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內容和科技創新結合 是文化產業未來方向

2020-12-06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王麗娟

文化產業是2020年受疫情衝擊最為嚴重的領域之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0196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7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統計師辛佳在解讀上述數據時表示,隨著疫情防控取得成效,文化企業復工復產推進,上半年,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降幅明顯收窄,向好態勢逐步顯現,特別是「網際網路+文化」持續快速增長,彰顯出文化新業態的巨大韌勁和發展潛力。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上半年,文化產業發展可謂是「冰火兩重天」。一方面,線下一片冰涼,電影、劇場、展覽、音樂會等基本停滯。另一方面,線上很火熱,無論是線上視頻、綜藝,還是音樂、遊戲,流量都很大。

2020年上半年,疫情在重創文化產業的同時也有亮點,如新聞信息服務增幅達到13.4%,創意設計服務增速由負轉正,文化新業態特徵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比2019年同期增長18.2%等。「網際網路+文化」表現尤其亮眼。

魏鵬舉認為,文化產業歸根結底還是要做內容,即所謂的輕資產、軟實力。輕資產從疫情期間的情況看,相對來說抗風險能力更強,更利於綜合變現。像電影院等重資產在疫情期間不僅不能帶來盈利,反而成為負擔。文化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內容創新+科技創新」的輕資產、軟實力。「未來5G快速發展,隨著物聯網、智慧雲建設,將會激發新的更廣泛的內容需求,會有更多的高清視頻、更多的直播音樂、更多的新內容和新業態需求。」

國家電影局發布通知,允許低風險地區電影院從7月20日起有序恢復開放營業。下半年文化產業發展態勢如何?

魏鵬舉認為,下半年整體將比上半年有較大的增長,還取決於整體疫情走勢和管控政策。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電影院、劇場逐漸會在下半年全面放開,線下的文化產業發展會比上半年更好,線上依然會保持上半年的發展態勢。

不過,在魏鵬舉看來,文化產業發展也面臨一些挑戰,比如線下演出在遭受疫情衝擊後能否恢復到常態,線上視頻內容如何更好地將流量變現?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確定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要應對挑戰,針對線下文化產業的恢復,要把文旅融合當作重點。線下全面恢復後,要和旅遊有更好的結合,上半年積累的國內旅遊消費欲望,可能會在下半年集中爆發,文旅融合對推動線下文化產業的恢復非常重要。

針對線上如何將流量變現的問題,魏鵬舉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是做好內容建設。沒有優質內容,線上流量變現就非常困難。目前國內網站的盈利主要靠會員費,還沒有形成像歐美用戶那樣為內容付費的模式,所以優質內容是關鍵。電商直播是目前較好的變現方式,發展電商直播應該和促消費、擴內需結合在一起。

魏鵬舉認為,文化企業大多數是民營企業,目前最直接的壓力是房租。文創園區是文化企業集中的區域,可以給予園區適當的房租補貼,以減輕企業負擔。現在很多地方已經出臺針對文化企業的政策,政策一定要具體落地、落實推進,還需要相關配套政策。

相關焦點

  • 愛奇藝CEO龔宇美國演講:科技創新給中國文化產業帶來更多機會
    百人會由蜚聲全球的建築大師貝聿銘及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等人發起,成立30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動美國與大中華地區之間的發展,美國第56任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美國駐華大使特裡·布蘭斯塔德、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董事長黎瑞剛等政府、商業、學術、娛樂、科技和媒體等領域意見領袖曾參與演講。今年文化產業相關論壇主要探討中美娛樂與文化產業議題。
  • 「AI:創新與產業大爆炸」論壇探索AI產業應用新方向
    論壇特邀來自人工智慧學術、產業、投融資等多領域專家及科創從業者代表等200餘人到場。與會嘉賓圍繞人工智慧(AI)創新創業及產業應用展開探討,交流人工智慧技術突破,為產業創新尋找驅動力和發展方向。會上,23Seed創始人施旦霽、功夫國際孵化器創始人許麗亞、滙豐中國工商業務部風投及私募業務總經理朱衛軍分别致辭,對人工智慧創新創業寄予美好希冀,並介紹作為提供支持、引導的創新平臺,將分別從自身優勢出發,為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為科技創新創業帶來多元、全面的優質服務。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張軍平教授,深耕機器學習、生物認證、智能交通、圖像處理等人工智慧技術方向多年。
  • 內容科技:未來傳媒的全新生產力
    報告指出,媒體發展的驅動力從以內容為主轉變為以內容和技術雙輪驅動,技術和內容越發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技術在媒體發展中的作用變得空前重要;並基於「頂層架構重視內容與科技的結合——全媒體建設成為緊迫任務——內容科技是建設全媒體重要手段路徑」的邏輯推理,得出「2019成為內容元年」的論斷。這是一個重要的命題,在這一命題之下,我國網際網路發展的現實如何呢?
  • 看老工業煥發新活力 E9區創新工場搭建創新產業金融服務平臺
    老廠房裡的知識分享,創新工場內的銀企交流在當日的沙龍上,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兼經濟預測部主任範劍平、中信證券科技產業首席分析師許英博分享了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與文化產業結合的發展方向,以及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新動力等觀點。
  • 乳品廠「變身」文創園——北京E9區創新工場推進文化科技融合發展
    文化與科技企業融合發展的平臺,北京市投融資協會副理事長單位,第三屆「文化產業學院獎最佳園區創新運營金獎」……前身為北京市雙橋乳品廠的E9區創新工場建園以來,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推動文化科技融合發展,吸引了一批以大數據、人工智慧、數字創意為代表的行業領軍企業與獨角獸公司,形成北京東南新興的文化科技融合產業集聚區
  • 內容科技的未來發展
    主流媒體大力發展融媒體,從「兩微一端」等平臺建設、短視頻H5等形態擴展,到中央廚房等機制創新,媒體融合的「上半場」已然結束,以技術推動的內容產業價值鏈亟待重構,而內容科技在我看來,其實就是這個「下半場」的核心議題。如何讓內容創作更高效,讓內容品質更高,讓內容與用戶產生更強的精神共鳴,是內容科技從供給端到消費端的關鍵節點。
  • 張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晴雨表和未來科技創新的風向標!張江指數...
    資料圖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碩)有望成為張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晴雨表和未來科技創新風向標的張江指數今天正式對外發布。該指數由匯添富基金向中證指數公司定製,是我國資本市場支持區域經濟和科技產業發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又一舉措。張江指數包括兩條指數,即具表徵屬性的「中證全球張江自主創新綜合指數」,以及具投資屬性的「中證滬港深張江自主創新50指數」。
  • 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讓創新潛力充分湧流,形成更多新增長點、增長極。數據驅動,科技支撐。落實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部署,共建共享文化產業數據管理服務體系,促進文化數據資源融通融合。把握科技發展趨勢,集成運用新技術,創造更多產業科技創新成果,為高質量文化供給提供強有力支撐。融合發展,開放共享。
  • 未來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的四個關鍵點
    站在新起點的文化科技融合 新定位:朝陽產業、大有可為 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延伸了文化產業鏈,又集聚了大量創新人才,是朝陽產業,大有前途。
  • [安徽] 蕪湖文化與科技高融合 促進文化產業大繁榮
    在蕪湖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園的二維動畫設計室和三維建模設計室裡,一位位手點滑鼠、雙眼緊盯顯示器的年輕人,用自己的智慧為全國的小朋友們帶來了無窮歡樂。  華強原創動漫的崛起是蕪湖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2011年,蕪湖完成增加值35.44億元,同比增長36%,分別高於全國、全省GDP增速26.8和22.5個百分點;實現出口600萬元。
  • 掌閱科技專注數字閱讀 優質內容豐富應用業務
    安信證券分析指出公司內容版權儲備豐富,受益於數字閱讀行業發展,版權分發業務實現較快增長。掌閱科技始終專注於閱讀業務,致力於引領品質閱讀。通過自研的掌閱APP和硬體iReader電子書閱讀器向用戶提供內容,公司核心產品掌閱APP依託優質版權內容持續穩居中國閱讀類APP前列,成為在全球影響較大的數字閱讀平臺,平均月活用戶達1.4億。
  • 青騰大學:升級三大學院,助力科技強國、文化自信與產業升級
    伴隨騰訊第三次架構調整,青騰大學將迎來第三次升級:未來科技學堂、未來文創學堂、未來商業學堂,將分別升級為青騰大學科技學院、青騰大學文創學院和青騰大學商業學院。時任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表示:「清華和騰訊都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基因,二者跨界攜手創班的「未來科技學堂」將培養出新型科技與商業人才,孵化泛科技領域的領先企業。」
  • 文化流動是深圳文化創新的重要原動力
    在創意產業競爭力世界十強中,深圳位居全球第五名。 可以說,深圳已經躋身國內外文化創新城市的第一行列。在華為、騰訊、大疆、華僑城、華強方特、雅昌等文化科技企業的帶動下,整個城市的文化創意能力得到了不斷提升,這也是深圳市文化創新發展所具備的紮實基礎和良好條件。
  • DNF以文化內容為源泉 構建數字IP的文創新體驗
    DNF以文化內容為源泉 構建數字IP的文創新體驗 發布時間:2019-05-23 11:38 來源:官方 作者:騰訊遊戲
  • 【中國科學報】科技+文化=?
    在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張樹武看來,這些不同的方向都統一在「科技與文化相融合」這面大旗之下。作為自動化所新媒體服務與管理技術團隊的領頭人,張樹武認為,以網絡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為主要特徵的科學技術的進步,將給文化產業帶來巨大衝擊。  近兩年來,從科研經費體量到成果產出,新媒體服務與管理技術團隊都異軍突起,成為在科技與文化融合方面的一支生力軍。
  • 創新的形式 多元化內容 顯著性成效 2020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 中國...
    雲上共襄盛舉 探索體育創新發展路徑國家體育總局楊寧副局長在開幕式上的致辭中表示,要充分發揮體育文化的引領、融合、支撐、展示作用,加快推動體育、文化、旅遊等產業深度融合,加快多層次多樣化的體育產品和體育服務供給,大力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充分展示我國文化軟實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增強體質、豐富生活、愉悅身心、交流情感、振奮精神、全面發展等方面的需求,把握新形勢、展現新作為、譜寫新篇章
  • 打造中山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區
    他表示,東莞以「二十年磨一劍」打造「松山湖科學城」、向高科技產業轉型的發展路徑為南區提供了努力方向,南區將結合自身優勢,對標東莞松山湖,通過做好空間戰略留白、完善城市配套、加速招商選資等,加速創新資源聚集,力爭把南區乃至周邊鎮區連片打造中山科學城,為中山重振虎威貢獻應有力量。
  • 一下科技秒拍扶持優質短視頻內容創作 引領行業發展
    身處移動短視頻行業,一下科技也一直用於創新,對於優質、潛力機構及紅人非常渴求,通過系列計劃大力扶持和鼓勵機構及紅人,為移動視頻內容生態提供源頭活水。  秒拍是一下科技比較早期的產品了,創立於2013年8月,是一款短視頻分享程序,能為用戶更精準的的優質內容,從而豐富大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選擇秒拍,意味著多了一種份對生活的品質的渴求。
  • 人工智慧時代文化創意產業將何去何從?
    文化創意產業科技創新也帶來了數位化顛覆,特別是在參與式時代,伴隨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與數字製造技術成本的下降,相互分割、獨立的利潤單元串成鏈式流,構成內容無比豐富、無比密集快捷的數位化、智能化網狀文化創意產業體系; 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則通過與可便攜終端設備的結合,如智能型植入式營銷服務系統(IEMSS)將創意產業鏈的價值放大化〔27〕,通過複雜場景感知、人機協同情景學習與混合增強智能的運用
  • 神念科技「創新醫療」 可穿戴產業發展新方向
    而作為較早進入健康領域的公司之一,神念科技又會有哪些動作和看法,這裡聯動原素就有幸採訪到了神念科技中國區總經理馮華先生,其中諸多精彩的觀點這裡就分享給大家。聯動原素:神念科技在生物傳感技術行業有哪些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