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最熟悉的恆星就是太陽,它是一顆單獨的恆星,沒有伴星存在。如果看過我之前寫的介紹星座的文章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我在介紹星座裡主要恆星信息的時候,很多都是由兩顆恆星組成的雙星或是更多恆星組成的恆星系統。其實,在夜空中我們能看到的不少的恆星都是由兩顆或多顆恆星組成的恆星系統。據估計銀河系中大約有將近一半的恆星都處於恆星系統中。
在恆星系統中,恆星相互繞轉的軌道多種多樣。一對恆星圍繞它們共同的引力中心運動,叫作雙星系統。雙星中的兩顆星都稱為子星,通常把較亮的子星叫做主星,另一顆星稱為伴星;兩顆子星常記為A和B,或者在右上方加上數字1和2。如果這兩顆恆星的質量相同,那麼引力中心就在兩顆星的中點上。但是,大部分的雙星系統,兩顆恆星的質量並不相同,因此它們運行在大小不同的兩個軌道上。對於3顆或更多恆星組成的恆星系統而言,運行軌道更加複雜。

在雙星系統中,也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我們將可以用光學望遠鏡觀測分開的雙星稱為目視雙星;通過光譜特徵才能辨別的雙星稱為分光雙星;若兩顆星相距很近,而且有物質交換,我們稱之為密近雙星,也叫相互作用雙星;若雙星的軌道面側向我們,就會發生交食,兩顆星的合亮度會出現周期性的變化,這種雙星我們稱為食雙星或食變星。目前已知的食雙星有4000多對。另外,還有一種雙星,我們稱之為「光學雙星」,因為其在天球上的投影靠近而實際相距很遠,沒有任何物理聯繫,本文就不做討論了。
除了雙星之外,還有三顆恆星在引力相互作用下組成的系統,稱為三合星,四顆恆星組成的的系統,稱為「四合星」。三到七顆恆星在相互引力作用下組成的恆星系統,總稱為聚星。

知名的雙星:英仙座β(大陵食雙星)、大熊座ζ(開陽)、南十字α、白羊座γ、半人馬座α等。對於目視雙星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用小型天文望遠鏡去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