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球過去漫長的歷史來看,地球生命在自然災害面前往往是弱小的,否則也不會出現一次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根據報導,前段時間美國的《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出現了一篇關於如今地球氣候環境情況的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21世紀的地球自然環境對自然生物的破壞恐怕要比以往任何一次物種大滅絕事件都要嚴重。
該研究報告先是提出了針對5500萬年前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發現那個時期距離恐龍滅絕才過了1000多萬年左右,卻又發現了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該事件被稱為「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從該事件的名字大家都可以猜到,那個時期地球上的氣溫應該出現了異常。確實如此,5500萬年前的冰島附近出現了大規模火山爆發,導致大量海洋生物滅絕。
那麼研究人員是如何得到這一發現的呢?據了解,研究人員在冰島附近海域發現了一些歷史悠久的沉積物,距今至少有5500萬年的歷史。通過對海洋沉積物的研究,他們發現那個時期冰島附近的海洋可能存在海水溫度升高的情況。水溫上升會引起其它方面的變化,例如海水的酸度上升、海水體積膨脹等等,這些影響都威脅到了海洋生物的生存。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海水溫度升高呢?他們認為大規模的火山爆發更有可能造成這樣的影響,並在冰島的沉積巖中發現了火山爆發的痕跡,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大規模火山爆發向大氣層輸送了大量的溫室氣體,導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海水的溫度至少上升了3攝氏度左右。這一環境變化導致半數以上的海洋生物再一次遭遇滅頂之災,大自然有時候就是無情。
引出5500萬年前的研究後,研究人員在報告中闡述了如今地球遇到的種種情況,指出如果溫室效應的發展趨勢得不到遏制的話,將可能再一次導致生物大滅絕事件的發生。早在上個世紀就有科學家提出「人類正在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言論,但是外界對這一言論表示懷疑,但近些年來擔憂人類未來生存情況的人越來越多了。
主導該研究的科學家是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巴貝爾·霍尼施博士,他長期研究地球氣候環境變化。巴貝爾在這項研究中指出,地球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在工業革命後逐年增加,到目前為止人類活動所創造的溫室氣體已經超過大規模火山爆發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8倍,由此可知人類活動對地球環境氣候變化的影響遠大於大自然的影響。
可能有朋友會對此產生疑惑,為什麼大氣中這麼多溫室氣體我感受不到呢?這個情況就像是溫水煮青蛙一樣,氣候變化是潛移默化的,大多數人就像是溫水裡的青蛙,對自己即將遭遇的事情渾然不知,而這次研究再一次提醒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