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形成條件,質量因素與環境因素?銀河系的下次超新星爆發可能在哪裡?
圖解:星雲NGC 6357 與其中的星團Pismis 24。圖源:Forbes
在宇宙中,有很多種現象可以造成超新星的誕生,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就是質量非常大的恆星燃料耗盡導致內部塌縮從而引發劇烈的超新星爆炸。
圖解:星雲NGC 6357的紅外線影像。圖源:Forbes
這些大質量的恆星,質量通常在8至20個太陽質量左右或者更高,它們是宇宙中顏色最藍,溫度最高,壽命最短的天體,目前我們只在年輕的恆星誕生區域發現過它們的存在。
圖解:星團 Pimis24 與星雲NGC 6357的可見光影像。圖源:Forbes
滿足以上條件的一個區域就是巨大的星雲NGC 6357,其放散著各種波長的電磁波。
圖解:星雲NGC 6357的X光(藍色)與紅外線(紅色與綠色)混合影像。圖中亮橙色點標誌了新原恆星最高密度的區域。。圖源:Forbes
紅外線影像中亮色區域向代表了被新恆星所加熱的氣體,圖中較深色的區域則是強大紫外線造成氣體的電離與蒸發而導致的。
圖解:星雲NGC 6357也同時被為『戰爭與和平星雲』。圖源:Forbes
中性的氣體也會反射可見光,我們可以看到其碎片化的絲狀結構。
圖解:星雲NGC 6357中的氣體在可見光的影像。圖源:Forbes
一個擁有800顆年輕恆星的星團Pisimis 24坐落在這個星雲的東南邊,而在星雲內部,也有無數的原恆星正在成長中。
圖解:星雲NGC 6357內新的恆星不斷地形成。圖源:Forbes
星團 Pismis 24 是造成星雲電離的主要原因,Pismis 24 中至少有9顆O型恆星,每一顆的質量都比太陽要大20倍以上,導致了它們生命的終結都將會是II類超新星。
圖解:星團Pimis 24中蘊含著數百個恆星。圖源:Forbes
其中就包括 Pismis 24-1,最初被認為擁有300倍太陽質量,而後來被發現Pismis 24-1 中其實有著四顆以上的恆星。
拓展閱讀:超新星
超新星,英文『Supernova』,縮寫『SN』或者『SNe』。超新星是某些恆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時經歷的一種劇烈爆炸或者是一顆白矮星經歷熱失控之後的爆炸。造成超新星爆炸的天體被稱作祖恆星,或是塌縮成中子星或黑洞,或者完全被毀滅。超新星爆炸極其明亮,過程中所發射的電磁輻射經常能夠照亮其所在的整個星系,並可能持續幾周至幾個月甚至幾年才會逐漸衰減。
超新星比新星所釋放的能量更為巨大。新星的英文名稱為』nova』在拉丁語中是「新」的意思,這表示它在天穹上看上去像是一顆新出現的亮星(其實原本即已存在,因其亮度增加而被誤認為是新出現的);超新星的『super-』是為了將超新星和一般的新星區分開來,也表示超新星具有更高的亮度。超新星這個名詞是沃爾特·巴德和弗裡茨·茲威基在1931年創造的。
相關知識
超新星是某些恆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時經歷的一種劇烈爆炸。這種爆炸都極其明亮,過程中所突發的電磁輻射經常能夠照亮其所在的整個星系,並可能持續幾周至幾個月甚至幾年才會逐漸衰減。而在此期間,一顆超新星所釋放的輻射能量可以與太陽在其一生中輻射能量的總和相當。恆星通過爆炸可以將其大部分甚至幾乎所有物質以高至十分之一光速的速度向外拋散,並向周圍的星際物質輻射激波。這種激波會導致一個由膨脹的氣體和塵埃構成的殼狀結構形成,這被稱作超新星遺蹟。超新星是星系引力波潛在的強大來源。初級宇宙射線中來自超新星的佔了很大的比例。
作者: Starts With A Bang
FY: 神靈之踹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