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量子科技前沿研究有新進展了?

2020-11-26 騰訊網

量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量子計算機更是各國科學家研發的熱點,中國的量子科學家在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進展。

什麼是量子

量子是現代物理的重要概念。即一個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單位,則這個物理量是量子化的,並把最小單位稱為量子。

量子一詞來自拉丁語quantus,意為「有多少」,代表「相當數量的某物質」,它最早是由德國物理學家M·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的。他假設黑體輻射中的輻射能量是不連續的,只能取能量基本單位的整數倍,從而很好地解釋了黑體輻射的實驗現象。

後來的研究表明,不但能量表現出這種不連續的分離化性質,其他物理量諸如角動量、自旋、電荷等也都表現出這種不連續的量子化現象。這同以牛頓力學為代表的經典物理有根本的區別。量子化現象主要表現在微觀物理世界。描寫微觀物理世界的物理理論是量子力學。

自從普朗克提出量子這一概念以來,經愛因斯坦、玻爾、德布羅意、海森伯、薛丁格、狄拉克、玻恩等人的完善,在20世紀的前半期,初步建立了完整的量子力學理論。絕大多數物理學家將量子力學視為理解和描述自然的基本理論。

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疊加態和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新型通信方式,基於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測量坍縮和不可克隆三大原理提供了無法被竊聽和計算破解的絕對安全性保證,主要分為量子隱形傳態和量子密鑰分發兩種。

量子隱形傳態基於量子糾纏對分發與貝爾態聯合測量,實現量子態的信息傳輸,其中量子態信息的測量和確定仍需要現有通信技術的輔助。量子隱形傳態中的糾纏對製備、分發和測量等關鍵技術有待突破,目前處於理論研究和實驗探索階段,距離實用化尚有較大差距。

量子密鑰分發,也稱量子密碼,藉助量子疊加態的傳輸測量實現通信雙方安全的量子密鑰共享,再通過一次一密的對稱加密體制,即通信雙方均使用與明文等長的密碼進行逐比特加解密操作,實現無條件絕對安全的保密通信。

以量子密鑰分發為基礎的量子保密通信成為未來保障網絡信息安全的一種非常有潛力的技術手段,是量子通信領域理論和應用研究的熱點。

量子計算

量子計算是一種遵循量子力學規律調控量子信息單元進行計算的新型計算模式。對照於傳統的通用計算機,其理論模型是通用圖靈機;通用的量子計算機,其理論模型是用量子力學規律重新詮釋的通用圖靈機。從可計算的問題來看,量子計算機只能解決傳統計算機所能解決的問題,但是從計算的效率上,由於量子力學疊加性的存在,某些已知的量子算法在處理問題時速度要快於傳統的通用計算機。2019年8月,中國量子計算研究獲重要進展:科學家領銜實現高性能單光子源。

由於量子特性在信息領域中的獨特功能,在增大信息容量、提高運算速度、確保信息安全等方面將突破現有傳統信息系統的極限,量子計算科學在過去幾年的發展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這些成就使人們認識到用量子態作為信息載體,通過量子態完成大容量信息的瞬間傳輸,並為實現原則上不可破解的量子保密通訊提供了可行性的示範,同時也開闢了量子科技更為廣泛,前景更為誘人的應用領域。

量子計算與通信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西歐、美國和日本在量子科學的研究上具世界領先水平,計劃嚴密,投入很大,發展速度加快,研究成果越來越具有實際意義。

量子計算機的研製已成為量子科技前沿的焦點和量子超越的核心方向。當前量子計算研究的核心難題是量子比特很難規模化地擴展。探索對環境擾動不敏感的拓撲量子計算,就成為解決這一困境的重要途徑。

相關焦點

  • 我國量子科技前沿研究有何新進展
    北京量子院院長、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教授謝心澄院士,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林海青院士,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常凱院士等專家參加大講堂活動,圍繞量子物態調控、量子計算與模擬技術、量子網絡與量子信息系統技術等方面分享了量子科技前沿的新進展,研討了量子科技發展的新思路。
  • 量子科技掀起前沿技術新浪潮
    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材料、量子精密測量……在量子科技領域,一場激烈的競賽正在展開。量子科技已成為全球科技大國群雄逐鹿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前沿陣地。 究竟什麼是量子科技?量子科技為何如此重要?如何搶抓量子科技發展機遇?
  • 南方科技大學項曉東課題組在量子弛豫時間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講席教授項曉東課題組與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合作,在量子弛豫時間的研究方向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A Direct Measurement Method of Quantum Relaxation Time
  • 量子科技前沿科普——量子計算機的「奧秘」是什麼?丨湘聲大講堂
    12月4日,一則好消息刷屏朋友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而今天下午,在湖南省政協機關三樓會議室,「量子」也成為大家熱議的內容——量子計算機的基本概念、基本工作原理分別是什麼?
  • 中國科大在量子輸運、量子等離激元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新進展
    中國科大在量子輸運、量子等離激元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新進展 近期,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與中科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曾長淦教授研究組在低維量子輸運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 我國科學家實現光量子計算新進展,打破谷歌「量子霸權」地位?
    與非網 9 月 9 日訊,量子力學通過百餘年的發展,為解決信息科技的重大問題做好了準備。量子計算機能解決傳統計算機無法解決的複雜難題,展現量子優越性。比如,量子計算的計算能力隨著可操縱的量子比特數呈指數增長。
  • 量子科技最前沿,我國已甩開歐美
    而由於量子技術對未來科技前沿的主導權影響很大,各技術強國之間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2019年,日本發布《從全球專利地圖看量子技術2.0》,該報告統計了目前量子技術2.0專利的現狀。目前我國已經發射了世界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它承載著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並將首次在空間尺度驗證量子理論的真實性。
  • 量子科技有多神秘?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領域,中國處於什麼位置?
    在上個周末,各大媒體估計都被量子科技這一關鍵詞刷屏,原因是在這個周末,國家再次明確提出,要充分認識推動量子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其實在國家層面而言,對於量子科技,我們早就有了非常重要的投入,其中在《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中,就明確將量子通信列入超前布局的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要求推進量子通信網絡建設,近年來,我國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發展日趨成熟,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而在當前晶片、5G等產業受到美國擠壓環境下,量子科技,正成為我國彎道超車的又一賽道。
  • 我國科學家研究量子精密測量獲重要進展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香港中文大學袁海東教授合作,近期在量子精密測量實驗中同時實現3個參數達到海森堡極限精度的測量,測量精度比經典方法提高13.27分貝。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進展》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解放軍報】我國科學家研究量子精密測量獲重要進展
    新華社合肥1月5日電 (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香港中文大學袁海東教授合作,近期在量子精密測量實驗中同時實現3個參數達到海森堡極限精度的測量,測量精度比經典方法提高13.27分貝。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進展》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世界科技前沿發展態勢
    宏觀世界大至天體運行、星系演化、宇宙起源,微觀世界小至基因編輯、粒子結構、量子調控,都是當前世界科技發展的最前沿,而宏觀和微觀世界的科學研究成果,又會深刻影響和有力推動事關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科技進步。我的報告重點從宏觀、微觀、中觀三個層面,介紹當前最新科技前沿和發展態勢。
  • 新刊 |《量子科技》:輸不起的競爭
    量子科技的發展又將給人類社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如今,量子科技已成為全球科技大國集中發力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前沿陣地,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測算等成為各國競相布局的領域。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了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一時間,量子科技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話題。量子科技為何重要?
  • 中國量子計算機有新進展,美國稱,要加力抗量子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時是的推移,人們越來越熟知量子技術,目前量子技術已廣泛應用在材料科學和製造技術方面,且已取得重大進展。量子級聯雷射器的發明是半導體雷射器領域裡程碑式的發展,開創了中遠紅外半導體雷射的新領域,在紅外對抗、毒品和爆炸物檢測、環境汙染監測、太赫茲成像等方向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這為量子探測、量子成像技術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目前,我國科學家已經研製出5至8微米波段半導體量子級聯雷射器,從而使我國進入了掌握此類雷射器研製技術的國家行列。在量子應用上,人們最熟知的就是衛星量子通信。
  • 我國量子通信基礎研究成果豐碩
    其實不僅僅在試驗和應用層面,在基礎研究領域,中國量子通信也取得了可喜的進展,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並獲得了國際認可。在日前舉辦的「光纖通信50年高峰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壽泰透露,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張軍等和英國牛津大學的同事合作,實驗實現了68Gbps的高速量子隨機數發生器,和此前的最快速率相比提高了一個數量級。相關論文發表於儀器領域權威期刊《科學儀器評論》。
  • 郭光燦:走在量子光學的最前沿
    科研工作恢復後,郭光燦首先重拾起氣體雷射研究。上世紀70年代以來,氦氖雷射器、二氧化碳雷射器、氬離子雷射器是氣體雷射的「老三樣」,全國有很多研究單位都在做。郭光燦覺得,自己應該找一個新方向,不能跟在人家後面作重複研究。經過一番調查,郭光燦發現氮分子氣體雷射器是當時國內的一個空白領域,它所產生的紫外雷射有很多新用途,也可以做其他染料雷射器的泵浦。
  • 前沿研究丨鍾南山院士:中國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戰略與進展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教授科研團隊在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0年第10期「新冠病毒肺炎專刊」上撰文,總結了中國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戰略與進展。目前我國已有10項候選的COVID-19疫苗在臨床試驗中,其中有4項已進入國際III期臨床試驗過程。此外,與肌內疫苗接種相比,黏膜疫苗接種可能更能有效地預防上呼吸道病毒的複製。
  • 中國科大在金剛石量子模擬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杜江峰、王亞等人與理論合作者北京大學劉雄軍等合作,在金剛石氮-空位(NV)色心體系的量子模擬實驗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利用量子淬火動力學在實驗上模擬了凝聚態體系中尚未觀測到的三維手性拓撲絕緣體,並第一次對體內和表面的拓撲物理進行了全面的實驗研究。
  • 雲南量子通信關鍵技術取得新進展
    本報訊 記者冉光雯報導 近年來,量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如何在這場「量子較量」中把握先機,成為各國學者爭相搶佔的科研製高點。日前,好消息傳來,雲南大學量子信息研究團隊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新進展,關鍵技術指標達到了預期目標,將有力促進保密通信技術的探索與研究,同時有望在無人駕駛、醫學影像、雷射雷達等領域開展廣泛應用。
  • 量子科技又火了
    10月16日,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會議強調,要充分認識推動量子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這暗示著繼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後,量子科技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隨後資本市場聞風而動!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量子力學基礎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量子力學基礎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中國科技大學研究團隊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等開展合作,利用我國「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對一類預言引力場導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論模型進行了實驗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