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7日傍晚,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珍妮弗·安妮·道德納(Jennifer A.Doudna)兩位科學家。該學院表示,這個獎項是她們應得的,因為她們在「基因編輯技術方面」有傑出的貢獻,並感謝她們為這個領域所做出的努力。
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Doudna開發了基因技術中最銳利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利用這些技術,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可以幫助研究者開發新的癌症療法,並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
獲獎理由:發現C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arvey J.Alter進行的輸血相關性肝炎的方法研究表明未知病毒是造成慢性肝炎的常見原因;Michael Houghton分離了C肝病毒基因組;Charles M. Rice蓋棺定論,證明僅C肝病毒就能引起肝炎。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6日17:45分公布,獲獎的是:Roger Penrose,Reinhard Genzel,Andrea Ghez。
杜德納當時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最基本的好奇心驅使我堅持幾十年的基礎研究。我想了解萬物為何存在,為何以某種方式存在的基礎問題。」
她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稱:「CRISPR Cas9技術最初是從細菌的免疫系統演變而來的。我們意識到這個系統的工作機理同樣可以作為基因編輯技術的手段。我們可以給一個蛋白編程,讓它與任何一個DNA結合,即使在人體細胞也同樣適用。我們可以讓這個蛋白把DNA非常精準地剪切掉,然後讓編輯後的細胞來修復這段DNA,並且非常精準地插入剪切掉的DNA的位置。」
CRISPR Cas9技術從默默無聞的基礎科研走到聚光燈下,為世界所關注,是對基礎科研工作的肯定。杜德納一直提倡要加大對基礎研究的重視。
看看最近幾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2019年:
約翰·古迪納夫(美)、斯坦利·惠廷厄姆(美)和吉野彰(日),因在鋰電池研發領域做出的貢獻分享諾獎。
2018年:
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弗朗西斯·阿諾德(美)、喬治·史密斯(美)和格雷戈裡·溫特利(英),以表彰他們在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於多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方面取得的成果。
2017年:
約阿希姆·弗蘭克(德/美),理察·亨德森(英),雅克·杜博歇(瑞士)發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以很高的解析度確定了溶液裡的生物分子結構。
2016年:
讓-皮埃爾·索維奇(法)、弗雷澤·斯託達特(英)和伯納德·費林加(荷)三位科學家因「設計和合成分子機器」獲獎。
2015年:
託馬斯·林達爾(瑞典)、保羅·莫德裡奇(美)、阿齊茲·桑賈爾(土耳其/美),因在基因修復機理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貢獻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