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都是外星人?NASA主動拜訪貝努小行星尋找答案

2020-11-24 李論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貝努是一顆1999年發現的小行星,這顆小行星的直徑有500米,老家在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但是由於引力擾動的問題,這顆小行星已經偏離了自己原先的軌道,進入了內太陽系;

成為了一顆近地小行星,科學家根據對貝努軌道的觀測發現,這顆小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速度為每小時十萬公裡,軌道周期為1.2年,可以看出這個數據和地球的十分相似。

因此我們也能想到它的軌道路徑和地球的軌道路徑很容易發生重疊。

沒錯!貝努每六年就會接近地球一次,由於天體繞太陽運行的公轉軌道會受到其他天體,尤其是木星和土星的引力影響,因此每次貝努和地球接近的距離和位置都會發生變化。

因此科學家估計這顆小行星在22世紀末期極有可能與地球發生相撞,給地球造成威脅。並且估計了相撞的機率為兩千七百分之一。

如果科學家估計的沒錯的話,這個相撞的概率還是挺大的,如果是那種百萬分之一,那我們就完全不用擔心。

現在你可能想知道的是,一個直徑約500米的小行星,如果真的進入了地球的引力範圍,被地球捕獲,最終進入地球的大氣層,我們的大氣層能不能將它燃燒殆盡,保護地球表面的安全?

答案很可惜,我們的大氣層只能將直徑10米及其以下的小行星完全的燃燒掉,高於這個直徑的天體都會多多少少對地表造成威脅。

例如上圖這個巴林格隕石坑是5萬年前被砸出來的,直徑1200米,規模之大足以讓你想到當時震撼的場景,科學家估計這是一顆直徑46米的鎳鐵隕石的傑作。

雖然鎳鐵隕石比像貝努這樣的石質隕石威力更大,但是畢竟貝努的直徑是它的10倍,如果這樣的隕石不幸落到了人員密集的居住區,那真的是後果非常嚴重。

除了這個5萬年前的隕石時間以外,我們最熟悉的還有上世紀發生在西伯利亞通古斯地區的神秘爆炸,現在也被認為是由隕石在空中爆炸造成的,並且估計這個隕石的直徑有100米左右。

還有發生在本世紀的2·15俄羅斯隕石墜落事件,這顆隕石的大小估計只有15米左右,同樣在空中發生了爆炸,由於發生在人員相對較多的區域,造成了不小的傷亡和經濟損失。

現在你在想像一顆直徑500米的小行星要進入大氣層,雖然不會造成毀滅性的災難(滅絕恐龍的那個石頭直徑估計在10公裡),但也能讓人類抖一抖。

所以在發現這顆近地小行星以後人類一直都對其進行著嚴密的觀測和跟蹤,甚至在2016年NASA就專門為其發射了一顆探測器稱為歐西裡斯-雷克斯號飛船;

主動去接近這顆小行星對其進行更為詳細的跟蹤研究,只有對這顆小行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們才能在緊急的時刻想出應對的辦法。

經過兩年的飛行,探測器在2018年接近並且進入了圍繞小行星運行的軌道,至此探測器一直伴飛小行星長達2年的時間。

這個技術其實是相當的困難,你想想500米的小行星可以說引力非常的微弱,探測器想伴飛這樣的小天體,如果速度把握不精準,隨時都會脫離出去。為人類的智慧點讚。

在這兩年期間,我們不僅對這顆小行星各項軌道參數有了更細緻的了解,也對其表面物資分布、成分、地質歷史通過掃描有了一個初步的探查。

這顆小行星被認為是一顆B型小行星,是那種自誕生以後就沒有再與其他物質、天體發生相互作用的小行星,是太陽系中最為原始的物質,保留著古老太陽系的特徵。

而且還發現在貝努的表面上分布著大量的碎石、沙礫,沒有撞擊的痕跡,並且還在其上面發現了有碳酸鹽礦脈、氫氧基、以及有機物質存在的跡象。這些特徵都表明這顆小行星曾經與水發生過作用。

這樣的小行星對我們了解太陽系的起源,原始物質的組成、以及地球生命的來源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因為通過對其表面物質成分的測定,我們就能知道在太陽系誕生的初期是不是太陽系本身就已經具備了生命存在所必須的基礎。

例如水、碳氫氧組成的有機分子長鏈,以及其他化學分子,甚至是微生物,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就能說明宇宙中的生命真的很普遍,也能說明地球上的生物很可能都是來自外太空,為生源說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

為了進一步對貝努進行研究,就在最近NASA讓探測器開始接近小行星,並且在其表面上進行短暫的著陸,並且完成採樣,然後帶著樣本返回地球,供地面科學家進行研究。

本周二美國東部時間6點08分NASA確認探測器在距離地球3億公裡遠的貝努上著陸成功,此次著陸的時間僅有6秒,著陸位置在小行星的北半球一個名為南丁格爾的區域,這個區域只有幾個停車場的大小。

著陸的過程總共花費了4個多小時,由於探測器距離地球非常遠,信號延遲來回長達18分鐘,所以著陸的過程都是探測器自主完成的。

在探測器接近小行星著陸區域的時候,按照既定的程序,它會伸出一個長約3米的機械手臂,接觸上圖中綠色的部分。

然後在接觸的瞬間會噴出氮氣,搞得周圍是塵土飛揚。

接下來就是利用5秒種的時間利用負壓吸收捕獲這些飛起來的塵埃和沙礫,然後助推器啟動將探測器推離小行星,完成採樣。

本次計劃最低採樣的總量為60克樣本,雖然探測器設計的收納倉可以容納2斤的物質,但現在科學家還不清楚到底收集了多少樣本。

只有大約一周後探測器通過旋轉機械臂來測量收集物質的重量才能知道這次的任務是否圓滿的成功。

這是NASA第一次從小行星上採樣返回的任務,目前探測器一切正常,預計會在2023年將樣本帶回地球。

這次任務也許會改變我們對地球生命的看法,結果可能會更加支持生源說。

而NASA擔心的未來這顆小行星可能會主動造訪地球,相信在我們對它有更加深入的研究之後,而且在這次成功著陸的經驗上,未來只要確定它會撞地球,那麼我們在發射探測器去改變它的飛行軌跡也是可以辦到的。

這一點我們在22世紀末肯定完全有能力!

相關焦點

  • NASA登陸「貝努」採樣引關注,中國小行星探測任務穩步推進
    小行星貝努上的原始樣品或許能闡明太陽系早期存在哪些胺基酸,以及它們的成分如何影響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除了行星、彗星、天然衛星,以及被IAU認定為矮行星的天體之外,太陽系中其它繞太陽公轉的天體都被稱為小行星。
  • 美探測器奔赴小行星「貝努」取樣
    原標題:美探測器奔赴小行星「貝努」取樣   科技日報華盛頓9月8日電 (記者劉海英)美國東部時間8日19時5分(北京時間9日7時5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奧西裡斯-REx」(OSIRIS-REx)探測器搭載聯合發射聯盟的阿特拉斯5型火箭順利升空,開始了歷時
  • 美國宇航局的探測器成功在貝努小行星取樣
    作為人類歷史上最雄心勃勃的「捕捉遊戲」之一,美國宇航局的OSIRIS-REx探測器成功觸摸到了小行星貝努(Bennu)。這顆圓錐形的小行星已經在太陽系內旋轉了十億年。如果一切都照計劃進行,該探測器會在短暫的接觸期間鏟取些許物質,然後在幾秒鐘之後離開,帶走珍貴的樣品:可以追溯到太陽系誕生時期的巖石和塵土。   項目團隊知道該探測器在距離目標約6.3釐米的地方著陸在了貝努小行星上,並且已確認採樣成功。
  • 小行星「貝努」上發現生命成分
    在所有已知的小行星中,它是未來150年內最有可能撞擊地球的。自2018年底以來,OSIRIS-REx探測器通過詳細的軌道調查揭開了這顆小行星的神秘面紗。攝影:NASA/GODDARD/UNIVERSITY OF ARIZONA撰文:MICHAEL GRESHKO  從遠處看,小行星「貝努」就像是一個寬約305米的旋轉陀螺,漂浮在太空中。
  • 小行星貝努是個動態世界
    OSIRIS-REx 科學小組報告了小行星貝努詳細的觀察結果,揭示了它正在有規律地脫落物質。這一系列論文9月9日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雜誌:行星》上。OSIRIS-REx宇宙飛船首次為行星科學家提供了近距離觀察此類活動的機會,而貝努活躍的表面描繪了一幅新圖景,即小行星是相當動態的世界。這些論文首次對貝努的粒子噴射事件的本質進行了深入研究,詳細說明了研究這些現象的方法,並討論了導致小行星向太空釋放自身碎片的可能機制。
  • 美探測器奔赴小行星「貝努」取樣 求解太陽系起源
    美探測器奔赴小行星「貝努」取樣 求解太陽系起源 原標題:   科技日報華盛頓9月8日電 (記者劉海英)美國東部時間8日19時5分(北京時間9日7時5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奧西裡斯-REx」(OSIRIS-REx
  • 關於貝努,你需要知道的十件事
    Credits: NASA/Goddard/University of Arizona2018年12月3日,NASA的首個小行星採樣返回任務OSIRIS-REx(冥王號)探測器到達了它的目標——小行星貝努。
  • 人類探測器完成對小行星「貝努」的採樣,將帶回太陽系早期信息
    太空飛行器,這個太空飛行器發射於2016年9月8日,其目的是去探測小行星「貝努」,並在小行星貝努上登陸,抓取小行星表面的巖土,然後帶著採樣品返回地球,給科學研究提供樣本。這是一項歷時數年的科學探測計劃,OSIRIS-REX太空飛行器從2016年9月發射,到了2018年12月才抵達小行星貝努的附近,然後伴隨小行星飛行了一年多的時間,到了2020年才逐步接近小行星貝努。
  • NASA探測器奧西裡斯-REx將首次著陸小行星「貝努」Bennu 收集巖石樣本
    NASA探測器奧西裡斯-REx將首次著陸小行星「貝努」Bennu 收集巖石樣本(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東網:美國太空總署(NASA)近日宣布,將於下月首次派太空探測車登陸位於地球和火星之間、距地球約3.34億公裡的小行星「貝努」(Bennu),以機械臂收集貝努表面的塵埃和巖石樣本並送回地球,是太陽神載人太空任務計劃以來收集最多樣本的任務
  • 太陽系「化石」揭秘天體與生命起源 貝努和龍宮小行星都發現水的痕跡
    一顆多瘤的花生,我國對圖塔蒂斯小行星飛越探測早在2012年12月,我國就進行過小行星探測任務。當時,「嫦娥二號」月球探測器成功飛抵距地球約700萬公裡遠的深空,以10.73公裡/秒的相對速度,與國際圖塔蒂斯小行星由遠及近擦身而過。交會時「嫦娥二號」星載監視相機對小行星進行了光學成像。
  • 美探測器抵達小行星「貝努」 將挑戰著陸和巖石採集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 據日本「共同社」12月4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3日宣布,探測器「OSIRIS-REx」已抵達目的地小行星「貝努」的上空。將與正在探測小行星「龍宮」的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一樣,挑戰在小行星上著陸和巖石採集,2023年將巖石帶回地球。此外還計劃與日本團隊合作,交換巖石並展開相互研究。
  • 「冥王號」探測器完成採集小行星貝努樣本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新媒體專電 德新社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個太空飛行器20日從一顆小行星上採集了樣本。這是NASA首次採集小行星樣本。NASA稱,該太空飛行器隨後成功發射推進器,使其離開小行星表面。報導說,貝努小行星由大量碎石構成,呈黑色,直徑約500米,距地球2.9億公裡,可能於下世紀靠近地球,儘管撞擊可能性很小。報導描述了採集過程:大小相當於一輛大麵包車的「冥王號」探測器朝著小行星大傾角下降,然後進入一個大約3個停車位大小、周圍巨石環繞的區域。
  • 在小行星貝努上,發現神秘的粒子拋射,最多的一次達200個粒子!
    在美國宇航局OSIRIS-REX宇宙飛船抵達小行星貝努(Bennu)後不久,該任務的科學團隊出人意料地發現,這顆小行星可能是活躍的,或者不斷地向太空釋放粒子。正在進行對貝努及其最終將被送回地球的樣本檢查,可能有助於闡明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有趣的現象。
  • 科學家預測,小行星「貝努」或將在22世紀撞擊地球,人類文明是否會因此滅絕?
    之所以採用這個名字,是因為它的寓意,和不死鳥一樣貝努的誕生和太陽有著莫大的關聯。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小行星貝魯身上保存著太陽系形成初期的原始物質,也就是說研究小行星貝努很有可能會為我們解開早期太陽系的神秘面紗。
  • 去貝努小行星挖土 一次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去貝努小行星挖土 一次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在貝努小行星上採樣的冥王號   已經在太空飛行4年的OSIRIS-REx(冥王號)探測器,近日成功從目前距地球3.34億公裡的貝努小行星上,收集了一些塵埃和碎石。耗費7年時間,耗資約65億元人民幣,只為從小行星上抓回「一把土」,值得嗎?當然!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看來,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 NASA歐西裡斯號OSIRIS-Rex探測器的最新研究:「貝努」是顆含有生命成分的古老小行星
    貝努小行星也可能對我們的家園造成安全威脅。它的軌道與地球軌道交會,在2100年代末期與地球相撞的機率約為1/2700,因此對這顆小行星進行深入研究格外重要。水的起源雖然組成貝努的許多巨石可以追溯到太陽系形成的初期,但貝努本身是在較晚的一場混亂中才形成的。
  • 貝努150年後或撞地球,NASA主動拜訪,已採樣成功正在返回
    貝努是一顆1999年發現的小行星,這顆小行星的直徑有500米,老家在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但是由於引力擾動的問題,這顆小行星已經偏離了自己原先的軌道,進入了內太陽系;成為了一顆近地小行星現在你可能想知道的是,一個直徑約500米的小行星,如果真的進入了地球的引力範圍,被地球捕獲,最終進入地球的大氣層,我們的大氣層能不能將它燃燒殆盡,保護地球表面的安全?答案很可惜,我們的大氣層只能將直徑10米及其以下的小行星完全的燃燒掉,高於這個直徑的天體都會多多少少對地表造成威脅。
  • 法媒:美國「冥王號」著陸「貝努」遭遇阻礙
    參考消息網3月21日報導法媒稱,穿越太陽系兩年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冥王號」太空探測器於去年12月抵達「貝努」小行星附近,以完成其收集樣本的任務——但在這顆小行星上著陸遠比科學家預想的要難。自去年12月以來,「冥王號」探測器一直從較近的距離(目前是約5千米)利用其儀器來繪製「貝努」小行星的地圖。這顆繞太陽運行的小行星距離地球8500萬千米。
  • 「冥王號」探測器在貝努小行星上發現水痕跡
    「冥王號」探測器在貝努小行星上發現水痕跡 2018年12月12日 10:22作者:吳陳純編輯:吳陳純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圖片來自網絡「冥王號」探測器於12月2日距離貝努表面24公裡拍攝的貝努圖片)  經初步分析顯示,貝努小行星存在含氫氧基的分子,其中氫氧基由氫原子和氧原子相連組成
  • 從小行星「貝努」取樣,「太陽系考古」助力人類走向遙遠星空
    近日,美國宇航局研製的奧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成功登陸「末日小行星」——貝努,實施了一次「一觸即走」式採樣行動,樣本預計在2023 年返回地球貝努小行星位於地球和火星之間,圍繞太陽運行,距離地球大約3.34億公裡,直徑約500米,形狀像巨大橡子,表面凹凸不平,碎石堆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