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地球最大荒漠做一次體檢:衛星掃描+AI算法,現出顛覆性本事

2020-10-16 地球小講堂

撒哈拉沙漠Sahara Desert,這個被譽為地球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但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沙質荒漠,這個位於非洲北部,佔地面積約906萬平方公裡,已接近一個中國的大小了。可經過最新的衛星地圖數據顯示,這個死亡荒漠,真並非你我過去所想那樣,並非真就是一個不毛之地。生物學家們,通過1.1萬張圖片數據的對比,他們確認這裡至少有著數百萬棵綠樹的存在。它並沒有我們之前所想那樣,完全是一片禁忌之地。

如此精確地清點這片廣袤的荒漠土地,他們是如何做到呢?

這就必須從哥本哈根大學,地理學布蘭德Brandt教授,主導一項開發的利用衛星繪測地理環境的最新技術說起。

在面對森林砍伐、土地大範圍荒漠化時,如何實現精準測量,監控這片土地的碳排放與儲量的相關數據,幾乎實時地甄別我們藍色星球的健康狀況。可事實上,通過高分辨圖像,去清點樹木的種類與數量,監控藍色星球荒漠化、或被優化改良的進展等等。並不是你所想像那麼簡單!

理論上,通過如今超高清的衛星圖片,我們確實是可以鎖定一片叢林,可一旦遇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時,科學家們就有點抓撓了。很難分辨到底有幾棵樹木,他們各自的品種是什麼?這看似不可完成的任務!

面對困難,人比機器人聰明的地方,就是我們會想各種法子的。既然直接無法判別,可以用請教植物學家們的幫忙,把不同樹種的生長情況、不同地域植物的特性,再結合各種生長數據,建立一套會「學習」智能程序與算法。並不斷訓練、修正,讓這套算法的容錯率,在我們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不得不說,這是一項極具意義的突破性創新技術,借用最新的衛星圖像技術,利用智能深度學習的AI法子,布蘭德教授率團隊花了整整一年時間後,成功讓AI算法,在衛星地圖上精確地標註出9萬棵,完成初次的樣本目標。

對於這次突破性進展,布蘭德教授感慨道:細節很重要,通過高層次的細節對比,算法模型,慢慢累積了不同的景觀中、不同種類的樹,應該看起來是什麼樣子的。一旦發現有偏差時,會修正偏差並累積入庫,進一步形成「學習」培訓機制,豐富算法的數據模型庫。

很顯然,前期耗費大量時間的付出,是值得的!他們贏得了更豐厚的回報,完成了這個超級神器的設計後,他們再次面對130萬平方公裡、1.1萬張衛星掃描高清圖時,他們有了足夠的底氣。不再撓腦門了,在某些限制條件下,他們很快就能繪製出每棵樹的位置和大小。

接著,他們更完成了荒漠重災區:西非的撒哈拉沙漠和薩赫勒地區的部分地區,高清掃描圖像數據分析後,他們算出了這些地區,竟然有高達18億棵樹木。這一結果,讓地理學家、環境保護者、以及生物學家們都興奮不已,表示很訝異,從沒想過這片世界最大的荒漠土地,會有如此驚喜。

但比在荒漠裡發現叢林更讓人充滿憧憬的事情就是,這項新的數據監控程序,在未來的幾年內,將體現出龐大的價值。

它不僅幫助科學家們,精確統計與監控:關於沙漠和其他乾旱地區植被的準確信息,對於我們在全球範圍內理解各植物植被生態、各式生物地理以及碳、水和其他營養物質,在整個地球生態循環鏈條的認知,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精確判斷樹木的數量、精準掌控碳排放與碳消耗,警惕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趨勢,這項技術或許會迫切地應用於全球約65000萬平方公裡的乾旱地區,時刻監控著我們這個藍色星球的真實綠化程度、健康指數等等。

相關焦點

  • 給地球最大荒漠做一次體檢:衛星掃描+AI算法,現出顛覆性本事
    撒哈拉沙漠Sahara Desert,這個被譽為地球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但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沙質荒漠,這個位於非洲北部,佔地面積約906萬平方公裡,已接近一個中國的大小了。可經過最新的衛星地圖數據顯示,這個死亡荒漠,真並非你我過去所想那樣,並非真就是一個不毛之地。
  • 「遙感大數據+AI算法」賦能空間監測分析與城市體檢研究
    2020年11月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數據管理中心數據創新發展科張茜科長在清華同衡第八屆學術周上作了題為《遙感AI空間監測分析與城市體檢研究》的主題報告,介紹了 「遙感大數據+AI算法」賦能空間監測與城市體檢的創新性探索實踐經驗。本文根據演講實錄整理,已經專家審閱。
  • 給AI系統做「安全體檢」 自動化AI對抗平臺發布
    安全人員曾為某著名車企自動駕駛系統做過一次安全測試,用物理對抗攻擊欺騙Autopilot車道檢測系統,導致汽車在Autopilot不發出警告的情況下駛入錯誤車道。假如這是一場真實的攻擊,後果不堪設想。
  • AR、AI算法與5G接軌,手機地圖行業的無限可能
    語音交互的便利為百度地圖贏得了大量的用戶,如今已經有許多人開始習慣以呼叫「小度」開啟一次的行程。在去年,百度地圖智能語音交互的用戶數量突破1億,2019年2月4日,百度地圖智能語音交互的用戶數量達到了2億,而現在,這一數據已經增長到2.5億人。在用戶看不到的數據端,AI也發揮著巨大作用。
  • 打破開放與隱私壁壘,7國30家機構創建最大醫學AI協作系統
    由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領導、29家國際醫療和研究機構參與的聯合團隊正在創建一個有史以來最大腦瘤數據集訓練的人工智慧模型,基於一種名為聯邦學習(Federated Learning)的技術,可以在分散的伺服器之間訓練算法。
  • 10張來自谷歌地球的衛星圖像,人跡罕至的荒漠中出現神秘圖案
    現在,通過谷歌地球的衛星圖像,足不出戶,就可以看到這個世界的神奇景象。圖一,這是位於阿富汗北部荒漠地帶的一處神秘地面圖像,如此宏大的巨型圖案,究竟有何用途,是何人製作的,現在還不得而知。這是位於西太平洋上一處人跡罕至的水域發現的一座島嶼,其完美的圓形圖案簡直讓人瘋狂!這裡似乎曾經是一個火山口,後來被海水淹沒,露出海面的那部分巖石就像城堡的城牆一樣聳立在無邊的大海中。
  • 世界上面積最大荒漠,比撒哈拉沙漠的面積還要大500萬平方千米
    我們都知道地球表面根據自然性狀的不同可以分為陸地和海洋兩大部分,其中陸地的面積約佔了地球總面積的29%。陸地表面由於不同的氣候條件,往往會對應不同的自然帶,我們根據自然帶中植被種類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森林、草原和荒漠自然帶三大類。
  • 歐洲航天局發射首個AI衛星,用AI晶片+算法過濾雲層圖像
    英特爾、歐洲航天局(ESA)和初創公司Ubotica今天宣布第一顆繞地球旋轉的人工智慧衛星PhiSat-1的詳細信息。該衛星可以去掉拍攝地球圖像中包含雲層的部分。雲大約佔據來自衛星的圖像的70%,浪費帶寬、存儲空間和研究人員的時間。PhiSat-1可以通過從光譜中的可見光、近紅外和遠紅外部分收集大量圖像,然後使用AI算法過濾掉覆蓋雲的圖像,節省寶貴的衛星下行帶寬。
  • 神秘的它終於現出了真身
    撰文 | 小溪 突然襲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類又一次見識了「病毒」的威力。肉眼看不到的病毒作為一個物種,很可能從地球生命誕生之初就已經存在,而人類從意識到有病毒存在看到病毒的模樣弄清病毒的內部結構成分卻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 神秘的它終於現出真身
    撰文 | 小溪突然襲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類又一次見識了「病毒」的威力。肉眼看不到的病毒作為一個物種,很可能從地球生命誕生之初就已經存在,而人類從意識到有病毒存在→看到病毒的模樣→弄清病毒的內部結構成分卻經歷了漫長的過程。「病毒」早在19世紀末就已被科學家們證實肯定存在,但用當時最先進的光學顯微鏡卻始終找不到病毒的蹤影(相關連結)。
  • 地球正在慢慢變綠,中國做了哪些貢獻?看看衛星拍的照片就明白!
    相信大家都知道,地球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保護好地球的生態環境,是我們每個地球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但讓人比較無奈的是,隨著近些年來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們對地球環境的破壞也是越來越嚴重。
  • 一顆尋找「新地球」的衛星上天,它將在兩年裡掃描 50 萬個潛在的...
    因為周期是月球軌道周期的一半,TESS 衛星在最適宜觀測的遠地點將最大程度的遠離月球的幹擾。整個變軌周期為 60 天,衛星發動機需要點火 11 次,最終進入 P/2 月球諧振軌道,此後無需維護便可穩定工作數十年。
  • IT峰會高端對話:哪些顛覆性技術關乎人類未來?
    這個歷史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結論,每一次一個大國的崛起都是和這個地區的顛覆性技術大規模商業應用以及對人類的一次重大的飛躍密不可分。13世紀人類第一次完成了對陸地徵服最大的一次徵服,來自於成吉思汗歐亞帝國的建立。在這次人類對土地的徵服當中,成吉思汗用了三個顛覆性技術:指南針、馬下的鐵掌、牛肉。使得歐亞鐵騎軍隊對人類最大的一次土地上的徵服。
  • 衛星地球地圖-衛星黑科技-衛星地球-安裝下載3D地球
    地球探索世界-愛上地球-地球安裝下載-帶你玩轉全世界!
  • 20年前,衛星發現我國荒漠出現的「小黑點」,如今變成了血紅色
    荒漠地區氣候乾燥,這裡缺乏植物和水,最重要的是這裡還是「冰火兩重天」的氣候,在白天時,荒漠地區由於缺少遮擋物以及水源,氣溫極高。但到了晚上,荒漠的溫度就可能降到5度甚至是零度左右,這樣的氣候根本不適宜人類生存,這也是荒漠為何會成為地球上「唯二」沒有固定居民的原因了。
  • 如何給地球做「體檢」?
    「體檢」準備工作:了解工作原理——「三維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地質勘探中的一種重要手段。它主要是利用地下介質的彈性和密度差異,通過觀測和分析大地對人工激發地震波的響應,推斷出地下巖層性質和形態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 地球之癌:亞非荒漠帶,綿延1.5萬公裡,缺乏綠色生機
    地球上,有一片基本連續打大面積荒漠地帶:從非洲北部大西洋沿岸,直到紅海之濱的埃及,到世界上最大的阿拉伯半島,到伊朗高原、阿富汗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荒漠地帶——亞非荒漠帶,從衛星地圖上看,就像是地球上面癌變的一大片肌膚
  • 體檢多少錢一次 體檢項目有哪些
    現在的人們越來越關心身體的健康問題,常常都會去醫院進行體檢,但是對於一些還沒有去體檢的人來說,對於醫院體檢是一無所知,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體檢多少錢一次?體檢項目有哪些?以及健康體檢的小常識。體檢多少錢一次首先,去醫院體檢的費用,一般情況下是很難確定的,因為,體檢的價格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這不僅和選擇醫院的等級有關,也與所在城市的不同有關,而且還和醫院的體檢項目有關,因此,在體檢之前,最好在網上諮詢一下醫院哦!
  • 能夠讓衛星透過雲層捕獲地面圖像的掃描技術
    無論是災區搜救的機器人、無人駕駛的汽車、還是監視地面影像的衛星,穿透雲層和霧霾的能力都非常有用。目前,科學家已開發出最先進的再成像系統LiDAR,通過配套的算法——可以測量單個光子的運動。這項技術特別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可以復原被障礙物散射和反射掉的光子。在實驗中,雷射脈衝器能夠探知隱藏在1英寸泡沫層後面的物體。
  • 成都創新「高度」 發射全球首顆AI衛星 這家公司為你「直播地球」
    截至2019年12月,國星宇航已順利完成6次太空任務,成功研製並發射了9顆AI衛星。「我們的目標是,做中國的谷歌。」公司的主要產品是衛星全直播網際網路平臺——直播地球APP ,以及衛星地圖網際網路服務SaaS平臺——ADACLOUD。路演現場,陸川通過「直播地球」為現場和線上的嘉賓進行了直觀演繹,經衛星定位,能夠實時觀察到南非一家動物公園的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