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保險報網
【記者 馮娜娜】8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2017年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保險密度、保險深度穩步增加,增速略有下滑。此外,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居民參保意識較強。
2016年底,人民銀行建立了中國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及填報制度。中國普惠金融指標體系現包含使用情況、可得性、質量3個維度共21類51項指標,其中8個指標通過問卷調查採集。
其中,根據對保險使用情況的調查顯示,2017年,保險密度、保險深度穩步增加,增速略有下滑。2017年,全國保險密度為2631.58元/人,同比增長17.53%,增速略有下滑;保險深度為4.42%,比上年高0.26個百分點。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居民參保意識較強。從各省數據看,北京、上海、江蘇等省(市)保險密度居前,仍有約1/3的省份保險密度低於2000元/人。從保險深度看,北京等部分省(市)保險深度較高,已超過5%。近年來,江西省保險服務保障功能有效發揮,農業保險擴面提標增品,2017年為506.1萬農戶提供風險保障941.5億元,出口信用保險幫助1200餘家企業減少和降低損失9796.4萬元,支持企業信用保險項下融資約39.2億元。
報告顯示,從2017年填報結果看,我國普惠金融穩步發展,金融服務可得性、使用情況、質量進一步改善,傳統金融產品和服務已廣泛普及,信息技術發展正深刻改變著普惠金融的發展方式。具體而言,我國基礎金融服務已基本實現行政村全覆蓋,銀行結算帳戶和銀行卡使用已廣泛普及,電子支付迅速發展,保險產品和服務使用穩步增長,信用建設穩步推進,消費者金融素養有所提升,金融消費糾紛非訴解決機制建設取得進展,信貸對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平穩增長,信貸障礙有所改善,但部分領域信貸支持有待加強。
報告提到,2017年,普惠領域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低於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速。截至2017年末,普惠領域小微企業貸款餘額67738.95億元,同比增長9.79%;佔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5.64%,佔比較上年末低0.15個百分點。西藏自治區大部分企業均為微型企業,近年來信貸支持力度不斷增加,單戶授信小於500萬元的微型企業貸款餘額增長迅速。一些省份部分企業經營效益較差,小微企業盈利能力下降,有效信貸需求不足。
從填報情況來看,我國普惠金融發展中存在金融資源配置不均衡、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金融素養有待提升、商業可持續性有待提高等問題,特別是邊遠地區普惠金融服務仍亟待加強;數字金融迅速發展,「數字鴻溝」現象值得關注,消費者權益保護面臨挑戰;普惠金融相關配套政策和機制有待完善;對創新創業和弱勢群體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夠;普惠金融發展中的風險防範等問題要重點關注。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鞏固普惠金融發展成果,解決發展難題,不斷優化完善政策,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使金融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人民群眾。具體做法上,鼓勵各地鞏固特色做法、加強創新,因地制宜發展普惠金融;繼續加強對創新創業、弱勢群體等的支持;繼續加強普惠金融領域的風險防範和管理;推動完善普惠金融相關制度和機制;深化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