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強半導體之爭:一對華人表舅與外孫女的較量

2021-01-12 新浪財經

來源:反做空研究中心

作者|劉工昌

美國時間2020-9-14世界半導體巨頭英偉達宣布,將以4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軟銀旗下英國晶片設計子公司Arm。根據協議,總部位於加州聖克拉拉的英偉達將以120億美元現金加215億美元股票的價格購買Arm公司全部的股份。

英偉達在聲明中表示將在籤約時支付20億美元的現金。這家晶片製造商同時將向Arm公司的員工發行價值15億美元的股票,並計劃將收購後的Arm公司總部留在英國劍橋。

英偉達表示「英偉達在人工智慧計算領域的能力攜手Arm廣泛使用的CPU,我們可以將先進的人工智慧計算技術從雲服務、智慧型手機、PC、自動駕駛汽車和機器人與物聯網擴展到全球的每一個角落。」

合併後的執行長是一張華人面孔——黃仁勳。

僅僅一個月後,10月28日凌晨,另一半導體巨頭AMD正式宣布,公司與FPGA晶片龍頭賽靈思已達成一項最終協議,同意AMD發行總價值350億美元股票的方式收購賽靈思。

這是今年全球第二大規模的併購交易,僅次於英偉達上月以400億美元收購ARM。AMD在一份聲明中稱,一旦達成協議,將立即改善AMD的盈利能力、現金流和營收增長。AMD的股東將擁有新公司74%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收購完成後的新公司CEO將由一位華人臉孔出任——蘇姿豐。女性。

外孫女蘇姿豐與表舅黃仁勳

蘇姿豐(LisaSu),1969年,蘇姿豐出生在中國臺灣,同年,AMD在矽谷創立。誰也不會想到,就是這個與AMD同年出生的女孩將在多年後將奄奄一息的AMD從死神邊上拉回。

蘇姿豐在3歲時隨父親來到美國,她成績十分優異,數學和領導能力超強,據說鋼琴也彈的挺好,但她沒有選擇女孩都愛的音樂事業,而是進入男人佔主導的科技領域。

1986年,蘇姿豐進入MIT主修電機,大二所研習的SOI技術,如今已發展成為半導體主流。

年僅24歲的蘇姿豐拿到了MIT的電機博士,並先後在德儀、IBM研發部門、FreescaleSemiconductor工作,外界給她的評價是:善於談判、領導力強、人際關係豐富,並且多才多藝。

蘇姿豐能有這種令人驚嘆的本事,是因為她師從IBM「大象學會跳舞」的前CEO葛斯納。她曾在30歲那年,擔任一年葛斯納的特助,親身體驗當代最傳奇的企業再造過程。

CEO特助,是IBM頗具特色的「接班人」培育方式。受挑選出的明日之星,得以實際參與公司重大決策,而蘇姿豐又在IBM組織、策略變化最劇烈的時期,在暴風圈中心駐點,可謂福分不淺。

當時葛斯納希望有個最了解新科技進展的年輕智囊。因此擁有麻省理工學院(MIT)電機博士,身為業界頂尖半導體技術專家的蘇姿豐得以幸運入選。作為特別助理,她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將頂尖名校麻省理工所學的知識,再結合於現實中所應用的尖端科技,交流給毫無技術背景,卻渴望新知的葛斯納。

蘇姿豐以擅於為走下坡半導體公司找出路聞名。她之前被飛思卡爾從IBM挖去當技術長,她在任內搞定兩個超大客戶,讓亞馬遜和索尼的電子書,都採用飛思卡爾的處理器。她因此快速竄升為飛思卡爾網絡與多媒體部門總經理。

日後被挖到超威,也迅速打入微軟和索尼的遊戲機市場。

而正是這種經歷令她最大收益。得益於麻省理工高端的技術背景出身,同時又能站在產業開端前沿俯瞰,具體實踐中還能充分將之應用於嫻熟的駕馭談判、行銷等商業領域。

「不斷地打仗。」蘇姿豐這樣總結自己在AMD的事業。

黃仁勳(又譯:黃健生、黃健森),美籍華人,於1963年2月17在臺北出生,1972年與家人遷往美國,後來被送往美國肯塔基州一間基督教學校就讀,完成課程後遷往俄勒岡州。1993年創辦NVIDIA(英偉達,全球最大顯卡晶片廠商之一)。2001年黃仁勳在《財富》「40歲以下最富40人」排名第12位。

黃仁勳為人不張揚,國內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傑出華人的成功之路。其實他的成績已經足夠與王嘉廉和楊致遠等華人IT精英並駕齊驅。同時在用戶口中,他也經常被親切的叫作「老黃」。

「創新者一旦有信念,就會縱身一躍,而不是等到大家形成共識。」對於黃仁勳的勇氣,吳恩達讚不絕口。

可冒險一旦失敗,怎麼辦?黃仁勳的答案是,尊重事實,迅速認錯!

《哈佛商業評論》將他評為2019年全球表現最好的CEO,CNBC主持人將他比作當代的愛因斯坦,就連競爭對手也私下稱他為「天才」。

阿爾法公社說:創業27年,黃仁勳先是帶領英偉達成為顯卡領域的領頭羊,又憑藉超前的眼光布局新一代計算,最終憑藉AI時代的東風,打敗英特爾,登頂晶片行業。

蘇姿豐與黃仁勳都出身臺南,而且還有親戚關係。蘇姿豐的外公和黃仁勳的媽媽是兄妹,算來她得叫黃仁勳一聲「表舅」。

而黃仁勳母親的姐姐,是環泥侯家第三代,現任環泥執行副總侯智升、副總侯智元的外婆。其中,臺南幫創始人、前臺南首富侯雨利的曾孫侯智升與蘇姿豐一樣,都是一路跳級,20多歲就拿到MIT電機博士的超級資優生。顯然臺南幫一脈的遺傳非同凡響。

蘇姿豐不止有個厲害的同行「表舅」,另一位「堂妹夫」也不簡單。她大伯的女婿劉紹宗,也是臺灣上市公司模擬科技的CEO及創立者,這個源自府城老市區的血緣,竟孕育出華人最強的半導體家族。甚至,隱隱有點「半導體臺南幫」的味道。

這個家族也太厲害了。

蘇姿豐與AMD

如今的AMD(超威),已經成為僅次於英特爾的全球第二大中央處理器(CPU)廠商,也是除英偉達外全球少數的獨立圖形處理器(GPU)供應商。而回顧它50多年的發展史,可謂跌宕起伏。

1969年,桑德斯在矽谷創辦了AMD,僅比英特爾成立晚一年,並且這兩家公司的創始人都曾職於仙童半導體。此後,英特爾一直是AMD追趕的對象。

但AMD曾一度陷於水火之中,2012年,PC市場快速衰退,銷售業績持續下滑,原本僅次於英特爾的半導體晶片大廠AMD面臨生存危機。為此,AMD重金挖來了蘇姿豐。

2012年1月,蘇姿豐加入AMD,曾擔任營運長、高級副總裁兼全球業務總經理等職務。2014年6月,蘇姿豐在改組中成為AMD歷史上首位女性CEO。

但此時的AMD卻正如墜崖般衰敗。根據ICInsight,2014年AMD營收下降近40%,市場份額慘遭腰斬,2014-2015年,AMD曾在資本市場股價跌至2美元以下,處於退市邊緣。原因是超威的傳統本業──個人電腦微處理器營收,在英特爾強力圍剿下,營收在過去九季衰退了45%。顯然超威隨時都有被推下去的危險。

臨危上任的蘇姿豐,首次面對外資的兩次密集法說會,表現沉著,得到不少美國分析師的好評。隨後她開始了對AMD大刀闊斧的改造。其核心是節流裁員:

全球範圍員工人數削減7%,在2014年第四季度末完成;依照員工人數的減少,AMD將對辦公場所的分布作出調整;

2014年第四季度,重組費用和減值支出約為5700萬美元,主要為勞務補償;2015年上半年重組費用為1300萬美元,主要涉及辦公場所調整費用;AMD預計,在2014年第四季度,公司需為這些重組措施支付約3400萬美元現金,2015年上半年需支付2000萬美元現金;

經營成本(主要為經營費用),2014年第四季度將節約900萬美元左右,2015年將節約8500萬美元左右。

蘇姿豐表示:"做出影響到公司全球團隊規模的決策很艱難,但為確保我們的資源和技術優先投入到能夠提升盈利能力、推動持續增長的重點領域,這無疑是正確的一步。"

儘管工作作風強勢,蘇姿豐本人又極具親和力,甚至被稱為「蘇媽」。她對晶片事業有著自己的執念,要努力讓「更換AMD的晶片變得非常、非常有吸引力。」

在公司具體運營上她即提出了AMD公司的三大目標,確保客戶、合作夥伴的良好關係,還承諾按時推出新產品。隨後AMD開始了向這方面的艱難轉舵。在堅決頂住英特爾在GPU的蟬食後,最終通過潛心開發高性能晶片來改造業務。

2014年,6月12日AMD宣布最新長期戰略轉型舉措:作為架構調整的一部分,AMD還宣布將把公司多個業務部門整合成兩個大型事業群,在傳統的市場和鄰近的高增長市場為客戶提供獨一無二的價值:

計算與圖形事業群將合併AMD公司客戶端、消費級顯卡、專業顯卡業務以及相關產品設計和銷售職能。AMD首席銷售官JohnByrne將出任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負責計算與圖形事業群,並向LisaSu博士匯報。

企業、嵌入式與半定製事業群將合併AMD伺服器、嵌入式、高密度伺服器、半定製業務以及相關產品設計和銷售職能。蘇姿豐博士暫擔任此部門負責人。

2015年5月6日,在納斯達克交易中心舉辦的2015年分析師大會(FAD)上,AMD發布了未來幾年發展戰略的詳細內容,這一戰略旨在為遊戲、沉浸式平臺和數據中心等主要領域提供新一代技術,通過高性能、差異化產品來提高整體盈利能力。

2017年3月2日,銳龍AMDRyzen處理器於3月2日開始已在全球各地上架銷售,它是基於全新"Zen"核心微架構的首款處理器,為全球PC玩家,創作者和硬體愛好者帶來了領先的多核性能。

隨後先後發布了AMDEPYC 7000系列高性能數據中心處理器,AMDRadeon E9170系列嵌入式GPU。10月24日,AMD公布2017第三季度財報,第三季度營業額16.4億美元,經營收入1.26億美元,淨收入7100萬美元,攤薄每股收益0.07美元(扭虧為盈的重要節點)。

蘇姿豐表示,"客戶對我們全新高性能產品的強烈支持極大地促進了營業額增長,並大幅提高了同比財務業績。我們第三季度發布的新品和財務執行力標誌著AMD已經成為科技行業優質成長的公司,達到了又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2014到2017年,經過三年艱苦卓絕的努力,AMD終於扭虧為盈,隨後AMD開始了持續向好的良性循環。

2018年總營業額為64.8億美元,同比增長23%,得益於計算和圖形事業部營業額增長推動。2019年總營業額為67.3億美元,同比增長4%,得益於計算和圖形事業部營業額增長,部分被企業、嵌入式和半定製事業部營業額下降所抵消。

蘇姿豐表示:「2019年在AMD發展歷程中具有重要的裡程碑意義,我們成功得推出了50年歷史上最強大的產品組合。我們憑藉銳龍和EPYC(霄龍)處理器增加了市場份額,從而獲得了利潤的顯著增長及利潤率的極大提升。專注執行和對高性能計算路線圖的投入使我們在2020年及未來能處於持續增長之中。」(作者:矽谷密探 來源:知乎)

而從「行業的失敗者」到重回並超越巔峰,AMD用了6年時間。就在這6年裡,AMD又恢復了往日的雄風,算是表現最突出的半導體公司之一。2020年,AMD今年以來股價已累計上漲了79%,相較過去5年更是上漲了20多倍。

最具看點的是將過去的死對頭英特爾踩在了腳下。在2017年AMD強勢推出了Zen架構的處理器和Vega帶有圖形核顯的銳龍PRO處理器,面向所有PC高端和家用終點,在投入市場後得到了很多用戶的好評和青睞,並且有勢不可擋的趨勢。而作為這麼多年一直處在處理器市場的壟斷者英特爾第一次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尤其在中高端產品領域,英特爾最為自豪的產品X99最高端系列平臺,也遭到AMD的「攻擊」。英特爾迫不得已,將X299迅速接班,來守住高端市場的份額。

圖片來自網絡

同樣,AMD中端產品又來挑戰英特爾的第七代產品,讓英特爾的第八代產品提前半年進入市場,不僅如此,AMD又加快了攻擊的步伐,AMD第二代銳龍產品,又對英特爾第八代產品步步緊逼,而現在,英特爾被打的毫無章法,第七代和第八代產品都受到了AMD的強烈攻擊,英特爾一改往日驕傲的頭顱,終於在研發新產品上加快了步伐,同時在處理器漏洞方面,英特爾更是忙的焦頭爛額。

圖片來自網絡

AMD在經過四年的努力和研發之後,終於推出了質有的飛躍產品銳龍,而推出的銳龍產品也不負眾望,以全新的面貌脫穎而出,銳龍的強硬產品ZEN架構8核心16線程產品輕鬆碾壓英特爾的高端產品X99。此時的英特爾在推出第八代產品後,再也沒有產品拿出與AMD抗衡,這也是英特爾有史以來第一次輸給AMD,而且輸的如此「慘烈」。

2020年10月10日,AMD發布最新Zen3架構處理器5000系列,相較於上一代產品,在性能方面提升超過了26%,這讓英特爾堅守的最強處理器i9-10900K堡壘被AMD無情地擊碎,無論是多核性能還是單核性能都已經全面超越了英特爾的處理器產品。同時,AMD官方還宣稱,新一代銳龍處理器是迄今為止地表最強的遊戲處理器,在性能方面已然站在了頂峰。

產品全面碾壓英特爾之後,股價也隨之而動。2020年7月24日消息當地時間周三,AMD開盤股價57美元,收盤61.79美元;英特爾股價開盤60.70美元收市61.05美元。這是15年來AMD股價首次超過英特爾的時刻。

黃仁勳與英偉達

黃仁勳1963年出生在中國臺灣,父親是化學工程師,母親是教師。兒時的黃仁勳就展現出了極高的技術天賦。還在讀小學時,他就會經常和比他大一歲的哥哥一起研究新「技術」。有一次,他們弄來好多打火機,把裡面的丁烷弄了出來,灑在遊泳池裡面,然後點燃整個水面,兩個人一起跳進去,體驗置身火海的刺激快感。(經歷2次失敗,黃仁勳終成「造物主」來源:第一財經)

9歲時離開泰國,他和哥哥被父母送到了美國,。在一所鄉村寄宿學校,黃仁勳和一個剛出獄、身上布滿刀傷的刺頭住一起,在學校經常挨揍。每天放學後,還要打掃所有的男廁所。

儘管環境惡劣,黃仁勳卻學會了適應,甚至還通過幫「刺頭」補課,和對方成了哥們。

高中時,他迷上了遊戲。大學時,又喜歡上計算機科學。大學畢業後,他先後加盟AMD和LSILogic,擔任晶片設計師。

1993年黃仁勳與同行公司Sun的兩名工程師ChrisMalachowsky和CurtisPriem。剛開始起步,三個年輕人不得不擠在一家餐廳裡,旁邊一家銀行,被搶過好幾次。在黃仁勳家附近的一家餐館碰面,討論創業方向。他們堅信,下一代計算浪潮的方向會是加速計算或者基於圖形的計算。這頓飯結束後,黃仁勳信心滿滿地從LSILogic辭了職,隨著40000美元啟動資金的入帳,英偉達誕生了。

隨後4年時間裡英偉達先後推出NV1和NV2晶片。由於押注在錯誤的技術方向,NV1耗盡了公司最早的投資,為了生存,公司從100多人裁員到30多人。

這時日本遊戲巨頭世嘉伸出橄欖枝,希望英偉達研發一款遊戲機晶片,定金700萬美元。這筆錢拯救了英偉達的命運。世嘉本來指望英偉達幫自己開發一款秘密武器,挫一挫任天堂和索尼的銳氣。為此,還派來一名圖形技術專家親自坐鎮。

但英偉達首席技術官普裡姆,拒絕聽從後者勸告,堅持QTM技術。世嘉一氣之下,轉而跟3dfx合作。這樣NV2還未出生,便胎死腹中。結果就是數十萬塊顯卡一夜之間報廢。黃仁勳被迫解僱了所有的銷售,同時做出決定:放棄QTM技術,擁抱行業標準!他要為已然奄奄一息的英偉達找到一個活下去的東西。

黃仁勳決定採用微軟PC顯卡市場的Direct3D API標準。這一做法讓英偉達獲得微軟垂青。在微軟帶動下,下遊廠商紛紛和英偉達結成夥伴。抱緊微軟大腿後,英偉達終於活了下來。

1997年,經過兩年努力,英偉達推出第三代產品Riva128,不但支持新標準,速度更是競品的4倍。

超強的性能,令Riva128上市四個月,狂銷100萬片。憑藉此役,英偉達總算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隨後他將英偉達的戰略從遊戲主機轉向PC市場,1999年8月,英偉達發明了GPU,發布GeForce256,這極大地推動了PC遊戲市場的發展,重新定義了現代計算機圖形技術,並徹底改變了並行計算。

黃仁勳從遊戲設計公司晶體動力請來DavidKirk博士擔任首席科學家,組織了一個龐大的研發團隊。DavidKirk博士是圖形學和高性能並行計算的大神,除了做顯卡,他另一大貢獻就是搞出了CUDA,被譽為CUDA之父,後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

DavidKirk慧眼識珠,在他的主導下,英偉達推出CUDA,讓顯卡可以用於通用並行計算等其他非圖形計算,

CUDA是英偉達利用GPU平臺進行通用並行計算的一種架構,簡單的說,就是普通程式設計師可以利用C語言、C++等為CUDA架構編寫程序在GPU平臺上進行大規模並行計算,就是讓普通程式設計師也能用上核武器。CUDA的誕生為英偉達進軍人工智慧埋下伏筆。

2007年英偉達推出專為高性能計算而設計的TeslaGPU,此後很多年,在高性能並行計算領域,無人可與英偉達匹敵,其主要對手Intel和AMD都被踩在腳下。CUDA和GPGPU計算被廣泛應用於金融交易、生物醫療、地理信息系統、天氣預報、國防等需要高性能計算的領域,而NVIDIATesla GPU也佔據了70%的GPU市場。

世界上目前約有3000多家AI初創公司,大部分都採用了英偉達提供的硬體平臺。AndreessenHorowitz風投公司的合伙人馬克·安德森也曾表示,他們已經投資了大批基於深度學習的創業公司,幾乎每個公司都在採用英偉達平臺。

2015年,英偉達憑藉強悍的實力拿下了麥克斯韋的項目,將全球最節能的GPU應用到了筆記本電腦上,在此帶動之下,遊戲本市場突然開始火爆。(歷經2次失敗後,黃仁勳如何成為「造物主」?|我有嘉賓 2018-06-2609:54)

2019年的CES上,黃仁勳發表了主旨演講,演講重頭戲當屬英偉達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英偉達在無人車上和包括特斯拉、奧迪、博世在內的車企業廣泛合作,並且已經銷售了大量硬體給特斯拉等車企,悶聲賺大錢。

美東時間2020年7月8日,已在不少人意料之中的一件歷史分水嶺式事件發生了:納斯達克上市公司英偉達當日報收408.64美元,市值接近2500億美元,首次超越英特爾的2480億美元,成為全美最大晶片企業,多家媒體都有些迫不及待地宣告: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8月30日,英偉達的市值已繼續升漲至超過3240億,英特爾則跌至2140多億,整整甩掉英特爾一個千億級。

英偉達和AMD:蘇姿豐大戰黃仁勳的世紀之戰

現在全球圖形處理器,尤其是獨顯領域,劃分出兩大陣營,即英偉達和AMD,他們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方案提供商和晶片開發商。英偉達這一邊的合作夥伴被統稱為AIC,AMD這邊則叫AIB。

這是英偉達的合作夥伴,一共19個廠商。

AMD這邊,AMD顯卡業務的合作夥伴大多是從ATI時代繼承下來的,最典型的就是藍寶石和迪蘭恆進,後來又加入了從N卡陣營軌的訊景,也有一些廠商比較沉默寡言,像HIS基恩、撼訊,還有......技嘉。(AICvsAIB,帶你了解顯卡領域英偉達和AMD之戰MI好物君發布時間:19-02-04)

據不完全統計,黃仁勳得罪過AMD、Intel、微軟、蘋果、訊景等大型企業。由於老黃他「桀驁不馴」 的顯卡,幾乎得過罪所有的遊戲廠商。

對中國人來講,人們談論最多的還是他與蘇姿豐之戰。在矽谷,黃仁勳被稱為最好鬥的男人。他曾說,英偉達和AMD的差距是9跟0。

說白了如果選遊戲專用和高端的產品就只有NVIDIA的世界可選,只到2017年AMD的顯卡才迎來了春天。由於AMD的A卡高端系列在比特幣挖礦上面佔有優勢,無論是性能上還是價格上和NVIDIA相比,都佔有優勢,很多礦工都爭搶購買AMD產品,A卡成了搶手貨,價格列是階梯似的上漲。

2019年年1月初,AMD發布了全球首款7nm顯卡RadeonVII,老對手黃仁勳卻毫不在意,他曾這樣公開評價:「這顯卡很一般,沒啥驚喜的。性能差勁,也沒有什麼創新。」不僅如此,黃仁勳甚至表示這是一次奇怪的發布會,「也許AMD的人今天起床也是這麼想的」。

面對競爭對手如此表態,蘇姿豐隨後在採訪中進行了回擊,「我想說的是,我對RadeonVII顯卡的發布感到很興奮。我猜想,他應該還沒有見過這張卡吧。」

多年來,AMD在GPU領域一直落後於英偉達。2019年年7月份,高端顯卡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先是AMD發布了RadeonRX 5700,接著是英偉達立即推出了現有GeforceRTX 顯卡的「超級」版本與之相抗。根據PassMark軟體的調查,目前前十大顯卡均來自英偉達。

TITANV CEO 版

GeForceRTX 2080 Ti

TITANRTX

GeForceRTX 2080 SUPER

GeForceRTX 2080

TITANXp COLLECTORS EDITION

QuadroRTX 6000

TITANV

GeForceRTX 2070 SUPER

NVIDIATITAN Xp

在各個不同的細分類別中,AMD的顯卡表現也總是弱於英偉達顯卡。

但在「最具價值板塊」,AMD的顯卡才稍勝一籌。

雖然AMD的顯卡領銜「最具價值板塊」,但是投資者們應該保持警惕,因為這意味著,英偉達性能較低的顯卡可以賣得更貴,這也表明,GPU市場的競爭主要是看性能,而不是看價格。此外,英偉達是現在的市場領導者,在顯卡市場的份額超過了60%,相比之下,AMD的市場份額仍然很小,不到25%。

鑑於性能而非價格才是市場份額的決定性因素,而且英偉達當前佔據著GPU市場的大量份額,AMD有足夠的空間攻擊英偉達並與之競爭。

AMD當前的市場份額依然較小,這意味著它可能從英偉達手中攫取市場份額。如上所述,決定市場份額佔比的主要因素是性能而不是價格,那麼,根據AMD現在的產品規劃,它很可能在2020年憑藉性能優勢搶佔英偉達的市場份額。預計AMD將在2020年推出一些業界領先性能的大大型GPU,在AMD的投資者問答電話會議中,其首席執政官LisaSu 表示可能將推出基於NAVI架構的高端顯卡,但是她並沒有說出具體的時間點。

在財務指標上,AMD也比較具有吸引力。該公司預期2020年市盈率為30倍,再次接近合理估值。相比之下,英偉達2020年市盈率預期為28倍,僅僅比AMD便宜一點點。

AMD這屆管理層表現非常出色,他們正在努力彌補其產品組合中最後一個短板-GPU。到目前為止,在CPU和伺服器市場上,AMD已經將英特爾甩在身後。但是在顯卡方面,AMD產品的性能仍然落後於英偉達。(AMD準備好與英偉達展開GPU終極之戰《e世繪》系列文章2019-08-2009:39 來源:與非網)

雙方真正的也是最大的較量是這兩次震驚世人的收購。

就在一個月前,英偉達剛剛以400億美元拿下晶片設計巨頭ARM,一舉締造了全球半導體行業史上規模最大的收購案。對於英偉達而言,此次收購令其如虎添翼,進一步了鞏固自身在晶片行業的優勢地位,並完善了移動端的產品生態。要知道,作為全球晶片設計公司巨頭,ARM的市場覆蓋範圍高達90%,蘋果、高通、三星、華為等公司均是其客戶。

英偉達不僅能在絕大多數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晶片領域掌握絕對的話語權,而且還能通過ARM探索數據中心生態系統,在部分PC和伺服器領域建立一定的生態。

憑藉這次收購,英偉達的股價也一路高漲,其最新市值高達3306億美元,不但首次超過老牌巨頭英特爾,成為美國市值第一的晶片廠商,更是將市值926億美元的AMD遠遠甩在身後。

顯然,這樣的局面是蘇姿豐與AMD所不願意看到的。英偉達強力收購後的一個月,AMD斥巨資收購了賽靈思,而被AMD收購的賽靈思,是FPGA、可編程SoC 及ACAP的發明者。它和英特爾、萊迪思和美高森美四大廠商幾乎壟斷了FPGA市場,其中,賽靈思更是擁有高達50%的市場佔有率,是當之無愧的龍頭。

FPGA晶片最大的特點在於可允許用戶在上面編程,用戶可以靈活地改變晶片的計算任務,在更新任務時不需要進行晶片重新定製。賽靈思的FPGA業務一旦融入AMD,對於AMD來說,其數據中心的業務能力必然會再登上一個臺階。

與英偉達收購ARM的目的一樣,AMD所看中的也是賽靈思在數據中心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如今這筆收購,更像是一場反擊。這場對全球半導體行業產生深遠影響的戰役,就在蘇姿豐與黃仁勳之間拉開了帷幕。

兩家公司的競爭中,有一個人成了最大贏家。

2020年6月,美聯社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蘇姿豐一年的酬勞為585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16億元),其中基本薪水100萬美元、績效獎金120萬美元、股票價值5600萬美元。蘇姿豐成為了全球最賺錢CEO中的第一位女性。

至少在這一點上,表舅黃仁勳是遠遠不如的。

但在公司層面上,鹿死誰手,尚無法看出分曉。

相關焦點

  • 中美半導體領域的較量
    只要美國不放棄它要「稱霸」及主導世界的理念,中美之間無法避免有一場實力的較量。VdYEETC-電子工程專輯表面上看美國與中國的實力相差懸殊,尤其在半導體業領域中,美方擁有兩個「殺手鐧」,包括如EDA工具與IP及半導體設備與材料。
  • LOL:Marin和Semb的上單最強之爭
    Marin和Semb的上單最強之爭Marin:毫無疑問,S5賽季SKT可以重回王者之師之列,Marin功不可沒。他很少會做冒進之舉。總是可以在瞬間抓到一波合適的機會對敵人造成擊殺。他在線上取得一定的優勢之後,並不會選擇繼續留在線上進行壓制以打出更多的擊殺。而是選擇支援下路幫助整支戰隊打開局面。
  • 光伏矽片「標準尺寸之爭」愈演愈烈 8家巨頭力挺210mm
    有關矽片的「尺寸之爭」由來已久,對「大尺寸」的探索一直未停息。 在2017年之前,優化矽片尺寸的空間有限,組件的外形尺寸較為固定。進入2017年,行業開始考慮將組件做大,通過調整矽片的尺寸實現上述目標。
  • 「基因剪刀」背後的專利之爭
    提起CRISPR,又不得不提起一位美籍華人科學家——張鋒。他與杜德納和卡彭蒂耶被人們稱為CRISPR三巨頭。三人曾是隊友,因為專利之爭,如今三人卻是對手。於此同時,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年僅30歲的華人科學家張鋒意識到CRISPR的光輝前景。
  • microLED與OLED之爭到頭了嗎
    日本媒體新聞亦報導,作為現代半導體顯示產業的先頭兵,液晶之父夏普,在400億日圓收購Japan Display Inc(JDI)白山工廠的土地、廠房及附屬設備後,將把這些資產用於「投資Micro LED等次世代面板」。
  • 生死較量 《武神》進入陣營對抗時代
    隨陣營系統的全面開放,《武神》已經正式進入了陣營對抗時代,順義、逆天、無爭三大信仰不同的陣營,將會掀起怎樣的江湖紛爭?現在,就讓我們深入《武神》,去體驗陣營間的生死較量。由於崇尚和平,無爭陣營的玩家不能傳送進入邙山地圖,但是可在穆傲天處接取自己陣營專屬的陣營任務,獎勵一樣豐厚。
  • 王菲方舟子之爭:是科學的一言堂還是對信仰的呵護
    王菲方舟子之爭:是科學的一言堂還是對信仰的呵護(圖片來源:資料圖)編者按:近日,有「打假鬥士」之稱的方舟子與信奉佛教的娛樂明星王菲近日在網絡上展開了一場「遭遇戰」。那麼,王菲方舟子之爭究竟是出於對科學的迷信而作的捍衛還是對信仰而作的本能呵護?鳳凰網華人佛教將就此事件獨家採訪哲學界、佛學界、科學界等知名學者,由他們為我們解讀王菲方舟子之爭的學術觀點。以下是上海佛教協會金易明先生的觀點。對於一切世俗的現象,我們所遭遇的神奇和難以解釋的窘況,已是屢見不鮮。
  • 專家:中日軍事話語權之爭是正義與邪惡之爭
    對日交鋒,中國要牢握軍事話語權楊運忠軍事話語權是一個國家在世界上進行有關軍事活動發言的影響力,是國家話語權的一種。與之相適應,其軍事話語權也被剝奪,成為一個不具有完全軍事話語權的國家。而我國具有完全軍事話語權。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肩負著維護世界和平的特殊使命。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的軍事話語權比一般國家更廣泛、更重要。其次,日本對我國的軍事話語是「惡人先告狀」,政治企圖昭然若揭。
  • 侯雲德院士獲「影響世界華人」之「終身成就大獎」
    中新網3月16日電 他六十年孜孜不倦探索病毒世界之謎,編織傳染病防控巨網,因鑄就重大傳染病防控之「盾」而榮獲國家最高科技獎;他連續三屆擔任國家863計劃首席專家,為中國生物技術發展謀篇布局,在生命科學多個學科卓有建樹;他至今擔任「愛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重大專項技術總設計師,提出應對突發急性傳染病的「集成」防控體系的思想並據此部署,使中國成功應對近10年來歷次重大疫情
  • 華人首次!王中林院士斬獲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網友:華人之驕,世界...
    6月14日,2019年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揭曉,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王中林,斬獲這一世界性的大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科學家!6月14日,據中國科學院大學官網報導,2019年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Albert Einstein World Award of Science)揭曉,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終身講席教授王中林院士獲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科學家
  • 【天府散文】●陳大剛(四川)||​三歲而立——外孫女袁至柔成長記錄
    三歲而立。三歲肯定是孩子成長的一個分水嶺。也就是說,我的外孫女袁至柔至此就從人類嬰兒升級為幼兒。不再是餓了吃、吃了睡,而是有了自己天地的幼兒。從兩歲半開始,她就大踏步展開了的成長節奏,可以說是步步生輝,日新月異。那是身高、體重、認知、心理、感性、理性全方位如日之升,那是一種「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的畫風,你分明能夠感受到青翠的玉米與鮮紅的高粱在夏天土地上拔節的聲音。
  • 「世界因你而美麗——2018-2019影響世界華人盛典」致敬傑出華人
    近日,「世界因你而美麗——2018-2019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組委會宣布將於3月30日(星期六)在北京鳳凰中心舉行頒獎典禮,揭曉新一屆入選「影響世界華人大獎」和「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的人物榜單。12年,一個輪迴,「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成功舉辦了12年,今年首次在北京鳳凰中心舉辦頒獎典禮。鳳凰朝陽,精彩紛呈,我們再聚首、再歡慶,再出發。
  • 《最強大腦》今年最強並列第一是兩個女孩,北大清華雙劍合璧了
    很多人都說今年新一季的《最強大腦》真的太「凡」了,怎麼每個人身上都有好幾個頭銜?但是你不得不承認啊,這些人是真的都很強的,他們不是吹噓出來的,而是靠著自己的實力展現出來的,特別是今年最強大腦還出現了並列第一。
  • 《最強大腦》將回歸,而一位元老宣布退出!
    最近,科學競技真人秀《最強大腦》官宣將要回歸。而《最強大腦》的回歸吸引了一大波粉絲的關注。作為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魏坤琳從2013年便在《最強大腦》中擔任"科學判官"。通過在節目中的睿智形象和犀利點評,魏坤琳收穫了無數觀眾的好評。
  • 《最強大腦》定檔,64位腦力精英名單公布
    南都訊 記者黃曉雅 實習生陳子丹隨著新一季《最強大腦》的定檔,節目組公布了64位選手名單,其中有小小少年,還有雙人搭檔,情侶檔、父子檔……還不乏學霸們的加盟。據悉,節目將於5月15日起每周五21:10江蘇衛視播出。
  • 半導體的王炸,中國最強的蝕刻機
    世界上能夠生產EUV光刻機的企業,只有荷蘭的阿斯麥ASML,而能做蝕刻機的公司正是中國的一家公司---中微半導體,是目前中國唯一的蝕刻機巨頭。據公開資料顯示,中微半導體成立於2004年,由博士尹志堯一手創建,已在矽谷的半導體行業從事了二十多年,積累豐富的經驗,掌握了大量的高新技術。
  • 魏坤琳退出《最強大腦》,骨幹科學家紛紛出走,真是綜藝作秀?
    4月27日,科學競技真人秀《最強大腦》宣布將於今年5月份回歸,吸引了一大波粉絲的關注。不過曾在《最強大腦》中擔任「科學判官」的魏坤琳最近卻在社交平臺明確表示自己不會參與新一季的《最強大腦》錄製。對於退出《最強大腦》的原因,魏坤琳直言《最強大腦》是一個很好的傳播科學理念的平臺,但參與這麼多年之後,他也感受到了節目的局限性。比如節目為了更加吸引觀眾,就需要人與人之間的比拼,可是只要有人與人之間的比拼,就會有利益衝突。魏坤琳作為一個科學家,並不想介入這些利益之爭。
  • 日韓科技戰爭簡史:究竟誰是晶片、半導體、屏幕之王?
    而更深的原因,則是日韓崛起背後,深埋於科技產業鏈條的利益之爭。邱吉爾曾經說過: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日本和韓國的科技戰爭背後,顯然不止舊怨,還有5G賽道下未來國運之爭的新仇。而這場日本與韓國科技戰爭的起點,怕是要從日韓崛起的歷程,慢慢回顧。
  • 華人科學家王贛駿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第一位登上太空的華人、也是第一位在太空從事自己設計的科學實驗的科學家、美國範德堡大學教授王贛駿,近日榮獲「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2011-2012」最受矚目獎項「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此前,獲得該獎項的有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科學巨人錢學森和當代文豪、武俠巨匠金庸等。
  • 為什麼楊振寧被稱為華人之光?卻備受國人指責?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文/行走天涯為什麼楊振寧被稱為華人之光?卻備受國人指責?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楊振寧是目前還尚在人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不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享有著很大的名氣。尤其是在海外眾多國家,楊振寧更是被稱為華人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