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四十年,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馬麝重返阿幹林場。
9月21日,記者在七裡河區阿幹林場所保存的影像看到,9月14日下午18時58分,在繁茂的草叢中,一頭身體健碩的雌性馬麝步入相片拍攝範圍:只見它好奇地朝紅外相機方向望了望,然後一直警惕地觀察著身後,持續近1分鐘後,便從鏡頭中跳躍而出。
阿幹林場總面積為9.3萬畝,位於七裡河區後山二陰地區,離市區16公裡。近年來,通過天然林保護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等林業工程,該林場覆蓋率大幅提升,生態環境進一步轉好,以前的乾溝出現了細水長流的景象,幾乎絕跡的動物也陸續出現。
阿幹林場中級林業工程師陳金賢說,2018年,他們聯合市林業局及蘭州大學開展野生動物監測和保護工作,並在植被較好、人為幹預較少的地方布設了8臺紅外相機。兩年中,他們先後在林區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馬麝,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雀鷹、大,國家三級保護動物豹貓、狗獾以及灰頭鶇、隼等多種野生動物的影像、圖片資料。其中,2019年10月份他們拍攝到一頭雄性馬麝,但時間很短,今年9月14日,又清晰拍攝到了一頭雌性馬麝。
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高級實驗師張立勳說,阿幹林場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後,基本不見馬麝的蹤跡,從現在所拍攝到的影像分析,該種群開始恢復,且有增加並向外拓展的趨勢。很顯然,這完全得益於我市的林業整治和生態保護。
張立勳說,野生馬麝基本上以家庭為單位,如果沒有生存壓力,數量還會增加,希望它能恢復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的水平。從我市的情況來看,馬麝幾乎沒有天敵,對它威脅最大的還是人。
七裡河區阿幹林場副場長王錫川說,為了給馬麝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他們將進一步加大監測覆蓋區域,加大巡山力度,落實巡護路線,分區劃片進行管護,在全場範圍內排查、清理林區內粘網、套索、獵夾等各類獵捕工具,堅決杜絕違法捕獵野生動物的行為。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呂晟君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