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NASA公布了去年發射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傳回來的圖像資料,帕克號探測器是人類發射最接近太陽的探測器,主要目的是為了揭開關於太陽的一些謎團,為了最大限度地抵禦太陽高溫炙烤,帕克號探測器在隔熱方面讓其能在1500攝氏度的環境下保持運行,同時保持高速的飛行避免太陽的高溫粒子在探測器上停留造成破壞,此次傳回的太陽近距離圖像讓人們看到了不一樣的恆星特徵,數條發光的粒子風從太陽表面向四周發射出去,這種場面是探測器在經過多次過濾以後才拍攝下來的。
太陽風粒子會與地球磁場相互作用,典型的特徵就是在地球兩極地區形成炫麗的極光,但是當太陽粒子風的威力足夠強大時就會對地球上的無線電通信和電網等電力設施造成破壞,科學家希望藉助帕克號探測器解開太陽風是如何突破自身引力加速向太空中擴散的,此次拍攝的太陽圖像能清晰地看到太陽風從表面高速噴向太空的情景,此時探測器距離太陽只有2400多萬公裡,甚至不到水星與太陽的一半距離,未來帕克號探測器將距離太陽僅600多萬公裡的位置進行最後的觀測。

如果帕克號探測器沒有被太陽風摧毀,那麼其最終將貼近到日冕層的範圍內,如此近的距離能清晰地觀察到太陽風噴發出來的效果和太陽黑子形成的整個過程,太陽表面這兩個不尋常的活動是對地球生態系統最大的威脅,科學家認為太陽黑子是由於某片區域溫度不明原因的降低形成的,如果太陽黑子突然增多預示太陽將進入一個不穩定的活躍期,更多高能粒子風會影響地球軌道上的衛星正常運行。
此次帕克號探測器拍下的照片證實了太陽周圍確實有一圈無塵區的猜測,太陽強大的引力會把宇宙中的天體和塵埃向其不斷聚集,但科學家發現靠近太陽的區域並沒有找到較大的天體,那麼這些聚攏過來的物質在靠近的過程中被太陽高溫加熱成了氣體,如果這種說法成立在太陽的一定範圍內應該存在一個無塵區,而且這種無塵區也會出現在其它恆星上,這項發現讓科學家可以根據恆星的質量計算出無塵區的範圍,在這片無塵區中也不會出現環繞的天體。
NASA負責科學任務的副局長託馬斯·楚比興說:近距離觀測太陽能讓人們了解宇宙中的恆星真實的情況,科學家最想解開太陽日冕層的溫度為什麼能高達上千萬攝氏度,而太陽表面數千攝氏度卻能產生出數百萬度的日餌,顯然揭開太陽的機制能讓人類的文明上升到更高的層次,由於近幾年關於「人造太陽」的話題非常熱門,人們知道核聚變能產生驚人的溫度,卻並不清楚恆星是如何維持這個過程的,或許帕克號探測器能幫助科學家解開這些謎團。
不得不說探測器能在高溫的粒子風中飛行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這也考驗了製造航天設施材料的耐熱性,帕克號探測器在距離太陽僅400萬英裡的位置還能保持正常運行嗎?
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這裡將帶給您一個全新的視角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