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核超新星,雙星系統的兩顆恆星被炸飛,正穿越銀河系

2020-07-15 科技領航人

沃裡克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的一項新研究顯示,一顆正在爆炸的白矮星與另一顆恆星「部分超新星」一起爆炸出軌道,現在正穿越銀河系。

熱核超新星,雙星系統的兩顆恆星被炸飛,正穿越銀河系

在皇家天文學會的月度通知中報導了這項研究,該研究由勒沃胡姆信託和科學技術設施委員會(STFC)資助,分析了先前被發現具有異常大氣成分的白矮星。它揭示了這顆恆星很可能是一顆在超新星爆炸中倖存下來的雙星,這顆恆星和它的伴星以相反的方向飛過銀河系。

在這些超大恆星死亡並脫落它們的外層之後,白矮星是紅巨星的剩餘核心,在數十億年的時間裡一直在冷卻。大多數白矮星的大氣層幾乎全部由氫或氦組成,偶爾有證據表明從恆星的核中發現了碳或氧。

熱核超新星,雙星系統的兩顆恆星被炸飛,正穿越銀河系

這顆名為SDSS J1240 + 6710的恆星於2015年被發現,它似乎既不含氫也不含氦,由氧、氖、鎂和矽的不尋常混合物組成。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科學家們還確定了恆星大氣中含有碳、鈉和鋁,所有這些都是在超新星的第一次熱核反應中產生的。

但是,顯然沒有檢查到鐵、鎳、鉻和錳元素的「鐵族」。這些較重的元素通常是由較輕的元素「烹製」而成,構成了熱核超新星的基本特徵。SDSSJ1240 + 6710中缺少鐵族元素,表明該恆星僅在核燃燒消失之前經歷了部分超新星飛行。

熱核超新星,雙星系統的兩顆恆星被炸飛,正穿越銀河系

科學家能夠測量白矮星的速度,發現它以每小時90萬公裡的速度行進。對於白矮星,它的質量也特別低,僅為我們太陽質量的40%,這與部分超新星的質量損失是一致的。

華威大學物理系的主要作者鮑裡斯·蓋恩西克教授說:「這顆恆星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具有白矮星的所有關鍵特徵,但它具有如此高的速度和異常的豐度,當與之結合時毫無意義。它的低質量,它的化學成分是核燃燒的證據,質量低,速度快:所有這些事實都表明它一定來自某種緊密的雙星體系,並且必須經過熱核超新星,這是一種超新星,但我們以前從未見過這種熱核爆炸。」

熱核超新星,雙星系統的兩顆恆星被炸飛,正穿越銀河系

科學家認為,當超新星突然拋出其大部分質量時,超新星便與其夥伴恆星一起破壞了白矮星的軌道。兩顆星都將以一種彈弓的方式以相反的速度沿其軌道速度被帶走。這就是為什麼被恆星具有高速的原因。

蓋恩西克教授補充說:「如果它是一個緊密的雙星分子,並且經歷了熱核超新星,會拋射出大量的質量,那麼就有條件產生一個低質量的白矮星,並使它以軌道速度飛走。」

熱核超新星,雙星系統的兩顆恆星被炸飛,正穿越銀河系

研究最深入的熱核超新星是「 Ia型」,它導致了暗能量的發現,現在通常用於繪製宇宙結構圖。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熱核超新星可以在非常不同的條件下發生。

SDSSJ1240 + 6710可能是尚未被「發現」的超新星的倖存者。如果沒有放射性鎳為Ia型超新星的持久餘輝提供動力,那麼使SDSS1240 + 6710爆炸穿過我們銀河系的爆炸本來就是一陣短暫的閃光,很難發現。

蓋恩西克教授補充說:「熱核超新星的研究是一個廣闊的領域,要在其他星系中尋找超新星有大量的觀測工作。困難在於當恆星爆炸時您會看到恆星,但是很難知道恆星的性質。現在我們發現,有不同類型的白矮星可以在不同條件下倖存於超新星,並利用它們的成分、質量和速度,可以弄清楚它們經歷了什麼類型的超新星。在銀河系中研究超新星的倖存者,將有助於我們了解在其他星系中正在消失的無數超新星。」

熱核超新星,雙星系統的兩顆恆星被炸飛,正穿越銀河系

​巴西南裡奧格蘭德聯邦大學的S.O.克卜勒教授說:「這樣一顆低質量的白矮星通過碳燃燒的事實證明了雙星進化相互作用的影響及其對宇宙化學演化的影響。」

西班牙加泰隆尼亞政治大學的羅伯託·拉迪(Roberto Raddi)博士進行了運動學分析,他說:「同樣,非常精確的蓋亞天體測量和光譜分析之間的協同作用有助於限制一個獨特的白矮星的驚人特性,白矮星可能形成於熱核超新星中,並因爆炸而以高速噴射。」

相關焦點

  • 「部分超新星」在銀河系中炸飛了白矮星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一個奇怪的白矮星在銀河系中hurt繞,可能是「部分超新星」的倖存者。白矮星是地球大小酷而暗淡的死亡恆星核心,它們在中等大小的恆星耗盡燃料並脫落外層後被留下。有一天,我們的太陽將變成白矮星,銀河系中超過90%的恆星也將變成白矮星。
  • 710光年外兩顆恆星在廝殺,奇特雙星系統,其中一顆邊吞噬邊變身
    710光年外兩顆恆星在廝殺,奇特雙星系統,其中一顆邊吞噬邊變身雙星系統是由兩顆恆星組成的天體系統。與其他恆星相比,它看起來非常接近。聯星是一個恆星系統,是指其中兩顆恆星圍繞一個共同的質量中心運行。雙星可以被視為聯星的同義詞,但一般來說,雙星可以是聯星,也可以是沒有物理聯繫但從地球上看是在一起的光學雙星。雙星體系是天體物理學中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對研究不同天體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意義。距離我們大約710光年,變星由圍繞一個共同質量中心運動的低溫紅巨星和高溫緻密白矮星組成。罕見的恆星打架!710光年外兩顆恆星廝殺,科學家們直接拍到了,太震撼。
  • 科學家觀測到神秘恆星爆炸:爆炸過程似乎被中斷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7月16日報導,距離地球很遙遠的一對緊密的恆星發生了劇烈的碰撞,兩顆恆星以每天數百萬英裡的速度飛向宇宙的兩端。2015年,天文學家發現其中一顆恆星(名為SDSS J1240+6710)正在穿越銀河系。這顆恆星的亮度和構成表明其是一顆白矮星。但是,這顆速逃星的大氣層似乎有些不同。
  • 科學家觀測到神秘恆星爆炸:爆炸過程似乎被中斷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7月16日報導,距離地球很遙遠的一對緊密的恆星發生了劇烈的碰撞,兩顆恆星以每天數百萬英裡的速度飛向宇宙的兩端。2015年,天文學家發現其中一顆恆星(名為SDSS J1240+6710)正在穿越銀河系。這顆恆星的亮度和構成表明其是一顆白矮星。但是,這顆速逃星的大氣層似乎有些不同。
  • 在銀河系的深處,兩顆隱匿的恆星正在扭曲時空
    兩顆看不見的恆星,憑藉其強大的引力場正在扭曲銀河系深處的時空這兩顆星體正將他們彼此間的空間轉變為宇宙放大鏡的一部分目前,《天文與天體物理》期刊在1月21 日發布的一項研究表明這顆名為蓋亞16耶(Gaial16 aye)的古怪恆星並未有任何異常的表現。研究人員道,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對起幹涉作用的雙星(兩顆恆星圍繞著共同的引力中心運動)似乎正在蓋亞16耶(Gaial16aye)前扭曲時空,並有效地創造了一個宇宙「放大鏡」。
  • 天文學家發現密集雙星系統 挑戰恆星形成理論
    時至今日,天文學家仍覺得這種密集的雙星系統不應該存在。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最新報導,天文學家在我們銀河系內發現了四對似乎不可能存在的恆星組合。恆星與恆星之間的距離非常近,以至於很難用通常的理論來解釋。  天文學家利用的是位於夏威夷的紅外望遠鏡發現這四對恆星的。
  • 我們所見過的速度最快的恆星,從銀河系中心疾馳而出的奇特的恆星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主序星,這是迄今為止在銀河系中發現的速度最快的主序星。它正以令人瞠目結舌的1700公裡/秒的速度在銀河系中飛馳,並且正在遠離銀河系中心。
  • 熱核爆炸使恆星撞擊整個銀河系
    最終,爆研究人員發現,有證據表明一顆恆星正在「部分超新星」中與另一顆恆星爆炸而離開軌道,該恆星現在正在銀河系中飛行。大約佔我們太陽質量40%的恆星以559,234 mph的速度行進。英國華威大學的科學家指出,這顆恆星是一顆白色矮星,命名為SDSS J1240 + 6710,其組成不尋常。白矮星是非常密集的小恆星,已經耗盡了核燃料。
  • 不孤獨的恆星——雙星和聚星
    我們最熟悉的恆星就是太陽,它是一顆單獨的恆星,沒有伴星存在。如果看過我之前寫的介紹星座的文章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我在介紹星座裡主要恆星信息的時候,很多都是由兩顆恆星組成的雙星或是更多恆星組成的恆星系統。其實,在夜空中我們能看到的不少的恆星都是由兩顆或多顆恆星組成的恆星系統。
  • 太陽沒有「伴侶」,能說其他恆星也是孤獨的嗎?其實還有很多雙星
    在太陽系中,只有一顆恆星,那就是我們的太陽。在太空中,該系統與行星、衛星、小行星一起正圍繞銀河系的中心運行著。但太陽是孤獨的,它沒有伴侶。基於這一點,似乎其他恆星也是孤獨的,是嗎?一般信息如果你用望遠鏡觀察夜空,那麼你會在夜空中發現到雙星。早在18世紀,天文學家就意識到在同一個恆星系統中可能存在兩顆恆星。在此之前,儘管恆星之間看起來很「接近」,但恆星只能是單一的。目前確定,30%至50%的恆星系統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恆星組成的。
  • 一顆不尋常恆星穿越銀河系,距離我們1430光年,科學家興趣來了
    近日,一顆在銀河系中穿越的恆星是那麼奇怪,以至於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興趣,科學家斷定它是一個非常不尋常的恆星,很可能在超新星爆發過程被彈出。據了解,這顆恆星距離我們約1430光年,名稱為Dox,編號SDSSJ1240+6710,歸類為白矮星,以每秒250公裡速度逆向旋轉,這並不奇怪,奇怪是這顆恆星化學成分非常不尋常,表明它是一種由我們從未見過的超新星爆炸而被踢成高速。
  • 7800光年外,一個雙星系統變亮,兩顆恆星或在本世紀內發生碰撞
    據科學報告的資料顯示,在距離我們大約7800光年的一個雙星系統中,兩顆恆星在未來可能會發生碰撞。如果這些恆星發生碰撞,在那一瞬間確實是會很震撼,可以發出超乎想像的能量,有可能成為夜空中最明亮的存在。雖然,我們沒法想像這些大星球碰撞的場景,但是通過間接的對比,其實可以知道這些撞擊事件非常猛烈。
  • 波蘭發現獨特"雙星系統" 解開50年脈動恆星難題
    一個食雙星系統的藝術想像圖,其中一顆成員星是造父變星北京時間11月25周光關係的意義在於它為天文學家提供了一種簡便而相對精確的恆星距離測量方法:假設有兩顆同樣亮度的恆星,距離地球較遠的那顆看上去會較暗。這樣一來,只要目標是造父變星,那麼只要測定其光變周期便可獲知其光度,有了確定的光度值(即它實際的發光能力),天文學家就能根據其視星等(即從地球上看上去的亮度)精確推算其實際距離。
  • 雙星系統的共舞——迄今運行最快白矮星雙星系統「現形」
    類似地,如果是一個雙星系統,在它們的演化末期也會成為相互旋繞的白矮星雙星。兩顆靠得非常近的白矮星是非常強的引力波輻射源,雖然天文學家預計這樣的系統有很多,但到目前為止,這種系統仍非常難以捉摸。這兩顆新發現的白矮星都和地球差不多大,其中一顆略小於另一顆,小的那顆也比另一顆更亮一些,它們加在一起的質量與太陽相當。這兩個天體的軌道非常接近,只有地月球距離的1/5。我們甚至可以將這兩顆繞軌道運行的恆星「塞進」土星內。
  • 「超大質量」白矮星的發現表明由兩顆恆星合併成一顆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白矮星,它曾是兩顆恆星,這兩顆恆星約在13億年前合併成了一顆,最終形成的恆星名叫WDJ0551+4135,距地球約150光年距離。 白矮星是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在演化末期的狀態。一旦它們消耗自身的核燃料,便開始拋出外層物質。
  • 科學家發現「死亡之吻」:雙星系統正在合併
    據國外媒體報導,來自歐洲南方天文臺的消息,科學家發現VFTS 352天體系統發生了雙星合併的事件,該系統距離我們大約16萬光年。對於VFTS 352天體系統的命運,科學家認為可能形成一個巨大的恆星,或者是一個雙星黑洞。值得注意的是,VFTS 352天體系統也是迄今為止最為炙熱,質量較大的雙星,目前這兩顆恆星已經出現物質交換,因為它們的距離太近了,目前正在逐漸合併,我們有望進一步觀測到雙星合併的精彩一幕。
  • 銀河中心黑洞巨大氣體雲:或為雙星系統合併
    在此之前,這一氣體雲被認為受到黑洞作用正分崩離析,但新的觀點認為,這可能一開始就不是純粹的氣體雲。該研究顯示,這團名為「G2」的氣體雲,實際很可能是兩顆正在碰撞、合併的恆星。據觀測,G2在與銀河系中央的黑洞人馬座A*(Sgr A*)最近距離的靠近中倖存了下來。
  • 水滴形狀的恆星?科學家在雙星系統中發現新型脈動恆星
    科學家在雙星系統中發現新型脈動恆星  Connor Feng • 2020-03-11 22:25:35 來源:前瞻網
  • 科學家又發現雙星系統的行星
    不過「克卜勒」望遠鏡仍然取得了一些發現成果,在第29屆國際天文學大會上,天文學家公布了最新的凌日行星的觀測結果,這是一顆存在於兩顆恆星系統中的行星,科學家稱之為「塔圖因」行星。因為在星球大戰中也有類似的行星存在,它的天空中擁有兩顆太陽。
  • 在銀河系中,到底有多少顆恆星?
    銀河系中的恆星分布並不均勻,整體形狀呈扁球形,由四條主要的懸臂構成,我們太陽位於獵戶座懸臂上,距離銀河系中心2.6萬光年,而在銀河系中心,則是一個400萬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由於我們位於銀河系當中,所以我們無法直接看到銀河系的全貌,在沒有光汙染的夜晚,我們可以在夜空中看到一條明暗相間的銀河,這就是我們銀河系的截面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