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後國際交流計劃和香江學者計劃辦理手續說明—新聞—科學網

2020-12-04 科學網

 

關於2013年度博士後國際交流計劃和「香江學者計劃」派出人員辦理相關手續等問題的說明

 

各有關設站單位:

 

為保證2013年度博士後國際交流計劃和「香江學者計劃」派出人員及時赴外(港)開展博士後研究工作,同時簡化辦事程序,現將派出人員進站手續辦理程序說明如下:

 

一、未進站人員,應使用申報時的用戶名、密碼從「博士後進站、出站」入口登錄後,點擊「博士後國際交流計劃派出項目」或「香江學者計劃」提交進站申請。

 

二、在站人員,使用已有的用戶名、密碼登錄。辦理派出項目進站可有三種選擇:

 

1、從系統中直接調整進站類型。

 

程序:由派出單位統一將需調整人員情況以書面形式提交至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並由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統一將需調整人員進站類型調整為「博士後國際交流計劃派出項目」或「香江學者計劃」,進站時間從調整之日起自動延長2年。

 

2、選擇先退站,再辦理派出項目或「香江學者計劃」進站手續。

 

程序:按《博士後管理規定》中關於退站的有關規定辦理退站手續,然後再辦理「博士後國際交流計劃派出項目」或「香江學者計劃」進站手續。

 

3、暫停當前流動站工作,再辦理派出項目或「香江學者計劃」進站手續。

 

程序:本人提出申請,由派出單位統一將本單位人員情況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提交書面說明,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統一調整後(本人登陸系統可從「我的進出站記錄」中查看結果),方可再辦理「博士後國際交流計劃派出項目」或「香江學者計劃」進站手續。2年赴外(港)博士後研究工作完成後,還應完成前一站的博士後研究工作,並辦理前一站的出站手續。

 

此外,請各單位管理老師督促派出人員赴外後及時與導師落實第二年的資助經費等事宜。

 

博士後評估與服務處

 

2014年1月7日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2018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獲選結果公布
    :根據《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與香港學者協會聯合培養博士後研究人員計劃(簡稱「香江學者計劃」)協議書》的規定,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和香港學者協會分別於今年4月份和6月份在北京和香港組織專家對2018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申請者的材料進行評審,最終確定60名資助人選和5名候補人選(具體名單見文後列表)。
  • 香江學者馬曉華:「學者計劃」讓內地與香港聯繫更加緊密
    中國網11月16日訊(記者 周靜)博士後馬曉華說:「我是幸運的。」11月16日,來自華東理工大學的青年博士後馬曉華在珠海市橫琴新區參加「香江學者計劃」第三期項目籤約儀式暨學術年會,這是她第三次參加「智匯橫琴」博士後系列活動。
  • 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關於2020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獲選結果的...
    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關於2020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獲選結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中共海南省委人才發展局,中國科學院人事局,中國社會科學院人事教育局,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幹部局,有關博士後設站單位: 根據《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與香港學者協會聯合培養博士後研究人員計劃(簡稱「香江學者計劃」)協議書》的規定,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和香港學者協會分別於今年5月份和7月份在北京和香港組織專家對
  • 2018年度「香江學者計劃」開始申報
    一、項目內容「香江學者計劃」每年選派內地博士到香港指定的大學,在港方合作導師的指導下,以港方大學合約研究人員的身份開展博士後研究
  • 2020「香江學者」、「澳門青年學者」獲選結果公布
    香江學者」60人、資助「澳門青年學者」30人和6名候補人選。(簡稱「香江學者計劃」)協議書》的規定,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和香港學者協會分別於今年5月份和7月份在北京和香港組織專家對2020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申請者的材料進行評審,最終確定60名資助人選(名單見附件)。
  • 武漢科技大學四位教師入選「香江學者計劃」「澳門青年學者計劃」
    近日,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發布了2020年度「香江學者計劃」和「澳門青年學者計劃」項目獲選結果通知,我校付綠平、陳志環、陳奧三位博士入選「香江學者計劃」資助名單,雷文博士入選「澳門青年學者計劃」資助名單。
  • 「博新計劃」獲選人員辦理進站手續須知—新聞—科學網
    一、辦理進站手續的步驟   1.
  • 中北大學教師入選2019年度 「香江學者計劃」
    近日,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和香港學者協會根據《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與香港學者協會聯合培養博士後研究人員計劃(簡稱「香江學者計劃」)協議書》的規定,分別在今年4月份和6月份在北京和香港組織專家對2019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申請者的材料進行評審,最終確定60名資助人選。
  • 第五屆「香江學者計劃」學術年會在浙江海寧成功舉辦
    為紀念我國博士後制度實施35周年暨「香江學者計劃」實施10周年,11月26至27日,第五屆「香江學者計劃」學術年會在海寧成功舉辦。此次年會由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浙江省人力社保廳主辦,浙江大學承辦,香江學者聯誼會、嘉興市人力社保局、海寧市人民政府協辦。
  • 2018「香江學者計劃」名單公布,每人56萬人民幣!
    近日,全國博管辦公布了2018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獲選人員名單,共有60人獲得了資助。
  • 「博士後國際交流計劃派出項目」獲選結果公布—新聞—科學網
    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關於2017年度「博士後國際交流計劃」派出項目獲選結果的通知
  • 關注丨「山東博新計劃」10人入選,每人兩年獲40萬資助
    為做好後續相關工作,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通知要求:一、做好入選者進站管理服務工作請有關設站單位及時通知獲選人員儘快辦理進站手續,提供良好的科研條件和寬鬆的科研環境,推動「山東博新計劃」取得實效。2018年度「山東博新計劃」獲選人員尚未辦理入站手續的,須在本通知下發之日起三個月內在所申報的擬進站單位、一級學科辦理博士後進站手續,在已選定的合作導師指導下開展博士後研究工作。逾期的視為自動放棄獲選資格,設站單位須退回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已撥付資金。已入站工作的獲選人員仍繼續在站工作,無需重新辦理進站手續。
  • 2019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獲選結果公布 (附全名單)
    近日,2019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獲選結果公布。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和香港學者協會分別於今年4月份和6月份在北京和香港組織專家對2019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申請者的材料進行評審,最終確定60名資助人選(名單見附件)。
  • 香江學者刁增輝:橫琴不遺餘力吸引高層次人才
    刁增輝博士現為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先後入選青年珠江學者、香江學者和仲愷青年學者。2014至2018年,他在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工作;從2018年初開始加入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水土環境汙染物的控制與修復。近年來,他主持和參與近10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以第一發明人身份申請或授權發明專利6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近40篇。
  • 2020年度「北京市傑青」「香江學者」名單出爐!
    8月27日,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發布《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與香港學者協會聯合培養博士後研究人員計劃(簡稱「香江學者計劃」)協議書》,確認60名赴港開展博士後研究的人員,每人資助36萬元用於生活開支,住房補助,醫療保險等。
  • 香江學者劉俊珊:香港的大學實驗室管理運作方式值得借鑑
    >11月16日,「香江學者計劃圖為香江學者劉俊珊博士(右)與參會的其他青年學者。[中國網 高瞻 攝]中國網11月17日訊(記者 張銳)香江學者劉俊珊博士在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她從「香江學者計劃」中收穫良多,尤其是在香港的大學實驗室管理運作方式等方面。
  • 2019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邢國剛教授課題組博士後招聘公告
    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系副主任,教育部和衛健委神經科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持和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課題、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國家衛健委行業專項基金等多項與省部級課題。在Pain, Science Signaling等國際專業雜誌上發表SCI論文50餘篇。
  • 《香江科技》2017屆香江學者王勝正博士與盛春泉教授《Chemical Reviews》:天然產物的結構簡化
    然而,天然產物往往具有複雜的化學結構,存在理化性質不理想、來源有限和合成困難等問題,限制了其開發成藥。針對這些問題,王勝正博士與海軍軍醫大學盛春泉教授共同提出將天然產物的結構化繁為簡,在保留活性的同時提高其成藥性。首次系統地歸納整理了天然產物結構簡化的實例,分析總結出結構簡化的原則、方法和策略。
  • 中國學者當選國際樹木年輪學會副主席—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劉禹以全票當選國際樹木年輪學會(Tree Ring Society, TRS)執行委員會副主席。 國際樹木年輪學會創建於1939年,會員遍及全球。該學會是一個致力於樹木年輪年代學研究和教育的非營利性國際科學協會,旨在促進全球樹木年輪學界的科學研究與發展,其通過支持定期組織國際會議等,為全球樹輪學研究人員提供交流平臺,並向公眾傳播有關樹木年代學的知識。 據了解,劉禹也是該學會成立以來第一位任此職務的亞洲學者。
  • 2020年「博新計劃」來了!
    ,其中40萬元為博士後日常經費,20萬元為博士後科學基金,3萬元為國際交流經費。「博新計劃」通過組織同行專家進行會議評審確定資助人員。擬進站的資助人員須在名單公布後3個月內辦理進站手續,逾期視為自動放棄入選資格。(二)申請條件申請人須為2020年度擬進站或新近進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的人員,同時應具備以下條件:1.具有良好的科研潛質和學術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