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查明不良地質作用類型、成因、分布範圍、發展趨勢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議,對建築地基作出工程分析評價;
2)查明建築範圍內巖土層的類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評價地基的穩定性、均勻性和承載力;
3)提供地基變形計算參數、預測建築物的變形特徵、並估算沉降量;
4)查明建築範圍內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5)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條件及分布,提供地下水位及其變化幅度,判定水和土對建築材料的腐蝕性;提供抗浮計算地下水位;提供計算工程樁補償所需的常年穩定的地下水位。
6)場地及地基地震效應(地震液化),劃定場地土類型和場地類別;
7)提出基礎設計可行方案,並提供相應設計參數,論證基礎施工條件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8)提供深基坑或邊坡支護設計方案及參數;
9)勘察中當同一建築範圍內的主要受力層或有影響的下臥層起伏較大時,應按規範加密勘探點,並查明其變化。
10)、對地基基礎方案進行論證分析。
建議合理的基礎型式,提供基礎設計所需各種巖土力學參數:
(1)對天然地基的可行性進行分析,並對提供天然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及壓縮模量。
(2)建議可行的樁基類型,提供合理樁徑,及其合理的樁端持力層,分層提出樁基設計參數,並對沉樁可行性進行論證。
責任編輯:z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