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微型手術機器人,還有多少種可能

2020-12-05 澎湃新聞

外科微型手術機器人,還有多少種可能

2020-08-28 1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文/陳根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微創腹腔鏡手術,即外科醫生使用工具和插入小切口的微型攝像機來進行手術,使得手術對病人和醫生都更加安全。隨著技術的進步,外科機器人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手術室裡,外科機器人能夠協助同時操作多種工具,比傳統技術更精確、更靈活、更具控制性,從而進一步協助外科醫生。

然而,這些機器人系統非常龐大,通常佔據整個房間。現在,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網球大小的微型機器人能夠在微觀尺度上處理精細的任務,結構簡單,便於製造。這項研究已發表在《自然機器智能》雜誌上。

研究小組製作了一個平行四邊形作為機器人的主體結構,然後製造了三個線性執行器(mini-LAs)來控制機器人的運動:一個平行於平行四邊形的底部,平行四邊形的底部用來提升和降低機器人,另一個垂直於旋轉它的平行四邊形,在平行四邊形的頂端有一個,它可以伸縮正在使用的工具。其結果是製造出一種比學術界先前開發的其他顯微外科設備小得多、重量輕得多的機器人。

這個以摺紙為靈感的微型機器人是用一種先進的製造技術組裝而成的,在這種技術中,材料層疊在一起,雷射切割形成平行四邊形。同時,微小的線性執行器由壓電陶瓷材料組成,壓電陶瓷材料在電場的作用下變形產生運動,同時還有光學傳感器,以確保運動部件沿著期望的路徑運動。

在測試中,研究小組讓機器人進行模擬遙控手術,模擬人手移動筆狀工具的動作。研究人員通過顯微鏡對人類進行觀察,並跟蹤一個比原子筆筆尖小的正方形,然後讓他們用機器人來追蹤正方形,然後讓他們重複這項任務。試驗證明,機器人的準確率提高了68%。

隨後,研究人員模擬了視網膜靜脈插管的手術過程,視網膜靜脈插管通常需要一名外科醫生在眼球後部的靜脈注射治療藥物。模仿過程中,研究小組使用了一根與這些細小靜脈大小差不多的矽膠管,這些細靜脈的厚度大約是人類頭髮的兩倍。機器人能夠用一根附在身上的針頭乾淨地刺穿管子,而不會造成任何不必要的損壞。

另外,這種小型機器人還易於安裝。現在,研究小組希望通過增加執行器的力和定位來進一步改進設計,使其更加強大和精確。在未來,我們或將看到這項工作將對外科機器人技術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 >> 機器人,科技,外科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受摺紙啟發,哈佛大學團隊打造微型外科機器人:可進行精密手術
    哈佛大學團隊新近開發出一種微型外科機器人,它只有網球大小,僅有 1 枚硬幣的重量,但是它成功地完成了一項困難的模擬手術任務。哈佛大學維斯研究所教授 Robert Wood 和索尼公司的機器人工程師 Hiroyuki Suzuki 合作,他們受摺紙啟發,創造了一種新的微型運動中心遙控機械手,名為「mini-RCM」。這項研究極大地縮小了外科手術機器人的尺寸。
  • 哈佛和索尼聯合打造微型外科機器人
    外媒消息,自哈佛大學Wyss研究所和索尼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外科機器人,它比其他許多此類設備都要小得多。他們從摺紙術中獲得靈感,這款微型機器人大約有網球大小,重量約為一便士。Wyss助理教員羅伯特伍德和索尼工程師鈴木裕之共同打造了這款微型機器人。他們將材料相互層疊,然後用雷射切的方式,讓他們形成一個三維形狀。三個線性驅動器控制機器人在多個方向的運動。在顯微鏡下的追蹤測試中,研究人員發現機器人比手控工具的準確率高68%。
  • 微型機器人:由雷射驅動,未來可用於顯微外科手術
    背景1959年,前康奈爾大學物理學家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發表了著名的演講「《在底部還有很大空間》(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
  • 微型手術機器人如何在血管裡「乘風破浪」?
    其實,我們不能真正把一個外科醫生變小,只能考慮,是不是可以做一些小的機器人,讓它代替縮小的外科醫生在我們體內做手術。其實機器人有最重要的三要素:感知、運動和決策。它可以感知周圍的環境,可以執行一些運動和做出一些決策,只要滿足這個三要素,就可以被叫作機器人。比如說我們熟悉的機器人通常有兩個攝像頭作為眼睛感知環境,胳膊和腿執行一些運動,還有一個中央處理器作為它的大腦進行決策。
  • Nature子刊封面:哈佛等開發微型手術機器人
    這款手術機器人是專門為遠程操作的顯微手術而設計的,它僅僅重達2.4g,尺寸為5cm x 7cm x 5cm, 由三個獨立驅動的微型直線驅動器驅動,每一個直線驅動器重量僅為0.41g。經分析和測試,該機器人的位置精度可以達到0.0264mm,負載能力大約為27mN。通過實驗測試展示了該機器人在顯微外科手術領域巨大的應用潛力。
  • 外科手術革命?中國科學家打造微型機器人,多種姿勢隨意切換,或實現體內治療
    這個在50多年前看似天馬行空的想像,現在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如何將其變為現實,當然不是將人縮小,而是讓微型機器人進入人體內,進行各種操作和治療。「我們研究的目的就是瞄準了未來的創傷很小或者微創手術,」德國馬普智能系統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胡文琪說。不過如何穿越人體內複雜的各種環境,對僅有毫米甚至微米大小的機器人來說是非常艱巨的任務。
  • Nature子刊封面:哈佛大學等研發的微型手術機器人
    這款手術機器人是專門為遠程操作的顯微手術而設計的,它僅僅重達2.4g,尺寸為5cm x 7cm x 5cm, 由三個獨立驅動的微型直線驅動器驅動,每一個直線驅動器重量僅為0.41g。經分析和測試,該機器人的位置精度可以達到0.0264mm,負載能力大約為27mN。通過實驗測試展示了該機器人在顯微外科手術領域巨大的應用潛力。圖1.
  • 哈佛和索尼打造了一款微型手術機器人
    哈佛大學懷斯研究所(Wyss Institute)和索尼(Sony)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手術機器人,該機器人比許多其他此類設備小得多。Wyss的副教授Robert Wood和Sony工程師鈴木裕之(Hiroyuki Suzuki)使用Wood實驗室開發的製造技術製造了微型RCM。材料彼此疊置,然後用雷射切割,以使其形成3D形狀-有點像兒童彈出書。三個線性致動器控制mini-RCM在多個方向上的移動。在微觀示蹤測試中,研究人員發現,迷你RCM的精度比手動控制工具高68%。
  • 哈佛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套基於摺紙造型的高精度微型手術機器人
    近年來,機器人已經在外科手術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拓展醫生能力的同時,還可帶來更高的手術精度和控制水平。本文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由哈佛大學懷斯研究所副教授 Robert Wood 博士開發的一款微型手術機器人。儘管採用了基於平行四邊形的基礎結構,僅網球般大小的它,還是配備了三套線性致動器,支持旋轉、上下移動、以及伸縮等動作。
  • 這家企業的微型手術機器人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評通道
    國內首創,微創穿刺及實時手術導航雙功能華科精準Q300是一款國內首創的神經外科微型手術機器人,可以輔助醫生快速、精準、安全進行腦外科手術,甚至可在急診或病房執行緊急手術,從而節省術前準備時間,縮短臨床幹預時間,為腦出血病人進行抽血引流,產品還同時具備微創定位穿刺和開顱手術實時導航雙功能。
  • 哈佛大學和索尼打造了一款受摺紙啟發的微型手術機器人
    迷你手術機器人大約相當於網球的大小,重量與一分錢相同。 Wyss的副教授Robert Wood和Sony工程師Hiroyuki Suzuki使用Wood實驗室開發的製造技術製造了微型手術機器人三個線性致動器控制mini-手術機器人在多個方向上的移動。
  • 達文西機器人提升外科手術精確度
    昨日,「達文西微創手術研討會」在北京和睦家醫院召開,會上,世界臨床機器人外科協會(CRSA)創始主席、著名專家Pier C.Giulianotti朱聯安教授,針對全球機器人微創手術前沿理念、技術及術式,當場為一名45歲的女性胰腺癌患者,使用達文西微創手術機器人,完成了一臺複雜的胰頭腫瘤切除手術。
  • 哈佛大學開發硬幣大小的微型機器人,可完成人類外科顯微手術
    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於2016年底正式創刊的《科學機器人學》(Science Robotics)。值得一提的是,Delta機器人問世以來,如何設計出更小尺寸的機器人一直是工程師們的挑戰,業界一度認為將其尺寸縮小到毫米級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哈佛大學官網稱,Robert Wood團隊開發的milliDelta正是克服了小型化挑戰。
  • 陳根:摺紙啟示開發微型機械手,將提高遙控手術精度
    文/陳根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微創腹腔鏡手術,即外科醫生使用工具和插入小切口的微型攝像機來進行手術,使得手術對病人和醫生都更加安全。隨著技術的進步,外科機器人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手術室裡,外科機器人能夠協助同時操作多種工具,比傳統技術更精確、更靈活、更具控制性,從而進一步協助外科醫生。
  • 機器人視界|微型機器人 助力精準醫療
    微型機器人應用價值——助力精準醫療 微型機器人在醫療領域中的應用主要包括治療、手術、診斷和醫學成像,每一個應用都旨在應對醫學中的不同挑戰。例如,能動的微型/納米機器人可以直接遊入目標區域並傳遞精確劑量的治療有效載荷,因此,在降低副作用的同時保持其治療功效,這是使用具有低定位功效的被動給藥方法時的常見問題。 另一方面,使用微型/納米機器人進行手術可能會到達無法通過導管或侵入性手術到達的身體區域,從而可以對組織進行採樣或將治療有效載荷深入患病組織。
  • 頂刊綜述:精準醫學中的醫用微型/納米機器人
    例如,能動的微型/納米機器人可以直接遊入目標區域並傳遞精確劑量的治療有效載荷。因此,在降低副作用的同時保持其治療功效,這是使用具有低定位功效的被動給藥方法時的常見問題。另一方面,使用微型/納米機器人進行手術可能會到達無法通過導管或侵入性手術到達的身體區域,從而可以對組織進行採樣或將治療有效載荷深入患病組織。小型機器人外科醫生的使用可以幫助減少侵入性手術,從而減少患者不適和術後恢復時間。
  • 世界上最小的外科手術機器人 醫生手術好幫手
    騰訊數碼訊(米可)根據國外媒體報導,最近英國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世界上最小的手術機器人,這種機器人不僅使用了低成本技術,而且使用了行動電話和航天技術
  • 未來人類竟然可以「吞下外科醫生」進行手術
    近日,在最新一期的《Nature》雜誌中,賓夕法尼亞大學電子與系統工程系助理教授 Marc Miskin 等人研究出一種電化學驅動設備,該設備能夠推動雷射控制的微型機器人通過液體,並且可以很容易地與微電子組件集成,以構建完全自主的微型機器人。
  • 微型機器人未來可能無限,外科醫生被代替指日可待?
    康奈爾大學的團隊發明了一個微型機器人,這種機器人的大小只有草履蟲那樣大。這種機器人寬40微米,厚5微米,長40至70微米。肉眼無法看到只有通過顯微鏡才能看到這個微型機器人,這款機器人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它可以在液體中遊動。
  • 具備微小觸手的機器人Axsis,很快就為人眼開展白內障手術
    進行手術時,外科醫生使用兩個觸覺反饋搖杆來控制機器人,而搖杆也會將觸手端的反饋傳遞給外科醫生。同時,Axsis也配備了大量傳感器,來最大程度減少人為失誤的風險。現在在原型系統的觸手前端還沒有配備手術器械,但機器人最終會再配備上微小的外科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