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昆蟲識別歌訣:直翅目昆蟲

2021-02-19 雕蟲小集
請點擊上方藍字「雕蟲小集」或長按文後二維碼關注我,以便獲取更多昆蟲、病蟲害、林業知識。

直翅目昆蟲Orthoptera1

(成蟲)

直翅目,好認識:含蝗蟲,有螽斯;如蟋蟀,土狗子:中大型,體壯實。其口器,咀嚼式。前翅長,是革質;蓋體背,稱覆翅。其飛翔,靠後翅;扇狀疊,不飛時;其翅脈,多平直。翅摩擦,音引雌;有蟋蟀,如螽斯。其後足,多好使;跳躍足,專有詞。或前足,挖掘式;如螻蛄,是常識。

直翅目昆蟲多為中、大型,前翅為覆翅,後翅扇狀摺疊。後足多發達善跳。包括蝗蟲、螽斯、蟋蟀、螻蛄等。它們前翅狹長、革質,停息時覆蓋在體背,稱為覆翅;後翅膜質,臀區寬大,停息時呈摺扇狀縱褶於前翅下,翅脈多平直。有些種類的翅退化成鱗片狀。有的前翅較寬,雄性在肘—臀脈區特化成發音構造,兩前翅相互摩擦發音(如螽斯、蟋蟀、螻蛄等)。它們前胸特別發達,可活動,前胸背板發達,常向背面隆起呈馬鞍形,中、後胸癒合。前足和中足適於爬行,部分種類前足脛節膨大,特化成開掘足(如螻蛄),適於掘土,多數種類後足形成跳躍足(如蝗蟲、蟋蟀、螽斯)。跗節3~4節,少數種類1節。腹部一般11節,少數僅見8—9節,第11腹節較退化,分成背面的肛上板和兩側的肛側板。雄性外生殖器通常被擴大的第9節腹板所蓋。具尾須1對,短而不分節或長絲狀。雌蟲產卵器一般都很發達,僅螻蛄等無特化的產卵器。多數種類雄蟲常具發音器,以左、右翅相互摩擦發音(如螽斯、蟋蟀、螻蛄等),或以後足腿節內側的音齒與前翅相互摩擦發音(如蝗蟲)。發音主要為了招引雌蟲。雌蟲不發音。能發音的種類常具聽器(雌、雄兩性通常均具聽器,僅少數種類不明顯或缺),螽斯、蟋蟀、螻蛄等的聽器位於前足脛節基部,或顯露,或呈狹縫形;蝗蟲類的聽器位於腹部第1節的兩側,近似月牙形。

讀原創歌訣、看生態照片、識常見昆蟲,請長按下方微信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雕蟲小集」,這裡有好多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打油詩生態照片喲。圖文均為原創,歡迎轉載,使用時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常見昆蟲識別歌訣:鳳蝶(燕尾蝶)
    請點擊上方藍字「雕蟲小集」或長按文後二維碼關注我,以便獲取更多昆蟲、病蟲害、林業知識。
  • 讀歌訣、認昆蟲1:什麼是昆蟲?
    歌訣昆蟲麼東東,一說你就懂。它屬昆蟲綱,蟲中一大種,種類超百萬,數量難形容,分布很廣泛,隨處見行蹤,常見如蝴蝶,甲蟲和蜜蜂,蚊蠅與蜻蜓,蟻蟬及蚱蜢,形態雖各異,萬變不離宗:昆蟲沒骨骼,全靠外殼撐。成蟲分三段,頭部和腹胸。
  • 常見昆蟲識別歌訣:旗腹姬蜂(猴舂米)
    請點擊上方藍字「雕蟲小集」或長按文後二維碼關注我,以便獲取更多昆蟲、病蟲害、林業知識。
  • 森林昆蟲識別與防治歌訣:玉帶鳳蝶
    請點擊上方藍字「雕蟲小集」或長按文後二維碼關注我,以便獲取更多昆蟲、病蟲害、林業知識。
  • 常見昆蟲識別歌訣:毒蛾
    毒蛾Lymantriidae毒蛾幼蟲有毒毛,蜇人疼痛受不了;腹節具有翻縮腺,識別時候要參考。
  • [趣味生物]常見動物昆蟲的識別與鑑定
    如何識別與鑑定它們,不同的門類需要不同的專業知識和專門的技術,因此不可能在這裡分門別類地一一介紹。現僅介紹常見動物識別與鑑定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術。掌握這些基本方法以後,當工作需要遇到不同類群時,也能儘快地熟悉它們並進行識別與鑑定工作了。為識別和鑑定某一類群時,首先必須熟悉有關該類群的基本知識,了解該類群分類中常用的一些特徵及其變化情況,理解一些常用術語的含義,並掌握檢索表的使用方法。
  • 常見的昆蟲有哪些 常見的昆蟲分類
    那麼除了飛蛾之外,常見的昆蟲還有哪些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常見的昆蟲有哪些  昆蟲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一個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中超過了50%。截至目前為止,人類已知的昆蟲就有100餘萬種,且不包括人類還沒有發現的昆蟲。  常見的昆蟲種類有蜜蜂、馬蜂、蜻蜓、蒼蠅、蚊子、牛虻、蝴蝶、步行蟲、蟑螂、螻蛄、地老虎、蟬的幼蟲、負子蝽、田鱉、龜蝽、劃蝽、石蛾、蜉蝣、跳蚤、蝨子等。  其中,春天比較常見的昆蟲有蝴蝶、蜜蜂、蒼蠅、蜻蜓等;而夏天比較常見的昆蟲主要有牛虻、蚊子、飛蛾、蟑螂、跳蚤、蝨子、蟋蟀等一類的。
  • 我校參與主辦國際直翅目昆蟲學大會(圖)
    近日,第十一屆國際直翅目昆蟲學大會在雲南大學科技館召開。本次大會由國際直翅目昆蟲學會和我校共同舉辦,農學院張龍教授主持大會。  國際直翅目昆蟲學大會每四年召開一次,是直翅目研究領域最大的國際盛會。本次大會有全世界26個國家的200多人參加,其中國外學者有84人。
  • 惹不起的直翅目昆蟲——蟈蟈
    蟈蟈是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鳴蟲的通稱,個子較大,外形和蝗蟲相像,體色草綠色、灰色或棕色,觸角細長,雄蟲的前翅互相摩擦,能發出「括括括」的聲音,清脆響亮。喜歡吃瓜果、豆類等,人們用小竹籠飼養觀賞。作為欣賞娛樂昆蟲在中國已有悠久歷史,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縣)就有幾百年編籠捕蟈蟈的歷史。
  • 常見昆蟲識別歌訣:天蛾
    天蛾是對鱗翅目天蛾科昆蟲的通稱,其幼蟲圓柱形,肥大、光滑,體面多顆粒。幼蟲身體常有警戒斑紋,當受驚擾驚嚇時舉起頭胸,頭胸較腹部稍小;第8腹節背中部有一尾角,長度因齡期而不同。大多數幼蟲入土做土繭化蛹,蛹紡錘形,光滑,蛹喙顯著。部分腹節能活動,末節有臀棘。成蟲體型中等到大,複眼大,身體如梭,胸部粗壯,腹部末端尖及呈流線型,觸角端部細而彎曲。
  • 報告稱瑞士近四成直翅目昆蟲面臨生存威脅
    報告稱瑞士近四成直翅目昆蟲面臨生存威脅 2008年01月18日 11:25 來源:科技日報 發表評論
  • 常見農業昆蟲分類(一)
    昆蟲綱是動物界中最大的一綱,已知的種類約有85萬種以上,佔動物總數的4/5。
  • 美國三疊紀化石中發現直翅目昆蟲存在一種特殊的翅痣結構
    昆蟲在演化歷史中發展出多種類型的飛行模式,其中蝗蟲類等具有極強的飛行能力,可以在數千公裡的大陸內遷移。然而包括現生蝗蟲在內的的蝗亞目的起源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存在極大爭議。近年來,系統學觀點認為中生代絕滅類型短脈螽類昆蟲與蝗亞目的起源有密切關係。
  • 突灶螽,我最厭惡的直翅目昆蟲,沒有之一
    過去農村的灶臺處時常見之,故又名「灶馬」,即「蛛絲馬跡」之馬也。以「灶馬」對「蜘蛛」非常妥帖,若理解成普通的馬就不和諧了。一般來說,直翅目昆蟲是相對溫婉的,不少都可作為鳴蟲賞玩,亦可入詩入畫,如螽斯蟋蟀蚱蜢等;但突灶螽卻讓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厭惡,見之如見鬼魅。在悟空問答發問的題主居然敢「上手」,還好整以暇地拍照上傳,令本磚家欽佩之至。
  • 原來昆蟲翅膀上的紋理不只好看那麼簡單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有翅的動物。不同昆蟲的翅膀種類不同。我們就以最常見的蝗蟲和蟋蟀來舉個例子。它們都屬於直翅目昆蟲。直翅目昆蟲的前翅很大,像皮革一樣堅硬,它們覆蓋在後翅上面保護著後翅,因此被稱為覆翅。
  • 這些常見的昆蟲,你叫得出名字的有幾種?
    這些常見的昆蟲,你叫得出名字的有幾種? 1、 蜻蜓。蜻蜓,屬於昆蟲綱,蜻蜓目,差翅亞目。又稱為豆娘,屬於昆蟲綱,蜻蜓目,束翅亞目。屬於直翅目,螽斯科。又稱為水鱉,水龜子等,屬於鞘翅目,肉食亞目,龍蝨科水生昆蟲。
  • 昆蟲分類大全
    口器是昆蟲的取食器官,由於各種昆蟲的種類、習性和取食方式不同,他們的口器在外形和構造上有各種不同的特化,形成不同的口器,昆蟲的口器分為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銼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
  • 聽說昆蟲都會「正當防衛」了?
    對大多數昆蟲來說,變色防衛也是最常用的防衛方式,其主要是為達到兩種目的:隱藏自己或恐嚇捕食者。為了隱藏自己,古靈精怪的昆蟲們經常會採取保護色和擬態的方式。保護色指昆蟲把自己的身體顏色暫時或永久改變為與周遭環境類似,從而不易被天敵發現和識別,達到自我隱蔽和保護的效果。
  • 昆蟲家族的「小巨人」
    一談到昆蟲,相信大家腦海中閃出的形容詞恐怕不是「小」就是「多」。沒錯,昆蟲確實是一類體形較小、數量卻最為繁多的六足動物。然而,在獨特的昆蟲世界裡,有一些體形相對龐大的類群,它們或雄霸史前昆蟲界,或體形彪悍、殺戮成性,或霓裳飄展如彩旗,或隱入樹蔭難尋覓。實際上,科幻大片裡「巨型昆蟲」具有的摧毀房屋和屠殺人類的兇殘能力只是人類的臆想。
  • 不完全變態昆蟲大作戰
    有完全變態的昆蟲,就一定也會有不完全變態的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