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普雲農開發昆蟲識別APP『見蟲』 掃一掃識別病蟲害

2020-11-23 儀器信息網

    識別病蟲害,只需掏出手機,打開一個APP,對著昆蟲「掃一掃」,馬上就能跳出準確結果......這幾天,由託普雲農開發的『見蟲』APP,在田間地頭受到了種植戶們的追捧,「有個這個東西,以後防治病蟲害就方便多了。」

    傳統的昆蟲分類與識別是依靠少數昆蟲研究者、植保科技工作人員通過手工檢查,肉眼觀察來完成,識別效率較低,識別率不穩定。同時,由於植保科技人員有限,而且有些區域位置偏遠、交通不便,許多病蟲害無法及時現場識別,只好根據種植戶的描述來識別,而許多種植戶專業知識有限,無法提供準確描述,常導致誤判。

    隨著科技飛速發展,清晰、快速地獲取昆蟲圖像變為了現實,基於圖像的昆蟲識別技術,實現了昆蟲的分類和識別。

    於是,託普雲農開發了這款昆蟲識別APP。


    據介紹,其原理為:利用細粒度圖像識別算法和大數據中心將拍攝的蟲子圖片進行圖像識別,在確定蟲子種類後給出其相關資料包括蟲子的名稱、形態特徵、地理分布、生活習性、防治要素等。用戶還可確認識別結果並曬到地圖,當數量到達一定規模後即可看出蟲害的區域分布情況,幫助農戶提前開展預防措施,將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昆蟲識別應用場景智能化,網絡化。

    獲取成本低,操作傻瓜化,界面簡潔,識別精準,使用時只需進入該APP,將攝像頭對準病蟲害,就像是拍照一樣,點擊識別按鈕,即可顯示具體信息。

    為了考察見蟲APP的實用功能,研發團隊走進田間地頭,在各大種植戶的果園、茶園、蔬菜大棚等種植基地裡,識別出了多種昆蟲類別,識別出的昆蟲圖像下方,附有該昆蟲的基本資料,包括蟲子的名稱、形態特徵、地理分布、生活習性、防治要素等信息。


    由於見蟲APP的主要定位是面向有「網際網路+」意識,有智慧生產、種植要求的新型農民,以植物保護方向進行昆蟲鑑別,目前僅能識別稻田、茶園和果園類的昆蟲。託普雲農表示後期會逐漸增加可識別的種類和數目,有志做成識別全世界昆蟲的APP,也有助於製作昆蟲志,進行地區生物多樣性和環境氣候研究,讓見蟲APP具有更加深遠的市場價值和意義。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見蟲:一款拍照識別APP,遇見昆蟲必備神器
    夏季,是各種昆蟲最活躍的季節。大家是不是有這樣的尷尬,有的沒看見過的昆蟲,不知道名字,有的昆蟲甚至傻傻分不清楚而叫錯。    一款拍照識別APP,遇見昆蟲必備神器。而這樣一款APP,只要你拿出手機掃一掃拍照,就可以給你帶來昆蟲小百科,讓你隨時隨地長知識。
  • 手機掃一掃識蟲 江西省研發國內首款專業昆蟲識別軟體
    原標題:我省研發國內首款專業昆蟲識別軟體    今後,當你看到不認識的昆蟲,只要下載安裝「江西崑蟲」APP,手機掃一掃昆蟲,即可全面了解該昆蟲的信息。12月26日,記者獲悉,省林業局藉助人工智慧技術開展智能診斷系統「江西崑蟲」APP研發工作,該軟體已順利完成驗收,為國內首款專業昆蟲識別軟體。
  • 拍照式蟲情測報燈的應用,它的作業特點是什麼
    打開APP 拍照式蟲情測報燈的應用,它的作業特點是什麼 tpyn2020 發表於 2020-11-18 14:07:14 近幾年,隨著農業科技迅速進步,市場上出現了各式各樣先進儀器,其中拍照式蟲情測報燈,它是由託普雲農研發供應的,該儀器是用於蟲情監測的專用儀器。
  • 森林昆蟲識別與防治歌訣:玉帶鳳蝶
    請點擊上方藍字「雕蟲小集」或長按文後二維碼關注我,以便獲取更多昆蟲、病蟲害、林業知識。
  • 『表面張力』
    水問題をアートする展覧會『表面張力:水の未來』您是否知道製作雞蛋需要200升水,一件T恤需要2000升水?
  • 常見昆蟲識別歌訣:鳳蝶(燕尾蝶)
    請點擊上方藍字「雕蟲小集」或長按文後二維碼關注我,以便獲取更多昆蟲、病蟲害、林業知識。
  • 常見昆蟲識別歌訣:直翅目昆蟲
    請點擊上方藍字「雕蟲小集」或長按文後二維碼關注我,以便獲取更多昆蟲、病蟲害、林業知識。
  • 『求生者對海月水母的理解』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免費關注『荒野求生訂閱號>』點擊下方文章以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資訊『徒手製作一個加熱煮沸型海水蒸餾裝置』『置身沿海荒野的食物問題』消滅寄生蟲的新技能『如何及時應對迷路的要領』
  • 將掃一掃進行到底, 微信可識別港澳通行證並在線續籤
    氪星開發同學周末無聊,拿著微信掃一掃調戲「七七」(公司的貓),不小心掃到了自己的港澳通行證。
  • 常見昆蟲識別歌訣:毒蛾
    毒蛾Lymantriidae毒蛾幼蟲有毒毛,蜇人疼痛受不了;腹節具有翻縮腺,識別時候要參考。
  • 探秘昆蟲世界 來這裡識別「妖蛾子」
    在萬州,家長帶著孩子走進昆蟲王國,學習科普知識,過了一個不一樣的文化假日。從9月22日開始,萬州區「首屆昆蟲科普展」在雙河口街道花果語歡樂大世界舉行。這裡展出的200多種昆蟲全部採集自三峽庫區,其中有觀賞蝶類二尾蛺蝶、枯葉蛺蝶、美鳳蝶、玉帶鳳蝶等數十種蝶類,雙叉犀金龜、扁鍬甲、扇角金龜等多種甲蟲,斑衣蠟蟬、蝶角蛉等稀有昆蟲,有麗眼斑螳、幽靈螳螂、七星瓢蟲、食蚜蠅等活體昆蟲,還有可食用的油炸昆蟲,令人目不暇接。
  • 『如何製作一把石刀』其實很簡單
    製作石刀的終極材質就是『黑曜石』還有『水晶石』這兩種材質的斷面會無比鋒利,因為它們的硬度與密度都很高。黑曜石大家一般比較陌生,其實黑曜石很普遍,它是一種抵擋寶石,是一種自然形成的二氧化矽。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免費關注(荒野求生訂閱號)
  • 『支原體qPCR檢測』的方法學驗證
    近年來,『支原體qPCR檢測』在工業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多,但在項目申報前,先需要進行方法學驗證,依據藥典,在檢測限、特異性和耐用性方面達到要求後,才能替代傳統的檢查方法。 就筆者所知,在適合工業的支原體檢測和方法驗證方面,德國Minerva Biolabs(簡稱MB)公司已有很成熟的產品及商業化應用,它不僅提供有符合國際藥典的『支原體qPCR檢測』試劑盒,而且有一系列支原體標準品及輔助產品,用於qPCR方法的全面驗證。這些產品性價比也較高,全球許多客戶都在使用。
  • 『飼養情報』《01》[混血] 蘇門答臘巨扁X巴拉望巨扁 飼養筆記 Dorcus titanus | 作者:DrewST
    |『日本蟲店行』 | DREWST||『飼養情報』孔夫子鋸鍬形蟲飼養筆記||『飼養情報』大王花金龜GG飼養筆記||『飼養情報』瑪格麗塔(妲)飼養筆記||『飼養情報』犀牛叉角鍬形蟲飼養筆記|
  • App設計,你該注意這6個關鍵點
    郵件類產品,就算是google 的inbox和gmail都以考慮表達『郵件』這個功能為郵箱考量。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都是運用吉祥物和LOGO,但由於用戶對品牌的認知度的不同而選用不同的icon,比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雖然有淘公仔,但是icon還是用了一個『淘』字,相對來說『淘寶網』三個字比『淘公仔』更被用戶所熟悉,而同為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由於『黑貓』的形象在一開始就傳達給了用戶,因而icon選用了貓的形象。
  • 手機掃一掃就能識別物品,手機做了哪些過程?背後的算法是啥?
    分類學危機目前,手機的掃一掃功能可以幫助我們識別商品信息,識別花的名稱,識別各種動物。這背後有一系列的技術支持。物種識別需要什麼樣的技術?識別的過程中用到哪些核心算法和理論?這都是大多數人不知道的。不過,物種識別理論與算法多種多樣,針對不同的東西用到的識別算法也不相同,因此本文著重帶大家了解其中一種算法和理論。即利用神經網絡進行動物的識別。
  • 常見昆蟲識別歌訣:旗腹姬蜂(猴舂米)
    請點擊上方藍字「雕蟲小集」或長按文後二維碼關注我,以便獲取更多昆蟲、病蟲害、林業知識。
  • 推薦幾款OCR識別App(提取圖像中的文字,適用安卓與ios)
    市面有很多軟體都有這樣的功能, 這邊就推薦幾款手機上的ocr識別應用.安卓系統應用-全能分詞(錘子BigBang)各大安卓手機的應用市場都能搜索下載到,小米應用商店名字是"全能分詞",酷安裡面是"錘子BigBang"(因為作者開發這個App是基於錘子公開的BigBang開源項目的)安裝好之後,登陸時候就有相應的功能介紹
  • 朋友圈瘋傳過的10條『近視謠言』,90%的人至今仍深信不疑!
    『 眼鏡戴上就摘不下來了, 所以能不戴儘量別戴 』 事實真是這樣嗎?』 你相信過幾條呢?
  • 玉米常見病、蟲高清圖譜!一文教你快速識別和預防玉米病蟲害!
    玉米是我省重要糧食作物,病蟲害是影響玉米產量和品質的重要生物災害因素,因此必須實做好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實現農藥減量增效,保障玉米生產安全!  01防控策略  針對玉米不同生育期的重點病蟲害,以綠色防控技術為支撐, 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相融合,實施秸稈粉碎還田、 選用抗(耐)病蟲品種、種子處理、苗期病蟲害防治、赤眼蜂防蟲和中後期病蟲防治技術,實現節本增效,保障玉米生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