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病蟲害,只需掏出手機,打開一個APP,對著昆蟲「掃一掃」,馬上就能跳出準確結果......這幾天,由託普雲農開發的『見蟲』APP,在田間地頭受到了種植戶們的追捧,「有個這個東西,以後防治病蟲害就方便多了。」
傳統的昆蟲分類與識別是依靠少數昆蟲研究者、植保科技工作人員通過手工檢查,肉眼觀察來完成,識別效率較低,識別率不穩定。同時,由於植保科技人員有限,而且有些區域位置偏遠、交通不便,許多病蟲害無法及時現場識別,只好根據種植戶的描述來識別,而許多種植戶專業知識有限,無法提供準確描述,常導致誤判。
隨著科技飛速發展,清晰、快速地獲取昆蟲圖像變為了現實,基於圖像的昆蟲識別技術,實現了昆蟲的分類和識別。
於是,託普雲農開發了這款昆蟲識別APP。
據介紹,其原理為:利用細粒度圖像識別算法和大數據中心將拍攝的蟲子圖片進行圖像識別,在確定蟲子種類後給出其相關資料包括蟲子的名稱、形態特徵、地理分布、生活習性、防治要素等。用戶還可確認識別結果並曬到地圖,當數量到達一定規模後即可看出蟲害的區域分布情況,幫助農戶提前開展預防措施,將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昆蟲識別應用場景智能化,網絡化。
獲取成本低,操作傻瓜化,界面簡潔,識別精準,使用時只需進入該APP,將攝像頭對準病蟲害,就像是拍照一樣,點擊識別按鈕,即可顯示具體信息。
為了考察見蟲APP的實用功能,研發團隊走進田間地頭,在各大種植戶的果園、茶園、蔬菜大棚等種植基地裡,識別出了多種昆蟲類別,識別出的昆蟲圖像下方,附有該昆蟲的基本資料,包括蟲子的名稱、形態特徵、地理分布、生活習性、防治要素等信息。
由於見蟲APP的主要定位是面向有「網際網路+」意識,有智慧生產、種植要求的新型農民,以植物保護方向進行昆蟲鑑別,目前僅能識別稻田、茶園和果園類的昆蟲。託普雲農表示後期會逐漸增加可識別的種類和數目,有志做成識別全世界昆蟲的APP,也有助於製作昆蟲志,進行地區生物多樣性和環境氣候研究,讓見蟲APP具有更加深遠的市場價值和意義。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