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植物研究所在著名中藥草果的新型降糖活性成分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0-12-05 中國生物技術網

糖尿病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後影響人類健康的第三大疾病,全世界患者高達4.63億,其中90%以上為2型糖尿病。糖尿病的臨床治療藥物主要包括胰島素類和口服降糖藥物,然而因低血糖風險和各種副作用,亟需研髮結構類型多樣、作用於不同靶標的新型降血糖藥物。

草果為姜科(Zingiberaceae)豆蔻屬(Amomum)多年生草本植物草果(A. tsao-ko)的乾燥成熟果實,是著名中藥和傳統香料,入藥具有燥溼溫中,截瘧和祛痰等功效,市場年需求量在6000噸以上,因此對草果開展深入研究對促進中藥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天然藥物新藥研發團隊陳紀軍研究組在天然源抗糖尿病藥物挖掘過程中,首次發現草果提取物能顯著降低db/db小鼠的空腹血糖和隨機血糖,且對小鼠攝食量、體重無明顯影響。該研究以活性篩選和LCMS分析為導向,圍繞與糖尿病密切相關的靶點—α-葡萄糖苷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等,系統開展了草果降血糖活性成分研究,從活性部位發現了2,6-環氧二芳基庚烷、鏈狀二芳基庚烷、黃烷醇-脂肪醇雜合體、黃烷醇-單萜雜合體、黃烷醇二聚體等5類結構類型多樣的化合物115個,其中新化合物66個,豐富了草果的化學成分。發現78個化合物對α-葡萄糖苷酶具有抑制活性,IC50值在5.2~248.0 μM之間(阿卡波糖:213.0 μM),特別是tsaokoflavanols A、B、F、K和R的活性最為顯著,IC50值分別為9.0、7.7、5.6、5.2和6.3 μM,是陽性藥物的24~40倍。18個化合物對PTP1B具有抑制活性,IC50值在56.4~359.4 μM之間(蘇拉明鈉:200.0 μM),其中tsaokoflavanols F、J~L和S的活性最為明顯,IC50值分別為56.4、73.0、75.1、80.4和69.8 μM,是陽性藥物的2~4倍,而對TCPTP抑制活性較弱或無抑制活性,表明對PTP1B和TCPTP具有選擇性。結構新穎的黃烷醇-脂肪醇/單萜雜合體對α-葡萄糖苷酶和PTP1B均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是糖尿病靶標雙重抑制劑。

研究組建立了在線降血糖活性篩選與LCMS相結合的新穎活性化合物的導向分離方法,首次得到新穎的黃烷醇-單萜雜合體tsaokols A(1)和B(2),建立了該類化合物ESI-MS負離子模式下的快速識別方法。

本研究深入地研究草果的化學成分,揭示了二芳基庚烷和黃烷醇及其雜合體是草果主要降血糖活性成分,特別是新穎的黃烷醇-脂肪醇/單萜雜合體具有PTP1B/TCPTP選擇性抑制活性,同時具有PTP1B和α-葡萄糖苷酶雙重抑制活性,是迄今對草果化學成分最為系統的研究。該研究不但為新型降血糖先導分子的發現提供了化學和藥理學依據,而且為拓寬草果的新用途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上述研究成果在本領域著名期刊J Agric Food Chem2020, 68, 11434)、Ind Crop Prod2020, DOI: 10.1016/j.indcrop.2020.112908)、Bioorg Chem2020, 96, 103638)、Chin Chem Lett2020, DOI: 10.1016/j.cclet.2020.08.050)和Phytochemistry2020, 177, 112418)上發表,申請中國發明專利4項(申請號202010913172.3、202010551062.7、201911265489.4、201911265470.X)。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何小鳳博士為論文的第一作者,陳紀軍研究員和耿長安副研究員分別為論文的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雲南省萬人計劃科技領軍人才、雲南省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雲南省優秀青年基金和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後備人才等項目的支持。

相關焦點

  • 中藥草果中發現新型降糖活性成分
    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天然藥物新藥研發團隊發現了中藥草果具有新型降糖活性成分,不但為新型降血糖先導分子的發現提供了化學和藥理學依據,還為拓寬草果的新用途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糖尿病的臨床治療藥物主要包括胰島素類和口服降糖藥物,然而因低血糖風險和各種副作用,亟須研髮結構類型多樣、作用於不同靶標的新型降血糖藥物。」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陳紀軍研究員介紹說。  草果為姜科豆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草果的乾燥成熟果實,是著名中藥和傳統香料,入藥具有燥溼溫中,截瘧和祛痰等功效。
  • 【科技日報】中藥草果中發現新型降糖活性成分
    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天然藥物新藥研發團隊發現了中藥草果具有新型降糖活性成分,不但為新型降血糖先導分子的發現提供了化學和藥理學依據,還為拓寬草果的新用途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糖尿病的臨床治療藥物主要包括胰島素類和口服降糖藥物,然而因低血糖風險和各種副作用,亟須研髮結構類型多樣、作用於不同靶標的新型降血糖藥物。」
  • 研究發現:中藥草果含降血糖活性成分
    內容來源:新華社記者:趙珮然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天然藥物新藥研發團隊近日發表研究成果,發現中藥草果具有新型降糖活性成分,該研究為新型降血糖先導分子的發現提供了化學和藥理學依據,也為拓寬草果的新用途提供了重要科學支撐。
  • 研究發現:中藥草果含降血糖活性成分
    新華社昆明11月13日電(記者趙珮然)我國科學家在中藥草果中發現了降血糖活性成分,該研究為新型降血糖先導分子的發現提供了化學和藥理學依據,也為拓寬草果的新用途提供了重要科學支撐。相關研究成果已分別在《植物化學》《農業與食品化學雜誌》等國際期刊上發表。
  • 草果中首次發現降血糖活性成分
    草果不僅能做香料,還具有潛在的降血糖功能!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官網發布消息,該所科研人員在草果中首次發現新型降糖活性成分,對糖尿病靶標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
  • 草果中首次發現降血糖活性成分
    草果不僅能做香料,還具有潛在的降血糖功能!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官網發布消息,該所科研人員在草果中首次發現新型降糖活性成分,對糖尿病靶標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草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草果的乾燥成熟果實,也是著名中藥和傳統香料,入藥具有燥溼溫中,截瘧和祛痰等功效,市場年需求量在6000噸以上。
  •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藥草果提取物可顯著降低血糖
    11月5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發布消息稱,該所天然藥物新藥研發團隊陳紀軍研究組在天然源抗糖尿病藥物挖掘過程中,首次發現草果提取物能顯著降低db/db小鼠的空腹血糖和隨機血糖,且對小鼠攝食量、體重無明顯影響。
  • 【中國新聞網】研究發現著名中藥草果可顯著降低血糖
    【中國新聞網】研究發現著名中藥草果可顯著降低血糖 2020-11-06 中國新聞網 【字體: 中 小】 語音播報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科技話題:微分幾何學、穀神星一號、中藥草果、失血病人、新材料...
    科技話題:微分幾何學、穀神星一號、中藥草果、失血病人、新材料、中等質量黑洞 2020-11-19 1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研究發現著名中藥草果可顯著降低血糖
    中新社昆明11月5日電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5日發布消息稱,該所天然藥物新藥研發團隊陳紀軍研究組在天然源抗糖尿病藥物挖掘過程中,首次發現草果提取物能顯著降低db/db小鼠的空腹血糖和隨機血糖,且對小鼠攝食量、體重無明顯影響。
  • 草果提取物能顯著降血糖
    科技傳真 本報訊(記者 季徵)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了解到,近期該所天然藥物新藥研發團隊陳紀軍研究組在天然源抗糖尿病藥物挖掘過程中,首次發現草果提取物能顯著降低糖尿病鼠的空腹血糖和隨機血糖,且對小鼠攝食量、體重無明顯影響。
  • 今日科技話題:微分幾何學、穀神星一號、中藥草果、失血病人、新材料、中等質量黑洞
    ——新華網3中藥草果中發現新型降糖活性成分▲搜狐網11月8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天然藥物新藥研發團隊發現了中藥草果具有新型降糖活性成分,不但為新型降血糖先導分子的發現提供了化學和藥理學依據,還為拓寬草果的新用途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擔子地衣系統分類研究方面取得進展—新聞...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擔子地衣系統分類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 昆明植物所創新天然藥物研發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昆明植物所由陳紀軍研究員主持的天然抗糖尿病藥物TRL、抗愛滋病藥物QSL和抗SARS藥物X-61等項目在周俊院士的直接關心和指導下所取得了新的進展。路甬祥院長對昆明植物所在創新天然藥物研發工作方面所取得的進展表示讚許,並指示要給予支持,加快新藥研究步伐,為知識創新工程做出積極貢獻。
  • 天然藥物活性成分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中藥與天然藥物是我國中醫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化學成分非常複雜,從中發現並製備具有強生物活性的苗頭分子一直都是藥物化學與其它學科交叉創新的重點內容。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西北特色植物資源化學重點實驗室楊軍麗團隊,針對天然藥物活性成分的重複分離嚴重、靶向製備技術缺乏、活性篩選周期長等問題,採用毛細管電泳、比色/螢光分析等技術和方法構建了天然活性化合物的快速發現新策略。研究人員利用多巴胺(DA)對Si NPs溶液顏色和螢光發射光譜比率變化的影響,發展了酪氨酸酶活性靈敏分析及其抑制劑/激活劑篩選新方法。
  • 葫蘆科藥用植物活性化學成分研究獲進展
    近日,由昆明植物所邱明華研究員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葫蘆科藥用植物活性化學成分研究」榮獲2008年度雲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該成果在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基礎下,通過採用植物化學的分離提取、結構鑑定、活性篩選等研究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展開了對具有代表意義的葫蘆科植物的化學成分的結構及生物活性的研究,取得如下進展:發現了一系列葫蘆科化學成分新資源:首次,解析了藥物雪膽素的結構,並發現了中華雪膽、大籽雪膽、馬銅鈴雪膽、藤三七雪膽、肉花雪膽、多果雪膽、金佛山雪膽、大序雪膽、大序大花雪膽等九種高含量雪膽素的資源植物
  • 昆明植物所在高等真菌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昆明植物所在高等真菌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來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5-06   今日/總瀏覽:1/4360
  •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類胡蘿蔔素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新聞...
  • 科研人員首次發現中藥草果可顯著降低血糖
    科研人員首次發現中藥草果可顯著降低血糖 2020-11-06 10:21: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5日發布消息稱,該所天然藥物新藥研發團隊陳紀軍研究組在天然源抗糖尿病藥物挖掘過程中
  • 昆明植物所在光合作用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昆明植物所在光合作用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2019-10-11 昆明植物研究所 【字體然而一直以來,環式電子傳遞介導的跨類囊體膜質子梯度的形成被認為是被子植物適應波動光強的主要調控機制。關於水水循環在被子植物適應波動光強中的調控作用鮮有報導。  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張石寶團隊對被子植物適應波動光強的光合調控策略開展了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