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關於2020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獲選結果的...

2021-01-10 科學網
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關於2020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獲選結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中共海南省委人才發展局,中國科學院人事局,中國社會科學院人事教育局,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幹部局,有關博士後設站單位:

根據《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與香港學者協會聯合培養博士後研究人員計劃(簡稱「香江學者計劃」)協議書》的規定,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和香港學者協會分別於今年5月份和7月份在北京和香港組織專家對2020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申請者的材料進行評審,最終確定60名資助人選(名單見附件)。

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資助每人36萬元,用於獲選人員的生活開支、住房補助、醫療保險等,由內地派出單位按月轉撥給獲選人員。內地派出單位不得提取管理費,不得列支單位承擔的社會保險繳納部分。獲選人員須在本通知印發6個月內赴香港開展博士後研究,逾期視為自動放棄獲選資格。如受疫情影響無法按期赴港,經備案後,可適當延後。

請有關設站單位及時通知本單位獲選人員,並督促其儘快辦理相關手續,早日赴港開展博士後研究工作;按照有關規定做好「香江學者計劃」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及時撥付資助款項;加強與港方單位的溝通,及時了解獲選人員在港的工作、生活情況,督促其做好博士後研究工作。獲選人員在港期間,要珍惜交流機會,認真努力完成各項科研工作,力爭取得優異成績,為國家科技創新做出貢獻。

       附件:

       2020年度「香江學者計劃」資助人選名單

       2020年度「香江學者計劃」資助人選項目編號   

 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

2020年8月27日

 

附件 2020年度「香江學者計劃」資助人選名單 序號 姓  名 推 薦 單 位  一 級 學 科 1 鄭學榮 天津大學 材料學 2 呂迪偉 中山大學 工商管理 3 郭文文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材料學 4 陳亞楓 湖南大學 機械工程 5 田曉聰 中國地質大學 材料學 6 易  敏 廣州醫科大學 基礎醫學 7 王  榮 西安交通大學 系統科學 8 張優良 北京工業大學 教育學 9 陳  奧 武漢科技大學 基礎醫學 10 王劉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11 索  浩 河北大學 材料學 12 徐  藝 哈爾濱醫科大學 基礎醫學 13 張林寶 青島科技大學 化學 14 俞凱凱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15 方  鑫 國防科技大學 力學 16 周小霞 廣州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 17 陳志環 武漢科技大學 電氣工程 18 王  鑫 西南大學 控制科學與工程 19 黃  成 湖南農業大學 作物學 20 鍾榮林 吉林大學 化學 21 鄭澤邦 西北工業大學 材料學 22 朱謝飛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 23 付綠平 武漢科技大學 材料學 24 孫亞斌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心理學 25 馮如意 中國地質大學 數學 26 宋昕玥 青島大學 化學 27 楊建業 湖南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8 劉士浩 吉林大學 材料學 29 宋西姊 天津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 30 吳春劍 華南理工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 31 朱  志 江蘇大學 材料學 32 段明星 湖南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33 王貝貝 南京理工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34 陳  權 廣東工業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35 武樂雲 上海交通大學 數學 36 殷  實 華南理工大學 建築學 37 董碩勳 清華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 38 賴正首 中山大學 土木工程 39 周佳慶 中國地質大學 地質學 40 叢潤民 北京交通大學 信息與通信工程 41 曹  飛 河北大學 中藥學 42 俞江升 南京理工大學 材料學 43 段  科 華中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 44 王  豐 廣東工業大學 信息與通信工程 45 曹  崢 西安交通大學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46 盧定澤 西北工業大學 化學 47 何  平 暨南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48 劉  濤 西南交通大學 交通運輸工程 49 蔣龍波 湖南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 50 劉  康 清華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 51 馮貴濤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材料學 52 耿  振 華中科技大學 化學 53 朱  特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材料學 54 劉  立 重慶郵電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55 黃鑫琪 四川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 56 李  濤 山東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 57 聞  雯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公共管理 58 袁換美 北京科技大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59 李  猛 暨南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 60 高  源 空軍軍醫大學 生物學

 

附件    2020年度「香江學者計劃」資助人選項目編號 序號 姓名 推薦單位 一級學科 項目編號 1 鄭學榮 天津大學 材料學 XJ2020001 2 呂迪偉 中山大學 工商管理 XJ2020002 3 郭文文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材料學 XJ2020003 4 陳亞楓 湖南大學 機械工程 XJ2020004 5 田曉聰 中國地質大學 材料學 XJ2020005 6 易  敏 廣州醫科大學 基礎醫學 XJ2020006 7 王  榮 西安交通大學 系統科學 XJ2020007 8 張優良 北京工業大學 教育學 XJ2020008 9 陳  奧 武漢科技大學 基礎醫學 XJ2020009 10 王劉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XJ2020010 11 索  浩 河北大學 材料學 XJ2020011 12 徐  藝 哈爾濱醫科大學 基礎醫學 XJ2020012 13 張林寶 青島科技大學 化學 XJ2020013 14 俞凱凱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XJ2020014 15 方  鑫 國防科技大學 力學 XJ2020015 16 周小霞 廣州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 XJ2020016 17 陳志環 武漢科技大學 電氣工程 XJ2020017 18 王  鑫 西南大學 控制科學與工程 XJ2020018 19 黃  成 湖南農業大學 作物學 XJ2020019 20 鍾榮林 吉林大學 化學 XJ2020020 21 鄭澤邦 西北工業大學 材料學 XJ2020021 22 朱謝飛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 XJ2020022 23 付綠平 武漢科技大學 材料學 XJ2020023 24 孫亞斌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心理學 XJ2020024 25 馮如意 中國地質大學 數學 XJ2020025 26 宋昕玥 青島大學 化學 XJ2020026 27 楊建業 湖南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XJ2020027 28 劉士浩 吉林大學 材料學 XJ2020028 29 宋西姊 天津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 XJ2020029 30 吳春劍 華南理工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 XJ2020030 31 朱  志 江蘇大學 材料學 XJ2020031 32 段明星 湖南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XJ2020032 33 王貝貝 南京理工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XJ2020033 34 陳  權 廣東工業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XJ2020034 35 武樂雲 上海交通大學 數學 XJ2020035 36 殷  實 華南理工大學 建築學 XJ2020036 37 董碩勳 清華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 XJ2020037 38 賴正首 中山大學 土木工程 XJ2020038 39 周佳慶 中國地質大學 地質學 XJ2020039 40 叢潤民 北京交通大學 信息與通信工程 XJ2020040 41 曹  飛 河北大學 中藥學 XJ2020041 42 俞江升 南京理工大學 材料學 XJ2020042 43 段  科 華中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 XJ2020043 44 王  豐 廣東工業大學 信息與通信工程 XJ2020044 45 曹  崢 西安交通大學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XJ2020045 46 盧定澤 西北工業大學 化學 XJ2020046 47 何  平 暨南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XJ2020047 48 劉  濤 西南交通大學 交通運輸工程 XJ2020048 49 蔣龍波 湖南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 XJ2020049 50 劉  康 清華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 XJ2020050 51 馮貴濤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材料學 XJ2020051 52 耿  振 華中科技大學 化學 XJ2020052 53 朱  特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材料學 XJ2020053 54 劉  立 重慶郵電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XJ2020054 55 黃鑫琪 四川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 XJ2020055 56 李  濤 山東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 XJ2020056 57 聞  雯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公共管理 XJ2020057 58 袁換美 北京科技大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XJ2020058 59 李  猛 暨南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 XJ2020059 60 高  源 空軍軍醫大學 生物學 XJ2020060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2020「香江學者」、「澳門青年學者」獲選結果公布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8月28日,中國博士後官網發布了《關於2020年度 「香江學者計劃」獲選結果的通知》和《關於2020年度 「澳門青年學者計劃」獲選結果的通知》,分別確定資助「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關於2020年度 「香江學者計劃」獲選結果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中共海南省委人才發展局,中國科學院人事局,中國社會科學院人事教育局,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幹部局,有關博士後設站單位:根據《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與香港學者協會聯合培養博士後研究人員計劃
  • 2018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獲選結果公布
    :根據《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與香港學者協會聯合培養博士後研究人員計劃(簡稱「香江學者計劃」)協議書》的規定,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和香港學者協會分別於今年4月份和6月份在北京和香港組織專家對2018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申請者的材料進行評審,最終確定60名資助人選和5名候補人選(具體名單見文後列表)。
  • 2019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獲選結果公布 (附全名單)
    近日,2019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獲選結果公布。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和香港學者協會分別於今年4月份和6月份在北京和香港組織專家對2019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申請者的材料進行評審,最終確定60名資助人選(名單見附件)。
  • 中北大學教師入選2019年度 「香江學者計劃」
    近日,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和香港學者協會根據《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與香港學者協會聯合培養博士後研究人員計劃(簡稱「香江學者計劃」)協議書》的規定,分別在今年4月份和6月份在北京和香港組織專家對2019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申請者的材料進行評審,最終確定60名資助人選。
  • 武漢科技大學四位教師入選「香江學者計劃」「澳門青年學者計劃」
    近日,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發布了2020年度「香江學者計劃」和「澳門青年學者計劃」項目獲選結果通知,我校付綠平、陳志環、陳奧三位博士入選「香江學者計劃」資助名單,雷文博士入選「澳門青年學者計劃」資助名單。
  • 2018年度「香江學者計劃」開始申報
    一、項目內容「香江學者計劃」每年選派內地博士到香港指定的大學,在港方合作導師的指導下,以港方大學合約研究人員的身份開展博士後研究
  • 2015年度「中德博士後交流項目」獲選結果通知
    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關於2015年度「中德博士後交流項目」獲選結果的通知  博管辦[2015]90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有關博士後設站單位:  為進一步加強博士後國際交流,提升博士後培養質量,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決定與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中心和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合作開展「中德博士後交流項目」,每年選派新近獲得博士學位的優秀年輕科研人員赴德開展博士後研究工作。
  • 2020年度「北京市傑青」「香江學者」名單出爐!
    8月25日,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委發布了《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擬資助項目公告》,在281項申請中,擬資助41項,資助經費4100萬元。完整名單見文末恭賀泊菲萊科技用戶,北京航天航空大學楊樹斌教授榮獲2020年度北京市傑出青年。
  • 香江學者馬曉華:「學者計劃」讓內地與香港聯繫更加緊密
    中國網11月16日訊(記者 周靜)博士後馬曉華說:「我是幸運的。」11月16日,來自華東理工大學的青年博士後馬曉華在珠海市橫琴新區參加「香江學者計劃」第三期項目籤約儀式暨學術年會,這是她第三次參加「智匯橫琴」博士後系列活動。
  • 「博士後國際交流計劃派出項目」獲選結果公布—新聞—科學網
    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關於2017年度「博士後國際交流計劃」派出項目獲選結果的通知
  • 2018「香江學者計劃」名單公布,每人56萬人民幣!
    近日,全國博管辦公布了2018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獲選人員名單,共有60人獲得了資助。
  • 2020年度「博新計劃」名單公布
    昨天,博士後管委會發布了2020年度博士後創新人才獲選名單,本年度有400人入選。以下為具體通告:關於2020年度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獲選結果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中共海南省委人才發展局,中國科學院人事局,中國社會科學院人事教育局,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幹部局,有關博士後設站單位: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關於印發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的通知》(人社部發〔2016〕33號)
  • 博士後國際交流計劃和香江學者計劃辦理手續說明—新聞—科學網
    關於2013年度博士後國際交流計劃和「香江學者計劃」派出人員辦理相關手續等問題的說明
  • 第五屆「香江學者計劃」學術年會在浙江海寧成功舉辦
    為紀念我國博士後制度實施35周年暨「香江學者計劃」實施10周年,11月26至27日,第五屆「香江學者計劃」學術年會在海寧成功舉辦。此次年會由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浙江省人力社保廳主辦,浙江大學承辦,香江學者聯誼會、嘉興市人力社保局、海寧市人民政府協辦。
  • 2015年度「中德博士後交流項目」獲選結果—新聞—科學網
    :   為進一步加強博士後國際交流,提升博士後培養質量,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決定與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中心和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合作開展「中德博士後交流項目」,每年選派新近獲得博士學位的優秀年輕科研人員赴德開展博士後研究工作。
  • 香江學者刁增輝:橫琴不遺餘力吸引高層次人才
    刁增輝博士現為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先後入選青年珠江學者、香江學者和仲愷青年學者。2014至2018年,他在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工作;從2018年初開始加入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水土環境汙染物的控制與修復。近年來,他主持和參與近10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以第一發明人身份申請或授權發明專利6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近40篇。
  • 全國400名博士入選,他是所在學科領域唯一入選人,來自重慶!
    此前,中國博士後網站發布了《關於2020年度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獲選結果的通知》,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關於印發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的通知》,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組織開展了2020年度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的申報和評審工作,最終確定了400名獲選人員
  • 2020年「博新計劃」來了!
    2.擬進站的博士後研究人員須為獲得博士學位3年以內的全日制博士,2020年度應屆博士畢業生優先。擬進站的應屆博士畢業生在申報時須已滿足博士學位論文答辯的基本要求。(二)資助經費中的日常經費部分應全部用於獲選人員的日常生活費用(含工資、獎金、生活補助及社會保險個人繳納部分等),設站單位不得提取管理費。應由單位承擔的社保繳費部分不得從「博新計劃」資助經費中列支。(三)地方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和設站單位應加強配套投入,對「博新計劃」入選者在科研經費、住房、津貼補助等方面給予經費支持。
  • 「2020年前沿交叉科學與未來立體交通」全國博士後學術成果論壇在...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開元 濟南報導  11月23日,由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  本次論壇共吸引「前沿交叉科學與未來立體交通」相關領域專家、青年學者、企事業單位代表、博士後、博士生等180餘人參會。
  • 2018年度「博新計劃」實施
    本報訊(記者 萬玉鳳)《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關於做好2018年度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近日印發,新一輪「博新計劃」正式啟動。據了解,2018年度「博新計劃」資助名額為400名,比上一年度增加100名,不設候補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