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陳光郎光致發光量子點是中間產物也是戰略方向

2021-01-14 中關村在線

  4月7日下午,TCL集團在深圳舉行2016春季新品發布會,QUHDTV量子點電視X1、二合一平板電腦PLUS10、全封桶免汙式洗衣機、智孝空調及樂享空調等新品悉數亮相。

  發布會後,TCL多媒體CTO陳光郎針對TCL在全生態HDR電視與量子點電視技術的布局與進展、旗艦產品X1系列的上市時間與預計售價等關鍵問題進行了解答。此外,作為電子顯示領域的技術專家,TCL多媒體CTO陳光郎也坦率地表示,對於TCL力推的量子點電視是相對於其他同類顯示技術的核心優勢,但受限於現階段的量子點電視還是光致發光,並非電致發光,僅是量子點顯示技術發展的中間產物。

  以下是包括智東西在內的數名記者與陳光郎的精彩對話:

  問:在HDR資源比較匱乏的大環境下,TCL電視對全生態HDR電視在未來將如何布局?

  答:HDR推動必須是端到端,從源頭的節目端到最後消費者智能終端,必須全鏈條貫通才叫生態。TCL多媒體在HDR產業方面不遺餘力,最高端X1到C2、C1不但具備了HDR解碼能力,還具備相應的顯示能力,即更貼近真實世界。例如,半夜路上迎面的車燈非常刺眼,你需要電視機呈現這種高動態內容時,就真的可以發出1000尼特的光線刺激眼睛。

  顯示器本身要具備這樣的顯示能力,即背光做到高亮度、高對比。隨著網際網路帶寬逐年增高,在美國已經通過Netflix等傳播HDR內容,可預見國內優酷、騰訊視頻也會開通HDR內容。TCL產品分為HDR解碼能力與展現能力,X1及今年新推出的新品現已具備這樣的能力。

  問:當今主流品牌仍以LED屏為主,這個量子點電視在市場推廣與消費者普及過程中存在哪些困難和障礙?

  答:國家要把量子點電視制定為戰略計劃,因為首先他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計劃,不是靠一個企業可以實現的。TCL身為一個企業,要扛這麼重大的責任,必須建立個平臺,網羅全世界最優秀的企業一起來幹。

  2008年的電自發光量子點電視是所有顯示工程師的目標,至今為止仍沒有實現。可是做量子點如果一直不能實現商品化,是走不遠的。我們跟QDVision接洽,很快2014年產品出來。

  量子點電視實際上是一個中間產物,並不是終極產物,但是即使中間產物,也是有門檻,也可以給消費者帶來一個極致體驗。這是為什麼TCL、索尼、三星都把量子點作為一個戰略。

  問:印刷技術與OLED是完全區別開的顯示技術,還是說印刷技術是實現OLED顯示的一種工藝?

  答:印刷顯示是一種工具跟工藝方法,在實現印刷顯示工藝後,既可以印OLED屏,也可以印量子點電視。

  把工藝廣義化就是一種手段。用傳統真空蒸鍍方法沒辦法做大尺寸屏。這就是為什麼三星兩年前放棄了OLED電視,因為按照他的工藝方法做不出55寸OLED,尺寸大了,良率非常差。但LG是蒸鍍白色有機材料,不是蒸鍍RGB。全面蒸鍍白色的材料,在上面再加上彩色。這是一種笨的方法,白光發出百分之百的能量,但是你把彩色另外用能量遮掉他,這是唯一可以實現的方法。

  所以市場上賣的LG的OLED、創維的OLED,色純度不高。就是白光濾光濾出來的。它的紅色偏桔色。印刷顯示是一種工藝實現手法,這個實現後確實可以列印OLED電視,也可以列印量子點電視。

  問:目前,中國的彩電企業分別押寶了量子點、ULED和OLED技術,這樣的格局對中國彩電產業會產生什麼影響?

  答:我是一個工程師,所以我必須很老實地回答這個問題。ULED實際上是一個局部點亮背光技術,本質還是分區直下式背光,它對於整個顯示行業與電視機產業生態可能很難起到革命性變化。談到TCL方面,無論是X1,還是低端的P系列,都採用直下式背光。

  創維做OLED,老實說在機芯、結構、電源設計方面與普通電視並無太大差異。但是,OLED跟LCD的屏技術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對於OLED來說,真正做出貢獻的是LG。因為真正發生的變化是在屏廠,不在整機廠。所以這樣三個陣營並不會給國內企業帶來整合的障礙。

  以電視機產業人來講,更大的舞臺已經轉移到網際網路跟內容應用服務。硬體很重要,但是老百姓買電視最後還是享受他的極致的影音體驗,所以我們做硬體的,如今天介紹的X1、C2、C1全部是為了實現極致的影音享受。今天,對電視業產生衝擊的是極致的視聽體驗加上內容的強勢捆綁,那才是重大的趨勢。

  問:X1系列的65寸曲面賣3萬元,你們預計銷售前景怎樣?3萬元的價格也不便宜,相較於康佳與創維OLED的顯示效果並不比你們差,這個技術到底領先在哪裡?

  答:作為同樣定位的電視機,同樣做到曲面、量子點、LOCALDimmin,三星KS9800售價4萬多。並且X1比前者更薄,我們只有17毫米,三星同款系列超過30毫米。3萬元的定價,1000尼特的亮度,動態對比超過1萬以上,它更針對鑑賞品質高的人群,並不希望取得量的普及。

  另一方面,播一般傳統片源與一般標清節目,並不能展現優質電視畫面的差異。所以高端電視需要搭配好的影片資源。X1雖然5月份在中國市場先推出,可真正最期待這款產品的是美國銷售公司,今年秋天9月將在美國上市。正如我前面提到,美國亞馬遜、Netflix已經利用網際網路推HDR內容,消費者會希望用更好的電視產品去享受高品質畫面。


http://news.zol.com.cn/578/5782453.html news.zol.com.cn true 中關村在線 http://news.zol.com.cn/578/5782453.html report 4003   4月7日下午,TCL集團在深圳舉行2016春季新品發布會,QUHDTV量子點電視X1、二合一平板電腦PLUS10、全封桶免汙式洗衣機、智孝空調及樂享空調等新品悉數亮相。  發布會後,TCL多媒體CTO陳光郎針對TCL在全生態HDR電視與量子點電視技術的布局與進展、旗艦產品X1系列的上...

相關焦點

  • TCL多媒體陳光郎:光致發光量子點電視既是中間產物 也是戰略方向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4月7日下午,TCL集團在深圳舉行2016春季新品發布會,QUHD TV量子點電視X1、二合一平板電腦PLUS 10、全封桶免汙式洗衣機、智孝空調及樂享空調等新品悉數亮相。
  • 量子點顯示的技術基礎有兩個層面:電致發光與光致發光
    量子點顯示的技術基礎有兩個層面:電致發光與光致發光 李倩 發表於 2018-07-12 16:18:53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TV面板的出貨數量達2.62億片
  • 量子點仍需五年孵化期,自發光電視靜待新力軍
    【每日科技網】   9月29日,量子點技術全球權威、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彭笑剛在《走近科學》量子點專題節目中表示:「量子點是人類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優秀的發光材料,量子點發光將會是下一代顯示技術最有力的競爭者」。
  • TCL攻克電致發光的紅色量子點材料壽命難題,量子點顯示迎變革
    英國最有名望的科學雜誌《自然》下屬《自然通訊》刊登TCL集團工業研究院專家團隊論文,證實TCL已攻克電致發光的紅色量子點材料的壽命難題。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18/1113/52049.html  事實上,紅綠藍三基色量子點材料的效率和壽命難題,以及印刷顯示工藝的應用實現,絕大多數已被TCL率先攻破,量子點顯示領域即將迎來從光致發光到電致發光的躍遷。
  • 電致發光的量子點商業化OLED最後的優勢會消失
    除此之外,量子點發光材料的色純度非常純,這也是人類所掌握的其他發光材料很難比擬的。目前在國際上,量子點相關研究是一個非常熱門的領域,一年發表的論文數量可以以萬計。而對量子點顯示理論做出了重要貢獻的美國科學家Brus和前蘇聯的科學家Efros也是諾貝爾獎的大熱門。
  • 彭笑剛:量子點發光是下一代顯示技術最有力的競爭者
    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彭笑剛在TCL舉辦的「科學面對面——量子點顯示技術科技科普大講壇」上,對包括《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內的媒體表示,「量子點是人類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優秀的發光材料,量子點發光將會是下一代顯示技術最有力的競爭者。」
  • 量子點電致發光處於研究階段 未來五年市場升溫
    量子點在顯示技術領域的應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基於量子點光致發光特性的量子點背光源技術(QuantumDots-BacklightUnit,QD-BLU);基於量子點電致發光特性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顯示技術(QuantumDotsLightEmitTIngDiodeDisplays,QLED)。
  • 量子點才是未來?電致發光顯示技術時代
    各國量子點顯示技術研發實力分析前文,我們為大家解析為何TCL專注於量子點顯示技術之後,三星和海信等電視廠商紛紛加入量子點電視陣營:《TCL強勢引領!量子點顯示技術成香餑餑》,提到了現階段「光致發光」的量子點顯示技術已經有很多令人心動的技術特徵,接下來,我們要探討下量子點顯示技術的發展前景——「電致發光」,這才是量子點公司真正看好量子點的關鍵所在。
  • 京東方在電致發光量子點領域迎來重大進展
    打開APP 京東方在電致發光量子點領域迎來重大進展 京東方 發表於 2020-11-11 14:56:08 近日,BOE(京東方)推出全球首款55英寸4K主動矩陣量子點發光二極體(AMQLED)顯示屏,這是繼今年年初發布高解析度QLED技術後,BOE(京東方)在電致發光量子點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
  • 量子點材料的研究現狀及在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領域的應用
    由於量子限域效應和量子尺寸效應,半導體量子點具有激發光譜寬、半峰寬較窄、波長可調和溶液加工等特點,受到廣泛關注。經過30多年的發展,量子點材料已實現了「綠色合成路線」,性能逐漸提升,能夠進行工業化產品生產供應,目前已經開發出商業化應用的光致發光器件,該系列器件相繼應用於LED照明和顯示領域。
  • 新加坡國立大學合成新型近紅外發光量子點,光致發光量子效率可達25...
    四元混合巨殼型量子點合成過程圖示合成過程中,研究人員會定時從反應容器中取出小部分溶液測量其紫外可見吸光度和光致發光特性來跟蹤反應進程,並調整量子點間的結構比例。終合成的巨殼量子點,In(Zn)P殼層能夠吸收400-780 nm的可見光,並將吸收後的能量傳遞到InAs內核,使其在873nm處發射,進而實現顯著的斯託克斯位移和很小的吸收-發射光譜重疊;經統計計算,該量子點光致發光量子效率可達25%,這對於近紅外發射器來說相當可觀,且它在
  • 量子點從光致背光到電致自發光要走十年
    而根據發光原理不同,量子點又分為光致發光量子點(QD-LCD)和電致發光量子點(QLED),前者是背光源發光,後者則是名副其實的自發光技術。雖然同樣以「Q」作為技術名稱,但兩種技術卻有著本質的區別。也正是因此,才讓消費者甚至一些業內人士,對於量子點電視的解讀出現了偏差。
  • 俄極大提高量子點自發發射率,光致發光強度增加近一個數量級
    俄羅斯國立核研究大學研究人員首次提高了量子點的自發發射率,並使其光致發光強度提高近一個數量級。這一成果可用於解決創建量子計算機的關鍵問題,也可將生物醫學監測技術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相關研究發表在最近的《光學快報》上。  量子點是低維螢光納米結構,在光與物質相互作用領域有著極大應用潛力。
  • 白皮書 | 量子點材料的研究現狀及在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領域的應用
    本綜述針對量子點應用於高色彩質量的照明和顯示技術的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應用進行系統的闡述。量子點的發展從最初的照明到如今的光致發光高色域顯示背光源,已經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下一階段可以想像出量子點的成本的逐漸降低、大規模的合成,以及QD Vision、三星、 LG 等廠商在量子點電致發光上所付出的努力,會進一步促進量子點的大面積的電致發光器件的商業化。
  • TCL多媒體CEO王成:TCL材料研究新成果將使量子點電致發光成為可能
    會上,在談到TCL彩電的未來發展時,TCL集團高級副總裁、多媒體CEO、雷鳥科技董事長王成表示,面對未來彩電技術「百花齊放」式的發展,TCL將堅持繼續堅持量子點顯示技術方向發展下去,並透露TCL與國內其他領先企業合作,在新材料研究領域取得一定進展,這一研究成果將有望使量子點電致發光成為可能。
  • 京東方電致發光量子點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推出55英寸4K AMQLED顯示屏
    11 月 12 日消息 根據京東方的消息,京東方推出了 55 英寸 4K 主動矩陣量子點發光二極體(AMQLED)顯示屏,官方稱這是京東方電致發光量子點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  官方介紹,京東方此次推出的 55 英寸 4K AMQLED 顯示產品採用電致發光量子點技術,解析度為 3840×2160,色域高達 119% NTSC,對比度可達 1000000:1,在大尺寸顯示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應用前景。
  • TCL量子點電視X1面世
    4月7日,TCL在「點·量·視界」為主題的春季發布會上發布了高端品類QUHD TV量子點電視及其旗艦產品X1。與此同時,TCL推出全系列新產品,涵蓋電視、平板機、洗衣機、空調、智能家庭等多個領域。  65英寸量子點電視國內首發  「儘管在傳統企業當中競爭很激烈,也有很多網際網路品牌加入到競爭。
  • 研製成功首款基於稀土摻雜氧化物 TFT 技術的全彩色量子點電致發光...
    2016 年 12 月,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彭俊彪教授研究團隊聯合廣州新視界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開發了發光量子點墨水研製方法和電致發光顯示屏結構設計,解決了溶液加工型多層電致發光器件結構設計
  • 量子點發光原理詳解
    量子點是把導帶電子、價帶空穴及激子在三個空間方向上束縛住的半導體納米結構。 半導體量子點的光學性質 量子點的發光原理與常規半導體發光原理相近,均是材料中載流子在接受外來能量後,達到激發態,在載流子回復至基態的過程中,會釋放能量,這種能量通常以光的形式發射出去。與常規發光材料不同的是,量子點發光材料還具有一下的一些特點。
  • 近100%光致發光量子產率!全無機無鉛藍色發光體
    其中包括Cs3Cu2Cl5的近單位綠色光致發光和Cs3Cu2X5(X=Br,I)和Rb2CuX3(X=Cl,Br)的近單位藍光發射。可調諧的藍、綠和黃色發射也被觀察到,然而,測量的光致發光量子產額(PLQY)值低於上述系列材料。在所有這些家族中,發光都歸因於自陷激子(STEs),這是由這些滷化銅的低維晶體結構中的強電荷局域化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