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或將在2050年滅絕!新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影響比想像中要嚴重得多

2020-12-03 前瞻網

人類或將在2050年滅絕!新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影響比想像中要嚴重得多

 Connor Feng • 2019-06-07 09:24:06 來源:前瞻網 E6070G2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報紙上似乎每周都會有一篇可怕的新報導,控訴著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將會怎樣導致世界冰蓋崩潰、導致多達100萬種動物物種滅絕,如果這還不算糟的話,氣候變化還將會導致我們的啤酒變得非常非常貴。本周,澳大利亞一家智庫發布的一份新政策文件稱,和其他稍有偏差的報告不同,氣候變化的風險實際上比任何人想像的都要嚴重得多。

根據這個文件,氣候變化對人類文明構成了「近到中期的生存威脅」,而且如果在未來十年內人類不採取認真的減緩行動的話,人類社會很有可能會在2050年崩潰。

該論文由氣候研究院、前化石燃料執行官執筆,由墨爾本突破國家氣候中心發表(Breakthrough National Centre for Climate Restoration,一家專注於氣候政策的獨立智囊機構),論文的中心論點認為,氣候科學家們在預測氣候變化在不久的將來會如何影響地球的時候過於保守。

他們說,目前的氣候危機比以往任何人類應對過的危機都要更大、更複雜。聯合國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在2018年使用了一個普通氣候模型進行預測,結果認為全球氣溫會上升3.6華氏度(2攝氏度)可能會危及到數億人,但這些普通模型忽略了地球許多相互關聯的地質過程複雜性,因此未能充分預測潛在後果的規模。作者寫道,事實可能比任何模型都要糟糕得多。

世界將會如何毀滅?

那麼地球受氣候影響的最壞情況應該是怎樣的呢?作者提出了一個特別嚴峻的設想,即世界各國政府「禮貌性地忽視」科學家的建議和公眾對經濟「脫碳」(尋找替代能源)的意願,導致到2050年全球氣溫上升了5.4華氏度(3攝氏度)。在那時候,地球的冰原就會消失;殘酷的乾旱會導致亞馬遜雨林中的許多樹木枯萎(消除了世界上最大的碳抵消源頭之一);地球陷入了一個越來越熱、越來越致命的環境反饋循環。

「每年,全球35%的土地面積和55%的人口都要遭受超過20天的致命高溫天氣,這超過了人類生存能力的極限,」作者推測。

與此同時,乾旱、洪水和野火會經常性地毀壞土地。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陸地面積變成了沙漠,地球上的珊瑚礁、雨林和北極冰蓋開始消失,整個生態系統開始崩潰。這些新的極端氣候對熱帶地區的打擊最為嚴重,破壞了這些地區的農業,使10多億人淪為難民。

難民的大規模流動,加上海岸線的不斷縮小、糧食和水供應量的嚴重下降,開始對世界上較大的國家構成壓力,圍繞資源的武裝衝突可能會以核戰爭告終。

根據這篇新論文,其結果是「徹底的混亂」,或許是「我們所知的人類全球文明的終結」。

那麼如何才能避免這種災難性的未來發生?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世界人民接受氣候變化這個緊急情況,並立即行動起來。這篇論文的作者表示,人類還有大約10年時間去發起一場全球運動,將世界經濟轉型為零碳排放體系。(要實現零碳排放的話,要麼不排放碳,要麼通過減排來平衡碳排放。)作者寫道,這樣做所需要的努力「在規模上不亞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緊急動員」。

澳大利亞退役國防部長、皇家海軍高級指揮官、海軍上將克裡斯·巴裡(Chris Barrie)在這份新政策文件的序言中表示支持。巴裡曾在澳大利亞參議院作證,稱氣候變化對國家安全和人類整體福祉具有毀滅的可能性。

巴裡在這篇新論文中寫道:「我告訴(參議院)調查小組,在核戰爭之後,人類引發的全球變暖是對地球人類生命的最大威脅。地球上的人類生命可能正在以最可怕的方式走向滅絕。」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我們現在不停止氣候變化那麼人類文明將在2050年崩潰
    似乎每周都有一個可怕的新報告,關於人為氣候變化如何導致世界冰蓋崩潰,導致多達100萬種動物物種滅絕,如果這還不夠糟糕,那麼我們的啤酒非常非常昂貴。本周,來自澳大利亞智囊團的一份新政策文件聲稱其他報告略有下降; 氣候變化的風險實際上比任何人想像的都要糟糕得多。
  • 科學家推測:地球氣候在2050年可能會發生重大變化,人類面臨考驗
    2019年已經過去,2020年的春節也即將到來,在這個交替的季節,很多人對環境的擔憂卻日益嚴重。2019年的厄爾尼諾年讓很多人看到了極端氣候帶來的影響,而燃燒了近四個多月的澳大利亞森林大火還在持續,冬季也不再寒冷而是變成了暖冬。
  • 再不阻止氣候變化 2050年前人類文明就完了
    澳大利亞獨立智庫國家氣候恢復中心近日發布論文稱,很多時候,地球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遠比人類想像的嚴重得多,如果未來十年不採取行動有效控制氣候變化,人類文明最早可能會在2050年就徹底崩潰。這篇論文指出,現在的氣候危機比人類以往面臨的任何危機都更大、更複雜,而現有的諸多研究都無法預測其後果的真正嚴重性,因此真相可能要糟糕得多。
  • 世界上最大的巨蜥「科莫多龍」,2050年將瀕臨滅絕
    一項新的國際研究表明,除非實施更好的幹預措施,世界上最大的蜥蜴——科莫多龍可能會因氣候變化的影響而瀕臨滅絕。阿德萊德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主要作者愛麗絲·瓊斯在一份聲明中說:"氣候變化可能導致科莫多龍棲息地的供應量急劇下降,從而在數十年內嚴重減少它們的數量。我們的模型預測,今天在科莫多龍被發現的五個島嶼棲息地中,有三個島棲息地有三個島嶼的局部滅絕。
  • 最新研究顯示到2100年,氣候變化將導致北極熊滅絕
    2020年7月20日發布的一項研究預測,如果不採取更多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北極熊將在本世紀末滅絕。科學家警告說,北極海冰融化可能導致許多北極熊最早在2040年出現飢餓和繁殖失敗。該研究預測,在人類的有生之年,北極熊這種處在食物鏈頂端的食肉動物可能會全部滅絕。
  • 新研究表明太空垃圾問題可能比之前想像的要嚴重得多
    新研究表明太空垃圾問題可能比之前想像的要嚴重得多(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隨著人類向太空發射越來越多的衛星和火箭,在我們頭頂盤旋的碎片和碎屑不斷增多。所有這些太空垃圾都可能對運行中的衛星構成威脅,而新的研究表明,這個問題可能比之前想像的要嚴重得多。華威大學的天文學家試圖將在地球同步軌道上探測到的軌道碎片跟公共衛星目錄中的物體相互參照。他們發現超75%的碎片沒有得到匹配。大多數不明物體都很微弱很小,只有39英寸(1米)或更小。
  • 氣候異變有多厲害?科學研究表明,北極熊在80年內或將消失!
    氣候異變有多厲害?科學研究表明,北極熊在80年內或將消失!2020年7月21日,北極熊將在80年內滅絕的話題,迅速登上微博熱搜。相信很多人在看到這一條新聞的時候,大多都會感到十分震驚,要知道這一條新聞是由權威雜誌公布的,這足以證明此信息的真實性。根據最新的研究表示,氣候的變化正在使北極熊的生存環境,遭受極為惡劣的破壞。人類若是能夠找到解決氣候異變的方式,或許還有可能挽救它們的生命,否則在80年左右的時間裡,這種生物將會離開大眾的視野。
  • 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上篇)
    氣候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任何變化都會對自然生態系統以及社會經濟系統產生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將是全方位的、多尺度的和多層次的,既包括正面影響,同時也包括負面效應。但目前它的負面影響更受關注,因為不利影響可能會危及人類社會未來的生存與發展。
  • 科莫多龍唾液能殺人,血液能救人,卻因氣候變化將在30年後滅絕
    科學家對一頭老年的科莫多巨蜥進行了毒腺摘除並加以實驗研究。實驗中,他將科莫多巨蜥的毒腺提取後注射到小白鼠體內,觀察小白鼠的變化。小白鼠注射後會出現血壓迅速下降,昏迷等症狀。如果將小白鼠割開一點傷口,那這種毒素就會讓血停止凝固,傷口始終血流不止。
  • 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下篇)
    但氣候變暖對不同地區和不同種類作物的產量影響不同,我國水稻、小麥以及玉米品種多,品種間差異也很大,因此要有意識地調整農業種植制度、選育抗逆性強的品種和選擇適當的生產措施等,使之適應氣候變化。  農業生產布局和結構將出現變動  氣候變化對我國農業影響的研究表明,年平均溫度增加1°C時,大於10°C積溫的持續日數全國平均可延長15天左右,冬小麥的安全種植北界將由目前的長城一線北移到瀋陽-張家口-包頭-烏魯木齊一線。氣候變暖還將使我國作物種植制度發生較大的變化。
  • 氣候變化的「蝴蝶效應」
    (圖片來自Unsplash @longmaspirit)氣候變化和人為活動正在成為威脅物種多樣性的主要驅動力,其影響包括:促使局部物種滅絕從而減少物種多樣性;改變物種的地理分布格局;通過改變物種的豐度、死亡率等,影響群落結構;通過改變生態過程或幹擾作用方式導致生態系統轉變;對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造成嚴重的影響,進而影響人類自身健康。
  • 最新研究表明,北極夏季海冰很可能在2050年之前消失
    自從1979年開始記錄衛星以來,夏季北極冰的面積減少了40%,體積減少了70%如果排放量仍然很高,則即使在冬季,北極地區也可能會無冰最新研究表明,即使迅速削減了導致氣候危機的碳排放量,現在極有可能在2050年之前使北極夏季海冰消失。
  • 氣候變化或能影響雄性動物生殖能力,嚴重的可導致物種滅絕
    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影響,想必大家都已有所聽聞,但東英吉利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的一項新研究卻發現,氣候變化還可能會對雄性的生殖能力構成威脅。在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上的論文中,研究人員指出,熱浪(heatwave,持續性極端高溫天氣)會破壞昆蟲的精子,並對後代的生殖能力構成負面影響。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由持續性極端高溫天氣對雄性生殖能力所構成的影響,或能解釋眾多由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所造成的影響,比如物種滅絕。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揭示氣候變化對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的影響
    科研人員在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科研成果又雙叒叕刊發國際頂級期刊!贊!除了對當地物種造成的毀滅型打擊,人類活動也悄然改變了湖泊、洞穴等沉積物中的氣候信息。馬達加斯加的氣候如何變化,以及氣候變化與生物滅絕的關係常因當地受人類活動影響的古氣候記錄的多樣性而備受爭議。
  • 人類祖先因氣候變化而滅絕,警惕慘劇重演
    全球變暖持續在世界各個角落創下高溫紀錄,兩極冰川大量融化,原始森林大火不斷,人類文明在自然之力面前顯得無比渺小。然而這不是歷史上第一次人類對氣候變化的束手無策,一項結合氣候模擬與化石紀錄的研究顯示,遠古人類很可能因不適應氣候變遷而滅絕。
  • 2050年人類文明將停滯?科學家警告:必須採取「緊急行動」對抗氣候
    過去這十年是現代氣候中最熱的十年,2015-2019年的五年也是人類所經歷的最熱五年,2020年1月又是有記錄以來地球最熱的一月,這些都意味著一個噩夢般的氣候變化趨勢。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全球海平面已經處於有記錄以來的最高位置,對此聯合國專家警告稱:人類必須採取「緊急行動」來對抗氣候變化的影響。
  • 研究:氣候變化將使北極熊在本世紀末滅絕
    周一發布的一項研究稱,氣候變化正在餓死北極熊並迫使它們滅絕。該研究預測,北極熊這一食物鏈頂端的食肉動物可能會在百年內幾近滅絕。科學家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發表的報告稱,在部分地區,由於海冰消融縮短了北極熊捕食海豹的時間,北極熊已經陷入數量螺旋式下降的惡性循環。
  • 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有多大?研究表明,比大滅絕事件還嚴重8倍
    從地球過去漫長的歷史來看,地球生命在自然災害面前往往是弱小的,否則也不會出現一次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根據報導,前段時間美國的《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出現了一篇關於如今地球氣候環境情況的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21世紀的地球自然環境對自然生物的破壞恐怕要比以往任何一次物種大滅絕事件都要嚴重。
  • 氣候變化可能導致古代人類物種滅絕
    另一些人則認為,我們可能吃的食物更多樣化,或者比其他人類更擅長跑步。 與此同時,其他研究人員假設,鑑於高水平的混種繁殖,也許一些人科動物並沒有滅絕,而是與我們的基因庫完全融合。 研究人員還假設,氣候變化可能在人屬物種的滅絕中發揮了作用。
  • 150年後,碳排放將超過5600萬年前「生物大滅絕」?
    起源於二氧化碳排放增加,表現在溫度大幅上升,這相似的2點,讓氣候學家們經常以PETM時期作為現代氣候變化比較研究的基準。最新研究則顯示,今天,全球變暖的速度遠超恐龍滅絕之後的任何氣候變化,人類正以超出之前所有預想的速度,朝足以曾經導致生物大滅絕的碳排放量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