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北京市傑青」「香江學者」名單出爐!

2020-12-04 泊菲萊科技

8月25日,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委發布了《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擬資助項目公告》,在281項申請中,擬資助41項,資助經費4100萬元。

完整名單見文末

恭賀泊菲萊科技用戶,北京航天航空大學楊樹斌教授榮獲2020年度北京市傑出青年。

8月27日,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發布《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與香港學者協會聯合培養博士後研究人員計劃(簡稱「香江學者計劃」)協議書》,確認60名赴港開展博士後研究的人員,每人資助36萬元用於生活開支,住房補助,醫療保險等。

完整名單見文末

恭賀泊菲萊科技用戶,湖南大學蔣龍波獲得「」香江學者計劃的資助。

2020年度「香江學者計劃」資助人選名單

完整名單見下圖

相關焦點

  • 2018「香江學者計劃」名單公布,每人56萬人民幣!
    近日,全國博管辦公布了2018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獲選人員名單,共有60人獲得了資助。
  • 2020「香江學者」、「澳門青年學者」獲選結果公布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8月28日,中國博士後官網發布了《關於2020年度 「香江學者計劃」獲選結果的通知》和《關於2020年度 「澳門青年學者計劃」獲選結果的通知》,分別確定資助「香江學者」60人、資助「澳門青年學者」30人和6名候補人選。
  • 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關於2020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獲選結果的...
    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關於2020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獲選結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中共海南省委人才發展局,中國科學院人事局,中國社會科學院人事教育局,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幹部局,有關博士後設站單位: 根據《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與香港學者協會聯合培養博士後研究人員計劃(簡稱「香江學者計劃」)協議書》的規定,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和香港學者協會分別於今年5月份和7月份在北京和香港組織專家對
  • 2018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獲選結果公布
    (簡稱「香江學者計劃」)協議書》的規定,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和香港學者協會分別於今年4月份和6月份在北京和香港組織專家對2018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申請者的材料進行評審,最終確定60名資助人選和5名候補人選(具體名單見文後列表)。
  • 2019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獲選結果公布 (附全名單)
    近日,2019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獲選結果公布。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和香港學者協會分別於今年4月份和6月份在北京和香港組織專家對2019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申請者的材料進行評審,最終確定60名資助人選(名單見附件)。
  • 2020年度國家傑青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14人都從南京大學走出
    近日,2020年度國家傑青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公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今年共對300個項目予以資助。南京大學共有14人入選國家傑青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總數在全國高校中並列第3位。2020年度國家傑青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中,南京大學的喻良、宋鳳麒、史壯志、江德臣、趙勁、李朝升、陳帥、張愛鋮、趙坤、王孝磊、吳鏑、張徐祥、馬曉星、曹汛等14位教授入選,具體名單如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主要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
  • 武漢科技大學四位教師入選「香江學者計劃」「澳門青年學者計劃」
    近日,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發布了2020年度「香江學者計劃」和「澳門青年學者計劃」項目獲選結果通知,我校付綠平、陳志環、陳奧三位博士入選「香江學者計劃」資助名單,雷文博士入選「澳門青年學者計劃」資助名單。
  • 中北大學教師入選2019年度 「香江學者計劃」
    近日,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和香港學者協會根據《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與香港學者協會聯合培養博士後研究人員計劃(簡稱「香江學者計劃」)協議書》的規定,分別在今年4月份和6月份在北京和香港組織專家對2019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申請者的材料進行評審,最終確定60名資助人選。
  • 華中科技大學3位教授入選2020年度國家傑青名單!
    8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華中科技大學共有3位教授入選,分別為:萬謙、趙海波、周軍。Res.》(2019)編委會成員,2020年1月起擔任《J. Carbohydr. Chem.》區域主編。主要研究領域:1、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藥開發;2、新的糖化學的合成方法和策略發展;3、具有生物活性有機小分子的設計與合成;4、自由基化學及水相有機反應;5、以糖化合物為基礎的抗癌疫苗的研製(設計, 合成及評價);6、生物活性寡糖(包括腫瘤相關寡糖抗原)的合成及活性評價。
  • 2020年度國家傑青基金名單公布 北京大學14人入選
    近日,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正式批准,北京大學14人入選。截至目前,北大曆年獲「傑青」基金資助者總人數達到294人,目前在職的獲資助者為289人。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是中國為促進青年科學和技術人才的成長,加速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而特別設立的科學基金。
  • 2020年度國家傑青名單公布,寧波這位女研究員上榜!
    8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寧波有2人入選,其中1位是女性,他們是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研究員吳愛國和汪愛英。為此,國家傑青通常被稱為是院士候選人或「院士搖籃」。本次公示的建議資助申請人中,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入選人數最多,各15人,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也有10人以上。據悉,2020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試行經費使用「包幹制」,資助經費不再區分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每項資助經費為400萬元,其中數學和管理科學每項為280萬元。
  • 2018年度「香江學者計劃」開始申報
    一、項目內容「香江學者計劃」每年選派內地博士到香港指定的大學,在港方合作導師的指導下,以港方大學合約研究人員的身份開展博士後研究
  • 2020年度第十屆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正式出爐
    ​12月10日,2020年度第十屆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正式出爐!吳文俊人工智慧最高成就獎由李德毅院士獲得,吳文俊人工智慧傑出貢獻獎由周伯文總裁、蔣田仔研究員、焦李成教授獲得。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研究中心、上海市人工智慧戰略專家委員,北京市、廣州市、成都市政府科技顧問,深圳證券交易所行業諮詢專家庫專家,IEEE語音語言技術專家組成員。曾任IBM總部全球人工智慧基礎研究院院長、人工智慧首席科學家、傑出工程師,以及ICASSP 領域主席(2011-2015年)和ACL/NAACL機器翻譯、機器問答、機器學習和信息提取等領域主席。
  • 2020ATP、WTA年度大獎候選名單出爐
    ATP與WTA兩大網球組織在近日公布了2020年度各大獎項的候選人名單,包括年度最佳球員、年度最佳組合、年度進步最快球員、年度最佳新人、年度最佳復出球員等獎項。納達爾2020賽季ATP年度各大獎項提名名單公布,納達爾、米爾曼、施瓦茨曼與蒂姆獲得了埃德伯格體育道德風尚獎的提名,今年僅參加了澳網的瑞士天王費德勒自2002年以來首次無緣該獎項的提名。
  • 2019院士增選候選、傑青、優青最終名單出爐:這幾所高校笑了!
    近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了2019年國家傑青、優青的項目名單。一時間可以說是掀起了一陣小小的波瀾,畢竟傑青和優青已經成為中國人才梯隊最重要的兩個臺階,幾乎是每一個中青年學者的奮鬥目標,也是每一個科研單位所必爭的人才。說到人才培養與引進,就不得不提中國的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 IEEE Fellow 2019 名單出爐,41 位華人學者入選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雖然IEEE Fellow2019評選結果還未正式出爐,但2018年IEEE董事會會議已於11月召開,已有部分入選名單流出,其中共有 41 位華人入選,其中國內高校共有 21 位入選華人,工作單位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武漢大學、四川大學、湖南大學、
  • 2019「國家傑青」名單公布 湖北16名科研人員入選
    湖北日報訊(記者文俊)8月4日,記者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獲悉,2019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發布,我省邵成剛等16名科研人員入選。其中華中科技大學5人,武漢大學3人。
  • 檢驗領域國家傑青都有誰?
    8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國家傑青在我國含金量僅次於院士,也通常被稱為是院士候選人或「院士搖籃」,入選「國家傑青」的學者會獲得較為豐厚的資助資金。入選「傑青」有多難?
  • 檢驗領域國家傑青都有誰?
    8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 國家傑青在我國含金量僅次於院士,也通常被稱為是院士候選人或「院士搖籃」,入選「國家傑青」的學者會獲得較為豐厚的資助資金。 入選「傑青」有多難?
  • IEEE2021年 Fellow 名單中CAAI多位會員入選
    —11.25 IEEE 2021 入選名單揭曉:282位新晉Fellow,華人佔比近三成2020 年 11 月 25 日,IEEE Fellow 2021 入選名單揭曉,這一獎項代表學術科技領域權威榮譽和重要職業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