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營銷」逐漸成為一種專業技能,這一點同樣體現在文森特·梵谷和巴勃羅··畢卡索兩位家喻戶曉的西方繪畫藝術大師的創作生涯中。有一種說法:「梵谷是窮死的,畢卡索是富死的。」畢卡索一生創作無數,且出售的作品不勝枚舉、價值不菲;梵谷一生只賣出一幅畫,售價僅僅400法郎。二人落差之大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畢卡索強大的自我營銷能力。相比梵谷一生在孤獨自閉中創作,畢卡索在精於繪畫之外還善於包裝和宣傳,具有所謂「品牌意識」。
而在華為視頻和滔客說APP上最新上線的DIGIX TALK演講中,中西繪畫藝術史專家王建南卻抓住了兩位大師的「不解之緣」,提出「在畢卡索成功的道路上,梵谷是鋪路石」的新視角,認為「藝術最可貴的就是個性,就是獨特的自我」。
四大因素終致「輝煌」與「落寞」
梵谷和畢卡索的人生歷程迥然不同。性格孤僻的梵谷一生鬱郁不得志,在短暫的生命中終日與畫為伴,顛沛流離。而樂觀開朗的畢卡索,一生衣食無憂,在世90餘載的他,以「永遠年輕」的藝術形式描繪對生活的熱愛,37歲時就已經是二十世紀最有聲望的藝術大師。
王建南在DIGIX TALK演講中分析道,同為天賦異稟的畫家,梵谷和畢卡索在藝術之路上的差距並非偶然。他將梵谷的「落寞」和畢卡索的「輝煌」歸結為四大因素:原生家庭、性格、心態、時代。性格和心態的不同是造成兩人命運反差的關鍵,這兩點即便在現代社會也是影響個人發展的重要因素。梵谷雖生性善良,但性格執拗、孤僻,加之遺傳了母親家族的精神病,導致朋友甚少、交際圈封閉。而畢卡索不僅善於交際,還懂得通過覆蓋詩人、音樂家、畫家等社會精英的朋友圈進行自我宣傳和作品包裝,可謂當時的「營銷大師」。
當然,正因這些真實存在的「反差」,才成就了梵谷「表現主義」的情感發散和主觀精神的衝擊,以及畢卡索「立體主義」特有的碎片形態和對畫作空間重組的大膽探索。
藝術是永恆的,美更是永恆的
然而,王建南提出的「梵谷實際上做了畢卡索的鋪路石」這一論斷從何而來呢?畢卡索在年輕時期曾懷著崇拜臨摹了許多梵谷的畫作,在模仿中捕捉其作品之精髓,最終逐漸探索出獨具個性的畫作流派,成就繪畫領域表現主義到立體主義的一大進步。
「藝術最可貴的,就是個性,就是獨特的自我!」如果說畢卡索是「獨特自我」最典型的代表,那麼成就這一點必不可少的功臣就是同為藝術大師的梵谷。兩人如今都已聞名貫耳,都有不朽的繪畫佳作流芳百世。正如王建南老師在DIGIX TALK中所說:「不管是生不逢時的梵谷,還是生逢其時的畢卡索,他們的幸與不幸,在今天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們留下的作品,能給大家留下心靈的觸動。」 藝術是永恆的,美更是永恆的。
當兩位傳奇畫家的作品在世界各地驚豔展出,當後人通過回顧、分析、創作等形式表達對他們的緬懷、欣賞、共鳴,穿越時空的藝術之美正在無形之中延續,這也正是華為DIGIX TALK希望向更多人傳遞的價值。
DIGIX TALK作為華為終端雲服務擁抱新知和多元觀點的分享平臺,為探索更多美好發聲,廣邀各行各業對美好有見解、有主張的嘉賓進行話題演講,與觀眾一同探索科技之美、人文之美,生活之美,消費者可通過華為視頻或滔客說APP觀看視頻內容並參與互動,每周五會持續上線新的內容,讓更多人來認識美好、發現美好和傳遞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