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20年4月16日,來自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NIBS)的Zhiwei Zhou等在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Granzyme A from cytotoxic lymphocytes cleaves GSDMB to trigger pyroptosis in target cells」的研究文章,該研究表明了NK細胞和CTL通過細胞焦亡的方式殺傷GSDMB+靶細胞,該過程由淋巴細胞來源的顆粒酶A切割GSDMB實現。切割後的GSDMB通過成孔活性誘發細胞焦亡。IFN-g可促進GSDMB的表達,從而促進焦亡。小鼠腫瘤細胞中引入GSDMB可促進腫瘤清除。因此,該研究解析了GSDMB介導的細胞焦亡在毒性淋巴細胞殺傷機理,為增強抗腫瘤免疫提供了思路。
Feng Shao
1996年: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應用化學專業學士
1999年: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分子生物學碩士
2003年: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博士
主要研究:
1,病原細菌感染宿主的分子機制
2,宿主先天性免疫防禦的分子機制
3,炎症小體被激活的生化機制
4,細胞焦亡背景
CTL和NK實現細胞殺傷主要通過兩種途徑:FAS死亡受體途徑,顆粒胞吐途徑。顆粒胞吐途徑依賴於穿孔素將絲氨酸蛋白酶,即顆粒酶轉運到靶細胞內。早期認為這兩條途徑都是通過誘導靶細胞凋亡來實現細胞殺傷,但是當時試驗檢測並不準確,且僅有少數細胞體外實驗。近年來研究發現,非凋亡細胞殺傷可在某些條件下發生,因此淋巴細胞毒性可能是條件依賴性的。
人類顆粒酶家族包括:GZMA,GZMB,GZMH,GZMK,GZMM,含量最多的是GZMA和GZMB。GZMB被認為通過切割caspase-3來誘導靶細胞凋亡,而GZMA被鑑定出的作用底物主要為DNA損傷相關蛋白及線粒體電子傳遞鏈相關蛋白,GZMA敲除小鼠沒有明顯的凋亡缺陷,引入GZMA可以誘導非凋亡的細胞死亡形式。這些都暗示了GZMA可以通過非凋亡的機制實現靶細胞死亡。
細胞焦亡,炎症性細胞死亡的一種形式,以前認為由caspase-1介導,伴隨IL-1b和IL-18分泌。近來caspase-11/4/5被認為也能誘發細胞焦亡,且GSDMD可被caspase-1/11/4/5切割從而使其N端成孔結構域和C端抑制結構域分開,N端成孔結構域結合細胞膜並寡聚化形成細胞膜孔洞,實現細胞焦亡的發生。因此,細胞焦亡現在被定義為gasdermin介導的程序性壞死。gasdermins包括GSDMA,GSDMB,GSDMC,GSDMD,GSDME。除GSDMD外,GSDME也能夠被caspase-3切割激活,誘導細胞凋亡,包括腫瘤細胞。然而,其他gasdermins的激活機制仍然不清楚。
關鍵科學問題
1,毒性淋巴細胞來源的顆粒酶是如何實現腫瘤殺傷的?
2,GSDMB是否能夠通過介導細胞焦亡參與毒性淋巴細胞殺傷?
結果
Fig 1:NK細胞通過切割GSDMB來誘導GSDMB依賴的細胞焦亡
Fig 2:GSDMB重建的靶細胞中,GZMA可切割GSDMB誘導細胞焦亡
Fig 3:內源性的GSDMB可以介導GZMA依賴的細胞殺傷,IFN-g可以起始GSDMB表達從而增強這一殺傷作用。
Fig 4:GZMA切割GSDMB可以介導CTL的焦亡性細胞殺傷
Fig 5:GZMA切割GSDMB可以促進抗腫瘤免疫
討論
IFN-g在免疫中功能多樣,包括腫瘤免疫中。
細胞死亡執行分子不同,細胞死亡方式不同。
抗腫瘤免疫應該更加關注細胞死亡執行分子相關事件,而不是細胞表面分子如PD-1。
毒性淋巴細胞通過顆粒酶A切割GSDMB,誘導靶細胞焦亡,實現細胞殺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