵程(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特別報導之一)嫦娥五號探測器示意圖  圖片來源:中國探月與深空探測網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從2017年嫦娥一號繞月探測、為月球拍下「全身照」開始,中國已完成5次探月任務,實現了繞月探測、落月探測和巡視探測。嫦娥五號的升空,則開啟了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的衝刺之旅。作為探月工程三期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探測器將落月「挖土」,帶上月壤樣品返回地球,實現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任務。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期待凱旋
    央視新聞12月16日消息,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 中國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引發歐洲各界關注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布魯塞爾11月25日電(記者 鄭彬)日前,中國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消息在歐洲引起了廣泛關乎。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一文讀懂與以往探月任務有何不同
    據央視新聞報導,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先後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箭分離等四次分離。
  • 「嫦娥」回家 從月亮上起飛(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特別報導之二)
    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起飛。嫦娥五號月面軟著陸。漫畫來自新華社嫦娥五號月面取土。漫畫來自新華社古有嫦娥奔月傳說,今有「嫦娥」回家直播。順利完成月球上的科學任務之後,嫦娥五號要回家了。12月3日23時許,嫦娥五號上升器在月面點火起飛,攜帶著精心「打包」的月壤奔向環月飛行軌道,踏上了返回地球的徵程。漫漫歸途中,還有一場驚心動魄的月球軌道空間交會對接考驗著嫦娥五號。起飛離月宮載人不是夢嫦娥五號回家之旅順利開啟,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的成功。
  • 國務院新聞辦就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今天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大家對嫦娥五號非常關注,也非常關心,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先生,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先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楊保華先生,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許洪亮先生,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來先生,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工程師謝劍鋒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 外媒關注: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採樣並「打包」
    原標題:外媒關注: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採樣並「打包」參考消息網12月3日報導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這一最新進展,引發外媒關注。
  • 嫦娥五號創5個首次 嫦娥五號任務紀實全紀錄
    嫦娥五號探測器重達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任務實施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與回收、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共同完成,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中「回」的主任務,是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決心的集中體現。  回顧嫦娥五號這舉世矚目的23天,人們一面為它驚險的太空之旅捏一把汗,一面為它不斷傳回的一條條捷報而欣喜和感動。
  •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開啟中國探月新篇章
    根據央視新聞報導,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中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著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圖源:央視新聞激動人心的時刻來臨!這是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也是首次地外天體採樣任務,同樣也是迄今為止我國執行的最為複雜的航天任務。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的探月之路
    十一年前,「嫦娥一號」豪情遠赴;如今,「嫦娥四號」和「嫦娥五號」整裝待發,帶著我們中國人的探月之夢,前赴後繼。
  • 天目觀察 「嫦娥五號」將月面著陸 中國探月工程幹得有多漂亮?
    30日,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消息,經過兩次制動,「嫦娥五號」探測器已實現組合體成功分離,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嫦娥五號」任務仍在進行中。此上九天,「嫦娥五號」不僅要登陸月球,還要採集約2000克月球樣品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