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福大學的物理學家開發出一種電驅動的極化雷射

2020-09-21 工程學習

位於光學實驗室的物理學家Na Young Kim是國際團隊的成員,該團隊展示了革命性的電驅動極化子雷射器,該雷射器可以顯著提高雷射器的效率。

利用玻色子的獨特物理特性,史丹福大學的物理學家們發明了一種電驅動的極化子雷射器,其功率比傳統雷射器要少,有一天可以在從消費品到量子計算機的許多地方使用。

雷射是現代社會看不見的骨幹。它們是從高速Internet服務到Blu-ray播放器的技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經過50年的使用,以物理為動力的雷射器一直保持相對不變。現在,由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學和應用物理學教授Yoshihisa Yamamoto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展示了一種革命性的電驅動極化子雷射器,該雷射器可以顯著提高雷射器的效率。

該系統利用了玻色子的獨特物理特性,玻色子是科學家數十年來一直試圖將其摻入雷射器中的物質。

史丹福大學團隊的物理學家Na Young Kim說:「我們已經鞏固了對物理的認識,現在是時候考慮如何將這些雷射器付諸實踐了。」 「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時代,可以想像這種新的物理原理如何導致新穎的工程。」

金說,電驅動的極化子雷射器將使用傳統雷射器功率的一百分之一來工作,有一天有可能在從消費品到量子計算機的許多地方使用。

該工作在5月16日的《自然》雜誌上進行了詳細介紹,並與日本東京國立信息學研究所以及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的一個由物理學家阿爾弗雷德·福爾切爾(Alfred Forchel)領導的團隊合作進行。

愛因斯坦與電子

所有雷射器均基於愛因斯坦的受激發射原理。帶電粒子(例如電子)以不連續的能級存在,例如梯子上的梯級。具有足夠能量的電子可以被激發並「躍升」到更高的能量水平。激發的電子可以自發地下降到可用的較低能級,從而將能量差作為一種稱為光子的光發射出去。

被激發的電子下降並釋放光子之前經過的時間通常是隨機的。但是,愛因斯坦預測,如果高能級的電子以適當的能量暴露於光子,電子將立即掉落並釋放出與第一個相同的第二個光子。

雷射通過不斷為電子提供能量使其進入更高的能級來保持這一過程。隨著越來越多的電子被激發釋放光子,額外的光子激發了越來越多的電子。允許某些光子從設備中逸出以達到特定目的,例如從CD讀取數據或蝕刻電路板。

但是,該過程效率低下。在任何給定時間可以存在於給定能級的電子數量有一個嚴格的限制,常規雷射器浪費能量不必要地將電子激發到更高能級,即使當更低能級太低而落下時也無法接受被激發的電子。

令人興奮的激子

然而,金的極化雷射將電子與所謂的「空穴」配對以形成另一種粒子,即激子。孔是結構中電子可能存在的間隙,物理學家將其視為真實的獨立粒子。

這些激子是玻色子,並且可以無限制地居住在任何給定的能級中。幾十年來,在雷射中使用玻色子一直是一個科學目標,但是Yamamoto的團隊是第一個成功使用玻色子製造電動雷射器的團隊。(該結果最近由密西根大學的科學家複製並確認,他們的工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這種變化極大地降低了運行雷射器所需的功率。極化子雷射器的當前迭代所需能量比同類傳統雷射器少2至5倍,但將來可能需要少100倍。

「結果看起來與傳統的光子雷射器相似,但是內部的物理機制非常不同,」金說。

雷射由電子存儲器和空穴存儲器組成。當施加電流時,電子和空穴聚在一起形成激發能級的激子。當光子撞擊激子時,它形成極化子並發射相同的光子。

金說,整個過程就像一個反向的太陽能電池。

她說:「在太陽能電池中,您利用光形成激子,並將其電隔離為電子和空穴。」 「我們將電子和空穴聚在一起以發光。」

電驅動極化子雷射器的一個好處是,只需將其連接到電源即可發射光子,從而使其在將來可以輕鬆地與現有的半導體晶片集成在一起。

涼爽的溫度和技術

當前的極化子雷射器只能在寒冷的4開氏度(華氏 452度)下運行,並且需要通過液氦進行持續冷卻,以防止砷化鎵半導體內部的激子被熱能拉開。

該團隊希望切換到需要更多能量才能分解激子的材料,這將使他們能夠製造在室溫下工作的極化子雷射器,這是朝著廣泛使用邁出的重要一步。

「我們希望將來可以用這些極化子雷射器代替傳統的半導體雷射器,」金說。「目前尚有許多障礙,但我們的目標是帶來基於合理的物理理解的新穎設備,以實現成本效益和高效功耗。」

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利用極化子雷射器開發量子計算機和量子模擬器。Kim相信,在未來五到十年內,類似的雷射器將可用於科學界以外的人們。

該研究得到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DARPA QUEST計劃,日本科學促進會的「世界領先的科學技術創新研發資助計劃(FIRST計劃)」和巴伐利亞州的支持。

相關焦點

  • 物理學家創造出奇怪的「裡德堡極化子」分子
    【博科園-科學科普(關注「博科園」看更多)】美國和奧地利物理學家利用雷射將超冷鍶原子轉化為複雜的結構,這與之前在自然界看到的結構不同。萊斯大學物理學家湯姆基利安說:我很驚訝我們發現了一種原子聚集的新方式。它表明物理學和化學定律有多豐富。
  • 集成電路電驅動納米雷射技術的突破
    電泵表面等離激元極化納米雷射。來源:德米特裡·費達寧(Dmitry Fedyanin)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和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清除了阻礙創建用於集成電路的電驅動納米雷射的障礙。這種方法在Nanophotonics的最新論文中進行了報導,它使相干光源設計的規模不僅比人發的厚度小數百倍,而且甚至比雷射器發出的光的波長小。
  • 基於一種新奇的面內自極化的鐵電光伏效應
    鐵電光伏材料,由於其具有窄的光帶隙、良好的載流子傳輸和強的紫外-可見-紅外吸收等特點,兼具機械、化學、熱穩定且製造成本低等優點,因此在太陽能轉換應用上越來越多地受到國內外研究者的關注。作為完全不同於傳統p-n結光伏效應的獨特光伏材料體系,鐵電光伏材料的自發極化是驅動載流子分離的主要動力,且光電流方向能夠隨著自發極化方向發生轉變,這些獨一無二的特性拓寬了鐵電光伏材料的應用領域。但是由於光-電能量轉換效率較低,且穩定性較差,尋找高轉換效率且輸出穩定新型鐵電光伏材料仍然是光伏科學與技術領域的挑戰性課題。
  • 史丹福大學研發「晶片加速器」 或將徹底改變醫療保健
    當斯坦福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於1966年首次開放時,它已經獲得了世界上最長的直線加速器的榮譽: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綿延起伏的丘陵之下,長達25公尺的一個3.2公裡的怪物。 近日,戈登和貝蒂·摩爾基金會已經授予史丹福大學1350萬美元資金,帶領一個研究小組(包括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在雷射器上建立一個鞋盒大小的粒子工作加速器,即「晶片上的加速器」技術。 SLAC的全尺寸加速器,被稱為LINAC,依靠作為射頻放大器的klystrons(專用真空管)產生用於該設備實驗的高能電子束。
  • 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可以看穿雲和霧的設備
    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的設備,可以看穿雲和霧,這對未來的自動汽車來說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史丹福大學的技術使用了類似於自動汽車上的技術,並通過研究人員開發的高效算法進行了改進。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開發的系統的另一個潛在用途是在太空探索方面。該技術可以讓衛星透過朦朧的大氣層或雲層對地球和其他行星的表面進行成像。該系統將雷射器與一個極為敏感的光子探測器配對,在檯面上記錄下每一點雷射照射到它身上的情況。當雷射掃描泡沫等障礙物時,偶爾會有光子設法穿過泡沫。隨後,穿過泡沫的光子會擊中隱藏在泡沫後面的物體,然後再穿過泡沫到達探測器。
  • :鐵電材料極化保持研究取得進展
    但是鐵電材料中存在的極化保持失效一直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Jan Seidel課題組,Nagarajan Valanoor課題組與莫納什大學的合作者們,通過設計鐵電疇壁釘扎大大提高了鐵電材料的極化保持時間,相關工作以 「Superior polarization retention through engineered domain wall pinning」為題,於近日在線發表在
  • 從拓撲絕緣體發射出可任意調製的THz雷射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Advanced Photonics 》近日報導,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飛秒雷射從拓樸絕緣體發射出可任意調製的THz雷射。 此項工作將有助於進一步理解光與物質相互作用中用飛秒脈衝控制超快自旋電流,同時也提供了一種產生自旋極化太赫茲波的有效方法。吳指出,操縱太赫茲源的偏振將為未來實現有效在源處操縱太赫茲波奠定重要基礎。
  • 科學家開發出光子晶體光轉換器
    為了使真空紫外光真正有用,還需要以稱為圓極化的方式將其扭曲或極化。現有的生產真空紫外光的方法,例如使用粒子加速器或雷射驅動的等離子體,具有許多缺點,包括成本、規模和複雜性。而且,這些只能產生未扭曲的線性極化真空紫外光。如果有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製作圓偏振真空紫外光,那將是非常有益的。東京大學光子科學與技術研究所的助理教授小西邦明(Kuniaki Konishi)以及他的團隊的研究給出了這個解決方案。
  • 世界上第一臺電驅動「拓撲」雷射器!
    電驅動半導體雷射器是當今最常見的雷射器,可用於條形碼讀取器和雷射印表機等產品、光纖通信及新興應用,例如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雷射測距傳感器。但其製造過程要求非常嚴格,如果出現任何缺陷,將對雷射器的性能及功能造成很大影響。
  • 史丹福大學正建造另一種引力波探測器,藏在地下的原子幹涉儀!
    史丹福大學地下室深處藏著一根10米高的管子,它被包裹在一個金屬籠子裡,並用電線覆蓋著。一道屏障將它與主房間隔開,在主房間之外,圓柱體跨越三層樓高,成為一個容納超冷原子的裝置,準備向上發射。堆滿雷射向原子發射的桌子(並分析它們對引力等力的反應)填滿了實驗室的其餘部分。
  • 雷射驅動技術檢測聲波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9日(北京時間)報導,最近英國檢測研究院國家物理實驗室(NPL)開發出一種雷射驅動技術來檢測聲波,讓研究人員能以遠程非侵入方式,迅速,為音效和音響器材的檢測提供了可靠數據,將大大提高音響製造商的設計能力。
  • 浙江大學林時勝團隊:水分子極化驅動動態PN結直流發電機
    浙江大學信電學院林時勝領導的高效發電與信能一體化團隊近來發現了基於動態肖特基二極體結構的高電流密度直流發電機,並提出基於半導體理論的物理圖像(Adv. Mater., 2019, 31, 1804398; Matter, 2019, 1, 639; Adv. Sci., 2019, 6, 1901925)。
  • 中國科大陳維&斯坦福崔屹:開發出一種新型高性能可充電電池!
    然而,可再生能源是間歇性的,為了將太陽能和風能納入電網,開發電能存儲技術至關重要。其中,可充電電池能夠解決其間歇性問題。但如今開發具有長壽命、高倍率、低成本的新型可充電電池系統是實現電網規模儲能的迫切需要。目前,通過電催化H2負極與過渡金屬氧化物/氫氧化物正極耦合,成功引入了一種用於電網規模化儲能的新的電池電化學。
  • 物理學家創造出扭曲光的相干光束
    通過使用電子束,一組加速器物理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方法來產生相干的扭曲光束。SLAC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方法來創建相干的扭曲光束,這些光束在行進時圍繞中心軸旋轉。它具有產生比目前可能的短脈衝,更高強度和更大範圍的波長(包括X射線)扭曲光的潛力。
  • 史丹福大學開發新型鋰電池:可防止過熱起火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12日午間消息,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已開發出一種新型鋰離子電池,能在過熱時自動關閉,並在冷卻後重新啟動。史丹福大學開發新型鋰電池:可防止過熱起火這一新技術可以防止電池的起火。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教授鮑哲南表示:「為了解決鋰離子電池意外起火的問題,人們嘗試了多種不同方法。
  • 多倫多大學開發出基於鈣鈦礦的VCSEL,可產生藍色雷射
    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研究團隊開發的光泵浦器件成為研究新一代LED和雷射器的眾多方向之一。鈣鈦礦雷射器可產生藍色雷射據麥姆斯諮詢報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製造出一種基於
  •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先進雷射技術!
    日本北海道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物理化學快報》(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刊登的一項研究成果中報告了一種先進的雷射技術,可使研究人員實時觀察汙染物分解成大氣亞硝酸的過程
  • 突破水-空屏障 史丹福大學開發空載聲吶水下勘探技術
    雷達和雷射雷達(LiDAR)是地表勘測和測繪的高效工具之一,它們可以裝備在飛機和衛星上,穿透雲層甚至森林提供準確的數據。但它們對於海面下的勘測就顯得力不從心了,因為海水會吸收大量的信號。現在,史丹福大學的一支團隊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無人機水下勘測技術,找到了在不接觸水的情況下從機載平臺發送和接收聲納信號的技術,這種開發最終將使繪製海床和勘測海洋生物變得更加容易。雖然聲波、雷達在面對空氣-水這個屏障的時候都無法有效傳輸信息,但是研究小組發現,光聲方法至少可以在一個方向上通過這個屏障獲得信號。
  • 一種雷射二極體精密驅動電路
    1 精密驅動電路設計從工作方式和特性研究可知,雷射二極體是一種高功率密度且具有極高量子效率的器件,電流微小的變化將導致激射波長的明顯變化和其他器件參數(如輸出光功率、噪聲性能、模式穩定度等)的變化,同時,雷射二極體的PN結受溫度影響較大,溫度的微小變化將不僅影響到半導體雷射器的出射波長、輸出功率及閾值電流等特性,還會增大雷射輸出噪聲,甚至影響雷射器的正常工作。
  • 中國科大陳維&斯坦福崔屹:開發出一種新型高性能可充電電池!
    然而,可再生能源是間歇性的,為了將太陽能和風能納入電網,開發電能存儲技術至關重要。其中,可充電電池能夠解決其間歇性問題。但如今開發具有長壽命、高倍率、低成本的新型可充電電池系統是實現電網規模儲能的迫切需要。目前,通過電催化H2負極與過渡金屬氧化物/氫氧化物正極耦合,成功引入了一種用於電網規模化儲能的新的電池電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