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醫學雜誌:康復期血漿對新冠療效有限,未影響重症或死亡風險

2020-11-04 醫學新視點

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的治療選擇中,康復者恢復期血漿在全球不少國家地區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緊急使用,其臨床潛力和挑戰也引起了不少探討,然而,一直缺乏大型試驗的證據。多項觀察性研究支持康復者恢復期血漿對COVID-19的潛在臨床益處,而來自中國和荷蘭的小型隨機對照試驗則由於提前終止未得出足夠有力的結論。


近日,《英國醫學雜誌》(BMJ)發表了一項來自印度的隨機對照試驗(PLACID試驗),在超過400例中症患者中,血漿療法未能影響患者發展為重症或死亡的風險。


牛津大學教授,探索多種新冠療法的英國RECOVERY試驗共同負責人Martin Landray博士指出,這是「迄今完成的最大規模的康復期血漿隨機試驗。」自然,這一結果也再次引起了行業對血漿療法的諸多討論。


截圖來源:BMJ


這是一項開放標籤2期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在全印度39家醫院開展,共納入了464例確診為中症COVID-19的成人患者。其中對照組229例僅接受最佳標準護理,試驗組235例在最佳標準護理的基礎上,還接受了康復者恢復期血漿(2劑200 ml,間隔24小時輸注)。除了試驗組糖尿病人更多(48% vs 38%)、入院時更多有咳嗽症狀(63% vs 73%),兩組患者的臨床特徵都相似。


這些血漿來自262例捐獻者,大多數(94%)捐獻者是男性,平均34.3歲,大多數(94%)是輕症患者,捐獻血漿距離確診的中位時間為41天。血漿中的中和抗體水平並沒有事先測量,對留存樣品的後期分析發現,近三分之二(64%)供體的中和抗體滴度大於1:20,中位滴度為1:40。


在試驗的主要結局上,隨機分組28天後,試驗組有44例(19%)、對照組有41例(18%)發展為重症或死亡,兩組沒有顯著差異。亞組分析得到了相似的結果,對於入院時發病3天及以內的患者,也未觀察到血漿療法的益處;所接受血漿的不同中和抗體滴度,或者患者入院時自身體內的抗體滴度,也均未影響結局。


▲治療第0、3、7天,兩組患者體內的中和抗體滴度相似(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次要結局方面,7天後,試驗組患者在部分症狀上得到了更快的緩解,呼吸急促和疲勞緩解分別加快了16%和21%,但兩組患者發燒和咳嗽的恢復沒有顯著差別。7天時試驗組有更多患者核酸檢測轉陰,加快20%。


但是,兩組患者接受呼吸支持的時間、平均吸氧量、接受有創通氣的比例都沒有差異。7天內抗炎效果也相似,兩組患者包括乳酸脫氫酶、鐵蛋白、C反應蛋白和D-二聚體等炎症標記物的水平沒有差異。根據世衛組織臨床療效評分標準,兩組患者在任何觀察時間點的得分都沒有差異。


試驗中只報告了極少的不危及生命的不良事件,因此研究團隊認為輸注恢復期血漿是安全的。


總的來說,在這項試驗的中症患者中,恢復期血漿顯示出了有限的療效。研究人員指出,試驗組患者部分症狀加快緩解、核酸結果更早轉陰與其他研究證據一致,支持恢復期血漿可以發揮病毒中和作用的基本假設,但這距離顯著改善臨床結局的目標尚有距離。研究人員還注意到,試驗中的患者比血漿捐獻者還具有更高的中和抗體滴度,他們推測,血漿捐獻者更年輕且病情更輕可能是這種差異的原因,並指出,從年輕的輕症康復者收集血漿捐獻給具有強烈抗體反應的中症或重症的老年患者可能沒有益處,預先檢測血漿捐獻者和受試者的抗體水平可能有助於進一步闡明血漿療法的作用。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製圖


儘管試驗得到了陰性結果,但也有不少專家認為放棄這一潛在治療選擇還為時過早。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傳染病學專家Arturo Casadevall博士和梅奧診所Michael Joyner博士都認為,更早使用康復期血漿、使用中和抗體水平更高的血漿,可能會帶來更積極、更有意義的試驗結果,考慮到這項試驗始於4月,當時全球對COVID-19治療的了解都很有限。


在牛津大學Martin Landray博士看來,儘管這項研究比其他臨床試驗規模要大,但可能仍然還沒有大樣本到足夠顯示出獲益差異,不同類型患者的反應差異也仍然是一個問題。此外,他也贊同需要更高的中和抗體水平,血漿終究是「混合物」,並非所有抗體都是強有效結合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


目前,英國RECOVERY試驗也正在收集抗體水平最高的恢復期血漿來進行試驗,所用血漿抗體水平比這項印度開展的試驗高6-10倍,已經入組了1900多名患者,並且仍將繼續招募患者。希望更大規模、更嚴格選擇康復期血漿的試驗能為我們帶來更進一步的答案。


參考資料:

[1] Agarwal Anup, et al., (2020). Convalescent plasma in the management of moderate covid-19 in adults in India: open label phase II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PLACID Trial). BMJ, DOI: https://doi.org/10.1136/bmj.m3939

[2] expert reaction to results from an open label phase II randomised control trial for convalescent plasma to treat moderate COVID-19. Retrieved October 30, 2020, from https://www.sciencemediacentre.org/expert-reaction-to-results-from-an-open-label-phase-ii-randomised-control-trial-for-convalescent-plasma-to-treat-moderate-covid-19/

[3] Blood plasma showed no benefit in Covid-19 patients in trial — a finding that could re-energize debate. Retrieved October 30, 2020, from https://www.statnews.com/2020/10/22/blood-plasma-showed-no-benefit-in-covid-19-patients-in-trial/


註:本文旨在介紹醫藥健康研究進展,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相關焦點

  • 一項新的大型研究發現:血漿療法不能降低新冠肺炎的死亡風險
    10月22日一項新研究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BMJ研究者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患者接受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的含免疫細胞的血漿,另外一組作為對照組(但未接受安慰劑輸液),兩組患者的常規治療相同,比較兩組在28天後的死亡率情況。
  • 康復期血漿療法不能降低新冠死亡率,也不能防止疾病惡化
    北京時間10月23日,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BMJ)》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印度醫學研究理事會的研究團隊證實,新冠肺炎康復期血漿並沒有降低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也不能防止中度疾病惡化。這項在印度進行的研究中,有464名確診中度新冠肺炎的成年患者納入研究, 其中235例接受了康復期血漿療法(幹預組);229例接受最佳護理標準(對照組)。在入組後28天,幹預組的44名(19%)患者和對照組的41名(18%)患者發生了嚴重疾病或死亡。
  • 專家詳解血漿治療「前世今生」—新聞—科學網
    2015年H7N9禽流感,浙江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也採用康復者血漿對8例重症H7N9患者給予過治療。歷史上血清和血漿治療給人類疾病防治做出重大貢獻,但是自其誕生起,這種前現代醫學的方法在實踐中遠非一帆風順。在實踐中,科學家們意識到存在血漿中抗體濃度過低導致療效不佳等系列問題。
  • 《自然》深度報導:全球新冠死亡率正在下降 原因是什麼?
    全世界範圍內,新冠病毒造成的疾病(COVID-19)已經累計感染超過5000萬人,造成120萬人死亡。一個壞消息是,目前席捲全球的新冠病毒株在多方面顯示出,傳播性比最初出現時更強;一個好消息是,在世界各地,很多醫療機構觀察到,COVID-19的病死率不斷下降,進入重症監護病房(ICU)的新冠患者,現在有更高的機會存活下來。
  • 今天,他們捐獻血漿了!血漿治療有風險嗎?捐血者身體有何影響?專家...
    醫院介紹:「在這些患者裡,有些身體比較健康,也沒有任何傳染性疾病,他們自己主動提出來要獻血漿來救治重症患者。」不過他們今天剛剛治癒出院,要再過兩周左右,等他們的身體完全康復,再請他們到醫院來捐獻血漿。血漿治療是否存在風險?
  • /閔軍霞團隊等發布全球最大新冠肺炎重症及死亡風險薈萃分析
    由於目前缺乏有效疫苗或抗病毒藥物,而且新冠感染患者在不同國家或地區間的病死率差異很大。探索引發重症及死亡的風險因素、優化治療策略及降低死亡率是當務之急。浙江大學王福俤教授團隊及閔軍霞教授團隊通過系統性分析新冠患者的臨床大數據,針對重症及死亡風險開展了薈萃分析並發現: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顯著增加新冠肺炎(COVID-19)重症發生的風險;急性心臟及腎臟損傷與死亡風險高度相關。
  • 恢復期血漿治療Covid-19重症患者療效分析
    恢復期血漿治療Covid-19重症患者療效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6 10:58:12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義大利醫院Ventura A.
  • 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存在很大風險嗎?
    來源標題: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存在很大風險嗎?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攻堅戰」中,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立下了汗馬功勞。全國各地紛紛採集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截至目前,共採集血漿上千例,用於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取得了顯著成效。那麼,到底是什麼「魔力」使得康復者血漿治療在眾多治療方法中脫穎而出呢?
  • 謝曉亮團隊等《Cell》發表重磅研究:中和抗體有望成為新冠強效藥
    《細胞》雜誌5月17日刊發北京大學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主任謝曉亮團隊領銜多家合作單位的成果。他們利用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從新冠肺炎康復期患者血漿中成功篩選出多個高活性中和抗體。中和抗體由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可以有效阻止病毒感染細胞。
  • 單克隆抗體治療新冠肺炎療效顯著,和血漿療法原理一樣
    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黃) | interactive-biology網站作者 | 湯波 徐斯佳責編 | 高佩雯新冠肺炎全球肆虐已近半年,各國正在積極開發候選疫苗,各種潛在的治療方法也在緊張開展臨床試驗,抗體療法正是其中之一。目前,國內外多家研究機構開展了單克隆抗體治療新冠肺炎(COVID-19)的臨床試驗,療效值得期待。
  • 細數「特免血漿」的來龍去脈
    本月,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刊登了我國研究人員的論文,文中報告了採用「特免血漿」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I期臨床試驗情況。結果顯示,患者的臨床症狀有明顯好轉,多項輔助檢測指標均有所改善。研究人員認為,「特免血漿」治療能夠顯著改善重症患者的臨床症狀,降低病毒載量。  論文中提到的「特免血漿」,全名叫做「特異性免疫血漿」,它來自於康復期患者提供的血液。
  • 科學家:新冠康復者的血漿無法防止中度症狀患者情況惡化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消息 《英國醫學雜誌》(BMJ)上刊登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新冠肺炎康復者的血漿無法防止中度症狀患者情況惡化。印度科學家對該國39家醫院464名新冠肺炎中度症狀成年患者的病情進行了分析。其中超半數患者(235人)除接受常規治療外,還被注射了康復者的血漿,其餘患者則只接受常規治療。
  • 血漿療法企業發聲:未現不良反應,捐血無礙健康
    近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藥中生」)用康復者血漿製備特免血漿投入臨床救治重症患者,以及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在發布會上懇請康復者捐獻血漿等引發大眾關注。  康復者血漿治療是針對所有患者的方法嗎?血漿療法是否有不良反應?是否影響康復者健康?15日,國藥集團召開媒體溝通會,對公眾關心的問題作出回應。
  • 流行病學、重症醫學、病毒學、疫苗研發四大領域專家:「我與新冠...
    年末,《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記者採訪了流行病學、重症醫學、病毒學、疫苗研發四大領域域的權威專家,請他們回顧這一年與新冠病毒對戰的經驗,並對當下疫情最新走勢做出分析。
  • 新冠重症風險識別:專家看重這個檢驗指標
    近日,在由羅氏診斷支持舉辦的「聚焦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管理」線上會議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病科/醫院感染管理科胡必傑教授、解放軍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部/全軍呼吸疾病研究所解立新教授分別圍繞「新冠病毒肺炎中國診療經驗」及「重症肺炎與宿主免疫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享與探討,亞太危重症醫學顧問協會主席、紐西蘭霍克灣醫院重症監護主任Ross Freebairn教授與新加坡黃廷芳綜合醫院重症監護醫學主任兼高級顧問
  • 高齡、基礎病外:幹擾素缺失或致13%的新冠重症
    英國一項研究甚至指出,新冠核酸陽性者中有76%是連咳嗽、發熱、味覺喪失等症狀都沒有無症狀感染者 。然而,即便如此,如今有111萬人因新冠病毒不幸離世,約佔已知感染者的2.8%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症狀差異?哪些人的病情更易發生惡化?以往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高齡、男性、基礎疾病這三大因素或增加重症風險。不過,即使是這幾類人群內部,症狀也有輕重之分。顯然,有更多因素影響了新冠病情的發展。
  • 福建首位符合條件的新冠肺炎康復者順利獻血漿
    2月25日上午,福建省首位主動報名並經評估符合捐獻條件的新冠肺炎康復者在福建省血液中心順利完成恢復期血漿的採集,共採集300毫升新冠血漿。據了解,胡女士於1月23日確診患上新冠肺炎,2月8日出院,她希望通過捐獻血漿,為還在與病魔作鬥爭的患者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 科普:部分新冠重症可能與基因突變等因素有關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新冠重症的發生可能與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存在的薄弱點有關,比如有相關基因突變和產生自體抗體等。這個團隊近期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兩篇相關論文。他們從今年2月開始,先後對全球超過3000名新冠重症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
  • 康復者血漿治療法初見成效 緊急替代法推廣應謹慎
    專家:康復者血漿療法有效但為緊急替代法,推廣有風險應謹慎2月14日一早,上海28例新冠肺炎治癒出院者中,就有6人願捐獻血漿。據微信公號「中國生物」消息,國藥中國生物已成功製備出新冠病毒特免血漿,已投入臨床,超10名危重患者接受治療,症狀明顯好轉。
  • Nature重磅:新冠重症風險遺傳自滅絕的尼安德特人
    ,現在全球已超過3300萬人感染,超過100萬人因此死亡,絕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症狀輕微,由於缺乏特效藥,少數重症患者就很兇險了。之前的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發展為重症的主要遺傳風險因素是在3號染色體上的基因簇,這項發表在 Nature 的最新研究則證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