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你已經被標題騙進來了。
就像你被諾蘭新片《信條》騙進電影院一樣。
好好地去看個電影,結果啥也沒看懂,就看了個寂寞,這不是「騙」麼?(手動狗頭)
圖源:@青紅皂了個白
話說回來,諾蘭老師神神叨叨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從《盜夢空間》到《星際穿越》,每一個科技奇觀的外衣下,都是一段指向人心的情感故事。
那麼這次,諾蘭又給這段故事包裝了什麼外殼呢?咱們一起說道說道。
圖源:@青紅皂了個白
相信我,這絕不是一篇難懂的「解析」文。
- 我是「沒看電影就聊不下去」的分割線 -
01
時間:單行道or雙行道
許多人已經被過去和未來的反覆顛倒,弄得暈頭轉向了。
其實完全不需要這樣去理解,《信條》中唯一需要我們理解的一件事情就是——時間和空間一樣,可以雙向行走。
我們平常的時間是單行線,但信條中的時間是雙行線。可以正向行駛,也可以用同樣的速度逆向行駛。所以在信條中其實並不存在過去和未來的觀念,只存在於順行和逆行的概念。
我們不妨借用空間上的移動,來理解時間上的移動。
作者自製
綜上所述,在這部電影中,諾蘭玩弄時間的方式就是讓『時間逆行』。
這部電影並不涉及到任何穿越相關的情節。在時間逆行的幫助下,大反派想要回到過去,重溫一段美好時光的想法,確實很讓人羨慕。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有這樣的機會,你會逆行回去看你的前女友嗎?
02
一個「混亂」的概念——熵
好了,重點不在這裡,我們接著往下說。時間逆行是如何做到的呢?
諾蘭給了一個解釋是——熵減。
熵,是一個熱力學的概念,用來描述混亂的程度。比如下面這幅動圖,單詞「Entropy」(熵的英文)可見的時候,熵最小,這個時候最有序;而被打亂的時候,熵開始增大,直到最後一片混亂,熵變成最大。
圖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053383
由有序向無序發展的過程是一個自發的過程,這就是熵增。或者可以粗淺地理解為,世界總是會趨於混亂的。不過在我的理解中,熵是用來描述宏觀統計結果的,如果說混亂的床單比整潔的床單熵更大,這倒是沒什麼意義。
「熵」這個概念出自於「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就是「熵增定律」。這個定律說的是『不可能把熱量從低溫物體傳向高溫物體而不引起其它變化』。
我給大家翻譯翻譯,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著火就應該會把東西燒熱,不可能越燒越冷,否則由火產生的那些熱量哪裡去了呢?
在時間正行世界中,火會使物體變熱,逆行世界確是相反的
然而在電影裡,導演諾蘭給出了熵減這樣一個概念,並展示了各種各樣的例子:
比如,被逆時間子彈打傷不會變好,只會越來越壞;逆向世界的肺無法呼吸正常的空氣;在燃燒的汽車裡,人是被凍傷的。
子彈不是射出去的,是接回來的
在逆向世界中,無法正常呼吸
這些都太超越我們正常的認識了,「混亂的熵」這個概念本身也把我們搞得十分混亂。
至於熵減是怎麼做到的,諾蘭可沒給這個解釋。只能認為熵減的材料可以把所有事物逆向轉化?那這可就是創造的新物理定律了(反正諾蘭新世界都創造了)。
03
因果律與時間鉗形行動
雖然諾蘭挑戰了基本的物理定律,卻沒有顛覆因果律。
因果律在物理學體系中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不去談非常複雜的哲學討論,只理解一點就好:因果律就是——有因必有果,有果也一定有因。
這在電影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比如說主角還沒有中槍,但是他的胳膊就開始流血了。胳膊流血是「果」,其實這個時候還沒有發生「因」,但我們可以推斷出他的胳膊流血一定是因為中槍了,所以在逆向世界裡他無法改變一定會挨那一槍,這就是從「果」來推斷「因」。
通過「果」來推斷「因」,那麼這時候什麼是因什麼是果呢?其實也變得更模糊了。
這種「因果」呼應,在電影裡變現為『時間鉗形』行動。
後視鏡為什麼會無緣碎了?撞一下卻恢復了。這就是果→因
正反向行走的兩隊人在同一時間點相匯
《信條》中每一次逆行的出現,幾乎都伴隨著一次時間鉗形行動,而且在電影中大環套小環,相信這也是大家感到混亂的原因。
什麼是時間鉗行?
舉個例子來說,在劇情中為了知道鈽241的下落,反派用妻子威脅主角,就是時間鉗形。那時主角看到的,是逆行的反派這沒錯,但那時這一切其實還沒發生。大家請注意,逆行世界的東西都是反的,那怎麼能和順行世界的男主一問一答聊在一起呢?不會的!
反派用妻子威脅主角
所以當時是,順時針的反派甚至還沒開槍呢,只是在一旁躲起來,套主角的話。套到了之後,再在逆行世界反向表演一遍,這段電影也演了,那麼在正向的男主看來,就是正的了,也就套出了男主的話。
也就是說,主角已經先套出了男主的話,這是「果」,然後才讓審訊發生,給出了套出男主話的「因」。怎麼樣,夠亂了吧。
04
祖父悖論?不存在的
提到因果,就不得不提到電影中說起的另一個概念——祖父悖論。
祖父悖論是指:假如你回到過去,在自己父親出生前把自己的祖父殺死(太血腥了),這會產生矛盾的情況:你回到過去殺了你年輕的祖父,祖父死了就沒有父親,沒有父親也不會有你,那麼是誰殺了祖父呢?或者看作:你的存在表示,祖父沒有因你而死,那你何以殺死祖父?
主角與從未來回來的自己打架
但如果我們仔細看這部電影,就會發現它非常雞賊地避開了所有可能出現祖父悖論的情景。所有人的時間線條都是向前的,沒有人殺死過去的自己。即便是反派和他的妻子,也是逆行回去的反派妻子,殺死了逆行回去的反派。同樣不涉及到祖父悖論的問題。
所以說,「祖父悖論」是電影放出來讓我們混淆視聽的煙霧彈,電影也沒有給我們一個明確的說法和答案。
05
時間逆行的理論源頭——費曼和惠勒
歸根結底,《信條》這部電影就是基於時間逆行這個設定。那麼時間逆行是完全的科幻,還是有科學依據的呢?
其實也是有的,這要提到電影中曾經說起的兩個人——費曼和惠勒。
左 費曼;右 惠勒
圖源:www.bilibili.com/read/cv4036905;thefamouspeople.com/profiles
理察·費曼,美國物理學家,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量子電動力學創始人之一。約翰·惠勒,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領域的大家,為「黑洞」正式命名的人,就是他。
這兩人的關係,費曼是學生,惠勒是費曼的導師。時間逆行的相關思想,是在他們二人的討論中出現的。簡單來說,費曼在考慮一個電子從A點到B點的運動路徑問題時分析發現,電子空間的路徑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後來費曼意識到,從時間上看,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
費曼的原話是:「電子可以做任何它喜歡做的任何事」,往任何方向,前進、後退、拐彎、繞圈,甚至於時間上向前向後。這就引申到了《信條》中提到的另一個概念——單電子宇宙。
單電子宇宙理論如何而來?
單電子宇宙理論,由約翰·惠勒在1940年春天打給理察·費曼的電話中提出。該理論聲稱,所有的電子和正電子實際上是唯一一個電子在時間中前行並回溯的結果。
費曼在普林斯頓的研究生院時,有一天接到惠勒教授的電話。
-「費曼,我知道為什麼所有的電子都有相同的電荷與質量了!」
-「為什麼?」
-「因為它們是同一個電子!」
單電子宇宙,就是說一個電子,構成了世間萬物,這個電子,需要在時間和空間中來回穿梭。如此孤獨!
嗯,這就是費曼和惠勒與時間逆行的故事。不過我想提起費曼,可能大家更熟悉的,還是學習大學物理時,被費曼的物理學講義所支配的恐懼吧。
圖源:max.book118.com/html
電影都有彩蛋,我們今天的文章也有彩蛋。
雖然時間逆行這件事情,我們的物理世界不能實現。但是在抖音中其實早就已經實現了時間逆行的效果。
記得前段時間迷惑了很多人的「硬幣旋轉飛起來」小視頻嗎?這其實是一個「時光倒流」的播放效果。
抖音截圖
倒放的視頻,看起來非常像電池放上去之後,硬幣逐漸開始旋轉並飛升。四個叉子與電池就可以讓硬幣飛起來?這就非常反常識了。
倒放
然而正放的視頻應該是:讓硬幣在空中旋轉掉落,逐漸停止,然後把電池拿開。
正放
所以時間逆行,雖然我們不能親自感受,但時間逆行的效果,我們卻可以製造出來,非常地好玩兒,也建議大家去嘗試一下。
最後的最後,小編想說每個人對電影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磕CP就完了),觀看《信條》本身就是一個打破與重建的過程,它打開了一扇門,邀請你去更加深入地探索這個世界,就如電影中說的:「不要試圖去理解它,感受它。」
本文作者:郭瑋宏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博士
註:本文未標註圖片均來自電影。
轉發,點讚,在看,安排一下?
【來源:上海科技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