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當人類跨進21世紀的大門更是如此。一些頂尖技術將影響未來人們生產、生活,而掌握這些技術,就顯格外重要了。
在當今熱門的尖端科技中,量子技術是一大熱門。
所謂的量子是現代物理學的一個概念。1900年,為了解決黑體輻射問題,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了「能量的最小單元」的假設,並將其命名為「量子」。
之後發展出的量子物理學促進了人們對於量子的認識,同時也將這門科技應用到了實際生活中。而由於量子技術對未來科技前沿的主導權影響很大,各技術強國之間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
2019年,日本發布《從全球專利地圖看量子技術2.0》,該報告統計了目前量子技術2.0專利的現狀。
其中一共涉及的專利數量是4088件,中國擁有的專利為1387件、其次是美國的921件,然後是日本的657件,剩下主要是歐洲國家。從專利數量上來看,中國已經甩開歐美日等技術強國一大截。
在實用化領域,中國的進步也是進展飛快。
目前我國已經發射了世界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它承載著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並將首次在空間尺度驗證量子理論的真實性。
在量子科技最為人熟知的量子通信領域,我國科研人員在潘建偉院士等人的帶領之下已經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突破,除了前面提到的墨子號衛星之外,長達2000餘公裡的「京滬幹線」量子通信網絡就是其實用化的重要一步。
「京滬幹線」將推動量子通信在國防、電子信息等領域的大規模應用,建立完整的量子通信產業鏈和下一代國家主權信息安全生態系統,最終構建出基於量子通信安全保障的量子網際網路。
2018年10月,「京滬幹線」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潘建偉表示,目前中國量子通信技術領先國際水平5年,並將在未來10到15年持續保持領先。
除了在量子通信方面的應用外,量子技術在量子計算領域也有顯著的進展。量子計算是利用量子力學的原理,如量子疊加性,量子糾纏等,進行數據和信息處理的一種全新的計算方式。
量子計算的能力相比於經典計算具有指數級的加速:對特定問題的處理上,在中小規模的情況下即可打敗目前最快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
在量子測量方面,目前已經掌握了原子的雷射冷卻與俘獲技術、原子噴泉技術、物質波的幹涉操控技術、原子能態及相關量子信息的探測提取技術等關鍵技術。
這些技術對於飛行器定位、大型工事偵察、自主定位導航、反潛等軍事領域的應用十分關鍵。
當然了,量子技術到目前為止主要的應用就是以上三大類,至於我們生活中遇到的所謂量子鞋墊、量子水之類大多是一些商家利用最新科技概念的炒作,大家還是要擦亮眼睛的。
從我們日常生活來看,量子技術還沒到走近千家萬戶的階段。儘管這一天會到來,但還不是現在。
曾經,在頂尖科技領域,是歐美人的天下,其憑藉佔據世界科技制高點的優勢,獲得軍事及民用裝備的領先,並為自己攫取戰略利益及經濟利益。
而處於科技塔下緣的國家,則往往受到歐美技術強國的一茬茬地割韭菜,同時對新技術的使用也受到頗多限制。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在包括量子技術等領域的持續投入和努力如今已經初步見到了成效,在這些頂尖技術領域,中國人走在世界前列,對所有需要科技進步的國家都是一件好事。
歡迎關注「熊熊點兵」微信公眾號
長按二維碼,關注「熊熊點兵」,每天都有精彩軍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