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X TALK│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成功:畢卡索與梵谷的不解之緣

2020-12-04 砍柴網

「自我營銷」逐漸成為一種專業技能,這一點同樣體現在文森特·梵谷和巴勃羅··畢卡索兩位家喻戶曉的西方繪畫藝術大師的創作生涯中。有一種說法:「梵谷是窮死的,畢卡索是富死的。」畢卡索一生創作無數,且出售的作品不勝枚舉、價值不菲;梵谷一生只賣出一幅畫,售價僅僅400法郎。二人落差之大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畢卡索強大的自我營銷能力。相比梵谷一生在孤獨自閉中創作,畢卡索在精於繪畫之外還善於包裝和宣傳,具有所謂「品牌意識」。

而在華為視頻和滔客說APP上最新上線的DIGIX TALK演講中,中西繪畫藝術史專家王建南卻抓住了兩位大師的「不解之緣」,提出「在畢卡索成功的道路上,梵谷是鋪路石」的新視角,認為「藝術最可貴的就是個性,就是獨特的自我」。

四大因素終致「輝煌」與「落寞」

梵谷和畢卡索的人生歷程迥然不同。性格孤僻的梵谷一生鬱郁不得志,在短暫的生命中終日與畫為伴,顛沛流離。而樂觀開朗的畢卡索,一生衣食無憂,在世90餘載的他,以「永遠年輕」的藝術形式描繪對生活的熱愛,37歲時就已經是二十世紀最有聲望的藝術大師。

王建南在DIGIX TALK演講中分析道,同為天賦異稟的畫家,梵谷和畢卡索在藝術之路上的差距並非偶然。他將梵谷的「落寞」和畢卡索的「輝煌」歸結為四大因素:原生家庭、性格、心態、時代。性格和心態的不同是造成兩人命運反差的關鍵,這兩點即便在現代社會也是影響個人發展的重要因素。梵谷雖生性善良,但性格執拗、孤僻,加之遺傳了母親家族的精神病,導致朋友甚少、交際圈封閉。而畢卡索不僅善於交際,還懂得通過覆蓋詩人、音樂家、畫家等社會精英的朋友圈進行自我宣傳和作品包裝,可謂當時的「營銷大師」。

當然,正因這些真實存在的「反差」,才成就了梵谷「表現主義」的情感發散和主觀精神的衝擊,以及畢卡索「立體主義」特有的碎片形態和對畫作空間重組的大膽探索。

藝術是永恆的,美更是永恆的

然而,王建南提出的「梵谷實際上做了畢卡索的鋪路石」這一論斷從何而來呢?畢卡索在年輕時期曾懷著崇拜臨摹了許多梵谷的畫作,在模仿中捕捉其作品之精髓,最終逐漸探索出獨具個性的畫作流派,成就繪畫領域表現主義到立體主義的一大進步。

「藝術最可貴的,就是個性,就是獨特的自我!」如果說畢卡索是「獨特自我」最典型的代表,那麼成就這一點必不可少的功臣就是同為藝術大師的梵谷。兩人如今都已聞名貫耳,都有不朽的繪畫佳作流芳百世。正如王建南老師在DIGIX TALK中所說:「不管是生不逢時的梵谷,還是生逢其時的畢卡索,他們的幸與不幸,在今天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們留下的作品,能給大家留下心靈的觸動。」 藝術是永恆的,美更是永恆的。

當兩位傳奇畫家的作品在世界各地驚豔展出,當後人通過回顧、分析、創作等形式表達對他們的緬懷、欣賞、共鳴,穿越時空的藝術之美正在無形之中延續,這也正是華為DIGIX TALK希望向更多人傳遞的價值。

DIGIX TALK作為華為終端雲服務擁抱新知和多元觀點的分享平臺,為探索更多美好發聲,廣邀各行各業對美好有見解、有主張的嘉賓進行話題演講,與觀眾一同探索科技之美、人文之美,生活之美,消費者可通過華為視頻或滔客說APP觀看視頻內容並參與互動,每周五會持續上線新的內容,讓更多人來認識美好、發現美好和傳遞美好。

相關焦點

  • 感恩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梵谷傳》讀書筆記
    今天讀到了《梵谷傳》這本書,了解到這位僅僅生活了37年的世界著名畫家、後印象主義先驅——文森特·梵谷是如何出身名門望族,卻一生窮困潦倒,還出現精神障礙。現在國家鼓勵二胎政策出臺後,湧現的大量二胎寶貝。而梵谷就是這樣一位為爭取爸爸媽媽的注意和更多的愛而做出很多所謂出格的行為,而其父母家人並不能夠理解他這麼做背後的真實需求。再一次次做出努力去爭取、而希望無數次破滅的過程中,梵谷心裡衝突越來越劇烈,最終無法得到恰當的疏導和釋懷,而走向了極端,出現了精神障礙。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男人
    弟弟喝了哥哥製造的巨人藥水,一下變成了進擊的巨人,於是哥哥變成了站在巨人的肩膀的男人,和弟弟準備一起徵服地球。已經滅了幾個市了。 乍一看,這不就是進擊的巨人嘛。
  • 選擇MK站在巨人肩膀上更容易成功
    選擇MK站在巨人肩膀上更容易成功!服裝創業由來已久,但是輕奢女裝項目還只不過是最近幾年的事情,在為數眾多的輕奢女裝創業品牌當中,MK輕奢女裝項目佔據了市場的很大一部分份額,所有加盟MK服裝的加盟商都會體驗到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感覺。
  • 站在巨人肩膀上做創意丨原來藝術名畫還能這麼玩!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創意,就是做項目時可以適當借勢大眾心中認知度較高的 IP ,這樣不僅能夠迅速吸睛,也較能夠在目標受眾心中引起共鳴。既然每個人對「藝術」的理解都不一樣,為了不增加受眾的理解成本,不如就從大眾普遍認同的藝術載體,大眾都認可的「巨人」入手。
  • 站上巨人的肩膀上看待和解決問題
    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名言,我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乍一看,以為他在謙虛,仔細研究過後,真的不是謙虛,而是一句實話,但意義遠非實話這麼簡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意味著要明白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明白自己所要站的這個臺階,並清楚這個臺階的意義及局限, 自己一定要能全面的分析和看待問題,知曉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否則就可能發生盡信書不如無書的情況。這些前人所創造的成果,經歷了千百年的考驗,經過實踐檢驗是準確無誤的話,即可放心拿來使用。
  • 科學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功理解,《聲臨其境》這樣的做法我們不約!
    但是只要是節目就有黑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功這是必然的,但是《聲臨其境》節目組這樣的做法確實讓人不服氣,有失公平!最新一期的《聲臨其境》不知道大家看了沒有,這期請來的嘉賓有鄭凱、婁藝瀟、張若昀、還有專業配音演員邊江。這期節目可能是惹黑的開始。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
    「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三百多年前牛頓留下這句膾炙人口的話。之後,每個世代都公認牛頓本人才是無人能比、仰之彌高的巨人,我們都是站在他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牛頓天性孤僻,在學校時就獨來獨往,即使上了大學仍對讀書以外的活動敬謝不敏,就連宗教也是信奉反對三位一體的非正統教派。雖然是只與社會格格不入的孤鳥,他的天才洋溢仍讓他在24 歲時就成為劍橋大學最年輕的教授,並在兩年後接任崇高的盧卡斯講座教授一職。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斯託克斯
    原標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斯託克斯 事實上,斯託克斯的研究是建立在劍橋大學前一輩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之上的,可以用牛頓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形容。 對他有重要影響的數學家包括拉格朗日、拉普拉斯、傅立葉、泊松和柯西等,他們均是大名鼎鼎的數學家。由此可見做學術研究不僅需要像佩雷爾曼那樣的獨立鑽研的精神,也需要前輩的指引。
  • 牛頓說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老師可不會告訴你,這個巨人是誰
    牛頓說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老師可不會告訴你,這個巨人是誰【搬運、抄襲必舉報!!!全網維權!!!】老師們經常會拿他說過的一句話來鼓勵自己的學生,那就是:「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很好理解,看字面意思就知道了,老師們通常解釋說,這句話的意思是牛頓的自謙,意思是只有謙虛,才能獲得成功,才能看得更遠。
  • 讓老師始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原標題:讓老師始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辦學的成功離不開對教師的嚴格把控。「我們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優勝劣汰』。」王闊說,「學校從來不會擔心員工流失,因為一所好學校是很容易吸引優秀教師加入進來的。這些新鮮血液的融入,會促使整個教師隊伍向上提升。如果始終是同一批老師,在缺乏競爭壓力的情況下,會延續同樣的授課方法,久而久之,老師的能力水平也就固化了。優勝劣汰原則的重要意義就在於,可以從根本上避免這個問題的出現。」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
    點擊上方文字關注「婷婷隨筆」圖片來源:攝圖網全文共1254字,閱讀需要4分鐘名人語錄: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你的起點並不決定你的終點是怎樣的,就好比一句老話所講的一樣,你的出身並不決定你往後的一生。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職場的你需要知道這些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我的第二條職場黃金律。這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平臺的能力附加給你,把精英的氛圍環繞與你,把大企業的合規合法要求強化於你。這好比在最初你還是白紙的時候,就工工整整地寫下格式要求規範行文,不至於被後面的各種誘惑迷失了方向、蒙蔽了雙眼。年輕的職場人,這點非常重要因為我看過、體驗過,終身受益匪淺。那麼有人說,如果我的能力達不到上面說的三點,是不是就無法做出選擇?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可以看見風景,站在巨頭的肩膀上你會看見它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可以看見風景,站在巨頭的肩膀上你會看見它之前有這樣的一句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會看見別樣的風景和世界,那麼站在商業巨頭的肩膀上你會看見什麼呢?對於目前的支付市場來說,你看到的一定就是它,為什麼呢?這就是因為國家的一些列政策,讓它悄然而來,進入到大家的生活之中。
  • 【大咖說事】站在「巨人肩膀」上進擊的唐澤
    牛頓為什麼看得比別人更遠一些那是因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熊出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莫要忘記自己腳下的路!
    如果我能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可以看得更遠,但不要迷戀高處的風景,那裡暫時不屬於我們。找到正確的方向,走著自己的路,終有一天,我們也可以成長成巨人,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風景。熊出沒取得的成就熊出沒系列動畫從2011年至今,獲得了至少14項獎項,2014年正式推出電影,票房數據很不錯的。
  • ...家是站在100年前的巨人肩膀上,但網絡作家是站在昨天巨人的肩膀上
    11月16日,在2020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的首屆全球原創論壇上,全球內容生態開放平臺正式發布,海內外網文企業代表分享產業實踐成果,行業專家圍繞「網絡文學如何促進全球文化聯結」,對中國網文出海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展開深入探討。
  • 畢卡索 莫奈 梵谷…他們是怎麼進的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尤其是法國印象派畫家的代表作享譽世界,雷諾瓦、畢卡索、梵谷等一代宗師的巨作價值連城,就連盤踞於大門兩側的青銅獅子塑像也成了芝城的標誌。 博物館正門入口處面臨密西根南大街,外觀呈維多利亞風格。整個博物館共分10個展館,收藏了30萬件以上的展品。有歐美和東方的雕刻、繪畫、版畫、素描、裝飾藝術品,還有攝影以及非洲藝術品和前哥倫布時期的美洲藝術品。
  • 紅芯瀏覽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打包」吧!
    我們也是尊重說,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創新」——高婧,「紅芯」聯合創始人。原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創新」,就是把巨人的產品打包幾層拿出來賣嗎?漢語詞彙「創新」的詞義,就是反反覆覆被這樣的人、這樣的公司一點一點地汙染的。過去把別人的成果拿過來,改動一點點就叫做「微創新」,大家慢慢見怪不怪都認了;現在加一層皮膚連裡面文件名都不帶改的都敢說自己是創新了,所以這次該叫什麼?打包式創新?換皮式創新?
  • 談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寫作
    寫作不是生來就會,而是慢慢學習、日積月累才可能有一點小成就的過程,在科學領域上,牛頓會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文字領域上,高手會說自己曾經是「抄手」。怎麼說自己是「抄手」,因為這不是在說自己喜歡抄襲,不是孔乙己口中的讀書人竊書不算偷,而是每一個文字工作者對前人留下的寶貴財富,進行為我所用,助我所長的反覆咀嚼,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怎樣反覆咀嚼,大丈夫有所抄、有所不抄的堅持,那就談談怎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