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頭條:第一種可無限回收塑料問世,FDA暫停新冠康復期血漿療法...

2021-01-09 前瞻網

新冠肺炎康復血漿療法緊急授權被FDA擱置

2020年8月20日獲悉,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暫時擱置了對新冠肺炎血漿療法的緊急授權批准,並正在審查更多數據。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臨床主任克利福德·萊恩表示,FDA仍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通過這一緊急批准。血漿療法,是使用由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的血漿對新冠肺炎患者進行治療的方法。許多新冠肺炎康復者的血漿中含有抗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因而這類血漿被認為是潛在的廉價且可廣泛使用的新冠肺炎治療方法。

「冠狀病毒歐洲加速研發聯盟」於比利時成立

當地時間8月18日,「冠狀病毒歐洲加速研發聯盟」(Corona Accelerated R&D in Europe)於比利時布魯塞爾成立。該組織受歐盟創新藥物計劃(Innovative Medicines Initiative)支持,是目前歐洲為新冠治療和疫苗的快速開發所創建的最大組織,旨在加快針對當前新冠病毒以及未來潛在冠狀病毒威脅的藥物研發。該項目為期五年,已經收到了來自歐盟等組織7770萬歐元(約合 6.37 億人民幣)的研究資金。

發現缺失382個核苷酸的新冠病毒:複製能力不變,毒性大幅降低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Lisa F P Ng領銜的研究團隊在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他們發現,在新冠疫情早期曾出現了一個缺失382個核苷酸,ORF8不能轉錄的新冠病毒變種,這個突變類型的新冠病毒與野生型相比,複製能力沒有下降,但是毒性卻大幅降低,感染者全身釋放的促炎細胞因子較少,而且症狀更輕。據了解這種突變類型的新冠病毒在今年3月份已經消失。這意味著ORF8可能是一個治療新冠肺炎的有效靶點。

史丹福大學:秋冬季流感或能抑制新冠病毒傳播

最近,《科學》一篇網站文章顯示,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在調查研究中初步發現,季節性呼吸道病毒與新冠病毒之間存在相互影響關係,秋冬感染季流感病毒的出現或將抑制新冠病毒的傳播,從而緩解疫情。研究者在北卡羅萊納州的調查研究發現,不僅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共同感染機率較小,兩者之一的存在還可能抑制另一者的出現。

刷新認知!新研究:冷凍食品中的新冠病毒可以存活21天

北京時間8月19日,發表在預印本伺服器bioRxiv上的一項新研究中(未經同行評審),來自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表明,食源性汙染可能是上述疫情爆發的基礎,為遏制大流行,不應該忽視這一傳播途徑。研究團隊觀察了病毒在冷凍或冷藏的肉類和魚類上存活的時間,為期3周,以判斷進口冷凍食品引發新疫情的可能性。他們測試了從新加坡超市購買的500立方毫米的鮭魚、雞肉和豬肉,將病毒以200μl 3×106 TCID50/ml的劑量加入其中。這些病毒被儲存在4˚C、–20˚C和–80˚C下。然後在1、2、5、7、14和21天後進行病毒檢測。

首次證明!空氣中的病毒完全可以通過灰塵和非呼吸性顆粒傳播

據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最新研究,流感病毒可以通過灰塵、纖維和其他微小顆粒在空氣中傳播。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8月18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它為包括SARS-CoV2在內的冠狀病毒傳播和流感提供了一項重要的參考。

新冠導致的嗅覺喪失與感冒、流感截然不同:不鼻塞 但無法分辨苦甜

研究過患者經歷的歐洲研究人員說,新冠病毒導致的嗅覺喪失是獨特的,與重感冒或流感患者的感覺不同。當Covid-19患者出現嗅覺喪失時,往往是突然和嚴重的。而且他們通常不會出現鼻塞、憋氣或流鼻涕的情況——大多數新冠病毒感染者仍然可以自由呼吸。另一件讓他們與眾不同的事是他們「真正」失去了味覺:無法區分苦與甜。

驚了!美國近1.7萬名孕婦染新冠,有近一半是拉丁裔

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的最新數據,自1月份以來,美國全國16798名孕婦的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其中37人死亡。此外,感染病毒的孕婦住院、入住重症監護病房並使用呼吸機的風險更高。感染新冠的孕婦中有近一半是拉丁裔。

高分七號衛星今日正式投入使用!提升我國衛星對地觀測與立體測繪水平

今天,我國第一顆民用亞米級光學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高分七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標誌著高分專項打造的高空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高精度觀測的天基對地觀測能力全面形成,將進一步滿足用戶在基礎測繪、全球地理信息保障、城鄉建設監測評價、農業調查統計等方面的數據需求。下階段,衛星將在全球地理信息獲取、自主數據提供等方面開展進一步的研究與應用。

超800萬公裡!天問一號多個載荷完成自檢

截至8月19日23時20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距離地球約823萬公裡,目前狀態一切正常。據了解,8月19日22時20分起,環繞器上火星磁強計、礦物光譜分析儀、高解析度相機、中解析度相機等載荷依次完成自檢,確認設備狀態正常。其中,中、高解析度相機後續將負責對火星表面成像,開展火星表面地形地貌和地質構造研究;火星磁強計後續主要負責探測火星空間磁場環境;火星礦物光譜分析儀則用來分析火星礦物組成與分布,研究火星整體化學成分與化學演化歷史,分析火星資源與分布區等。

阿聯首座核電站首次併網發電成功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座核電站巴拉卡核電站1號核反應堆機組19日首次併網發電成功。阿聯核能公司執行長穆罕默德·哈馬迪在一份聲明中說,1號機組成功併網發電開啟了巴拉卡核電站的新時代,「我們有信心完成剩下3個機組的建設,達到在未來至少60年內滿足阿聯四分之一電力需求的目標」。

第一種可無限回收塑料問世 在100℃下加熱24小時後「還原」

8月19日《科學進展》發表研究稱,一種新型塑料可以很容易地分解並重新組合成高質量的產品,這可以減少最終進入垃圾填埋場的塑料垃圾數量。該材料叫做PBTL,是由一種被稱為雙環硫代內酯的化學物質組成的。研究人員表示,PBTL具有優異的強度、韌性和穩定性,這意味著它可能被用於製造塑料包裝、運動器材、汽車零部件、建築材料和其他產品。在含有化學催化劑的情況下,將PBTL在100℃下加熱24小時,可以很容易地將其回收,把塑料乾淨地分解成原來的結構塊,然後可以重新組裝成新的高質量的PBTL。

神經擬態晶片將用於研發輪椅上的機器人手臂

8月19日,英特爾和埃森哲宣布,他們將共同支持英特爾神經擬態研究社區(INRC)的一個項目,開發一款安裝在輪椅上的機器人手臂,以協助有脊柱損傷的病人完成日常活動,並率先應用在以色列青少年康復中心阿林醫院。據悉,該項目由以色列開放大學神經—生物擬態工程實驗室牽頭並與阿林醫院(ALYN Hospital)協作完成。

《自然》:海洋食物到2050年或產量大增

《自然》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到2050年,全球海洋食物年產量或增加2100-4400萬噸——佔到本世紀中期餵養98億人口所需肉類總增幅的12%-25%。在可持續糧食生產中實現這一增長將取決於各種因素,包括政策改革、技術創新和未來需求。研究計算了三個最大海洋食物領域在2050年的全球食物供應量——分別是野生漁業、有鰭魚類養殖和雙殼貝類養殖。

《PLoS ONE》:2017-2030年印度約有680萬女嬰無法出生

來自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Fengqing Chao等人在《PLoS ONE》發文指出,由於性別偏好和選擇性流產,從2017年到2030年,印度預計將有約680萬女嬰無法出生。研究估計,2017-2025年間,印度每年約有46.9萬女嬰無法出生,2026-2030年期間的這一數字約為51.9萬。

《柳葉刀》子刊:81%的國人仍生活在空氣品質不達標地區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慢病中心周脈耕團隊與美國、加拿大學者在《柳葉刀》子刊Lancet Planetary Health雜誌聯合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從1990年至2017年,我國空氣汙染相關的年齡標化死亡率降低了60.6%,主要歸因於室內空氣汙染的減少(85.4%),其次是大氣PM2.5汙染的減少(12%)。81%的國人仍生活在PM2.5濃度超過35 μg/m 3 (世衛組織空氣品質最松目標)的環境中。其中,北京、天津、河南的年均PM2.5濃度最高。

牛津研究:蜂蜜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效果最好,抗生素沒什麼效

牛津大學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肯定了蜂蜜作為上呼吸道感染(URTI)一線治療的有效性。研究一共採納了14項臨床試驗數據,涉及1761名患者。它表明,抗生素對於這類輕微的咳嗽和感冒是無效的,根據目前收集的證據,蜂蜜能提供優越的症狀緩解,而且是平均感染時間減少了2天。這項新研究發表在《BMJ循證醫學》雜誌上。

容易患癌?最新研究:老年人血液中發現促腫瘤代謝物

《自然》最新發表一項新陳代謝研究的論文稱,60歲及以上的人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的一種副產物升高,會誘發癌細胞的耐藥性和轉移等侵襲性特徵,這意味著年齡相關的代謝失調可能在老年人癌症發生和死亡風險增加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自然》同期發表相關同行專家觀點文章認為,這項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年齡增長會促進血液中MMA水平的升高,從而使癌細胞能夠遷移、入侵、生存和轉移。MMA的積累代表了衰老與癌症進展之間的一種新關聯,是新型癌症療法的潛在靶標。

《NEJM》:胃旁路手術能減輕體重,獲得健康益處

一項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的新研究表明,這項手術後能讓患者體重減輕,並增強患者的代謝能力,從而改善了糖尿病症狀。研究人員調查並比較了單獨手術和節食使體重得到減輕的患者,發現患者的新陳代謝水平都能得到改善。這種改善包括了血糖水平降低,肝臟、肌肉及脂肪對胰島素作用提升。患者對胰島素及其他糖尿病藥物的需求也會減少。但相比於通過節食降低體重,胃旁路手術更易帶來體重減輕的效果,且效果持續更長久。

把阿司匹林當「萬能藥」?長期服用會增加老年人患癌風險

在許多外國人心中,阿司匹林近似於一種「萬能藥」(日常退燒、鎮痛和消炎),但根據一項關於老年人定期服用阿司匹林影響的新研究,每天服用低劑量的阿司匹林實際上會增加死於癌症的風險。8月發表在《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JNCI)上的研究觀察了19114名澳大利亞人和美國人。所有參與者至少70歲(美國少數民族則為65歲),且沒有心血管疾病、痴呆或身體殘疾病史。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有981名服用阿司匹林的參與者和952名服用安慰劑的參與者患上了癌症。

《Aging Cell》:人體中被忽視的60%「垃圾DNA」或與衰老有關!

發表在《衰老細胞》(Aging Cell)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一部分被稱為重複元素轉錄本的非編碼遺傳物質可能是衰老過程的一個重要生物標記。研究人員首先分析了從1-94歲的健康受試者皮膚細胞中收集的現有RNA測序數據,發現在年齡較大的受試者中,大多數主要類型的重複元素的轉錄本都有所增加。第二波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對生物庫中的皮膚細胞進行自己的實驗室分析,驗證了他們最初的發現。

研究表明:長期情緒低落會讓人變「傻」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教授鬱金泰與青島大學市立醫院神經內科教授譚蘭團隊合作,在一項1446例大型臨床隊列研究中發現,在老年人群中,持續伴隨長期情緒低落(輕微抑鬱症狀)不僅會導致阿爾茨海默病(AD)臨床前期症狀,還可以促進AD 病理發生。因為輕微抑鬱症狀可以通過增加老年人腦內澱粉樣蛋白(AD的主要病理特徵之一),從而引起認知功能的下降,進一步增加晚年發生AD的風險。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生物精神病學》。

果糖有「毒」的秘密:代謝太快導致「毒性」

8月19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傅肅能課題組在Cell Metabolism上發表了題為Triose Kinase Controls the Lipogenic Potential of Fructose and Dietary Tolerance(三碳糖激酶調控果糖脂肪合成潛力和飲食性果糖不耐受)的研究論文,首次系統地揭示了果糖代謝特徵以及三碳糖激酶TK通過調控果糖代謝流向配比影響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生和飲食性果糖耐受的機制。該項研究發現,果糖代謝的最大一個特點就是「快」,而「快」是「毒」的根源。

高校教師論文被指抄襲豆瓣博主 被記過處分並調離教學科研崗位

近日,杭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師郭彥努被曝其博士論文與期刊論文大段剽竊網絡博客內容,引發廣泛關注。8 月 19 日晚,杭州師範大學發布通報稱:經查,相關情況基本屬實,杭州師範大學決定給予郭彥努記過處分,調離教學科研崗位。

多個電子信息領域高校獲獎項目可參評國家科學技術獎

8月15日,中國電子學會科技獎勵大會在京召開。從現場頒獎情況來看,本次共33個以高校科研人員為第一完成人的項目獲獎,且有11個獲獎項目可被提名參加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2019年度,共有86個項目獲得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15項、二等獎36項、三等獎33項。根據最新規定,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的一等獎或特等獎獲獎項目,可經中國電子學會提名參加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

東莞全面實施2.0版「促進就業九條」 高校畢業生就業補貼不限戶籍

本月起,東莞市2.0版「促進就業九條」正式施行。新版的就業政策包含39項、51款具體措施,是原「促進就業九條」的全面升級。據悉,東莞市在原來1.63億元就業專項資金的基礎上,再增1.25億元財政預算。昨天,東莞市人社局舉辦2.0版「促進就業九條」政策吹風會,對具體措施進行解讀。

「低分高就」!中外合辦高校分數和位次雙雙下降

近日,北京、河南、廣東、廣西、江蘇等多省市都發布了本科批的錄取數據,從江蘇省教育招生考試院發布的數據來看,今年中外合作辦學類型的高校錄取分數總體來看有升有降,部分高校的投檔位次呈「斷崖式」下降。中外合作辦學最近幾年越來越火熱,尤其是今年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考生都放棄了去國外留學的念頭。

太原理工大學「大手筆」:同時成立20個研究院

8月18日,太原理工大學與合作企業共建研究院籤約揭牌儀式在明向校區舉行,共同見證第一批產業技術研究院的落地揭牌。中國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學校長黃慶學分別與10家省屬國有企業、4家軍工企業和民參軍企業、6家民營企業籤署合作共建協議,將在能源開發利用、煤礦智能裝備、新材料、大數據等多領域進行研發合作,合力攻關當前最急需、最前沿的技術難題;王一新、鄭強共同為研究院揭牌。

山東高考普通類常規批各高校投檔線出爐

8月19日晚,省招考院發布山東省2020年普通類常規批第1次志願投檔情況表,共有16714個專業(類)參與投檔,計劃數202674人,投檔計劃數為202747人,投出數為202730人,僅有極少數專業存在缺額。按專業(類)投檔後,每個專業都有各自的投檔線,投檔線最高的是清華大學文科試驗班類(通用基礎類),為706分。今年山東大學的專業中,投檔線最高的是651分,最低的是631分。

45270名!江西2020高招一本投檔分數線出爐

截止到8月18日,提前批本科和國家專項計劃本科兩個批次的錄取工作基本結束,共錄取考生9865名,其中文史類1255名,理工類5344名。藝術類提前本科單志願錄取工作基本結束,共錄取考生2621名。總體上來看,今年一本批次院校平行志願投檔滿額率較高,投檔滿額的院校文史類為95.94%,理工類為95.72%。一本批次投檔後,投檔分數線在600分以上的高校,文史類有38所,理工類有126所。

北京多所高校公布開學時間 學生需分類分批返校報到 

近日,包括清華、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多所高校對外公布秋季開學安排。8月中旬起,上述學校學生將分類、分批返校報到。據悉,清華大學2020級本科新生,將根據學校安排分別於9月5日、7日、8日報到。中國科學院大學則定於8月24日安排符合條件的京區培養單位學生分類、分批有序返校返所。9月6日起,安排符合條件的新生分類、分批到校報到。

上海公布高校、中職校秋季開學安排:9月1日起陸續開學 

通知指出,上海高校、中職校將自9月1日起陸續開學,具體開學時間由學校按照教育部和上海市相關部署要求,結合學校實際確定。通知要求,各高校、中職校要按照「錯區域、錯層次、錯時、錯峰」的原則,分類有序安排學生分批返校報到入學。來自低風險地區的師生員工須持健康碼綠碼或有效健康證明返校報到並進行14天自我健康觀察。

華中科技大學與中糧集團共同成立生物化工技術創新中心

華中科技大學與中糧集團中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設立 「生物化工技術創新中心」。「生物化工技術創新中心」主任瞿金平院士提出希望創新中心成立後勇於挑戰,「不怕困難,做出不一樣的成績」,同時充分發揮人員的創造性,「能想到就能做到」。他同時提到,希望創新中心與中糧共同攻克技術難題,後續能夠取得在學術界、工業界世界範圍內領先的產學研結合的成果。

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在濟南揭牌成立

該研究院將面向健康中國戰略需求,圍繞健康醫療大數據相關領域,搭建面向海內外機構、人才開放的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平臺。據官方介紹,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是在國家衛健委規劃信息司的支持下,由山東省衛生健康委牽頭,與山東大學和濟南市政府共建的實體教學科研機構。該研究院將建設數據資源共享、人才培養引進、科研開放服務、產業產品孵化四個中心,產出一批行業標準、重大科研專項、複合型高端人才和產品新模式。

濰坊漁業產業技術研究院舉行掛牌儀式

8月19日,由山東濰坊市濱海區、市海洋漁業局和中國水產科學院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共同建立的「濰坊漁業產業技術研究院」正式掛牌。近年來,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充分挖掘海洋資源,搶抓海洋發展機遇,加快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2019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佔GDP比重達到17.8%,漁業經濟規模居全省第4位,培育了扇貝、對蝦等20多個過億元的主導品種。

首個全國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成立

近日,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以下簡稱平臺)成立大會在京舉行,這也是首個以醫療機構為主體的全國性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成立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目的就是要充分發揮各方面資源優勢,進一步優化中醫藥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機制,破除制約中醫藥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障礙,真正打通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裡」。

NIH阻撓與武漢病毒所合作的項目重獲經費 提出「無法容忍」的資助條件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提出,可恢復對非營利組織 EcoHealth Alliance 與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合作的蝙蝠冠狀病毒研究項目的資助,條件是滿足一系列要求,包括提供武漢病毒研究所信息。前NIH主任、諾獎得主Harold Varmus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評論這是「無法容忍」的。今年4月,川普聲稱新冠病毒是武漢病毒所洩露的,隨後 NIH 突然取消了對該項目的經費支持,引發77名諾貝爾獎得主聯名抗議。

美部分高校暴發新冠疫情 耶魯:仍可能出現死亡病例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19日報導稱,近期,多所美國高校在複課後已暴發聚集性新冠疫情。耶魯大學一個住宿學院的負責人稱,學生應該做好心理準備,校區內仍可能出現廣泛傳染,甚至死亡病例。當地時間18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宣布,由於新冠疫情在學生中的爆發,將在複課一周後,將所有本科生課程都轉移到網上進行。

吉林推進智慧財產權強省建設:到2022年培育千項高價值發明專利

吉林省近日出臺《關於推進智慧財產權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提出到2022年,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獲批建設並投入運行,培育100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學校、500戶智慧財產權優勢示範企業、1000項高價值發明專利,有效註冊商標達到25萬件、地理標誌商標90件,版權社會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

雲南:多舉措支持滇中新區開放創新發展

《關於支持滇中新區深化改革創新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為推進滇中新區綠色製造業加快發展,雲南將依託優勢綠色能源資源和特色產業,支持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節能環保等先進位造業發展壯大。同時,為支持滇中新區數字新基建建設,雲南省將組建數字產業基金,重點支持京東方等有前景的數字產業企業和新基建項目,支持招商引資重大項目落地滇中新區。科技發展方面,支持滇中新區加強與「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等地區的科技交流和合作。

KDD 2020大獎出爐!清華大學唐傑斬獲時間檢驗應用科學獎

近日,KDD 2020宣布了今年ACM SIGKDD六項大獎的獲得者,這六大獎項分別是時間檢驗研究獎、時間檢驗應用科學獎、新星獎、創新獎、學位論文獎、服務獎。這些獎項是為那些在數據科學、大數據分析和挖掘、機器學習以及計算機科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研究人員設立的,旨在表彰那些對整個行業產生深遠影響的人。今年獲得KDD 2020榮譽的華人有來自密西根州立大學湯繼良教授,清華大學唐傑、張靜、李娟子等教授、還有美國阿肯色中央大學的盛勝利教授。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康復期血漿療法不能降低新冠死亡率,也不能防止疾病惡化
    ,來自印度醫學研究理事會的研究團隊證實,新冠肺炎康復期血漿並沒有降低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也不能防止中度疾病惡化。這項在印度進行的研究中,有464名確診中度新冠肺炎的成年患者納入研究, 其中235例接受了康復期血漿療法(幹預組);229例接受最佳護理標準(對照組)。在入組後28天,幹預組的44名(19%)患者和對照組的41名(18%)患者發生了嚴重疾病或死亡。
  • 英國醫學雜誌:康復期血漿對新冠療效有限,未影響重症或死亡風險
    在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的治療選擇中,康復者恢復期血漿在全球不少國家地區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緊急使用,其臨床潛力和挑戰也引起了不少探討,然而,一直缺乏大型試驗的證據。牛津大學教授,探索多種新冠療法的英國RECOVERY試驗共同負責人Martin Landray博士指出,這是「迄今完成的最大規模的康復期血漿隨機試驗。」自然,這一結果也再次引起了行業對血漿療法的諸多討論。
  • 第一種可無限回收利用的塑料問世
    本報訊 8月19日,《科學進展》發表的一項研究稱,一種新型塑料可以很容易地分解並重新組合成高質量的產品,這可以減少最終進入垃圾填埋場的塑料垃圾數量。全球每年生產的塑料超過3億噸,只有一小部分被回收利用,剩下的則被傾倒進垃圾填埋場、焚燒或暴露在環境中。例如在美國只有約10%的塑料垃圾得到回收。
  • 專家詳解血漿治療「前世今生」—新聞—科學網
    問:最早的康復期血漿療法起源於什麼時候? 答:最早的康復期血漿治療嘗試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當病人康復時,其血清或者血漿中即含有針對病毒的抗體。血漿治療本質上就是抗體治療。貝林等人開闢了血清/血漿療法,主要還是針對細菌感染。血漿療法也逐漸被運用於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嘗試性治療,例如西班牙流感、麻疹、阿根廷出血熱、水痘、巨細胞病毒和細小病毒等病毒感染。 問:近些年來,康復期血漿療法在緊急重大疫情暴發時,是否有應用?
  • 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內抗體可用於治療 原理是什麼?
    (原標題: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內抗體可用於治療,其原理是什麼?)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首次有一線醫療專家確認了「血清療法」用於臨床救治。實際上,在國家衛健委發布試行第四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就已經正式提出,對重型、危重型病人治療措施「可採用恢復期血漿治療」。使用康復期患者的血漿輸注進行臨床治療的思路,在抗擊SARS疫情時期實際上就已有之。
  • 一種可無限回收利用的塑料問世
    例如在美國只有約10%的塑料垃圾得到回收。回收塑料如此之少的一個原因是其很難分解,而改造舊塑料的過程會削弱其化學結構。因此,回收塑料通常只用於製造低價值的產品,如戶外長椅和垃圾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Eugene Chen和同事開發了一種塑料,這種塑料在回收時能夠保持其原有的品質。
  • 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內抗體可用於治療,其原理是什麼?
    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首次有一線醫療專家確認了「血清療法」用於臨床救治。 實際上,在國家衛健委發布試行第四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就已經正式提出,對重型、危重型病人治療措施「可採用恢復期血漿治療」。
  • 第一種可無限回收塑料問世
    作者:辛雨8月19日《科學進展》發表研究稱,一種新型塑料可以很容易地分解並重新組合成高質量的產品,這可以減少最終進入垃圾填埋場的塑料垃圾數量。全球每年生產的塑料超過3億噸,只有一小部分被回收利用,剩下的則被傾倒進垃圾填埋場、焚燒或洩漏到環境中。美國只有約10%的塑料垃圾得到回收。
  • 學術頭條:康復者血漿可清除新冠病毒,瑞德西韋同情用藥結果發布...
    一劑康復者血漿可迅速清除新冠病毒!上海瑞金醫院等發表10例重症患者療效康復者恢復期血漿被視為有潛力的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搶救療法之一,中國衛健委和美國FDA都已允許在危重症患者中採用這一療法,但其潛在臨床益處和風險仍有待驗證。
  • 學術頭條:血漿療法安全有效,青少年愛滋病增加,中國專利申請全球第一
    4月6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在線刊發了通訊作者楊曉明、第一作者段凱等題為《採用康復者血漿療法治療1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初步研究》的論文。該文從治療原理、治療效果、風險性等方面,詳細介紹了當前針對新冠肺炎的「康復者血漿療法」。文章指出,根據目前接受治療患者的臨床數據,康復者血漿治療能夠顯著改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症狀並降低病毒載量,且安全性良好。
  • 謝曉亮團隊等《Cell》發表重磅研究:中和抗體有望成為新冠強效藥
    他們利用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從新冠肺炎康復期患者血漿中成功篩選出多個高活性中和抗體。中和抗體由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可以有效阻止病毒感染細胞。目前,動物實驗已證明該團隊的中和抗體有望成為治療新冠肺炎強效藥,同時也可提供短期預防。這是科學抗疫的一個重要階段性勝利。謝曉亮表示:「假使疫情冬天反覆,我們的中和抗體屆時可能已經問世」。
  • 美《國家科學院學報》刊文:康復者血漿療法安全有效—新聞—科學網
    來自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的最新消息稱,依據Ⅰ期臨床試驗結果,中國生物總結了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於3月18日向權威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投稿;4月6日,後者在線刊發了通訊作者楊曉明、第一作者段凱等題為《採用康復者血漿療法治療1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初步研究》的論文。
  • 單克隆抗體治療新冠肺炎療效顯著,和血漿療法原理一樣
    繼血漿療法之後,其他抗體療法也在積極試驗中。在疫苗出現之前,單克隆抗體是治療新冠肺炎的優選之法。和血漿療法相比,有何優點呢?今天一起了解一下。抗體:阻擊病原的人體衛士當細菌、病毒等入侵人體,會觸發我們免疫系統的保護程序,儘快清除這些不速之客。其中,發揮主要作用的是一類人體合成的特殊蛋白質——抗體。抗體療法,就是用基於這些抗體研發的藥物治療患者。抗體能特異性地與疾病相關細胞或分子結合,它們的主要作用有2種:其一,甄別有害對象。
  • 新材料|無限可回收聚合物凸顯塑料優異性能
    新材料|無限可回收聚合物凸顯塑料優異性能 發表時間:2018/5/8
  • 一項新的大型研究發現:血漿療法不能降低新冠肺炎的死亡風險
    這項研究的樣本量很大,研究結果進一步加劇了關於康復期患者血漿作為治療新冠肺炎的有效性的持續辯論 然而,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博士表示,目前研究人員仍在繼續研究康復患者血漿在新冠肺炎中的作用 血漿治療不太理想,還有一種可能是,由於康復期血漿作為免疫細胞的替代品
  • 以史為鑑:也說新冠肺炎的血漿療法
    遙遠不期的疫苗,神奇莫測的中藥,等你等到我心痛的抗病毒藥物和老藥新用,俯身甘為孺子牛的支持療法……金銀潭醫院張定宇院長的血漿捐助求援無疑給全國人民帶來新的希望,新的期盼,舉國振奮!血漿(清)是什麼,是真的「中國好聲音」,還是又一個「狼來了」?血清治療前景如何,如何發揮作用,有什麼潛在不確定性,甚至風險嗎?
  • 血漿療法有效嗎?科學家這麼說
    很多人可能對武漢百歲老人戰勝新冠肺炎病魔的故事記憶猶新。當時醫生們採用了恢復期血漿療法,這位老人也成為被該療法治癒的年齡最大的患者。恢復期血漿療法對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究竟有沒有確切效果?這個問題需要科學的回答。
  • 今天,他們捐獻血漿了!血漿治療有風險嗎?捐血者身體有何影響?專家...
    康復者血漿能有效殺死新冠病毒專家呼籲康復患者捐獻血漿此前,在2月13日晚召開的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表示,康復患者體內有大量的綜合抗體對抗病毒,懇請康復後的患者積極捐獻血漿。
  • ...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抗體|新冠病毒|大羊駝|羅莎琳德·富蘭克林
    新華社倫敦7月13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研究人員13日在學術期刊《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上發表論文說,實驗室研究顯示,源自大羊駝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有望用於開發新冠治療方法。大羊駝等一些駱駝科動物體內會天然產生大量結構簡單的小型抗體,這類抗體可用於製備更微小的納米抗體。
  • 新冠何藥可救?新晉諾獎得主霍頓:雞尾酒療法和康復血漿很有潛力
    這一療法是硫酸羥氯喹+阿奇黴素+硫酸鋅,據稱是集預防和治療的雙重組合。在新冠病毒爆發之初受到推薦。最著名的推薦者是美國總統川普。2020年3月28日,美國FDA頒發了緊急使用許可,但3、4個月後,硫酸羥氯喹又遭到FDA、世界衛生組織和一些科學家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