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小文
如果大家是80後、90後,在2006年之前的課本中,關於太陽系的行星數量,我們熟知的都是「九大行星」,而在2006年之後,原本排名最末的冥王星,竟然 被天文學家們給除名了,難道冥王星真的如同它的名字一般非常可怕嗎?又或者,在冥王星除名的背後,有什麼不得不說的故事?
首先,讓我們一同來看一下冥王星「命運多舛」的發現之旅。早在19世紀40年代,天文學家首先通過經典力學分析天王星的軌道攝動,鎖定了海王星的位置,此後,有通過對海王星軌道攝動的研究推測,在太陽系邊緣,可能還存在著一顆「X行星」。
上世紀初,天文學家們便開始著手尋找「X行星」,不過20多年過去了,卻始終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當然,一部分原因也因為當時人類的科技不發達,不像如今我們觀測宇宙,可以擁有諸多高科技觀測設備。1930年,一位科學家拍攝到了一個移動的天體,最終,確定這個天體就是「X行星」,天文學家將「X行星」命名為冥王星。
冥王星存在於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中,也是天文學家們在柯伊伯帶中所發現的第一個天體。不過,從冥王星被發現伊始,冥王星的真實身份就飽受人們的質疑。在1992年,天文學家們陸續在柯伊伯帶之中發現了很多質量要比冥王星大的天體,而在2005年,新發現的一顆小行星體積,竟然足足比冥王星大了27%。
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將行星概念進行了重新的定義,於是冥王星被天文學家們從九大行星的陣營中給除名了,取而代之的,身份也從行星變成了一顆矮行星。如今,冥王星是太陽系之中,一直到質量第二大,體積第一大的矮行星。雖然被除名了,但是,天文學家們探索冥王星的腳步從未停止。
近年來,NASA發射的新視野號探測器,不斷在冥王星上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情。首先,2016年,新視野號探測器發現冥王星的頂部被皚皚的白雪所覆蓋,其次,便是前段時間引發人們熱議的冥王星上出現「太空蝸牛」的不明生物,這也讓人們對冥王星更加好奇。
經過研究,科學家表示,冥王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土衛八的第二個反差及大的天體,冥王星的軌道非常反常,按理說它距離太陽的位置要比海王星更遠,它不可能比海王星距離太陽更近,但是這種情況卻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時有發生。
同時,科學家發現冥王星的軌道式橢圓形的,這表明它的近日點為44億公裡,而遠日點則為73公裡,同樣,橢圓形軌道也導致冥王星運行一周需要248年的時間。目前,因為冥王星距離我們太遠了,所以我們對於冥王星的了解也還存在很多不足,比方說冥王星上的成分是什麼樣子的?是否存在有機物?此外,還有冥王星的大氣構成情況,如果冥王星中存在甲烷,或許之前拍攝到的「太空蝸牛」極有可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