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怎樣影響人類歷史走向

2020-12-06 中國天氣

縱觀歷史,人類的活動影響著氣候,而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也波及每個國家和個人。在人類發展的許多時刻,氣候常常施展威力,成為影響歷史走向的無形之手。


乾旱加速樓蘭古國敗亡

在天山、崑崙山、帕米爾高原所環繞的塔裡木盆地中央,是一片廣袤無垠的沙漠——塔克拉瑪幹。在這片中國最大的沙漠裡,天山與崑崙山的融雪形成了中國最長的內陸河塔裡木河。經過兩千多公裡的綿延流淌之後,塔裡木河最終注入羅布泊,漢代稱之為蒲昌海。蒲昌海給沙漠帶來了勃勃的生機,這裡成為沙漠中最美麗的綠洲。在蒲昌海的西北岸,曾經存在過一個美麗國度——樓蘭。

公元前二世紀,漢武帝派遣張騫三度出使西域,樓蘭第一次進入了中原人的視野,貫通東西方的古代絲綢之路從此開始興起。東來西往的客商們牽著駝隊,源源不斷地來到這片沙漠中難得的綠洲歇腳、補充給養,沙漠之珠樓蘭也因此空前繁榮起來。

夾在匈奴與漢朝兩個強大政權之間,樓蘭王不得不小心翼翼。公元前77年,漢使傅介子奉命以賞賜為名,於宴席中斬殺親匈奴的樓蘭王安歸,改立曾身為漢朝人質的尉屠耆為王。為阻止樓蘭再次反叛,漢武帝下令樓蘭人遷至距伊循城不遠的一片原野,建起了他們新的都城扜泥城,並改國名為鄯善。

遷走樓蘭人後,漢軍開始在樓蘭地區修築長城,屯兵駐守。為解決後勤問題,從內地來的漢軍和農夫們習慣性地開始開墾荒地,鋒利的犁刀劃開一片片灌木和雜草,堆積在空地上燒成灰燼。據史料記載,西漢在樓蘭駐有屯田軍約一萬人,最多時達一萬五千人。按每個屯田士卒耕種十五畝地計算,人數最多時可墾田地近二十三萬畝(約合十五萬平方公裡)。漢軍屯田鼎盛時期,樓蘭城的綠洲幾乎完全開墾成了農田。同時,人們還砍伐了大量生長緩慢的胡楊樹建造房屋,手工作坊、民用炊火也消耗了大量林木。與漢人不同,樓蘭本地人多以畜牧業為生,極少種田。

沒有了樹木的庇護,隨之而來的則是越來越酷烈的太陽和漫漫無盡的黃沙。在人們「無意」的破壞下,樓蘭那些歷經億萬年進化留存下來的野生植被系統被破壞,樹木被砍伐,開荒後生產的農作物又被取走,使地表完全裸露。在乾旱和風力的作用下,鄰近的沙源不斷入侵,綠洲的土壤變得疏散而易流動,在風力的搬運下不斷流失。

農業生產對水的大量消耗,使羅布泊的水量越來越小,蒲昌海在消失。農田得不到灌溉,糧食減產嚴重,後期的駐軍生活越來越難以維持,口糧供給日益緊張,駐軍政府不得不多次下達要求吏兵節省口糧的命令。樓蘭出土文書顯示,當時屯兵的口糧,開始為「一人日食一鬥二升」,後減為「一人日食八升」,再後減為「一人日食六升」。最後一任樓蘭官員王珩等來的是一紙調令,與駐守樓蘭的士兵一同返回洛陽。

樓蘭古城的消亡,是在世界氣候出現旱化的大背景下發生的。由於塔裡木盆地河流大部分源於冰川融水和降雨,氣候的轉幹和變冷都使河流水量大大減少,河流流程縮短,塔裡木河水系瓦解。樓蘭面臨著自然的考驗,但結局並未就此註定。遺憾的是,人類將最後的機會變成了一次充滿風險的命運賭博。結果,人類輸了。最終樓蘭古國被無邊無際的沙漠吞噬。

嚴寒重創蒙古帝國西徵野心

公元十二到十三世紀,中亞草原上的氣候相對溫暖,水源充足,牧場豐盛,人口和畜群數量都大大增加,一支可怕的軍事力量在這片草原上崛起了——蒙古人相信,光榮的士兵,不能老死在故鄉,徵伐成為必然選擇。

公元124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率領十五萬大軍西徵。蒙古帝國逐鹿歐洲的序幕由此拉開。蒙古軍將基輔、波蘭、德國聯軍一一擊敗,繼而越過多瑙河,大舉向西推進。西徵的蒙古大軍讓整個歐洲陷入了驚恐和戰慄,被西方人稱為「上帝之鞭」。

蒙古大軍制勝的秘密就在於騎兵。在火炮發明以前的冷兵器時代,騎兵的威力相當於熱兵器時代的火炮,誰掌握了它,誰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蒙古人將騎兵的威力發揮到極限,達到了冷兵器時代的高峰。而決定騎兵勝敗的最基本元素,是人類最早也最忠實的朋友——馬。

馬雖然帶來了牧民生活的必備原料以及快速移動攻擊的便利,但是馬的生理特徵也決定了其致命的弱點。馬和牛不同,在牛的消化系統中有一個瘤胃,這使得牛可以比馬消化並且儲存更多的蛋白質,而馬因為沒有瘤胃,不能反芻,對營養的消化和吸收都不太好。這意味著馬必須有充分的草料保障。

但是從1260年到1368年為止,蒙古草原變得非常寒冷,尤其是1260年氣溫突然下降,接下來的二百年裡氣溫依舊如此。蒙古草原地處歐亞大陸腹地,四周又有山地高原阻擋,溼潤的海洋氣流本就難以到達,因此只要氣流遇阻,乾旱就會來臨,經歷一個寒冬或是幹夏,就會有很多馬匹死掉。蒙古草原上氣候的變化悄無聲息地介入了歷史,這場降溫幾乎毀掉了整個草場,西徵的拔都和他的蒙古騎士們不得不放下刀。他們原計劃入侵奧地利,毀掉維也納,然後沿著德意志的各個公國推進,繼而將進攻的矛頭指向義大利,乃至整個歐洲。誰知天意難料,氣候變化的威力勝過千軍萬馬,嚴寒讓蒙古人的野心遭遇了創傷。

能源與機器讓地球逐步升溫

1769年,英國人瓦特在原有蒸汽機的基礎上進行技術改良,生產出了真正意義上的工業蒸汽機。在此之前,英國工業生產動力主要依靠的是水力和木材,這樣的動力缺陷十分明顯,必須受地點、季節、氣候、運輸、勞力數量等條件的限制。蒸汽機使得人類第一次將如此巨大的能量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只要有煤作燃料,就可以開動蒸汽機。遲緩的工廠手工業進程瞬間轉變成了生產的狂飆,人類的科學幻想,開始迅速轉換成現實。

蒸汽機離不開煤炭的大量消耗,英國的曼徹斯特成為了一座焦煤之城。在小說《艱難時世》中,狄更斯描繪道:這是一個充滿著機器和高聳煙囪的城市,城市之外永遠籠罩著無盡的惡毒的菸灰,永不會開散。還有那麼多毒瘤一樣的建築物,滿牆的窗戶內整天響著咔嗒咔嗒震動的聲音,蒸汽發動機的活塞單調地上下運動著,就像一頭患了憂鬱症而發狂的大象的腦袋。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的曼徹斯特產業工人的人數,佔到全城人口的85%,而全城擁有將近五百個傾瀉濃煙的煙囪。為了儘可能保證曼徹斯特的環境不受更大影響,工廠主們解決的方法就是儘可能加高煙囪,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高聳的煙囪都被看做工廠主雄厚財力的視覺標誌。但是煙霧依然籠罩著英倫三島,倫敦因此得名「霧都」,充滿有毒物質的酸雨開始頻繁降臨。儘管如此,由黑色的煤炭作為能源的工業革命開始向全世界蔓延。

能源的使用,增強了人類影響環境和氣候的能力。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燃燒煤炭、石油、天然氣和樹木,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使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增加了25%,地球在能源與機器的作用下逐步升溫。當人類藉助能源強力改造環境氣候的同時,氣候也開始懲罰人類,濃霧、酸雨、汙水、溫室效應、海平面上升……

利用機器與能源,使人類第一次能夠掌控自己的未來。做什麼與不做什麼,都會對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這個世界帶給我們的是崩潰和衰敗,還是文明的延續或者輝煌?所有這一切,最終還是取決於人類自身的選擇。

(摘自《文史參考》2012年第23期作者:周斌)

查天氣 關注 「中國天氣網」 微信公眾號、「天氣管家」APP安卓版

相關焦點

  • 科學網—人類影響氣候 氣候改變歷史
    新近出版的《氣候改變世界》一書,從全球的宏觀尺度,探討氣候變化對人類歷史的影響、人類社會對氣候的作用,讀來令人深思。 本書作者費根是劍橋大學考古學和人類學博士、世界知名考古學家,曾任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人類學系教授,他長期圍繞氣候環境與人類歷史從事研究,出版了20多部著作,除了本書之外,還有《小冰河時代》《聖嬰與文明興衰:洪水、饑饉與帝王》《漫長的夏天:氣候如何改變人類文明》等等。
  • 方修琦:歷史氣候變化對中國社會經濟的影響
    但由於記錄過去氣候變化影響與人類響應之間相互作用過程的代用資料難以獲得,歷史時期社會事件發生原因的多解性、社會對氣候變化響應過程的複雜性,以及過去氣候變化重建結果的不確定性等原因,迄今有關歷史氣候變化影響人類社會的機制研究仍十分薄弱,在科學認識上尚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和分歧。 歷史是認識現在和未來的鑰匙。
  • 高溫,海平面進一步上升,人類對氣候變化束手無策麼?
    博科園-科學科普繼川普退出《巴黎協定》之後,一些不實消息的傳播和英國脫歐談判的嚴峻形勢,使人們對氣候變化的走向喪失信心。也就是說營養不良可能是未來人類普遍面臨的健康挑戰。那這些研究所揭示的會不會只是冰山一角呢?一方面我們切身體會到氣候越來越多變,另一方面全球政治似乎呈現出對氣候變化的不重視,而科學家們卻越來越多地證實未來氣候變化將更加激烈,再不重視就怎樣怎樣了……甚至還會導致營養不良,我們該如何全面認識氣候變化問題?
  • 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下篇)
    氣候變化會程度不同地影響到全球和各地區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如主要農作物及畜牧業的生產、主要江河流域的水資源供需、沿海經濟開發區的發展、人類居住環境與人類健康以及能源需求等。人類社會系統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隨其地理位置、時間、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環境條件而變化。
  • 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上篇)
    氣候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任何變化都會對自然生態系統以及社會經濟系統產生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將是全方位的、多尺度的和多層次的,既包括正面影響,同時也包括負面效應。但目前它的負面影響更受關注,因為不利影響可能會危及人類社會未來的生存與發展。
  • 氣候變化對人類疫病流行影響具有尺度效應
    傳統的理論認為,氣候變暖直接促進宿主或媒介生物的發育、繁殖或生存,從而引發更多疾病,支持傳統理論的證據主要來自對短期數據的分析。在長時間尺度上,溫度不僅直接影響宿主或媒介生物,而且會通過影響降水對其產生間接影響,如影響農業生產、饑荒、人類健康從而影響疾病流行。
  • 氣候變化和歷史社會經濟波動
    以史為鑑,認識過去「人類—氣候—生態」系統在跨時空地理尺度上的相互作用機制與過程,以增強對當代氣候變化影響與人類社會適應的理解,已成為了過去全球變化研究計劃(PAGES)研究的重要主題之一。在歷史氣候變化和社會經濟的研究中,時間和空間尺度是一個基本的認識基點,理清研究尺度才能有效的對氣候變化和歷史社會經濟發展得出科學和深刻的認識。而進一步需要澄清的是,歷史氣候變化與現今談論的氣候變暖有著概念上不同。相較於當今氣候暖化,歷史氣候變化主要是指代在工業革命之前,氣候變冷以及變乾等對農業生產不利的負面氣候影響。
  • 氣候如何影響近代歐洲歷史
    早在20世紀50至60年代就有了關於氣候、農業和社會變遷之間關係的研究,近些年來由於環境問題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大,對該領域的探索也突飛猛進。法國年鑑學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布羅代爾在其宏著《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中首次接觸氣候史。
  • 關於氣候變化的歷史爭論
    關於氣候變化的歷史爭論 【字體:大 中 小】     人類的工業活動會極大程度地影響地球氣候的觀點是瑞典科學家斯凡特·阿蘭紐斯1908年首次提出的。1896年,阿蘭紐斯曾在論文中指出,如果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一倍,地球表面的平均氣溫將增加5.26℃,緯度越高,增幅越大。1908年,他在自己的專著《形成中的世界》中指出:由於工業的迅速發展,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比重在未來幾個世紀中會增加到引人注目的程度。
  • 全球氣候變化形成的有關原因
    氣候變化會帶來哪些影響?氣候變化導致災害性氣候事件頻發,冰川和積雪融化加速,水資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 化還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區遭受洪澇、風暴等自然災害影響更為嚴重,小島嶼國家和沿海低洼地帶甚至面臨被淹沒的威脅。
  • 氣候變化影響我國古代瘟疫爆發——來自千年歷史記錄的復原
    基於大尺度的研究發現,從長期趨勢看,氣候變冷也會導致更多的疾病流行,主要是通過旱、澇、蝗災加劇、農業歉收,使人們營養匱乏、免疫力下降這個間接路徑,最後導致更多疫病發生。  21世紀,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來自哪裡?  不少科學家認為是氣候變化,比如醫學期刊《柳葉刀》就刊文表示氣候變化已對全球數百萬人口構成傷害。那麼,氣候變化是如何影響人類健康的?
  • 全球氣候變化正深刻影響著人類生存和發展
    全球氣候變化正在深刻影響著人類生存和發展, 是當今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未能達成預期目標,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邊進程曾遭受一定挫折。2010年, 來自哥斯大黎加的克裡蒂安娜·菲格雷斯女士(Christiana Figueres)接任《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
  • 人類或將在2050年滅絕!新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影響比想像中要嚴重得多
    新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影響比想像中要嚴重得多  Connor Feng • 2019-06-07 09:24:06 來源:前瞻網
  • 【科教融合系列】氣候變化影響人類生態位偏離
    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上,持續的技術發展和歷次大規模的人口移動似乎都沒有顯著改變人類的氣候生態位。這種穩定的氣候生態位很可能反映了氣候對人類的一些根本性限制作用。紅色部分為適合人類居住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氣候條件,這種氣候條件與土壤肥力和環境的潛在生產力沒有強烈的對應關係(H,I)如果人類的氣候生態位確實如研究者所發現的那樣穩定,說明人類至少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下還難以克服自然氣候條件的限制。這衍生出一個重要的問題:隨著當前氣候變化的加劇,人類的氣候生態位將如何變化?
  • 氣候變化會對人類產生什麼影響?
    筆者:三體-小遙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有了更好的條件認識自身和外界,面對複雜的氣候以及環境問題,我們已經知道這些都離不開人類的活動,在尋找解決方案的同時,科學家們也在不斷研究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帶來的影響。
  • 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對人類疫病流行影響具有尺度效應
    目前,人們普遍認為氣候變暖導致人類疫病的發生或傳播。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知彬和挪威奧斯陸大學教授Nils Chr. Stenseth領導的合作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對疫病流行的影響具有尺度效應。
  • 十大因氣候變化而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事件(圖)
    第1頁:十大因氣候變化而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事件(1)第2頁:十大因氣候變化而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事件(2)第3頁:十大因氣候變化而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事件(3)第4頁:十大因氣候變化而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事件(4)第5頁:十大因氣候變化而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事件(5)     相關知識:世界上十大人類無法匹敵的動物
  • 中國北方季風區過去2200年氣候變化及其對歷史朝代興衰更替的影響
    氣候波動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是當前全球變化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過去兩千年氣候重建對深入認識十年至百年尺度的氣候演變及其與人類社會的相互關係,辨識現代及未來氣候變化的自然背景,以及預測未來的氣候演化具有重要科學價值。
  • 氣候變化的又一個影響!北極海岸竟然隱藏著歷史悠久的碳源!
    氣候變化的又一個影響!北極海岸竟然隱藏著歷史悠久的碳源!最近,科學家在北極發現了一種以前不為人知的重要碳源,在驚嘆它以往對當地沿海生態系統的貢獻之餘,科學家們也擔心,這個碳源在氣候變化的時代將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 太陽活動怎樣影響氣候變化?
    太陽輻射是地球表層一切物理、化學與生物過程的能源,因而也是氣候形成的最重要的因子。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總輻射強度的觀測數據變化很小,所以可以看作基本上是穩定不變的,因此稱作太陽常數。   但是,在太陽表面卻有多種多樣的擾動現象,其中,太陽黑子是最容易觀測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