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超新星」在銀河系中炸飛了白矮星

2020-08-19 流芳科學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一個奇怪的白矮星在銀河系中hurt繞,可能是「部分超新星」的倖存者。白矮星是地球大小酷而暗淡的死亡恆星核心,它們在中等大小的恆星耗盡燃料並脫落外層後被留下。有一天,我們的太陽將變成白矮星,銀河系中超過90%的恆星也將變成白矮星。

  • 超新星噴射出的物質起初將非常迅速地膨脹,但隨後逐漸減速,形成了熾熱的發光氣體的複雜巨型氣泡。最終,爆炸的白矮星燒焦的殘骸將超過這些氣態層,並加速其穿越銀河的過程。圖片:©Mark Garlick /華威大學

先前的研究發現,白矮星通常具有分層排列的內部結構。它們的核心主要是碳和氧,通常被一層氦氣然後一層氫包圍。檢查白矮星的天文學家通常只會看到氫,只有氦,有時還會看到氦和碳的混合物。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將白矮星SDSS J1240 + 6710歸零,距地球約1,430光年。在2015年被發現,先前的工作發現這顆白矮星的大氣異常,似乎既沒有氫也沒有氦,而是由氧氣,氖氣,鎂和矽的怪異混合物組成。

這項新研究的研究人員使用哈勃太空望遠鏡仔細觀察了白矮星,並確定了物體大氣中的碳,鈉和鋁。他們說,這種混合使白矮星與之前已知的其他矮星區別開來。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還發現,白矮星以每小時約560,000英裡(每小時900,000公裡)的速度與銀河系的旋轉方向相反。此外,它對白矮星的質量特別低-僅佔我們太陽質量的40%。

研究的主要作者,英國沃裡克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鮑裡斯·甘西克(BorisGänsicke)表示:「當我們發現這隻異常的白矮星質量非常輕且移動迅速時,確實激發了我對過去發生的事情的好奇心。」 有什麼可能解釋關於這個白矮星的所有這些奇怪的細節?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認為,熱核爆炸並沒有完全摧毀白矮星,而是「部分超新星」爆炸了整個銀河系中剩餘的物體。

超新星是宇宙中最強大的恆星爆炸,其亮度足以使整個星系瞬間發光。當白矮星從同伴恆星虹吸掉過多的物質而死亡時,它們就會發生。被盜物產生的所有額外重量擠壓了白矮星的核心,這推動了核心的溫度和密度高到足以引發熱核連鎖反應,從而爆炸性地消滅了白矮星。

就SDSS J1240 + 6710而言,科學家注意到白矮星大氣中所見的元素可能全部是由超新星的最初熱核反應產生的。但是,顯然沒有所謂的鐵元素-鐵,鎳,鉻和錳。 這些較重的元素通常是由較輕的元素烹製而成,並且在白矮星中不存在,這表明它只是通過超新星的一部分,未能達到鍛造鐵族元素所需的高溫和密度。

甘西克說:「這就是使這顆白矮星與眾不同的地方-它確實經歷了核燃燒,但是在它被鐵化之前就停止了。」 「當它發生超新星事件時,可能只是短暫的,也許是幾個小時。」

研究人員建議,SDSS J1240 + 6710與通常經歷熱核超新星的白矮星相比要小。這樣,僅可能發生了微型超新星,即Iax型,即部分超新星,其強度足以遺留大部分白矮星。

「過去,研究人員曾以為熱核超新星會完全摧毀白矮星,但在過去的10或15年中,科學家發現可能發生部分超新星,從而使白矮星的一部分留下來燃燒。並燒焦了。」甘西克說。「爆炸的力量不足以完全破壞恆星。」爆炸將使SDSS J1240 + 6710與其同伴一起爆炸,將物質從小白矮星上撕下,並以其繞夥伴旋轉的速度向深空投擲。這種情況將有助於解釋白矮星的速度,微弱的大小和奇異的氣氛。

根據SDSS J1240 + 6710的質量和溫度,科學家估計這部分超新星發生在大約4000萬年前。關於白矮星的同伴,目前還不清楚,但研究人員認為它可能像SDSS J1240 + 6710一樣是白矮星。

  • 蓋亞號太空飛行器捕獲的銀河系。圖片:©euronews)

先前對熱核超新星起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較大的白矮星上。現在,這項新的研究表明較小的白矮星會經歷類似的爆炸,因此未來的模型可以探索這些爆發及其後續殘餘物的外觀,甘斯基說。

「由於蓋亞航天任務能夠識別出50,000多名白矮星候選者,我們可以檢查這些白矮星,以更好地了解在這些類型的部分超新星期間會發生什麼,例如燃燒的產物是什麼」,甘西克說。「希望我們能夠識別出幾十個類似的系統。我們可以開始從一個怪異的異常點發展到一小類系統。」

  • 歐洲航天局蓋亞太空飛行器在銀河系中繪製恆星的藝術家概念。研究人員發現,如果蓋亞繼續執行10年的任務,它可能會發現7萬顆系外行星。(圖片來源:ESA / ATG medialab / ESO / S。Brunier)

未來的研究還可以探索天文學家是否已經檢測到甘恩西克及其同事的短暫暗光,並懷疑與這種奇怪的白矮星有關。甘西克說:「很有趣的是,他們是否能夠找到這些非常短暫的超新星般的事件,這些事件可能直到現在才被取消,因為它們看上去並不像超新星。」 「由於它們太短了,抓住其中一個的機會非常渺茫,而且幾乎沒有時間跟進這種檢測是否真實。但是原則上,表明這些事件是真實的數據存在於某個地方。」科學家在7月15日的《皇家天文學會月刊》在線上詳細介紹了他們的發現。

研究/來自:SPACE

參考文獻:百度百科、科學與天文學、《皇家天文學會月刊》

本文參加,內容為作者原創。

這裡是,歡迎關注轉發收藏,每日看科學知識!

相關焦點

  • 熱核超新星,雙星系統的兩顆恆星被炸飛,正穿越銀河系
    沃裡克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的一項新研究顯示,一顆正在爆炸的白矮星與另一顆恆星「部分超新星」一起爆炸出軌道,現在正穿越銀河系。它揭示了這顆恆星很可能是一顆在超新星爆炸中倖存下來的雙星,這顆恆星和它的伴星以相反的方向飛過銀河系。在這些超大恆星死亡並脫落它們的外層之後,白矮星是紅巨星的剩餘核心,在數十億年的時間裡一直在冷卻。大多數白矮星的大氣層幾乎全部由氫或氦組成,偶爾有證據表明從恆星的核中發現了碳或氧。
  • 科學家發現一顆白矮星以不可思議的速度飛越銀河系
    這顆白矮星被認為已經部分爆炸,使恆星的剩餘物質以難以置信的速度飛行。這顆恆星的速度估計在每小時56萬英裡左右。天文學家認為. 事實上,這顆白矮星似乎經歷了一次 「部分超新星」事件,這導致它被猛烈地拋向我們的銀河系。
  • 白矮星為何會發生爆炸成超新星?或因吞噬巨星伴侶
    科技日報北京8月20日電 (記者房琳琳)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9日報導,一個國際空間科學家團隊發現了他們認為是雙星系統爆炸產生超新星後的殘留物的證據——一種白矮星「碎片」,該「碎片」正在借熱核爆炸的力量在宇宙中移動,就像一個在銀河系流浪的小型星體。
  • 從未見過這樣的白矮星,大氣層幾乎是純氧,還在銀河系中逆行
    從被發現的那天起,Dox就成為了白矮星中的奇葩。在其他所有恆星都順著銀河系自轉的方向進行公轉的時候,Dox竟然獨自逆行,而且是高速逆行。其速度達到了250公裡/秒(155英裡/秒),和太陽系繞銀河系中心公轉的速度相同。如果你以為它的詭異之處僅限於此,那就大錯特錯了。它真正與眾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它的化學元素。我們知道,白矮星是低質量恆星死亡後留下的殘骸。
  • 但超新星可以,白矮星選擇把自己撐死
    三、能被自身地震所部分毀滅和徹底毀滅的案例1、有一種天體的可以被自身的「地震」部分毀滅!2、將自身徹底摧毀的白矮星「地震」這可能是宇宙中唯一能將自身摧毀的天體了,因為在這種天體的爆發過程中會將自身完全炸散,中心不會遺留任何大質量物質,這種天文現象就是Ia型超新星爆發!
  • 天文學家發現新超新星類型:能在銀河系「超速」行進
    據外媒報導,天文學家稱,他們可能發現了一種新型超新星爆炸,它能使一顆白矮星以每小時56萬英裡的速度穿過銀河系。科學家們認為,一對恆星在經歷了部分超新星爆炸後倖存了下來,並很有可能在這一過程中在銀河系中向不同的方向爆炸。
  • 發現一顆超大質量白矮星,就在銀河系中,距離地球才150光年!
    在距離地球約150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一顆不同尋常的超大質量白矮星,其大氣成分前所未見,這是首次以其大氣成分為線索識別出合併後的白矮星這一發現發表在《自然天文學》期刊上,可能會對我們銀河系中大質量白矮星的演化和超新星的數量提出新問題。
  • 白矮星與巨核或超巨核合併是所有超亮超新星產生的方式嗎?
    所有超新星都被認為是由這兩種機制中的一種產生的,唯一的區別取決於哪些元素存在,哪些元素不存在,哪些元素曾經存在,但後來在過去的某個時刻從恆星中剝離。圖註:製造Ia型超新星的兩種不同方法:吸積方案(L)和合併方案(R)。如果沒有一個雙星伴星,我們的太陽永遠不可能通過吸積物質而成為超新星,但我們可能會與銀河系中的另一顆白矮星合併,這終究會導致我們在Ia型超新星爆炸中恢復活力。
  • 太陽的前世是超新星,後世是白矮星,那麼會一直是白矮星不變?
    1、來自於宇宙大爆炸時的早期氣體元素;2、來自於上一代恆星的超新星爆發後的星雲;但我們幾乎可以肯定的認為,整個太陽系形成於上一代恆星超新星爆發後的星雲殘骸!3、鐵元素後的比例元素極高,這種元素只有在超新星和中子星合併中才能形成因此我們認為太陽的前世至少是一顆能形成中子星的超級恆星,並且在一詞超新星爆發中結束了自身的生命,這些擴散的星雲塵埃在某個時間段內又重新形成了太陽和太陽系其他天體!
  • 白矮星揭示了宇宙中碳起源
    對白矮星的新分析支持了它們作為碳的關鍵來源的角色,碳是銀河系和其他星系中所有生命的關鍵元素。大約90%的恆星以白矮星的形式結束它們的生命,白矮星是一種非常密集的恆星殘餘物,在數十億年的時間裡逐漸變冷變暗。然而,在它們崩潰前的最後幾次呼吸中,這些恆星留下了一個重要的遺產,它們通過富含化學元素的恆星風將它們的灰燼擴散到周圍的空間,這些化學元素包括碳,是在恆星死亡前的最後階段在恆星內部深處新合成的。
  • 超新星:宇宙中的能量之星
    超新星爆炸會把恆星的外層拋開,令周圍的空間充滿了氫、氦及其他元素,這些塵埃和氣體最終會組成星際雲。爆炸所產生的衝擊波也會壓縮附近的星際雲,引致恆星的產生。爆炸的衝擊波會衝擊四周,留下一個超新星遺蹟。蟹狀星雲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子。超新星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十分罕見,大約每世紀發生2-3次。
  • 白矮星是死亡恆星殘骸,然而伴星卻能給它新生,但最後它會全炸光
    恆星如果變成了白矮星,之後大都會向著黑矮星轉變,這個時間通常要長達200億年,之後就是它徹底的死亡。但是有一種情況卻可以使白矮星活過來,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光發熱之後,以一場灰飛煙滅的大爆炸化作宇宙間的星雲。
  • 白矮星研究揭示了對宇宙中碳起源的新見解
    據外媒報導,一個新的理論可以解釋關於銀河系和其他星系如何創建的最大謎團之一,探索白矮星在創造宇宙的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碳不僅是星系形成的工具,也是生命的工具,然而它在銀河系中的起源仍不清楚。碳原子是由恆星產生的,是氦氣進行聚變過程的產物。但它究竟是如何從那裡進入星系的,一直存在爭議。
  • 超新星遺蹟400年未減速
    克卜勒超新星遺蹟距離地球約20000光年,是我們銀河系中一處重要的「遺址」。1604年初,不少天文學家親眼目睹了一顆恆星的爆炸,其中也包括著名的約翰內斯·克卜勒(Johannes Kepler)。
  • 超新星爆發:銀河系千億顆恆星的總亮度,竟然趕不上它這一顆?
    也就是說當恆星在從紅巨星演化成白矮星的過程中,有2種情況發生。一、中低質量的恆星演化成白矮星時的質量小於錢德拉塞卡極限(1.44倍太陽質量)時,那麼這個演化過程會較為溫和,恆星的核心坍縮,中心溫度升高,從而使氫聚變成碳,最終當氫基本都聚變成碳後,恆星外層將被剝離,形成星雲,剩下的核心就是白矮星。
  • 20年內5次超新星爆發!這個星系厲害了
    當恆星耗盡燃料、經歷引力坍縮時,恆星的外層會被巨大的爆炸吹飛,從數十億光年之外都能看到。NASA自幾十年前就開始對銀河系之外的星系進行監測,並發現了大量的超新星現象。在過去的20年中,哈勃空間望遠鏡一直在監視NGC5468——一個位於室女座、距我們約1億3000萬光年的中間旋渦星系。這20年間,NGC5468共經歷了5次超新星爆發。
  • 哈勃太空望遠鏡在這一年中觀看驚嘆的超新星衰落
    數千萬年前,一顆恆星的屍體從鄰居那裡偷走了太多的氣體,爆炸了,成為宇宙中的燈塔,整個一年都消失了。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影像顯示了位於名為NGC 2525的星系中左側的明亮超新星當哈勃觀察時,超新星在一年中逐漸消失。 (圖片來源:NASA,ESA和A. Riess(STScI / JHU)和SH0ES團隊)「哈勃太空望遠鏡在衰落的榮耀中捕捉到了這顆超新星,沒有任何地球上的焰火表演可以與之競爭。」
  • 從眾多白矮星中脫穎而出的WDJ0551+4135,它有何獨特之處呢?
    這項研究題為:「一顆具有碳氫混合大氣層的超大質量白矮星,可能是融合後的殘餘物」。它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在一顆恆星演化為白矮星之前,它會經歷一個紅巨星階段。如果這個紅巨星沒有足夠的質量來融合碳,那麼碳和氧將會在恆星的中心大量聚集。當這顆恆星脫落它的外層,它最終僅剩的殘餘部分就是白矮星。
  • 這顆白矮星將在2083年爆炸成為超新星!
    它屬於一類被稱為激變變量(CVs)的恆星,即一顆普通的恆星圍繞著一顆白矮星運行,而繞軌道運行的恆星是主恆星,次恆星是傳質恆星。在這個系統中,如果兩顆恆星靠得足夠近,會導致白矮星的引力扭曲了第二顆恆星。而來自第二顆恆星的物質,或稱供體恆星,將被吸進白矮星周圍的吸積環。當吸積盤落入白矮星時,它釋放出強烈的紫外線和x射線能量。
  • 這是宇宙中最壯麗的景色,現在我們就來了解它——超新星
    超新星的工作原理(在這張圖片中,白矮星強大的引力從附近的恆星中吸出物質。如果白矮星變得太大,無法支撐自己的重量,它就會自行坍塌,然後在超新星中爆炸)我們出生,然後成長,最後死亡。當沒有任何東西可供它消耗時,它將自行坍縮崩潰,然後在敲響的喪鐘聲中向外爆炸,使其他巨大的恆星(有時甚至是整個星系)在數天,數周甚至數月內都顯得黯然失色 【資料來源: 萊蒙尼克(Lemonick)】。據統計,在銀河系大小的星系中,超新星爆炸每50年左右就會爆發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