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戰爭開始後,許多人認為美國是直接奔著伊拉克富裕的石油資源去的。在當今這個純工業化社會,石油就是黑色的金子,是支撐這個世界正常運轉的根本。誰有石油資源誰就能夠得到大量財富,實現國家富強。伊拉克、伊朗、沙特以及科威特等國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就連如今的大國俄羅斯,出口石油資源也是主要經濟支柱之一。
如許多人認為的那樣,美國擊敗伊拉克後,會立即扶植起一個非常親美政權,然後徹底控制伊拉克石油,將其納為己有。親美的伊拉克政權是扶植了,但美國並沒有霸佔伊拉克石油資源。按照美國與伊拉克政府的協議,伊拉克銷售石油的純利潤中,要拿出10%給美國,這是美國唯一從伊拉克石油中獲得的利益。照這個約定,過去多年中美國少說也從中得到了上千億美元的好處。想當初,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花費的可不止上千億美元,因此顯然這點石油利潤分紅不是美國想要的。
眾所周知,二戰後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以美元為核心的世界貨幣結算體系,確定了美元的本位。一定程度上,此舉促進了二戰後全球經濟的恢復,但由於美國頻繁爆發的金融危機,世界也受到影響。最後在沒有辦法情況下,尼克森總統宣布該體系失效。由於美元與黃金兌換脫鉤,美元就不像以前那麼堅挺。於是美元信譽受損,在全球的地位迅速下降,美國的影響力也隨之受到影響。為了穩住美元的地位,美國政府決定將美元與石油掛鈎。美國迫使石油輸出組織歐佩克答應了對美國來說一個極其重要的條件,就是所有石油交易用美元結算。
可以說美國人精到了骨子裡,石油是全世界都盛行的貨品,尤其是越發達的地區和國家越需要石油。一旦美元與石油掛鈎,美國政府就可以憑藉美元的特殊地位隨意收割世界各國的「羊毛」,另外,也能夠動用匯率大棒來打擊自己的競爭對手。由於美元的地位上升,世界各國人民就更願意存儲美元,這實際上相當於是為美國存儲財富了。美國的地位和獲得的實際利潤,可想而知有多大。
所以,保住美元的地位就相當於是保住了美國的地位,保住了美國的財富。可偏偏中東的那位薩達姆,是個不認美元的主。美國通過打贏伊拉克戰爭,推翻薩達姆政權,穩住的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又實現了自己的戰略利益,還維護自身國家安全的同時也在世界上留下了打擊恐怖勢力的良好聲譽。
當時,薩達姆根本不認可美國人的那一套說辭,他也不認為美元是穩固的。因此,他大膽提出在石油貿易中拋卻美元,用歐元。如果這種做法被放大的話,這無疑是對美元最大的威脅和挑戰。美國政府對薩達姆想盡了各種辦法,可他就是軟硬不吃。
再加上此前布希家族與薩達姆之間的矛盾,終於,小布希將槍口對準了伊拉克,對準了薩達姆政權。成功推翻薩達姆,相當於保住了美元在全球石油交易中的地位。更進一步,保住了美元在世界的地位,也就保住了美國的核心地位。這個意義,恐怕要遠遠超過美國賣幾滴伊拉克石油來的重要。
除此之外,收拾了薩達姆等於給不安分的中東樹立了一個「殺雞給猴看」的榜樣。進一步鞏固了美國在中東甚至是世界上的影響力和地位。誰敢和美國作對,薩達姆就是最終的下場。但是,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受此影響,美國在整個二十一世紀初的戰略都出現了偏差。有得有失,伊拉克戰爭就是例子,不可能所有好處都被美國拿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