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光標曝「抽屜協議」 1.8億業績缺口誰買單?

2020-11-28 東方財富網

摘要

【藍色光標曝「抽屜協議」 1.8億業績缺口誰買單?】在對賭盛行的市場,併購愈來愈成為一個「富貴險中求」的資本遊戲。基於高估值、高業績承諾的遊戲規則,標的資產一旦業績大滑坡,可能嚴重牽累上市公司。另一方面,原本潛藏水底的「抽屜協議」也浮出水面,可能引發更大的糾葛。(上海證券報)

  在對賭盛行的市場,併購愈來愈成為一個「富貴險中求」的資本遊戲。基於高估值、高業績承諾的遊戲規則,標的資產一旦業績大滑坡,可能嚴重牽累上市公司。另一方面,原本潛藏水底的「抽屜協議」也浮出水面,可能引發更大的糾葛。

  圍繞A股「併購大戶」藍色光標,一股外界尚未注視到的硝煙正潛滋暗長。

  導火索是藍色光標2013年收入囊中的西藏山南東方博傑廣告有限公司(下稱「博傑廣告」)。這家藍色光標頗為倚重的全資子公司,連續兩年超額達成承諾業績之後,在第三年發生業績滑坡,實際淨利較承諾數少了約1.82億元。

  藍色光標4月中旬發布董事會決議稱,博傑廣告原股東李芃、西藏山南博萌創業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博萌投資」)應補償合計3099.5476萬股藍色光標股份。該部分股份折算最新市值約3.25億元。形成強烈反差的是,若博傑廣告超額完成業績,李芃等人原本有望獲得最高4億元的「獎勵」。

  香甜誘人的奶酪變成了燙手山芋,爭端因此而起。

  李芃及博萌投資對上證報記者表示,藍色光標2014年自李芃手中收回了博傑廣告的經營權,實際變更了購買資產協議書中涉及業績承諾的履行基礎,業績補償也失去了相應的前提及事實基礎。5月3日,他們向北京市朝陽區法院遞交起訴書,請求判令藍色光標所作的關於業績補償的董事會決議無效。

  一份經北京市公證處公證的「承諾函」顯示,在李芃被免職之後,藍色光標實際控制人、董事長趙文權曾承諾,如博傑廣告實際經營業績未能完成承諾,導致李芃及其他轉讓方應進行股份補償及未能獲得4億元獎勵的,將由趙文權「兜底」。

  藍色光標相關人士則對上證報記者表示,博傑廣告撤換李芃並不改變其對業績承諾的補償責任,並稱對方是想藉此逃避責任。至於趙文權作出的「兜底」承諾書,該人士稱上市公司並不知曉。

  圍繞利益與人事的紛爭,該事件中的諸多疑團仍待揭開。值得深思的是,該案例折射出A股市場併購浪潮之下的整合隱憂及私下協議暗藏的法律風險。

  業績補償引訴訟

  事關藍色光標,一樁因業績補償引發的糾紛浮出水面。

  5月3日,藍色光標股東及前董事——李芃、股東博萌投資授權的代表向北京市朝陽區法院遞交了一份起訴狀。他們的另一重身份是藍色光標全資子公司——博傑廣告的盈利承諾責任人。

  訴訟請求主要有兩條:其一請求判令確認2016年4月13日藍色光標第三屆董事會第六十八次會議對《關於博傑廣告2015年度未達成業績承諾暨相應股份補償的議案》所作出的董事會決議無效;其二,請求判令確認藍色光標同次董事會會議對《關於提請股東大會授權公司董事會全權辦理回購相關事宜或者股份贈與相關事宜的議案》所作出的董事會決議無效。而另一份訴狀的訴訟請求,則是要求法院撤銷上述董事會決議。

  一言以蔽之,他們認為自己不應該承擔博傑廣告的業績補償責任。

  無風不起浪。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追索藍色光標的系列公告,被併購方博傑廣告因業績不達標觸發補償機制,似乎是毫無爭議的事實。

  藍色光標2015年年報顯示,其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約83.47億元,同比增長39.61%;但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出現大幅下滑,由2014年的約7.1億元降至6770.22萬元,同比下降90.49%。「罪魁禍首」正是公司近年通過併購斬獲的博傑廣告等下屬公司。

  一方面,博傑廣告2015年業績大幅「跳水」。據披露,截至2015年底,不考慮無形資產減值的影響,博傑廣告總資產約9.992億元、淨資產約8.686億元,分別比期初下降45.05%、42.76%;2015年度實現營業收入5.28億元、淨利潤9060.47萬元,同比上年分別下降54.43%、66.60%。而按盈利承諾,博傑廣告2015年應實現不低於2.73億元的淨利潤,差距巨大。

  另一方面,博傑廣告巨額的商譽和無形資產減值「吞噬」了藍色光標的利潤。年報顯示,藍色光標2015年產生商譽減值2.05億元、無形資產減值7.11億元,兩者合計9億元之多。其中,博傑廣告佔據絕對大頭,其擁有的無形資產減值金額達6億元,商譽減值1.09億元。

  冤有頭、債有主。藍色光標在發布年報的同時,披露了對博傑廣告的「問責」公告。

  藍色光標系列董事會決議及「關於博傑廣告2015年度未達成業績承諾暨相應股份補償的公告」稱,博傑廣告未能完成2015年經營業績,博傑廣告原股東——李芃、博萌投資應分別補償2870.2169萬股、229.3307萬股,合計3099.5476萬股。該部分股份若以最新市值計,折合市值約3.25億元。

  公告顯示,該方案將在5月18日召開的藍色光標股東大會上審議,若獲通過,藍色光標將在股東大會決議公告後10個工作日內將股份回購數量書面通知補償義務人,並向深圳證券登記公司辦理有關回購註銷登記手續。

  外界不知曉的是,其實李芃及博萌投資對此並不認可。5月4日,李芃及博萌投資向上證報記者確認,北京市朝陽區法院已經受理他們針對藍色光標的訴訟。

  這一訴訟,使藍色光標前述盈利補償事項陡生懸念。

  消失的「奶酪」

  平靜的湖面下暗流湧動。

  鏡頭回放到2013年。當年2月,藍色光標先行出資1.782億元取得博傑廣告11%股權,4月再以現金及發行股份方式從李芃、博萌投資、劉彩玲、西藏山南博傑投資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博傑投資」)手上以16.02億元的價碼拿下餘下的89%股份。

  在被藍色光標收購前,博傑廣告連續多年在電影頻道、新聞頻道各廣告代理商中排名前兩位,連續兩年均位居中國廣告企業(媒體服務類)廣告營業額排名第六名。

  對當時的藍色光標來說,博傑廣告的「加盟」舉足輕重。公告顯示,博傑廣告2011年營業收入約為13.9億元,淨利潤約為1.55億元,超過藍色光標同期的營收和淨利潤。

  在那次收購中,各方約定了詳盡的「獎懲」條款。

  首先是「懲」,即盈利承諾補償方面,李芃等承諾,博傑廣告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經審計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2.07億元、2.38億元、2.73億元、2.87億元。

  另一方面,交易合同設置了「獎」即「對價調整」條款。如若博傑廣告2013年至2015年實際利潤合計超過9.3366億元,則交易價格調整為現作價(16.02億元)的1.25倍,即20.025億元,這相當於增加了約4億元獎勵。

  管理團隊穩定性是關乎併購整合成效的關鍵因素之一。對博傑廣告這類傳媒廣告企業來說,創始人李芃等核心團隊的經營決策經驗、管理能力至關重要,藍色光標為此設置諸多條款。

  藍色光標2013年4月披露的併購報告書中提到,針對李芃個人的離職風險,在交易方案中,博傑廣告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李芃所獲交易對價主要為上市公司股份,有利於保持其與上市公司利益的一致性。交易同時設置了禁業許可條款,「為保證博傑廣告持續發展和競爭優勢,李芃承諾自博傑廣告股東變更為上市公司的工商登記完成之日起至少五年內仍在博傑廣告任職」,否則將賠償交易作價。

  各方在交易合同中「交易完成後博傑廣告的運作」一節還約定,交易完成後,博傑廣告設立董事會,由五名董事組成,上市公司有權向博傑廣告委派董事三人,李芃有權委派董事二人,董事長由李芃擔任,並全面負責博傑廣告的業務經營。收購報告書還註明,業績承諾期內,上市公司對博傑廣告現有管理層另有安排的,需徵得李芃的同意。

  看上去,雙方的「蜜月期」很甜美。博傑廣告2013年實際淨利潤2.32億元左右,較承諾利潤超額12%;2014年實際淨利潤2.83億元左右,超額近19%,成為藍色光標的利潤來源「大戶」。另一方面,循此經營態勢,李芃等人與數億元「獎金」的距離似乎越來越近。

  但事實很殘酷。博傑廣告2015年實現淨利潤僅9060.47萬元,僅為承諾利潤數的1/3。對李芃等人而言,就像是一塊香氣撲鼻的奶酪瞬間變成了一個燙手山芋。

  各執一詞的爭端

  那麼,博傑廣告身上又發生了什麼?

  2014年10月,藍色光標作為博傑廣告的唯一股東做出決議,免除李芃擔任的博傑廣告的法定代表人、經理職務,藍色光標委派毛宇輝接替,後李芃也被免除博傑廣告董事職務,博傑廣告的董事會成員也由原來的趙文權、許志平、毛宇輝、張向際、李芃五人變更為趙文權、許志平、毛宇輝、張向際四人。

  博傑廣告業績穩健,掌舵人為何遭撤換?李芃的說法是「不夠聽話」、「不受待見」。

  當年7月,裂隙擴大。

  李芃2014年7月25日向藍色光標董事會遞交的一份函件顯示,李芃稱,作為董事之一,在未能收到相關資料且對表決事項毫不知情、公司未能按照章程約定尊重董事權利提前書面通知董事表決事項的情況下,李芃對於藍色光標要求李芃籤字的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二次董事會決議無法發表意見,李芃書面通知藍色光標董事會對該次董事會決議(含14億元可轉債發行)投了反對票,並決定因此辭去董事職務。

  據公開資料,2014年8月,藍色光標發布《關於董事辭職的公告》,確認李芃辭去上市公司董事職務。當時公告的說法是:李芃辭職緣於「為更好履行公司子公司博傑廣告的管理職責」,公告末尾還強調,「李芃先生與公司董事會並無任何意見分歧,並且無任何與辭職有關的事項需提請公司股東關注。」

  藍色光標人士對記者表示,撤換李芃是考慮到李芃個人有較大負債,資金鍊緊張,「不能完全盡心。」

  對此,李芃向上證報記者表示,在任時經營業績證明了其「盡心盡力」。他說,藍色光標併購博傑廣告時現金支付比例非常低,大部分都是股票支付,「我當時要拆除博傑廣告原本的海外上市架構,需要大量現金,作為財務顧問的華泰以提供過橋資金的理由,將我全部股票質押,我後來不得不借錢周轉,背負了沉重成本。」

  顯然,李芃等人對藍色光標的業績補償方案無法接受。

  今年初,一份由京都律師事務所出具的致藍色光標及各董事「律師函」指出,基於藍色光標自李芃手中收回了博傑廣告的經營權,實際變更了購買資產協議書中涉及業績承諾的履行基礎,相應業績承諾條款及盈利預測補償協議書的相關約定,均失去了相應的前提及事實基礎,藍色光標應承擔全部責任。該函還指稱,在一定情況下,應將藍色光標董事長、實際控制人之一的趙文權視為業績承諾責任人。

  李芃方面5月3日提交給北京市朝陽區法院的起訴書還指出,藍色光標在披露博傑廣告業績承諾實現情況時,一直沒有說明在業績承諾期內藍色光標免除李芃擔任的博傑廣告的法定代表人和經理職務、剝奪李芃對博傑廣告的經營管理權的情況,沒有說明這是造成博傑廣告2015年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而把博傑廣告2015年沒有完成承諾利潤的責任轉嫁給已經失去經營權的轉讓方。

  對此,藍色光標人士5月4日向上證報記者表示,並沒有先例也沒有條款規定,博傑廣告將李芃撤職後,李芃等人的盈利承諾補償責任就可免去,「我們當時專門就此做過諮詢。」

  隱匿的「抽屜協議」

  苦心經營的創始人,在出售公司之後失去話語權,面對經營頹勢有心無力,甚至惹上官司前功盡棄。這樣的故事在併購案例中屢見不鮮。

  業績承諾補償的最終權責有待法院釐清。但另一份「抽屜協議」顯示,李芃與藍色光標及其掌舵者趙文權之間還有更多的故事。

  據了解,在2014年10月被免職後,李芃仍不願意交權,「擔憂交權後博傑廣告的日後經營及業績承諾補償問題」。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經各方協商,趙文權籤署了一份「兜底」業績補償的承諾書。

  本報記者掌握的一份經北京市公證處公證的「承諾函」顯示,藍色光標董事長趙文權在2014年11月16日向博傑廣告原股東——李芃等作出兩點承諾。

  首先,如博傑廣告實際經營業績未能完成《購買資產協議書》5.2.1條約定的業績承諾,導致李芃及其他轉讓方未能獲得4億元獎勵,(趙文權)本人承諾將差額補足並支付給李芃及其他轉讓方,確保李芃及其他轉讓方獲得第5.2.1條項下的所有利益,包括李芃及其他轉讓方根據《購買資產協議書》得到的所有股份及4億元獎勵。法律法規規定藍色光標有代扣代繳義務的,藍色光標予以代扣代繳。

  其次,如果李芃及其他轉讓方因未達到《購買資產協議書》約定的業績承諾標準而導致李芃及其他轉讓方持有的藍色光標股份被註銷或者承擔現金補償義務,本人將對李芃及其他轉讓方的前述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所有承諾的補償應當在2016年6月30日之前履行。

  對於這份承諾函,藍色光標人士表示並不知曉。很難揣測,趙文權當初究竟是在何種情境下,甘願籤下了這份涉及金額巨大的承諾書?雙方糾葛的背後,或許還有更多的隱情。

  李芃則認為,趙文權當時可能覺得博傑廣告完成業績承諾沒有問題,急於將其撤換。

  起訴狀顯示,2014年11月底,在李芃已被免職、藍色光標法人趙文權保證能夠完成約定的博傑廣告經營業績並出具《承諾函》的前提下,李芃同意藍色光標委派的新的管理團隊接管博傑廣告的經營管理。藍色光標接管後,立即將博傑廣告的實際經營地址搬遷至藍色光標本部。

  當時,藍色光標實際上認可博傑廣告前兩年的業績表現。

  公告顯示,2014年12月,藍色光標與李芃等四轉讓方籤署了《關於提前支付調整價款的補充協議書》,確認博傑廣告在2013年度、2014年度業績較好的基礎上,藍色光標同意增加支付4億元(即調增對價)並同意提前支付調增購買價款1.15億元。但文件也註明,如果2015年年報出具後,博傑廣告業績未達到約定的承諾利潤導致不能擁有4億元「獎金」的情況,藍色光標提前支付的1億元應被退回,轉而進行相應的業績補償。

  任何一個分道揚鑣的商業案例背後,都潛藏著許多複雜而隱晦的故事情節。真相雖然並未完全揭開,但藍色光標由併購引發的糾葛,值得A股市場的參與者警惕和反思。

  據上證報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底,滬深兩市合計有超過7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90餘宗收購資產2015年業績未達標的案例,在合計約420宗當年有業績承諾的併購案例中佔比約為20%。其中,有7家公司的8項併購資產於2015年度出現虧損;另有13宗併購資產的業績達標率不到50%。

  統計發現,行業因素並不是影響承諾業績的核心因素,相反,更多案例呈現的是人為因素的幹擾。比如,藍色光標的同行華誼嘉信,2015年度有5宗收購資產有業績承諾,其中迪思傳媒、東汐廣告和浩耶上海超額完成,波釋廣告也完成了承諾額的97.61%,美意互通則虧損1193萬元,完成率為-144%。華誼嘉信披露,美意互通未完成業績目標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總經理王利峰不作為導致。

  值得警惕的是,面對白紙黑字的契約,一些承諾主體試圖通過修訂補償條款來逃避補償責任。目前,至少已有6家公司提出並同意修改補償條款,有公司甚至通過司法手段取消了交易。

  在時間的沙漏中,濃妝豔抹自會褪色。不過,隨著A股併購重組不斷雲湧,各種利益博弈及衝突可能會更頻繁地出現,在業績對賭、信息披露及投資者利益保護等方面,是否應該增設一道更為妥帖的「防護牆」?

  公司新聞>>>

  藍色光標:業績承諾糾紛不會影響上市公司業績

  藍色光標兩子公司獲準掛牌新三板

  藍色光標一季報淨利1.08億元 預計上半年淨利增長202%至272%

  藍色光標董事「辭職套現」?內幕交易「遮羞布」被揭

(責任編輯:DF305)

相關焦點

  • [公告]藍色光標:2018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PRWEEK》是全球公關諮詢行業最具權威的一份英文行業周刊,展現全球傳播公司的真實業績,提供關於公關行業最為可靠、最具獨立性的評估。
  • 關於「藍色光標董事長趙文權先生在2012創業家年會上發言」的聲明
    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禕總和藍色光標董事長趙文權總在創業家年會相關完整片段應是視頻中:15分18秒-16分25秒;34分30秒-39分25秒;1小時25分30秒-1小時28分18秒。以下為現場文字速記。  15分18秒-16分25秒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禕:你要堅信一點,無論你得罪了誰,無論巨頭想什麼方法,比如說砸進8千萬,讓某公關公司砸死我們,買進了很多各種各樣的角色。但是我還是相信,最後你所有能依賴的就是一件事,你敢於跟巨頭比,我比你對用戶更好,我就是不掙這些錢。
  • [上市]藍色光標(300058)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招股意向書
    五人中擔任藍色光標董事長的一方不得退出一致行動及解除協議,直至協議自動失效(五人中的四人以上退出一致行動協議自動失效)。在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情形下,《一致行動人協議》長期有效。 根據五人於2010年1月6 日籤署的《〈關於共同控制北京藍色光標品牌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並保持一致行動的協議書〉之補充協議》,約定:如任何一方違反《一致行動協議》的約定,擅自退出一致行動,應繳納 1000 萬元的違約金,五方中的其他任一 1-1-5 北京藍色光標品牌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 下半年業績承諾尚有約4.6億缺口
    據公告,哈爾濱奧瑞德2015和2016年兩年淨利潤實際完成7.35億元,據此,今年若能完成4.8億元扣非後淨利潤可完成業績承諾。值得注意的是,哈爾濱奧瑞德今年上半年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僅為2044萬元。●業績承諾主體上半年淨利潤僅2000萬奧瑞德的借殼可追溯到2014年,彼時,其通過重大資產置換、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以及股份轉讓等一系列交易,實現哈爾濱奧瑞德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爾濱奧瑞德)上市,重組完成後,哈爾濱奧瑞德成為上市公司全資子公司。上市時,奧瑞德相關方面曾出具了業績承諾。
  • 三維通信業績承諾發力過猛
    業績改善加上有如此上億利潤的募投項目馳援,三維通信看上去未來可期。 然而,從IPO至今,三維通信已經多次發行股票,整體上來看,效益並不好。過去十年,年均淨利潤6451萬元,扣非淨利潤3682萬元。2014年至2017年主要靠投資收益及營業外收入維持盈利,年均淨利潤2695萬元、年均扣非淨利潤511萬元。
  • 路透社主編Stephen Adler將退休;藍色光標預計2020年營收超400億元...
    藍色光標預計2020年營收超400億。機器人女主播全球首賣飛機。易觀發布《中國搜尋引擎市場用戶行為洞察分析2020》報告。  媒體行業動態  路透社主編Adler今年4月退休    傳播營銷行業  藍色光標預計2020年營收超400億  藍色光標發布2020年度業績預告提到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勁復甦和數字經濟的持續發力。
  • [公告]藍色光標:2018年年度審計報告
    由於收入金額重大且是藍色光標的關鍵業績指標之一,管理層在收入確認和列報時可能存在潛在錯報風險,因此我們將藍色光標收入確認識別為關鍵審計事項。 關於營業收入會計政策詳見財務報表附註三(二十六);關於營業收入詳見附註六(三十六)。
  • P2P企業正式清零,但8000多億的欠款由誰來買單?
    第二、網貸平臺出借人的資金有8000多億沒有收回 郭樹清接受央視新聞的採訪 2020年8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表示,「網貸平臺從最多時的五六千家到2020年6月底只有29家在運營,專項整治工作可能年底就會基本結束,轉入常規監管,而出借人的資金還有8000多億沒回收。」
  • 國泰君安證券:玻璃行業從緊平衡到供給缺口
    若2021年部分超白浮法實現轉產光伏組件背板,建築用浮法原片供給缺口將放大,進而持續推升浮法量價彈性,而轉產的光伏組件背板亦將顯著增厚龍頭公司業績:我們測算旗濱集團、信義玻璃即使最悲觀預期之下2021年業績仍實現同比高增,中性預測下兩者對應歸母淨利分別為39.3億元、82.7億港元,分別同增88%、49%,當前對應2021年PE均不到10X。
  • 國泰君安:玻璃行業從緊平衡到供給缺口宛若2017年水泥
    若2021年部分超白浮法實現轉產光伏組件背板,建築用浮法原片供給缺口將放大,進而持續推升浮法量價彈性,而轉產的光伏組件背板亦將顯著增厚龍頭公司業績:我們測算旗濱集團、信義玻璃即使最悲觀預期之下2021年業績仍實現同比高增,中性預測下兩者對應歸母淨利分別為39.3億元、82.7億港元,分別同增88%、49%,當前對應2021年PE均不到10X。
  • 曝皇馬拿阿扎爾換1.8億巨星,B計劃免籤,開1億籤字費
    北京時間12月1日,西班牙媒體《okdiario》發布消息稱,為順利從巴黎聖日耳曼引進姆巴佩,西甲豪門皇馬計劃讓阿扎爾加盟,不過巴黎更願意讓威尼休斯加盟,因此,兩隊仍有分歧,目前齊達內的計劃是,給阿扎爾一個再來的機會,如果比利時球星不能恢復狀態,那麼皇馬將清洗他!
  • ...浮法行業進入非產能擴張周期,供給缺口由光伏玻璃向浮法玻璃切換
    若2021年部分超白浮法實現轉產光伏組件背板,建築用浮法原片供給缺口將放大,進而持續推升浮法量價彈性,而轉產的光伏組件背板亦將顯著增厚龍頭公司業績:我們測算旗濱集團、信義玻璃即使最悲觀預期之下2021年業績仍實現同比高增,中性預測下兩者對應歸母淨利分別為39.3億元、82.7億港元,分別同增88%、49%,當前對應2021年PE均不到10X。
  • 浮法玻璃供給將現缺口
    高窯齡產線成為「滾動調控閥」:測算2016年後浮法在產產能基本維持在9億重箱上下,而當前時點,2013年前投產尚未冷修的高窯齡產線共79條總產能5.2萬噸/天,約佔當前在產產能的32%,遠超26條有效冷修線(含指標出讓及拍賣)的1.4萬噸/天的產能。
  • 【社科院報告:「十四五」期末可能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8月...
    2020-08-17 17:14:02來源:FX168 【社科院報告:「十四五」期末可能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8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聯合發布《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
  • 最新| 10大跨國藥企業績公布|賽諾菲|默沙東|藥企|業績|-健康界
    賽諾菲Q3專業護理銷售額為27.53億歐元,同比增長23.8%;普通藥品銷售額為36.08億歐元,同比下降6.4%;疫苗銷售額為20.77億歐元,同比增長13.6%;消費者健康銷售額為10.41億歐元,同比下降1.1%。
  • 513起併購重組實證:協議收購提振業績 高溢價致重組失敗
    (二)不同維度下的超額收益率特徵分析  從上市公司的首次披露日市值(簡稱市值)、企業性質、重組形式、重組目的四個方面來看,超額收益率呈現以下幾個特徵:  1、從市值因子來,重大資產重組事件後第20天表現最好的為小市值組。10億-50億元市值組的平均超額收益最高,為58.3%;其次是50億-100億元市值組,為27.74%,如圖2所示。
  • 還和籃網達成口頭協議!1.32億換1.32億,雙輸?
    威少換沃爾,用1.32億換1.32億?用一杯不是毒藥勝似毒藥的毒藥換來一杯毒性未知的真毒藥。東邪換西毒,或許火箭能多要兩三個首輪籤,但家都抄了,給你剩兩張彩票,抵什麼用呢?如果火箭真這麼飲鴆止渴,那就是「既然不能挽回登哥的心,那就加速登哥離開的迫切心情吧。」
  • 2019年中考數學趣味數學:抽屜原理與電腦算命
    用數學上的抽屜原理很容易說明它的荒謬。 抽屜原理又稱鴿籠原理或狄利克雷原理,它是數學中證明存在性的一種特殊方法。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把3個蘋果按任意的方式放入兩個抽屜中,那麼一定有一個抽屜裡放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蘋果。這是因為如果每一個抽屜裡最多放有一個蘋果,那麼兩個抽屜裡最多只放有兩個蘋果。
  • 小學奧數抽屜原理,奧數老師:教你學會構造抽屜的方法
    卓越麥斯數學小編認為,解決有關抽屜原理的問題,首先在審題時要弄清楚問題中什麼是抽屜,什麼是蘋果,如果問題比較複雜,一時在題目中沒有直接給出抽屜和蘋果,那就要依據給定的條件,自己來構造抽屜,明確蘋果。卓越麥斯數學小編結合多年的奧數課程教學實踐,給大家總結了利用抽屜原理來解決問題的三個步驟:1、構造抽屜,指出元素。2、把元素放入或者取出抽屜。
  • 星巴克全球召回70萬臺咖啡磨豆機 損失誰買單?
    值得關注的是,究竟該由誰來為這近2億元的損失買單?  170起安全隱患投訴  據了解,被召回的咖啡磨豆機是從2002年3月至2009年3月,經星巴克直營門店和特許經營門店售出的星巴克Barista品牌和Beattle’sBestCoffee品牌的刀片式咖啡磨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