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太陽也上癮?研究稱這可能是「冒險」基因的鍋……

2020-09-11 前瞻網

近日,科學家發現,人們對曬太陽、吸收陽光的渴望可能是遺傳在起作用。

研究人員發現,基因與上癮、行為和大腦功能有關,而這些都與對日光浴的嗜好有關。

這5個「冒險」基因也是導致人們嘗試吸毒、吸菸甚至多個性伴侶的基因。

這項研究發表在《皮膚病學研究雜誌》(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上,研究了超過25萬人的基因,揭示了他們的遺傳易感性。

由於基因的作用,在由過度的陽光照射造成的危害方面,不是每個人都有相同的風險。

為了弄清對太陽的喜愛是否、以及如何受到基因的影響,研究人員查看了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的詳細信息。

TwinsUK研究由倫敦國王學院進行,提供了2500人的詳細健康信息。

研究表明,同卵雙生的雙胞胎比異卵雙生的雙胞胎更有可能有類似的尋找陽光的行為。

根據定義,同卵雙胞胎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可以用它們來觀察某種特徵是由基因決定的,還是與人的遺傳密碼無關。

當兩者表現出相同的行為,而異卵雙胞胎卻沒有時,這通常表明某一特徵或行為具有遺傳根源。

然後,研究擴展了範圍,對26萬人進行了研究,發現了五種影響尋找陽光行為的基因變異。

其中一些基因還與冒險和上癮相關的行為特徵有關,包括吸菸;大麻和酒精消費;以及性伴侶的數量。

研究人員說,根據他們的發現,在開展皮膚癌意識宣傳活動時,需要考慮到尋求陽光的遺傳傾向。

倫敦國王學院的資深作者馬裡奧·法爾奇博士(Mario Falchi)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解決過度暴露在陽光下或使用日曬床的問題可能比預期的更具挑戰性,因為這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

「公眾意識到這種傾向很重要,因為這會讓人們更加注意自己的行為以及過度曬太陽的潛在危害。」

Veronique Bataille博士是來自倫敦國王學院的皮膚科顧問,也是這項研究的作者之一,她說:「很明顯,我們看到一些人有非常不健康的曬太陽習慣,而且他們完全意識到了這一點。」

「即使他們有明顯的患皮膚癌的風險因素,他們也會繼續過度暴露自己。」

「我們的研究表明,調節上癮和其他危險行為的基因很重要,這可能解釋了人們對改變曬陽光行為的無動於衷。」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8719003/Being-addicted-sunbathing-genetic-study-finds.html

相關焦點

  • 研究稱大量攝入垃圾食品會致上癮 原理類似毒品
    研究稱大量攝入垃圾食品會致上癮 原理類似毒品 2012年05月09日16: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所有的上癮,可能只是迴避痛苦
    只要拿走其中的任何一種,任何產品都不可能致人上癮。然而,當這3個條件都滿足時,「癮」就會像點燃了的汽油一樣,熊熊燃燒。 2012年,一項針對健康志願者的研究發現,大概有15%使用了阿片類藥物的被試報告稱極度反感這種藥物。50%被試的報告結果呈中性,也即既不強烈喜歡,也不強烈反感。這項研究中,只有30%的被試覺得服用阿片類藥物的感覺很愉悅。不過,在這些人中,也只有一半稱自己想要再體驗一次。
  • 曬太陽可能變黑 VS 不曬太陽,可能少活幾年,終於有人說清楚了
    曬太陽太多,容易得變黑、皮膚癌,不曬太陽,可能不健康。有關曬太陽,也許很多人都糾結這個問題,大部分人寧願不健康,也不想得皮膚癌、或者變黑。所以,在亞洲,很多女生,就算曬1分鐘太陽,也要帶上遮陽傘。這讓他開始懷疑:人們是不是高估了來自太陽照射的危害?相反,低估了不曬太陽可能帶來的致命危害?
  • 2017考研英語拓展閱讀:咖啡上癮和基因有關
    下面一篇文章是關於咖啡上癮和基因有關。 2017考研英語拓展閱讀:咖啡上癮和基因有關   Whether a cup of java will leave you craving more could be chalked up to your genes.
  • Science:上癮與大腦可塑性有關
    一個法國研究團隊稱,那些對古柯鹼成癮的大鼠的腦子與那些涉獵毒品但卻不會成癮的大鼠相比,其腦子的可塑性較小。 Fernando Kasanetz及其同僚探索了古柯鹼是如何影響成癮大鼠和不成癮大鼠在伏隔核神經元之間的聯繫強度。 加強和削弱這些聯繫(被稱作長時程增強和長時程抑制)是腦子的一種適應不斷變化環境的方法。
  • 科學表示大麻會上癮,是真的!
    隨著加拿大娛樂大麻合法化的逼近,對於大麻到底會不會上癮,存在很多的說法。大多數人,尤其是很多大麻使用者,可能會認為大麻不會上癮。但有研究表明,不是所有人都不會上癮。Edwards說,它們的機制可能略有不同,但最終目標是它們都能增加神經遞質——多巴胺的釋放。據Edwards說,大麻中的精神活性化合物THC,和酒精的多巴胺含量可能相當相似,但與古柯鹼或甲基苯丙胺等毒品相比,THC的作用要小一些。他研究了吸食大麻對嚙齒類動物的影響,以便觀察它們的腦組織。
  • 研究顯示大麻的確會讓人上癮 影響工作和學習
    參考消息網9月6日報導 外媒稱,很多人認為,吸大麻不會上癮,一項新研究對這種理論提出質疑。據美國健康醫療指南網站9月2日報導,美國麻薩諸塞綜合醫院成癮醫學中心的精神病學家約翰·凱利在一份新聞稿中說:「隨著更多的人可以出於醫療目的——在某些州甚至是娛樂目的——合法獲得和使用大麻,大家不那麼容易把它看成是一種會上癮或有害的東西。但研究顯示,吸食大麻可能產生嚴重後果。據我們所知,在青少年當中,對大麻的濫用僅次於酒精。」
  • 研究:曬日光燈美黑會上癮 患皮膚癌猛增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18日報導,健身房是人們保持健康的好去處,然而卻有研究表明,健身房裡的日光燈美黑會令人上癮,甚至可能有患癌症的風險。在美國,有一半以上的健身房都配有室內日光浴床。
  • 美研究發現可抑制上癮
    藉助植入老鼠大腦的電極,研究人員對伏隔核進行了長達 10 秒的電刺激,這一大腦區域與快樂和酬勞相關。他們發現這種電刺激能夠明顯減少了老鼠的暴飲暴食行為。為了查明真相,研究又將注意力轉向一位已經在使用大腦植入物治療強迫症的一位男子。研究人員在他的大腦中觀察到一種類似的電信號,這就表明人類對於伏隔核的刺激也會做出反應。」
  • 基因研究稱人類仍在進化 :痴呆肥胖或被自然選擇淘汰
    參考消息網9月9日報導英媒稱,一項分析了英國和美國共21萬人的基因組的大型研究發現,一系列疾病正通過自然選擇過程從人類的基因庫中被「淘汰」掉。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9月6日報導,研究人員發現,與阿爾茨海默症和重度菸癮相關聯的基因變異較少出現在壽命較長的人身上,這表明在這兩國的人口中自然選擇過程都正在逐漸淘汰掉那些不利的變異。研究人員還發現,使人易患心臟病、高膽固醇症、肥胖或哮喘的幾組基因變異也較少在壽命較長的人身上出現,而這些人的基因更有可能遺傳給下一代並在人群中傳播。
  • 網友:終於有研究證明男性不是下半身思考的生物了!基因說了算
    科學家在男性大腦中發現了一種控制性慾的基因。美國研究人員稱,這種名為芳香化酶的基因調控著男性的性行為,藥物可能會針對這種基因來增加或減少性慾。研究人員稱,芳香化酶在大腦中將睪酮轉化為雌激素,從而驅動男性的性活動。
  • 研究:基因突變可能會使人變笨
    這暗示著人們出生時很少擁有壞基因突變比擁有對智力積極影響的較多基因突變更加重要。科學家表示,研究結果可用於指引基因編輯,同時,「修復」基因突變可使人們變得更加健康、更聰明。專家表示,該可能是近代關於智力遺傳領域最令人興奮的發現之一。為什麼一些人比其他人更聰明?
  • 最新研究稱同性戀基因通常父傳女母傳子
    當epi-marks通過上代傳給下代時,比如父親傳給女兒,或者母親傳給兒子,它們可能產生反效果,這可能成為同性戀產生的重要因素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在尋找同性戀的基因聯繫,但一直找不到引起同性戀特徵的主要基因
  • 冬天曬太陽帶來的各種好處
    有些老人住在一層身體很好,住到樓上身體就差一些,這就跟是否接地氣有一定關係。冬天曬太陽就是接天氣,生發、滋養人體的陽氣,讓人體陰陽達到一個平衡。在冬天裡曬太陽,對增加人體皮膚和內臟器官的血液循環,提高造血功能,調節中樞神經,增強人體各部位新陳代謝和免疫功能均大有益處。特別是對防治兒童佝僂病和成人骨質疏鬆症,都有著非常好的療養效果。
  • 研究稱朋友間的基因相似性強於陌生人(雙語)
    然而,相似的選擇電影、餐館的品味似乎是很重要的,實際上對友誼的測試可能在於基因。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稱,這是因為與陌生人相比,朋友之間的基因更相似。   在對幾對朋友進行了一系列基因比較之後,研究人員發現他們之間有很大程度的基因相似性,這遠遠超過了陌生人間的相似性。   They also found that friends were on average around two-thirds as genetically similar as married couples, reports Time.
  • 哪些「動物性」讓你對遊戲上癮
    朋友覺得,可能他兒子是天才,我當時也相信他兒子將來會是個改變世界的天才。直到最近我研究遊戲為什麼會讓人上癮後才終於明白,其實大多數讓人上癮的遊戲並不費腦,許多人玩遊戲時雖然精神高度集中,但大腦卻處在放空狀態。這正是因為,喜歡玩遊戲是人的天性,而讓人上癮的遊戲利用的正是人的一些本能,也就是人的「動物性」。
  • 一生只進食一次的動物,靠曬太陽活命,能將植物基因據為己有!
    大家都知道,食物不管是對於人類還是其他動物都是必要的東西,有了食物,動物才能從中獲取能量活下去,而且絕大多數動物一天要吃好幾次才行,不過今天小編要說的這種動物就非常不一般了,因為它只靠曬太陽就能活下來。
  • 研究報告稱女孩成為電話成癮者的風險較高
    據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研究人員稱,喝酒的女孩手機成癮機率是不喝酒的兩倍,這可能是由於這些女孩社交網絡服務使用率較高所致。這項研究評估了韓國年齡在15歲以下的820名男孩和976名女孩,發現23.9%的女孩有電話上癮的風險。
  • 研究稱美麗藍眼睛源自一萬年前基因突變(圖)
    研究稱藍眼睛源自基因突變性感女星安吉莉娜·茱麗為什麼有的人眼球是藍色的?據英國《每日電訊報》近日報導,這是因為一場發生在1萬年前的基因突變。負責進行這項研究的哥本哈根大學教授漢斯·艾貝格爾表示:「最開始的時候,大家的眼睛都是棕色的。」這些藍眼睛人的祖先很可能來自黑海地區東部或者西北部,那裡的人類在6000到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發起了一場大規模的農業遷徙運動,遷到了歐洲北部。艾貝格爾認為,藍眼睛人的祖先很可能來自阿富汗北部。他指出,基因突變影響了一種被稱為OCA2的基因,隨後這些人的眼球就從棕色變成了藍色。
  • 6米長蟒蛇出洞曬太陽 專家:可能在談戀愛(圖)
    「有時有兩條,有時有三條,它們邊曬太陽,還邊滾動圓滾滾的身子,翻來覆去的。」該村原黨支部書記陳依鏗生動地描述起這些蟒蛇一起曬太陽的場景。  圍觀的村民們說,以前只偶爾與這些老蛇「狹路相逢」,但一直以來都相安無事,他們也不知道這些巨蟒的窩在哪裡。這段時間頻頻發現它們在該山頭曬太陽,村民這才找到這些巨蟒的老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