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宇航局宣布:帕克號太陽探測器聽到了太陽風的「聲音」!

2020-12-06 遨遊世界科學

近日,來自美國宇航局的帕克太陽能探測器聽到了太陽風的「聲音」!到底怎麼回事?

原來,這種聲音並不是我們所知的那種聲音,它是來自太陽等離子流發出的「唧唧聲」和「口哨聲」,美國宇航局的帕克太陽探測器所攜帶的儀器可以聽到這些聲音。

太陽風是一股從太陽上層大氣釋放出來的帶電粒子流,也被稱為日冕。這種等離子體由電子、質子和其他帶電粒子組成,它們從太陽的大氣層以大約160萬公裡/小時的速度流入太陽系而美國宇航局的帕克太陽探測器於2018年8月發射,自2018年11月抵達太陽以來,它一直在近距離研究太陽。根據馬裡蘭州約翰霍普金斯應用物理實驗室(APL)的一份聲明,最近對這些觀測結果的分析表明帕克號聽到了太陽風產生的小啁啾、吱吱和沙沙聲。

追本溯源,帕克太陽能探測器的菲爾茲儀器可以「聽到」太陽風來自太陽。而我們可以看到年輕的太陽風在太陽周圍形成。這和我們在地球附近看到的完全不同,這是另一種景象。早期對太陽風的觀測表明,帶電粒子在離開太陽時不會減速,它們實際上會加速。而帕克太陽探測器的目標之一是幫助我們觀測和理解帶電粒子是如何被加速的。

利用探測器的電磁場調查(Fields)儀器,研究人員觀察到由太陽風中的等離子波引起的電場和磁場的波動。科學家們認為,粒子可以駕馭這些等離子波,而等離子波反過來又可能推動粒子達到更高的速度。來自菲爾茲儀器的數據顯示了等離子波和粒子之間相互作用的頻率和振幅,然後研究人員就能夠把它們轉換成可聽到的聲波。

研究表明等離子波肯定在加熱和加速粒子方面發揮了作用,只是科學家們不知道這其中發發揮的作用有多少。但是通過這項研究我們看到了太陽等離子體的早期新行為,這是我們在地球上無法觀察到的現象,我們看到太陽風波浪攜帶的能量在途中的某個地方被消散,從而加熱和加速等離子體。並且研究人員在這些數據中發現了幾種不同的聲波。他們發現,當等離子波以相同的頻率放大時,沿著從太陽延伸到太陽系的磁場線的高能電子會產生惠斯勒波。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當彌散的等離子波在太陽風中傳播時,從一個頻率迅速轉移到另一個頻率時,會產生一種「啁啾」聲。探測器在穿過一片微塵雲團時還捕捉到了類似靜電的聲音,並與粒子相撞,粒子碰撞後分裂成電子、質子和其他組成粒子。

來自菲爾茲團隊的成員、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大氣與空間物理實驗室的助理教授戴維·馬拉斯皮納(David Malaspina)表示,「這些波以前從未在太陽風中探測到過,至少數量不多,「沒有人知道是什麼導致了這些啁啾波,也沒有人知道它們是如何加熱和加速太陽風的。這是我們將要解決的問題。」

帕克太陽探測器預計將再繞太陽運行21圈,在此期間太空飛行器將越來越接近太陽,並更詳細地觀察太陽風的行為。

相關焦點

  • 帕克號探測器傳回太陽風炫麗畫面,這顆探測器將揭開太陽的謎團!
    12月4日NASA公布了去年發射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傳回來的圖像資料,帕克號探測器是人類發射最接近太陽的探測器,主要目的是為了揭開關於太陽的一些謎團,為了最大限度地抵禦太陽高溫炙烤,帕克號探測器在隔熱方面讓其能在1500攝氏度的環境下保持運行,同時保持高速的飛行避免太陽的高溫粒子在探測器上停留造成破壞
  • 太陽風的誕生和帕克太陽探測器你知道多少?
    面對幾百萬華氏度的高溫,美國宇航局的帕克太陽探測器——以芝加哥大學的物理學家尤金·帕克命名,他第一次預測了太陽風的存在——將直接對太陽粒子和磁場進行採樣,試圖解決當今太陽科學領域面臨的一些最重要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太陽風的起源是什麼?它是如何加速到每小時180萬英裡速度的?
  • 「帕克號」太陽探測器,向著太陽,勇敢前進
    向太陽前進2018年8月12日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帕克」太陽無人探測器發射成功。2018年10月2日 首次飛掠金星,完成第一次「引力彈弓」。2018年10月29日 「帕克」打破了1976年「太陽神2號」創下的距太陽表面4273萬的公裡紀錄,成為有史以來最接近太陽的人類太空飛行器。
  • 帕克太陽探測器的5個新發現
    來源:NASA北京時間12月5日凌晨2時30分(美國東部時間12月4日13時30分),NASA召開媒體電話會議,宣布帕克太陽探測器首批研究成果
  • 帕克號探測器升空:人類第一次近距離擁抱太陽
    北京時間8月12日15點31分,值得載入歷史的一刻: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人類第一顆近距離觀察太陽的探測器「帕克號」(Parker Solar Probe)搭乘德爾塔4重型火箭發射升空,飛行43分鐘後順利進入前往太陽的軌道。
  • 「帕克」奔日 探尋太陽風起何處
    然而,當人類擁有了航天發射能力後,蘇聯的「月球1號」和美國的「探測者10號」「水手2號」等探測器在太空中傳回的實測數據,證實了帕克博士的理論。太陽釋放的能量來自於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從太陽內部到我們肉眼可見的太陽光球,溫度隨著與中心距離的增加而逐漸降低,這也符合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識:距離熱源越遠,溫度越低。但在光球以上的色球、過渡區和日冕中,反常的現象發生了。
  • 帕克號探測器發射成功: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
    是帕克首先發現並於1958年提出太陽大氣層並不是靜止的,而是在高速運動中;日冕的超高溫會讓粒子衝破太陽的引力束縛,形成太陽風,釋放向太陽系各個角落[2];而且太陽中發出的這些太陽風和影響彗尾運動的物質是其實同一種。
  • 帕克太陽探測器即將公布飛越太陽的完整細節!
    還記得NASA的帕克號太陽探測器嗎?人類派遣的首個太陽探測器帕克號於2018年8月發射,任務為期7年,目標是觀測來自太陽持續不斷的高電荷等離子體流,即太陽風,以及恆星的外層大氣,即日冕。由於研究這些現象需要非常接近太陽,因此帕克號宇宙飛船主要在離我們的恆星3700萬公裡範圍內收集數據,也就是說它將是人類歷史上離太陽最近的探測器,比以往任何一個太空飛行器都更接近太陽,僅僅位於太陽表面上方9個太陽半徑處,同時它第一個飛入太陽日冕的飛行器!
  • 帕克號太陽探測器剛剛第二次飛過金星!
    據消息稱,美國宇航局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剛剛第二次飛過金星。帕克太陽探測器於2018年8月發射,計劃花7年時間繞著太陽飛行,希望能解開關於太陽千古未解的謎團。但要做到這一點,真的很難!帕克號飛船已經預先計劃執行一個精心設計的軌道,其中包括七次飛越地球的孿生兄弟金星。
  • 三度掠日 「帕克號」探測器進一步接近太陽
    科技日報訊 (記者胡定坤)美國東部時間9月1日下午1時50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帕克號」太陽探測器第三次飛過軌道近日點。按照規劃,「帕克號」將在6.4年服役時間裡24次近距離飛掠太陽。相比前兩次「親密接觸」,此次有何特殊之處呢?
  • 追風少年——尤金·帕克和帕克太陽探測器
    除了防高溫,如何更快更準地飛到太陽身邊去,也是一個技術活。工程師們這次找了「維納斯」(也就是八大行星當中的金星)來幫忙,帕克太陽探測器從地球發射以後,將會和金星相遇七次,每次都會利用金星的引力將探測器的飛行軌道變得更小、速度變得更快,到了最後離太陽最近的時候,探測器將會加速到七十多萬千米每小時(約兩百千米每秒),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快的飛行器。
  • 「追日夸父」-帕克太陽探測器揭示了太陽令人驚訝的細節
    但是,觀測到這些太陽風的時候,實際上這些太陽風已經走了9000萬英裡,這時太陽加熱和加速太陽風的確切機制已不再起作用。靠近太陽風的來源,帕克太陽能探測器看到了截然不同的圖景:一個複雜的、活躍的系統。 像太陽本身一樣,太陽風由等離子體組成,在該等離子體中,帶負電的電子與帶正電的離子分離,形成了帶有單個電荷的自由漂浮粒子海。
  • 不怕酷熱的帕克號探測器首次「觸摸太陽」,太陽神秘面紗即將揭開
    美國宇航局的一艘太空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朝著太陽的方向飛去,試圖接近它,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任務。今年秋天,派克太陽探測器將直接穿過太陽的日冕或外層大氣的邊。11月份首次與太陽相遇。總而言之,「帕克號」探測器將在七年內與太陽進行24次接近,連續兩天發射場地的小鎮被圍得水洩不通,有上千萬的觀眾前來觀看「帕克號」的發射,當然也包括我們的主角科學家帕克和他的家人,60年前,他提出了太陽風的存在——一種穩定的超音速粒子流的存在。
  • 離太陽更近一步!帕克太陽探測器告訴我們關於太陽的更多信息
    美國宇航局專為深入太陽大氣層設計的帕克太陽探測器距離太陽表面約400萬英裡,比任何其他太空飛行器都更接近我們的恆星。帕克太陽探測器由聯合發射聯盟德爾塔四號重型火箭l發射升空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帕克太陽探測器項目的科學家努爾·拉烏菲在一份聲明中說道:「我們從帕克太陽探測器的儀器上得到的數據向我們展示了我們從未見過的太陽結構和太陽活動過程的細節。」
  • 離太陽更近一步!帕克太陽探測器告訴我們關於太陽的更多信息!
    科學家報告了我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太陽的情況 美國宇航局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將其初步發現傳回地球,為我們了解恆星提供了新的視角。美國宇航局專為深入太陽大氣層設計的帕克太陽探測器距離太陽表面約400萬英裡,比任何其他太空飛行器都更接近我們的恆星。
  • 美國宇航局帕克太陽探測器成為最接近太陽的太空飛行器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帕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自2018年發射以來已經完成了24個計劃中的3個,成為有史以來首個進入太陽大氣層部分日冕的太空飛行器。
  • 來自太陽的消息!帕克探測器「觸摸」太陽,創造人類歷史記錄!
    來自太陽的消息!帕克探測器「觸摸」太陽,創造人類歷史記錄!太陽每天散播驚人的能量到太空,這使得地球得意生機盎然。但對於這顆天體,人類還一直在探索的路上。帕克探測器公布「觸摸」太陽首批研究成果,距離僅2400萬公裡,刷新了人造物體接近太陽最新紀錄。「帕克號」進入近日點附近的「科學階段」,打開儀器,近距離觀察太陽。美國宇航局最初任務的「科學階段」約為11.6天。後期,隨著近日點逐漸縮短,時間逐漸縮短至9.6天。
  • 問:帕克太陽探測器離太陽那麼近不會燒壞嗎?
    上一期我們談論到,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迎來航天工程和宇宙科學研究的一件大事——「帕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簡稱PSP)的發射。帕克太陽探測器是NASA第一次以健在人物命名的太空飛行器,以紀念太陽風科學的先驅、芝加哥大學名譽教授、天文學家尤金・帕克(Eugene Parker)。
  • 帕克號探測器觀測到太陽風暴衝擊地球,首次看到如此震撼的場面!
    自從2018年帕克號太陽探測器發射以來,人類才真正了解到太陽對於地球的影響程度,探測器正在距離太陽600萬公裡的地方環繞飛行,近日傳回了在紅外線下觀測太陽風衝擊地球的震撼場景,這種由太陽表面刮出的帶電粒子風對於地球影響巨大,自人類進入到太空時代以後發現太陽風不僅嚴重幹擾衛星的信號,
  • 探索更大的未知世界:帕克太陽探測器
    據外媒報導,NASA帕克太陽探測器的打造靈感可以追溯到半個多世紀以前。1958年,一位名叫Eugene Parker的天體物理學家發表了一篇詳細描述了其所認為的高速物質和磁場的論文。據其介紹,這些物質和磁場從太陽發射而出然後還會通過太陽系向外流動。今天我們已經知道這是太陽風,其會對GPS、衛星和電網產生破壞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