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院新聞 | 周建英教授、李俊韜教授、梁浩文副教授團隊發表超大數值孔徑超構透鏡綜述論文

2021-02-25 中山大學物理學院

光學透鏡的數值孔徑是光學成像系統最重要的基本參量之一,衡量著光學系統收集光子能力的強弱。對於顯微系統,數值孔徑越大,成像光斑越小,成像細節越清晰。傳統的大數值孔徑顯微物鏡體積大、價格昂貴、結構複雜、功能單一,不利於多功能維度顯微成像的應用。而超構表面是一種具有橫向亞波長尺度的微納光學結構,可以在不到一個光學波長的薄膜結構層上實現全2π相位的精確控制,從而靈活調控光場相位、偏振和傳播模式等特性。基於該結構的平面超構光學透鏡有望在百納米厚度的微納結構上實現超大數值孔徑顯微物鏡,從而克服上述傳統光學玻璃物鏡的缺點。

物理學院及光電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周建英教授、李俊韜教授及梁浩文副教授團隊在2018年已開展了基於超大數值孔徑超構透鏡的先進成像技術研究,設計製備出可用於浸油環境的超大數值孔徑超構透鏡(Nano Letters 18 , 4460, 2018),成果入選美國光學學會光學與光子學新聞(Optics & Photonics News)的2018年度國際光學重要進展。在此基礎上,該團隊以「High performance metalenses: numerical aperture, aberrations, chromaticity, and trade-offs」為題在最新一期物理學一區期刊《Optica》上撰寫了綜述文章(Optica 6, 1461, 2019),論述了超大數值孔徑超構透鏡的發展趨勢和優缺點。該論文總結了超構透鏡領域發展的特點與近期進展;並進一步在物理上系統分析了超構透鏡中數值孔徑、球差、慧差和色差等因素的相互聯繫和制約關係,提出了一種可同時提供寬視場成像和大數值孔徑的超構透鏡相位設計思路。該綜述論文既對已有成果做出系統總結,又提出具可行性的科學展望,被《Optica》選為12月封面論文作重點報導。

相關焦點

  • 創世紀:鏡頭革命,從超構表面到超構透鏡
    研究團隊基於等離子超構表面設計製造並演示了兩個具有釐米級焦距的平面透鏡和一個角度為β= 0.5°的軸鏡。即使在高數值孔徑(NA)下也沒有單色像差,實驗結果與使用偶極模型的分析計算非常吻合。同時仿真結果也表明這種無像差設計適用於例如平面顯微鏡物鏡等高數值孔徑的透鏡。
  • 從超構表面到超構透鏡
    研究團隊基於等離子超構表面設計製造並演示了兩個具有釐米級焦距的平面透鏡和一個角度為β= 0.5°的軸鏡。即使在高數值孔徑(NA)下也沒有單色像差,實驗結果與使用偶極模型的分析計算非常吻合。同時仿真結果也表明這種無像差設計適用於例如平面顯微鏡物鏡等高數值孔徑的透鏡。
  • 中山大學王雪華團隊在自旋態按需調控的量子光源研究上取得進展
    近日,中山大學物理學院王雪華教授和團隊成員李俊韜教授、包燕軍研究員等人為克服量子點單光子輻射和其自旋態的隨機性,提出一種基於超構表面透鏡雙焦點輻射的量子點單光子源結構,該結構對位於雙焦點上的量子點和其鏡像的輻射光子能實現方向可控的準直出射,並能同時實現左右旋偏振態的按需調控。
  • 高分辨顯微成像:偏振可控多焦點超構透鏡
    技術的提出,由於其在特徵尺寸、功能集成等方面的優勢,有望能夠很好的補充傳統透鏡所不具備的功能。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金鵬教授團隊與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張寶順研究員團隊合作,為解決這個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 高分辨顯微成像:偏振可控多焦點超構透鏡
    圖2 傳統級聯光路產生偏振貝塞爾光圖源: Optics Letters 40. 23. 2015在近幾十年的光學發展中,超構表面技術的提出,由於其在特徵尺寸、功能集成等方面的優勢,有望能夠很好的補充傳統透鏡所不具備的功能。而目前對超構表面的研究與應用,也如雨後春筍一般。
  • 學術快遞⑯| 青島大學雲茂金教授指導本科生在Optics Expres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雲茂金,教授。2005年於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獲博士學位,先後在韓國仁荷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密蘇裡州立大學從事學術研究。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主要從事微納光子學、特殊光場的產生及調控方面的研究,在Nanoscale, Carbon, Optics Express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獲國家專利10餘項。
  • 【講座預告】納米超構表面光學透鏡:未來之眼——香港理工大學蔡...
    【講座預告】納米超構表面光學透鏡:未來之眼——香港理工大學蔡定平教授 2020-07-08 0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我院曾輝教授團隊在血液腫瘤權威期刊JHO發表論文
    應知名血液腫瘤期刊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JHO,醫學1區,IF=11.059)邀請,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曾輝教授團隊發表題為「Interplay between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and non-coding RNAs in cancer 」的綜述,總結了近年來在腫瘤中非編碼RNA(ncRNAs)內質網應激(ER stress)相互調控作用的研究進展,並對未來的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
  • 材料學院黃曉旭教授團隊在《Nature》上發表論文
    材料學院黃曉旭教授團隊在《Nature》上發表論文 2020-02-25 11: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虛空之美:原子層厚度超構表面光場調控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收錄於話題#超構表面9個撰稿 | 王迎威(中南大學 博士)補充 | 本篇報導來源於論文作者導讀光學超構表面通過構建等離子體或全介質的超構結構單元
  • 楊榮華教授團隊在世界頂級期刊上發表了...
    它是全球化學領域的頂級期刊,不僅如此這本雜誌的拒稿率高達90%以上,邀稿是更難得,每期綜述邀稿全球只有兩篇,楊榮華教授曾被邀稿兩次,其中一次就是這篇《In situ amplification imaging of RNA in living cells》(活細胞中RNA的原位擴增成像)  這篇綜述講了什麼?
  • 南開團隊發現人工超構材料手性旋光相變效應
    近年來,超構材料作為一種新型的人工微納結構材料,展現出眾多天然材料所不具有的、新奇的力、熱、光、聲、電、磁等特性,迅速成為研究的前沿熱點,並已經表現出極大的應用價值。同天然材料一樣,超構材料的特性同其原胞的個體特性及其空間序構所決定的相互作用密不可分。但人工超構材料可否像天然材料一樣產生相變行為,並實現特性的調控呢?
  • 東南大學顧寧教授團隊發表關於超聲協同微納氣泡增強EPR效應的綜述
    近日,東南大學顧寧教授團隊在生物醫學1區雜誌《Theranostics》(2018 IF: 8.063)上發表論文,綜述了基於超聲和微納氣泡的EPR效應及其增強策略。超聲本身所具有的機械效應、熱效應和理化效應可以提高藥物的擴散能力,促進藥物的外滲,增強血管的通透性,提高EPR效應的水平。
  • 藥學院王克威教授團隊在《Cell》子刊《iScience》發表高水平論文
    新聞網訊 藥學院王克威教授團隊化學生物學張延如課題組碩士研究生喬振同學在《Cell》子刊《iScience》期刊發表長文(article),論文題目為」Detection of Lipase Activity in Cells by a Fluorescent Probe Based on Formation
  •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團隊在《化學學會評論》發表石墨烯綜述論文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團隊在《化學學會評論》發表石墨烯綜述論文清華新聞網7月10日電 7月5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旗下的《化學學會評論》(Chemical Society Reviews)期刊上在線發表長篇綜述論文《石墨烯-表面的物理與化學》(The physics
  • 上海交大王如竹教授團隊在Joule上發表研究論文
    近日,上海交大製冷與低溫工程研究所王如竹教授團隊在Cell Press旗下期刊Joule上發表了題為「A thermal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electronic devices based on moisture sorption-desorption processes」的研究論文,提出了一種通過固體吸附劑塗層解吸過程實現電子設備強化散熱的新策略
  • 東林教師在國際Top期刊發表綜述文章
    東林教師在國際Top期刊發表綜述文章 2018-03-22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Food Chemistry在線發表嚴輝副教授和吳啟南教授團隊關於近紅外...
    近日,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資源與鑑定系、江蘇省中藥資源產業化過程協同創新中心嚴輝副教授和吳啟南教授團隊在食品學領域權威期刊《Food Chemistry》雜誌(IF 6.306,中科院1區、食品科學/應用化學1區)發表了題為「Rapid and practical qualitative
  • 深圳先進院等發表低溫甲烷氧化轉化研究進展綜述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馬明副研究員團隊與韓國延世大學Jong Hyeok Park教授團隊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Advanced Science2020, 2001946; IF:15.84)上發表題為Catalytic Oxidation of Methane to Oxygenated
  • 數值孔徑
    在數值孔徑公式中,n 代表物鏡前端透鏡到標本之間介質的折射率,而 µ或 α指的是物鏡的孔徑半角。物鏡的數值孔徑能夠反映出物鏡在固定距離內收集光信號和分辨樣品精細細節的能力。成像光通過標本以一個倒置椎體形狀進入物鏡(圖1)。光錐的縱切面顯示了孔徑角,這個值是由物鏡的焦距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