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禮盒把4家東莞老字號酒家的雙黃白蓮蓉月餅匯聚在一起。
禮盒裡的老莞城元素紙燈籠
用石龍火柴點燃燈籠,一手提著燈籠,一手拿著月餅,行走於騎樓之下、運河之畔,仰望頭頂的明月,老莞人就是這樣度過中秋之夜的。
從小在莞城長大的陳熾星希望東莞人不要忘記這樣的節俗,他今年推出了一款文創月餅, 在月餅上鑲嵌了一些標誌性的東莞地域元素,讓人在吃到月餅的同時,更能撿起關於傳統習俗的情懷。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葛宇飛
匯聚4家 本土老字號「名月」
連書店都賣月餅了,隨著中秋的臨近,大街小巷到處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月餅。從上周末開始,東莞圖書館的永正書城內也瀰漫起了蓮蓉蛋黃的味道,以文創月餅為賣點的「一歲一月」中秋手信格外引人注目,甚至引發了不少外國朋友駐足觀看。
將文創月餅這個概念具體化來講,就是給月餅穿上了文化的外衣,「一歲一月」穿的就是東莞本土文化的外衣。整套月餅禮盒以低調的白色為基調,上面附有紅色的中國結和西城樓、旗峰山燈籠等一眼就能識別的東莞地標。大禮盒上面有4個小禮盒,每個小禮盒上印有一個東莞本土有名的酒家,「東莞老飯店」「東莞賓館」「南城宏遠酒店」「東莞會展酒店」4個位於西城樓東西南北方位的酒家赫然在目,小禮盒裡面則裝著相應酒家製作的蓮蓉蛋黃月餅。
「我們把本身是對手的酒家變成了隊友,就是因為他們都是東莞本土的『名月』。」陳熾星是「一歲一月」文創月餅的創意者。這兩年,越來越多的香港、廣州的月餅品牌進入東莞,而東莞本地生產的一些月餅也帶上了明顯的製造業氣息,流水線式的生產代替了過去作坊式的製作。作為土生土長的東莞人,陳熾星很難再找到一款能真正代表東莞且有底蘊的月餅。因此,他就來了個大集合,把4個東莞的老字號酒家的雙黃白蓮蓉月餅都匯聚在了一起,讓東莞傳統酒家的品牌IP的聚集度和識別度更強。
要用5年
推「20輪東莞名月」
之所以都選擇了雙黃白蓮蓉月餅,是因為長期以來,它都在老莞人的心目中佔據著「C位」,象徵著尊貴。
「一歲一月」文創月餅將推出「戊戌年」至「壬寅年」5個系列,陳熾星準備用5年時間把東莞20個知名本土酒家的月餅推廣出來,組成「20輪東莞名月」產品平臺。因為今年推出的4家酒家都在城區,所以取名為「城裡月光」,未來還會選沿海片區、水鄉片區的酒家,可能會取名為「海棠月色」「荷塘月色」等。
除了月餅,「一歲一月」還有好多有附屬品,石龍火柴、摺紙燈籠以及莞藏茶3款傳統東莞特色「舊物」讓這個手信禮盒厚重了不少。「解讀這款月餅需要的是情懷,而不是味蕾。」因為有了這些帶有鮮明東莞地域文化特色的元素,陳熾星特別不喜歡別人將他的「一歲一月」和大街上賣的一些純粹是禮品性的月餅相提並論,這也是他為什麼選擇在書店售賣月餅的原因。
把兒時的中秋記憶撿回來
「更多的是想拾起東莞人關於傳統習俗的記憶。」陳熾星從小在莞城的騎樓下長大,在他的記憶裡,老莞人過中秋就是要用石龍火柴點燃五顏六色的燈籠,小孩們提著燈籠走在騎樓下、運河邊,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而今,他過中秋的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經常只是三五個親朋好友聚在一起,聊聊天,吃吃燒烤,再也找不到兒時的那種童趣了。
出生在1989年的他算是最後一批80後,他覺得可能也就是他這個年齡段和比他年齡大一點的人可能還知道老莞人是怎麼過中秋的,90後和00後們可能對一些傳統的節日習俗並不「感冒」,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正在成為社會的主力。陳熾星對於時代變遷和外來文化對東莞本土文化的衝擊很是擔憂。原本從事影視製作工作的他這兩年投身於文創產品策劃,而且只把目光放在東莞本土地域文化元素上,希望藉助「文創+」的理念喚醒更多人的地域認同感。
據介紹,在5年「一歲一月」系列全部推出後,陳熾星和他的團隊將以官方零售價10倍的價格向市面回收完整的「一歲一月」禮盒,作為東莞的文創產品案例送給全球130個東莞同鄉會,以勾起更多海內外東莞同胞對家鄉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