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海平面進一步上升,人類對氣候變化束手無策麼?

2021-01-21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

繼川普退出《巴黎協定》之後,一些不實消息的傳播和英國脫歐談判的嚴峻形勢,使人們對氣候變化的走向喪失信心。

而且最新報導認為,未來的氣候似乎會更加激烈多變,未來即使很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可能引發一系列災難。比如,永凍土層融化釋放的沼氣使全球氣溫持續升高,足以造成亞馬遜流域大部分地區的物種滅絕。長此以往,全球範圍內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將把地球推向一個難以想像且難以挽回的新溫室。我們的文明也將不復存在。

希臘雅典的野火火災

再來看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於2018年8月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的論文:未來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會導致營養不良的流行,原因是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會使許多主要作物的鐵、蛋白質和鋅含量減少3—17%。按目前二氧化碳濃度上升趨勢,預計到2050年,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或導致額外的1.75億人口缺鋅,1.22億人口缺蛋白質。也就是說營養不良可能是未來人類普遍面臨的健康挑戰。

那這些研究所揭示的會不會只是冰山一角呢?

一方面我們切身體會到氣候越來越多變,另一方面全球政治似乎呈現出對氣候變化的不重視,而科學家們卻越來越多地證實未來氣候變化將更加激烈,再不重視就怎樣怎樣了……甚至還會導致營養不良,我們該如何全面認識氣候變化問題?

倫敦大學學院和利茲大學的西蒙·路易斯(Simon Lewis)教授致力於全球變化學研究的教授。他近期就氣候變化問題陳述了他的觀點。(註:全球變化學是研究地球系統整體行為的一門科學)

作為這個領域的一名專家,我想發表一些和常見報導略微不同的意見。

人們對氣候變化的一個普遍理解是,如果未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小,我們面臨的災害和氣候變暖現象就會越少,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是我們切身感受是夏天越來越熱,同時有關溫室效應的負面報導隨時跳出來……未來氣候變化絕對不是平穩、漸進和線性的變化,而是迅疾、出其不意和隨時可能發生。

此外,提出溫室效應的氣候預警已經長達30年,但整個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幾乎沒有減少。經過數十年的增長,最好的狀況也只是持平。不僅如此,提煉新石化燃料的投資居然還在持續增加,例如,英國近期就發布了令人震驚的公告——採用水力壓裂法開採天然氣。目前,氣溫比工業化前提高了1℃,未來很可能會比工業化前超出2—3℃。人類文明能夠經受這種變暖的程度嗎?無人知曉最終的答案。

氣候變化連鎖反應,逐漸把地球變成一個「溫室」

然而,從不光明的前景中退一步看,應對氣候變化我們往往有3種選擇:

逐漸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在減少社會發展對氣候變化產生不利影響方面做出努力和改變;承受人類氣候劇烈變化造成的後果。

若人類能夠嚴格落實減排政策和明智地做出改變就意味著人類將承受更少的苦難。

然而,這類建議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實際情況是溫室氣體的減排效果不明顯,我們做出的改變也很少,同時還承擔了後果,為什麼會這樣呢?

雖然判斷氣候變化的成因是一類科學問題,但是解決這類問題卻並非限於科學本身。例如,不開採地層下的化石燃料是制度問題,而投資可再生能源是一種政策選擇,促使住房現代化從而推動節能取決於建築業的遊說能力。因此,應對氣候變化與權力、金錢和政治決心密切相關。

這意味著要探討氣候變化問題,需要政治的全面參與。比如,把氣候變化置於總統選舉的首要位置就是一種方法,將氣候變化作為選舉相關的議題,這樣做能敦促關鍵席位的候選人討論是否支持完善與氣候相關的立法。把氣候變化問題落實到政治層面,才有助於消除民眾的絕望感。

此外,如果沒有國際合作,大幅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將難以實現。

若想要有一個更好的未來環境,當然我們要對未來保留希望,同時我們現在就要落實具體的做法。而且通過現有的科學知識和巨大財富,我們有能力解決世界上許多緊迫的問題,並能幸福地生活下去。而鑑於我們的環境影響如此持久和大範圍,未來希望的實現是基於我們今天通過政治所做的改變。

不過,我仍然承認這樣一種現狀,席捲全球、勢不可擋的一系列災難雖然有可能發生,但是發生的概率並不高。

博科園-科學科普|文:編譯/趙佳慈/世界科學/World-Science

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相關焦點

  • 太平洋海平面不斷上升與氣候變化有關
    一項最新研究認為,西南太平洋的海平面在19世紀80年代開始急劇上升,並於20世紀90年代達到峰值的這一過程與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有關。  據法新社報導,澳大利亞、英國和紐西蘭的研究人員對取自澳大利亞南部塔斯馬尼亞島鹽沼中的沉積物巖心樣本進行了分析,並利用地球化學知識建立了過去200年來的海平面變化年表。  昆士蘭大學的派屈克·莫斯(Patrick Moss)說,重大的環境事件——比如無鉛汽油進入海洋和核試驗——對海洋造成的影響會在樣品中體現出來,並被用於年代的記載。
  • 氣候變化衝擊!科學家警告:海平面上升80%的預測是錯誤的
    一項新研究發現,氣候變化預測大大低估了格陵蘭島冰蓋融化對全球海平面上升80%的影響。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的影響將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19到63英寸。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氣候科學家擔心,這些影響將在未來200年變得明顯。
  • 現代海平面上升與人類活動有關 而非地球軌道變化
    現代海平面上升與人類活動有關據發表在雖然二氧化碳水平對無冰期有重要影響,但地球軌道的微小變化是冰量和海平面變化的主導因素,直到現代為止。"近幾十年來,地球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到2100年,海平面上升有可能永久淹沒人口稠密的沿海城市和社區、其它低洼地帶和基礎設施,它還對許多生態系統和經濟構成了嚴重威脅。該論文重構了自恐龍時代結束以來的海平面和冰川化的歷史。
  • 《氣候變化綠皮書》:世紀末上海相對海平面上升可能超1米
    原標題:《氣候變化綠皮書》:世紀末上海相對海平面上升可能超1米將對上海社會經濟等產生影響  東方網11月6日消息:今天上午,中國社科院國家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了《氣候變化綠皮書(2017)》。
  • 2019年《氣候變化綠皮書》發布: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
    2019年《氣候變化綠皮書》指出——全球氣候系統的變暖趨勢進一步持續,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的影響正在加速,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加強氣候風險管理,要特別防範「黑天鵝」和「灰犀牛」兩種風險事件的發生。
  • 氣候變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可能超出最高預測
    在氣候變化帶來的許多威脅中,海平面上升無疑將是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到本世紀末,近百萬平方公裡的海岸線將無法居住,有可能使全球超過1億人口流離失所。這種威脅的嚴重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未來幾十年海洋將上升多少。
  • 海平面持續上升 南極冰層融化或成氣候變化最大威脅
    海平面持續上升 南極冰層融化或成氣候變化最大威脅 中國新聞網
  •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顯示我國海平面呈波動上升趨勢
    近日發布的《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資料圖)藍皮書介紹,全球平均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趨勢,上升速率從1901~1990年的1.4毫米/年,增加至1993~2019年的3.2毫米/年。據介紹,1980~2019年,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上升速率為3.4毫米/年,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 如果冰川全部融化,海平面會上升多少?我們面臨嚴寒還是高溫?
    最直接的影響是zhi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國家被迫放棄;洪澇,風暴等自然災害增加;物種大量滅絕;土地資源緊缺,導致戰爭頻繁,人類互相殘殺;洋流系統被破壞,可能向電影《後天》描述的,地球開始慢慢進入冰期然後進入高溫時期
  • 海平面可能上升82釐米或更高
    氣候變化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加拿大北極地區冰架坍塌無疑是全球變暖的又一個信號。科學家們關於全球變暖的很多預測正在發生:平均氣溫上升、極端天氣頻發、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野生動物種群和棲息地的變化等。世界各地野火頻發全球變暖使旱季突發大火的概率增加,在過去一年裡,全球範圍內野火頻發。
  • 科學家警示:海平面上升對人類的影響可能嚴重低估,後果難以挽回
    對於全球氣溫不斷變暖導致地球生態不斷惡化的狀況,去年來自世界各地11000多名科學家發表了一篇聯合聲明,警示地球正處於氣候緊急狀態,再一次向全人類敲響了「氣候警鐘」。這篇聲明並不是科學家無端的猜測,而是通過最新的大量氣候數據得出的結論。
  • 海平面"加速"上升 人類家園"前哨"告急
    如果問氣候科學家,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有多快?許多人會說從2014年開始,每年上升3.2毫米——這一數字載入了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上一份報告。但近日,《科學》網站報導稱,這是據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衛星測量數據得出的結論,是一個長期平均值。在此期間,上升速率變化如此之大,以至於很難說它是在勻速增長還是在加速。「海平面上升正在加速,速度非常快。」
  • 海平面「加速」上升 人類家園「前哨」告急
    海平面上升導致維吉尼亞州洪水頻發。圖片來源:MATT MCCLAIN本報訊如果問氣候科學家,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有多快?許多人會說從2014年開始,每年上升3.2毫米——這一數字載入了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上一份報告。但近日,《科學》網站報導稱,這是據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衛星測量數據得出的結論,是一個長期平均值。在此期間,上升速率變化如此之大,以至於很難說它是在勻速增長還是在加速。「海平面上升正在加速,速度非常快。」
  • 氣候變化報告稱:近30年中國海平面上升明顯
    2010年,中國沿海平均海平面處於歷史高位,福建北部沿海2月份和福建南部沿海10月份海平面較常年同期明顯偏高,均為近30年來同期最高值。氣溫、氣壓和季風變動等是引起上述特徵的重要原因。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近30年中國沿海地區氣候持續變暖,海平面呈明顯上升趨勢。
  • 海平面上升超預期?專家:2100年海平面上升或超過1米
    作者:文/虞子期 氣候對人類的威脅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之下,高溫,乾旱,南北極冰川融化,強風暴等問題都在逐步的出現,並且出現的頻率和強度都提升了不少。
  • 現代海平面上升和人類活動有關
    羅格斯大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現代海平面上升與人類活動有關,而與地球軌道的變化無關。  這篇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論文表示,在過去6600萬年間,地球上幾乎沒有冰,二氧化碳的含量並不比今天高多少。這個時期被認為是沒有冰的冰川時期。  該研究重建了自恐龍時代結束以來海平面和冰川的歷史。
  • 全球氣候變暖趨勢持續 氣候風險不斷上升
    2018年的全球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0℃左右,位於有現代觀測記錄以來第四位;2018年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海洋熱含量最高的一年,海平面持續上升,南極和北極海冰範圍遠低於平均值;全球天氣、氣候災害帶來的損失在自然災害造成經濟損失的90%以上,發生次數為1980年以來最多。全球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的影響正在日益凸顯,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
  • 海嘯災難與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升高密切相關
    新華網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姚潤豐)記者從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了解到,近日發生在南亞、東南亞強烈地震引發的特大海嘯災難與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升高有重要關係。21世紀中國沿海海平面將可能上升,將對中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 海平面持續上升,人類要怎麼生存?
    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這些年人類都在為地球的氣候問題感到擔憂,由於人口的激增,對地球資源的需求量加大,再加上溫室氣體的過度排放,人類給地球環境不斷施壓。在全球氣候變暖的發展下,地球各地區都出現了高溫氣候,南極地區的情況更為嚴重,據2020年巴西科考團隊在南極測得的氣溫竟然首次突破了20℃,在這一高溫氣候下,南極地區的冰川正在加速融化。
  • 格陵蘭島冰損加快,如果海平面上升66米,地球會怎麼樣?
    最為典型的氣候現象就是北極38度高溫,這個氣候影響是超出了我們的想像,極端性的高溫在北極雖然存在的時間不長然而如今沒有減少,反而排放加劇了,那麼生態環境的平衡肯定會進一步被打破。可以想像,如今的格陵蘭島融冰已過「臨界點」,那麼人類逆轉的可能性就不大了,肯定海平面上升也會持續下去了,科學家們也沒有明確說是否還有逆轉的局面,後面我們再來看看有沒有相關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