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麗娟
文化產業是2020年受疫情衝擊最為嚴重的領域之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0196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7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統計師辛佳在解讀上述數據時表示,隨著疫情防控取得成效,文化企業復工復產推進,上半年,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降幅明顯收窄,向好態勢逐步顯現,特別是「網際網路+文化」持續快速增長,彰顯出文化新業態的巨大韌勁和發展潛力。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上半年,文化產業發展可謂是「冰火兩重天」。一方面,線下一片冰涼,電影、劇場、展覽、音樂會等基本停滯。另一方面,線上很火熱,無論是線上視頻、綜藝,還是音樂、遊戲,流量都很大。
2020年上半年,疫情在重創文化產業的同時也有亮點,如新聞信息服務增幅達到13.4%,創意設計服務增速由負轉正,文化新業態特徵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比2019年同期增長18.2%等。「網際網路+文化」表現尤其亮眼。
魏鵬舉認為,文化產業歸根結底還是要做內容,即所謂的輕資產、軟實力。輕資產從疫情期間的情況看,相對來說抗風險能力更強,更利於綜合變現。像電影院等重資產在疫情期間不僅不能帶來盈利,反而成為負擔。文化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內容創新+科技創新」的輕資產、軟實力。「未來5G快速發展,隨著物聯網、智慧雲建設,將會激發新的更廣泛的內容需求,會有更多的高清視頻、更多的直播音樂、更多的新內容和新業態需求。」
國家電影局發布通知,允許低風險地區電影院從7月20日起有序恢復開放營業。下半年文化產業發展態勢如何?
魏鵬舉認為,下半年整體將比上半年有較大的增長,還取決於整體疫情走勢和管控政策。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電影院、劇場逐漸會在下半年全面放開,線下的文化產業發展會比上半年更好,線上依然會保持上半年的發展態勢。
不過,在魏鵬舉看來,文化產業發展也面臨一些挑戰,比如線下演出在遭受疫情衝擊後能否恢復到常態,線上視頻內容如何更好地將流量變現?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確定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要應對挑戰,針對線下文化產業的恢復,要把文旅融合當作重點。線下全面恢復後,要和旅遊有更好的結合,上半年積累的國內旅遊消費欲望,可能會在下半年集中爆發,文旅融合對推動線下文化產業的恢復非常重要。
針對線上如何將流量變現的問題,魏鵬舉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是做好內容建設。沒有優質內容,線上流量變現就非常困難。目前國內網站的盈利主要靠會員費,還沒有形成像歐美用戶那樣為內容付費的模式,所以優質內容是關鍵。電商直播是目前較好的變現方式,發展電商直播應該和促消費、擴內需結合在一起。
魏鵬舉認為,文化企業大多數是民營企業,目前最直接的壓力是房租。文創園區是文化企業集中的區域,可以給予園區適當的房租補貼,以減輕企業負擔。現在很多地方已經出臺針對文化企業的政策,政策一定要具體落地、落實推進,還需要相關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