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之不去的負面想法會隱藏在大腦中的什麼地方?科學家有了新發現

2020-11-03 科技領航人

一些揮之不去的負面想法會非常有害於你的健康。有時候,我越壓制它們,反而這些負面想法反彈更為強烈。新的研究表明,這可能是因為這些不需要負面想法仍然存在於大腦某個地方所致。

這一發現表明,試圖抑制重複性的想法,作為讓我們的大腦休息(並保護我們的心理健康)可能不是最好的策略,支持經典研究最初的建議。

這項研究的作者說:「這些結果為被壓抑的思想的普及提供了新的神經證據,並揭開了大腦區域網絡的靶向,以治療侵入性思維障礙,如創傷後應激障礙。」

研究用中性的思想內容對此進行了測試。研究小組繪製了15個人的大腦活動圖,他們試圖抑制紅蘋果或綠色花椰菜的任何想法或圖像。

挑戰在於,在參與者被提示想像食物後,避免在僅僅12秒鐘的時間裡思考食物,而不是僅僅未來保持頭腦清醒而用另一個圖像替代它。

在完成這一系列任務後,八人報告說,他們已經成功地抑制了水果或蔬菜的任何想法或圖像,但他們的大腦掃描表明並非如此。

一種叫做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技術,可以檢測血流的變化,一直在測量他們的大腦活動。然後,利用計算機算法對大腦活動模式的差異進行了調整,以檢測與水果或蔬菜思想相對應的大腦活動模式的差異,以分析數據。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認知神經學家羅傑·柯尼希-羅伯特(Roger Koenig-Robert)說:「使用這種算法,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在想像什麼,即使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掃描顯示,自願思考這兩種成分激活了參與者的左側大腦,而當參與者試圖抑制這種想法時,右側大腦會啟動。

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的認知神經科學家喬爾·皮爾森(JoelPearson)說:「我們能夠找到思想的視覺表現——即使參與者相信他們成功地將圖像從頭腦中消除。」

"視覺皮層——大腦中負責心理圖像的部分——似乎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產生思想,"他補充道。「這表明,即使我們試圖阻止它們,心理圖像也可以形成。」

具體來說,視覺圖像一樣表現他們的食性思想,在側腹皮層,大腦中識別物體的部分。

"這些結果表明,被壓制的思想內容隱藏在意識中,似乎不知情,這提供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為什麼思想壓制是如此無效,"作者在他們的論文中總結道。

但"思想抑制"意味著避免思考一個項目,而不是用另一個項目代替它或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研究人員不能絕對肯定他們的15名參與者沒有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用其他的想法,以避免想到蘋果和花椰菜。

今後需要有更多人參與的研究;同樣,當人們試圖用另一種思維代替一種想法,而不是試圖完全抑制一個令人煩惱的想法時,其他實驗也測試大腦中發生了什麼。

​2019年發表的同一組先前的研究表明,思想替代比抑制思想控制更有效。

當然,躺在大腦掃描儀裡思考水果和蔬菜,與日常生活的憂慮、或因心理健康問題而出現的思維模式有點不同。

但是,這些發現是在更好地理解我們的思想方面邁出的一步,並且讓他們欣慰地知道為什麼控制不必要的想法如此困難。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人類大腦中的一個新區域 擁有獨特功能
    Michio Kaku 將大腦稱作「宇宙中已知最複雜的物體」。即便已有大量的研究,科學家們還是不時有新發現。經過對人類及其它哺乳動物大腦持續數十年的深入研究,發表過不少期刊文章(以及出版了大量主題書籍)的 George Paxinos 教授,再一次宣布了他的新發現。
  • 科學家找到大腦中抑制胡思亂想的物質
    有時我們會在腦海中浮現一些揮之不去的「負能量」念頭——不愉快的記憶、想像或擔憂。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這種想法可能被「收回」,使我們重新思考它。劍橋大學的Michael Anderson教授解釋道:「控制思想的能力對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
  • 思維如何影響大腦?如何避免長時間陷入負面情緒中「難以自拔」
    大腦無時無刻不在產生思維,我們的腦袋裡一直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充斥著,有的人覺得「我很失敗,我連減肥都做不到」「我壓力太大了,我必須吃點東西」「我的睡眠就是糟糕透了,根本沒有辦法好好睡覺」「我已經老了,所以記性變差很正常」。
  • 愛因斯坦大腦的九種奧秘,在他的大腦裡究竟隱藏了什麼?
    五十年來,科學家發現了隱藏的秘密了嗎?愛因斯坦那顆不平凡的大腦究竟隱藏了什麼1955年,4月18日,凌晨。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醫院。一位老人在病床上發出異樣的聲音,守夜的護士艾伯塔連忙走來探視。老人喃喃地說著她無法聽懂的語言。兩聲沉重的喘息後,他靜靜地去世了。
  • 科學家發現人腦中的「隱藏區域」 為人類所獨有或與精細運動相關
    科學家發現人腦中的「隱藏區域」 為人類所獨有或與精細運動相關  Winnie Lee • 2018-11-26 09:46:46 來源:前瞻網 E1382G0
  • 科學家發現大腦隱藏模式,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天才」
    然而,當愛因斯坦的兒子漢斯於4月20日翻開《紐約時報》的頭版後,發現頭條上一則研究新聞赫然在列,而這篇文章的標題是《在愛因斯坦的大腦中尋找線索》,上面明確寫著:  「對愛因斯坦的大腦研究,我們將用上最新方法,目的是解決一個最大的謎團那就是,天才的秘密。
  • Nature:發現一種新類型的中間神經元僅存在於靈長類動物大腦中
    2020年10月9日訊/生物谷BIOON/---精神分裂症和自閉症等神經精神疾病是大腦化學物、環境和遺傳學之間的複雜相互作用的結果,需要仔細研究才能了解它們的根源。科學家們傳統上依靠從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身上提取的樣本來研究這些疾病是如何產生的。但是,一個問題一直揮之不去:這些受試對象的大腦是否與人類足夠相似,從而產生有用的新見解?
  • 當人有自殺想法時,為何大腦不去阻止?看看科學家怎麼說
    自殺是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有些人總是會因為想不通一些事情或者被逼無奈,便萌生了自殺的想法。有一個神奇的現象,每當我們要受到傷害的時候,大腦會優先的保護自己,那麼為什麼人類有自殺想法的時候,大腦不會去阻止呢?
  • 愛因斯坦的大腦,與常人的相比,會有什麼不同呢?
    而在愛因斯坦所有的遺產中,除了那些震驚世界的理論和公式,最珍貴的就是他的大腦了。對於這樣一位無法估量其科學成就的偉人,我們都一直滿心好奇,他的大腦和一般人的大腦相比有什麼不同呢?是否聰明人有一個異於常人的大腦呢?愛因斯坦去世後,他的大腦就被病理學家哈維帶回家進行研究,希望能夠找到這個「超強大腦」和平凡人大腦的區別。
  • 地下或有新世界,科學家發現一條隱藏河流,比珠峰高100倍的山峰
    根據《科學報告》雜誌上,科學家們最近在澳大利亞地表之下又有一個新的發現,那就是發現了一條巨大的「河流」,是隱藏在澳大利亞海岸附近的海底大河。「地下新世界」,暫時也不能給予說明,畢竟研究發現,該河流隨著季節性的改變還是存在的,同時河流本身也只是相當於一個通道。
  • 科學家在哺乳動物大腦中發現「第三隻眼睛」,它到底有什麼作用?
    引言:很多人會認為,三隻眼的生物只在神話或者志怪小說中出現,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其實不然,如今大多數爬行動物都具有第三隻眼睛——「松果體眼」。曾經有法國的科學家在哺乳動物的大腦中發現了松果腺,並且通過對比認為它有可能就是退化的松果體眼。
  • 2019年十項重要的大腦研究:腦脊液可清除有毒蛋白質
    科學家發現,大腦有一種奇怪的能力,可以保護自己不受死亡的影響;孤獨的南極探險會讓大腦萎縮,等等。下面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今年這些關於大腦的偉大發現吧。 憤怒的夢 人們在睡覺的時候會經歷很多情緒,甚至是憤怒。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大腦活動發現,可以通過大腦額葉的腦波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做了憤怒的夢。額葉是幫助控制情緒表達和解決問題的區域。
  • 科學家提出量子大腦,能否為人類解答大腦的奧秘?
    人類的大腦一直隱藏著很多未解之謎,人類科學家從很多方面來了解過大腦,甚至運用了量子力學的成果去試著發現大腦的秘密。大腦是否應用了量子力學?從某個層面上來說,答案是肯定的。 大腦由原子組成,原子當然要遵循量子物理的規律。
  • ​非負面思考的力量
    )與史蒂夫·霍朗(Steve Honllon)研究抑鬱症患者的自主想法,特別是這些想法在患者被治療之後有何改變。他們發現,當比較患有抑鬱症者和未患抑鬱症成人的內在對話,甚至是比較患有抑鬱症者在治療前、後的想法,可以區分出不同群體的因素,並非正面思考的頻率,這一點違反了當時流行的「正面思考的力量」這種說法。
  • 愛因斯坦不平凡的大腦隱藏了什麼秘密?
    剩下的組織被包裹在透明的火棉膠裡,懸浮在充滿甲醛固定液的大玻璃瓶中,靜默在哈維家的地下室或辦公室的紙板盒裡。在最初的三十年間,除了偶爾被科學家宣布無論是大體形態還是神經細胞的數量都「與普通人的大腦沒有什麼區別」以外,這些獨一無二的神經組織,沒引爆任何科學發現。甚至,其間唯一的新聞轟動,只來自於愛因斯坦本身的名氣。
  • 科學家發現大腦新秘密:思考會消耗更多熱量
    儘管大腦重量僅佔全部體重的2%,但大腦「貪吃」葡萄糖的習慣使其成為了全身耗能最大的器官。飢餓的大腦除了人類之外,其它動物也具有這一特徵。研究發現,小樹鼬、小狨猴等超小型哺乳動物也會像人類一樣,將全身的大部分能量分配給大腦。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儘管大腦並不重,但相對於其它身體部位而言體積較大。
  • 減少負面情緒,控制大腦的腥風血雨
    我們都知道,颶風有難以置信的破壞性,颶風的目的是從地球赤道向南北極傳輸多餘的熱量。地球越熱,就需要越多和越大的颶風來傳輸所有多餘的熱量。(保護生態環境,讓地球溫度不再持續上升是每個人的責任)我們可以將海洋中的颶風和我們大腦的「腥風血雨」做一個比較。
  • 人類進化沒有停,科學家或發現一個隱藏很好的新器官,是什麼?
    ,這還是人類「此前未知」的器官,隱藏很好。所以說這到底是人類進化出來的,還是以前沒有發現的,這引發了大家的熱議,按照道理說,人類對身體研究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居然如今還能找到可能存在的「新器官」,真的是意外。
  • 新研究發現大腦中的性別差異:這意味著什麼?
    神經科學中性別差異的研究引發了許多爭議,相關的結論往往被誤用   在近期一項新研究中,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將解剖學與性染色體聯繫了起來,該結果可能會為精神疾病的研究提供新的線索。然而,這又是一個十分敏感的話題,相關的結論很容易被誤用。
  • 科學家發現大腦產生的一種胺基酸在預防癲癇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科學家發現大腦產生的一種胺基酸在預防癲癇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來自佛羅裡達州立大學醫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大腦產生的一種胺基酸在預防癲癇發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