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登用設備檢測模具產品的高精密度輪。記者 歐陽進權攝
福州日報記者 歐陽進權 通訊員 吳丹紅
位於貴州的「中國天眼」被譽為「全球第一天文望遠鏡」,你可能不知道支撐天眼的1.9萬多根桁架結構軸是福州人生產出來的;「神六」「神七」飛天也有這位福州人的貢獻……他就是剛剛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的林玉登。
47歲的林玉登是福建上潤精密儀器有限公司工模中心副主任,他用26年的專注和共產黨員的擔當,詮釋了「一輩子認真做一件事,一定會成功」。小到手錶機芯研發,大到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都有他的一份功勞。
精益求精
不斷創造奇蹟
位於馬尾區興業西路的上潤精密儀器有限公司,有一個工模中心,這個中心以製造精密儀器見長,很多產品的精度要求達到0.01毫米。1994年,林玉登從三明技工學校畢業後進入上潤公司。學徒的3年時間他起早貪黑,出師時對髮絲般粗細的加工精度已駕輕就熟。
在精密製造的世界裡,林玉登不斷迎接挑戰。2012年,國外手錶企業送來PPS聚苯硫醚材料,希望上潤用新材料製作手錶機芯模具。新材料硬度大,當時國內加工設備跟不上,林玉登帶領團隊在1個月內試驗18次,最終突破關鍵技術。這款CH31計時跑秒機芯模具的開發,打破了日本精工、西鐵城等巨頭在該領域的全球壟斷。
去年4月10日,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發布,這有「中國天眼」(FAST)的功勞。這架巨型望遠鏡上的1.9萬多根天線桁架結構軸,出自林玉登團隊之手。每個結構軸尺寸不同,精度要達到0.01毫米。團隊最初按設計圖做了多次試驗均不成功,有人說「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林玉登不斷調整工藝,最終在一年內完成加工任務。團隊成員王茂松說:「這裡沒有什麼捷徑,林師傅就像平時一樣慢慢地調整,一絲一毫地微調。」
在上潤的展覽室裡,記者看到一塊刻有「優良品質,奉獻神舟」的牌匾,這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送給上潤的。原來,在林玉登團隊技術攻關下,上潤生產的智能顯示控制儀,在測控系統和火箭燃料加注系統中多次運用,助力神舟系列飛船成功發射。
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林玉登從學徒成長為高級技師,2017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8年獲評首屆「十大福州工匠」,今年榮獲全國勞模稱號。
毫不藏私
發揮傳幫帶作用
「沒有一流的技工,就沒有一流的產品。」林玉登說,培養一名合格技師至少需要8年,高端製造業需要更多年輕人加入。
記者在上潤公司看到,這裡有一個以林玉登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由林玉登等7名優秀黨員技師「結對傳幫帶」,工作室已培養近30名技師、高級工。上潤每月開展一次理論培訓和技術總結會,林玉登每次都認真準備,筆記本裡記著每位徒弟的優勢和短板。
「黨員就應該多奉獻。」林玉登說,他入黨受父親影響。父親過去是村裡的生產隊長,更是一名老黨員,小時候村裡道路泥濘,他經常看到父親利用中午休息時間挑石子鋪路,方便大家通行。2007年入黨後,他一直以父親的奉獻精神要求自己。
在上潤,一項業務的推出,為企業帶來了一片新「藍海」,這就是上潤黨員團隊自主研發的自來水漏損控制系統。管道發生漏損等異常時,這套系統會自動報警。葉輪是 這套智慧水務系統的關鍵一環,葉輪精度越高,數據越準。為提升精度,林玉登帶領黨員不斷改善葉輪曲線。如今自來水漏損控制系統項目已在倉山推廣,是全國乃至全球首個窄帶物聯網規模商用承接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