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了奪權,造成地球6分之1的人類死亡,影響中國歷史走向1200年

2020-11-27 騰訊網

他為了奪權,造成地球6分之1的人類死亡,影響中國歷史走向1200年

唐朝,曾以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開創了萬邦來朝的盛況,在當時是名列世界第一的強大帝國。可就是這樣一個強大的帝國卻因為一個人的出現,導致大唐由盛轉衰,一蹶不振。

他就是安祿山,是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發起人。在歷史課本上只是簡單概括了這場動亂,然而在當時這場動亂是非常可怕的,其帶來的影響也是極其嚴重的。

安祿山,為人圓滑,在官場上可謂是平步青雲。他深得唐玄宗信任,僅4年時間就同時兼任了範陽、平盧、河東三個地方的節度使。

手握重兵的他,早就開始暗地裡密謀叛亂之事。他在範陽之地築起了一座城,別人看來這只是為了防禦侵略,實際上他在這裡儲備了大量的糧草軍械。他還提拔了很多的心腹將領,讓他們擔任軍中的要職。

當時唐朝的丞相楊國忠曾多次向玄宗諫言,說這個安祿山擁兵自重,一定會發動叛亂。有一次玄宗派人前去探查安祿山的情亂,可這個人卻被安祿山用重金給收買了。回去後,在玄宗面前大大稱讚安祿山的忠心。後來,玄宗召見他,他又擺出了一副可憐人的樣子,讓玄宗對他更是寬厚。

公元755年11月,謀劃已久的安祿山反了。他打著奉聖旨討伐逆臣楊國忠的口號,從範陽起兵15萬,半夜奔襲60裡。當時的唐朝人民過了好久的太平日子,壓根沒有經歷什麼戰亂。聽聞安祿山發動了叛亂,朝廷上下一片動蕩懼怕。當時唐朝的主要兵力都在鎮守邊境,一時間只能倉促招兵迎戰。

12月,安軍渡過黃河,抵達陳留。因兒子安慶宗被殺,安祿山遷怒投降的官軍,命他們相互砍殺。死了六七千人,他才肯罷休,陳留太守見狀立刻出城投降。不久後,安祿山又攻取了滎陽、洛陽、臨汝等地。

公元756年1月,安祿山宣布稱帝,建立大燕國。5月,南陽節度使魯炅率領各地10萬唐軍與燕軍在葉縣作戰,最後唐軍全軍覆沒。

6月,鎮守潼關的哥舒翰,在靈寶一戰損失8萬人。眼看潼關已經守不住了,唐玄宗只好逃往巴蜀避難。很快燕軍就打下了長安,11月又打下了潁川,滿城燒殺。一時間,曾經的繁華帝國,變成了人間煉獄。

雖然沒過多久,安祿山為兒子安慶緒所殺。但是動亂卻沒有停止,這場動亂一直持續了七年零兩個月才得以平息。

安史之亂後,大唐人口銳減。根據《通典·歷代盛衰戶口》、《舊唐書》記載,安史之亂損失了近3600萬人。並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曾經的大一統王朝已經不復存在了。而且由於戰爭的原因,導致了剝削的加重。之後的唐朝經常發生農民的武裝叛亂,加上唐朝失去了對周邊少數民族的控制,國家一直處於內憂外患之中。經歷安史之亂的唐帝國,最終由強盛走向了衰敗。

相關焦點

  • 專家科普地震之最:「最早記錄、死亡人數最多」發生在中國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蔣長勝研究員介紹有關地震的冷知識稱,世界上最早記錄的地震——公元前780年陝西岐山地震、世界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大地震——1556年陝西華縣8.25級地震,這兩個都發生在中國。蔣長勝說,地震災害是重大自然災害風險防範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顛覆性因素。據統計,1900年以來的120年裡,全球共發生8級以上特大地震106次,造成人員死亡超過220萬。
  • 氣候變化怎樣影響人類歷史走向
    縱觀歷史,人類的活動影響著氣候,而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也波及每個國家和個人。在人類發展的許多時刻,氣候常常施展威力,成為影響歷史走向的無形之手。但是從1260年到1368年為止,蒙古草原變得非常寒冷,尤其是1260年氣溫突然下降,接下來的二百年裡氣溫依舊如此。蒙古草原地處歐亞大陸腹地,四周又有山地高原阻擋,溼潤的海洋氣流本就難以到達,因此只要氣流遇阻,乾旱就會來臨,經歷一個寒冬或是幹夏,就會有很多馬匹死掉。蒙古草原上氣候的變化悄無聲息地介入了歷史,這場降溫幾乎毀掉了整個草場,西徵的拔都和他的蒙古騎士們不得不放下刀。
  • 人類為了發展肆意破壞地球,堪稱地球上的病毒,會造成什麼危害?
    今天想分享一個觀點:人類是地球的病毒。如果以人為中心來看,病毒是人類的敵人,是一種殺人於無形的邪惡力量。病毒把人類當成待宰的羔羊,人類卻拿它束手無策,說人類歷史就是和病毒的戰鬥史也不過分。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以地球為中心來看會怎麼樣呢?將宇宙看作一個龐大的生命體,那麼銀河系就是它的一個器官,地球則是宇宙全景圖像微小的細胞,那麼地球上的人類屬於什麼?
  • 有46億年歷史的地球,壓縮成1天,到底會發生什麼?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如果把地球46億年歷史,壓縮成24小時會發生什麼?0點11分,一顆名為忒伊亞的行星與地球相撞,巨大的衝擊力產生了無數的碎片。在引力的影響下,這些碎片開始不斷聚集到一起,並形成了早期的月球。0點47分,太陽系後轟炸時期結束,地球表面開始慢慢冷卻,固體地殼也逐漸形成。
  • 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三大瘟疫,摧毀的不僅僅是數以千萬計的生命
    其極高的死亡率使拜佔庭帝國人口下降明顯,勞動力和兵力銳減,正常生活秩序受到嚴重破壞,還產生了深遠的社會負面後果,而且對拜佔庭帝國、地中海、歐洲的歷史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當時出現了許多詭異恐怖的情景:當人們正在相互交談時,便不能自主地開始搖晃,然後就倒在地上;人們買東西時,站在那兒談話或者數零錢時,死亡也會不期而至。
  • 數千萬人死亡,教會自身難保,黑死病改變了中世紀歐洲的歷史走向
    七個世紀前的歐洲,一場大瘟疫肆虐在人類誕生直至不斷繁衍生息的歷史長河中,疾病和死亡無疑是每個人一生中都要遭遇的經歷,而在世界歷史發展的過程當中,早期社會由於社會生產力的局限,使得人們對於疾病的認識始終處於一個非常有限的地步。
  • 人類起源於青藏高原?人類社會歷史將增加1200萬年?
    2013年2月,何新出版了《希臘偽史考》。2015年6月,何新又出版《希臘偽史續考》,董並生出版《虛構的古希臘文明——歐洲「古典歷史」辨偽》。2017年10月,諸玄識出版《虛構的西方文明史——古今西方「複製」中國考論》。這些著作影響巨大,其中《虛構的古希臘文明——歐洲「古典歷史」辨偽》被認為是中國學者所寫的第一部全面質疑「歐洲古典歷史」的著作。
  • 恐龍統治了地球1.6億年,那人類呢?有預言2779年人類消失
    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人類迄今發現唯一的那顆適合我們生存的星球!即便,咱們的腳步已經踏上月球,將目光鎖定火星,甚至還在探尋宇宙更深處的超級地球。可回顧歷史,已經歷過不少於5次生命大滅絕的地球來說,人類也沒絕對把握能逃脫得了被終結的宿命。
  • 科學網—人類影響氣候 氣候改變歷史
    新近出版的《氣候改變世界》一書,從全球的宏觀尺度,探討氣候變化對人類歷史的影響、人類社會對氣候的作用,讀來令人深思。 本書作者費根是劍橋大學考古學和人類學博士、世界知名考古學家,曾任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人類學系教授,他長期圍繞氣候環境與人類歷史從事研究,出版了20多部著作,除了本書之外,還有《小冰河時代》《聖嬰與文明興衰:洪水、饑饉與帝王》《漫長的夏天:氣候如何改變人類文明》等等。
  • 科學菌:歷史上對地球和人類危害最大的發明是什麼?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中,出現了這麼一位發明家,他是對人類和地球危害最大的單體生物,不能說是後無來者,但絕對是前無古人,他就是小託馬斯·米基利。 但是現在他卻被全球公認為人類歷史上最糟糕的發明家,因為他在搞發明的時候放棄了一個研究人員最基本的道德準則,給人類和地球造成的傷害之大前所未有,甚至在今天我們還在深受其害,為他的錯誤在買單。
  • 人類的起源及歷史
    6.約35—22億年前,地球出現了最早擁有光合作用的生物,如現在的藍藻。7.約22—16億年前,地球出現了最早的真核生物,如現在的蘑菇。8.約16—5億年前,地球出現了最早的多細胞生命體,如現在的秀麗隱杆線蟲。9.約12億年前,地球出現了最早進行有性繁殖的生物,如現在的金龜子。10.約8.5億年前,地球出現了最早的植物,如現在的松樹。
  • 人類歷史上的10次大瘟疫(深度)
    殷鑑不遠,讓我們來看看歷史上那些大的瘟疫給人類帶來的後果:1:雅典鼠疫(公元前430–前427)公元前430到前427年,雅典發生大瘟疫,近1/2人口死亡,整個雅典幾乎被摧毀。鼠疫使君士坦丁堡40%的城市的居民死亡。它還繼續肆虐了半個世紀,直到1/4的羅馬人口死於鼠疫。這次鼠疫引起的饑荒和內亂,徹底粉碎了查士丁尼的雄心,也使東羅馬帝國元氣大傷,走向崩潰。
  • 2020年自然災害共造成1.38億人次受災 591人死亡失蹤
    與近5年均值相比,2020年全國因災死亡失蹤人數下降43%,其中因洪澇災害死亡失蹤279人、下降53%,均為歷史新低。  6、雲南巧家5.0級地震  5月18日21時47分,雲南昭通市巧家縣(北緯27.18度,東經103.16度)發生5.0級地震,震源深度8公裡。地震造成昭通市巧家、魯甸2縣4人死亡(巧家縣小河鎮2人因房屋倒塌致死、新店鎮1人因滾石砸中致死,魯甸縣樂紅鄉1人因滾石砸中致死),28人受傷(巧家縣26人,魯甸縣2人),1151間房屋損壞,直接經濟損失1.01億元。
  • 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15個產生了巨大影響的可怕災難
    縱觀歷史,人類在各種災難中倖存下來,但災難造成了物質破壞,文明破壞,甚至奪走了無數人的生命。即使這些年來,時間過去了很久,這些回憶也被人類記錄和記憶了下來,以便向後代傳達這樣的信息:無論悲劇是什麼,如果我們共同努力,我們就可以不斷前進。這次,擼哥要為你帶來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15個災難,這些災難改變了歷史,並以不同的方式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 回眸歷史,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疫病
    這場人類與病毒之間的鬥爭何時結束?疫情又將給人類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一切都充滿變數與未知。  也許,我們可以將目光投向歷史深處,回望那些給人類帶來災難的傳染病,同時又是怎樣影響人類文明的。  哈珀的《羅馬的命運》一書,探究了氣候、疾病等因素如何影響羅馬帝國的終結,尤其是在疾病方面。  公元2世紀起至6世紀,羅馬帝國先後出現了3次大規模流行病,造成了大量人員死亡。164年至180年,可能由天花引起的「安東尼瘟疫」暴發,使得羅馬城每天有千餘人去世。
  • 對人類和地球的危害最大的人,他的發明,我們至今還深受其害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中,出現了這麼一位發明家,他是對人類和地球危害最大的單體生物,不能說是後無來者,但絕對是前無古人,他就是小託馬斯·米基利。他出生於19世紀的80年代末的美國,正好趕上了人類20世紀各行各業快速、瘋狂發展和擴張的時代,長大後的米基利成為了一名機械工程師,但他對化學也頗有研究。
  • 50億年後我們的太陽將衰老並走向死亡, 地球和人類將何去何從?
    科學家們預測,50億年後,隨著成為紅巨星的太陽膨脹到足以吞沒水星,金星,甚至地球也難以倖免,而更遠處的外行星則不會被吞沒。毫無疑問,屆時的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如果還存在)都將面臨死亡,事實上,在太陽吞沒地球之前,地球上早已不再適合生命生存,因為隨著太陽體積逐漸變大,地球溫度迅速上升,海洋也將蒸發。而地球本身也將被太陽「烤焦」。
  • 都說歷史由勝者書寫,但在地球氣候面前人類從來都是敗者
    曾幾何時我也認為發動戰爭或者侵略他國是個人意志的決定,正義與邪惡是有分界線的,可是現在我卻越發覺得,人類的歷史並非全由人類創造,許多時候人類不過是地球歷史的參與者而已。三體人的文明因為特殊星體運行規律造就的極端氣候,經歷了兩百次的毀滅與新生,我們人類文明其實也一樣。
  • 地球上的生命為何都會走向死亡?生命死亡後會進入另一個宇宙嗎?
    第一:死亡是一種必然 從「大歷史」的角度來考察地球上的生命,其實,死亡是一種必然,「大歷史」的概念是美國歷史學家大衛·克裡斯蒂安提出來的,大歷史是把人類的歷史放在宇宙演化的坐標中,這個坐標軸的時間是從宇宙大爆炸開始的。
  • 被稱為「地球之耳」「死亡之海」的地方到底有多玄
    2016年11月,數名撿石愛好者在青海省花土溝鎮至新疆若羌縣羅布泊鎮沙子便路往北100餘米的沙灘上發現一具白骨化的男性屍體,2016年11月30日,在羅布泊發現的50年前的地質工作者遺骸可能是巴中市巴州區人,參加過抗美援朝。巴中市公安局巴州區分局初步確定死者名叫李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