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研發能夠發光的矽合金 將晶片內/晶片間的通信速度提高1000倍

2020-11-28 蓋世汽車網

蓋世汽車訊 數十年來,讓矽發光是微電子行業內的制勝法寶(Holy Grail),如果能夠解決該難題將徹底變革計算行業,因為晶片的速度將比以往時候快得多。據外媒報導,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就研發了一款能夠發光的矽合金。目前,該團隊正在研發一種能夠集成到晶片中的矽雷射器。

(圖片來源:埃因霍溫理工大學)

目前以半導體為基礎的技術已經遇到了研發瓶頸,限制研發進展的因素在於熱量。當電子穿過連接到晶片上許多電晶體的銅線時,會產生電阻,而電阻就會造成熱量。為了繼續推進數據傳輸,就需要研發一種不會產生熱量的新技術。

與電子相反,光子不會產生電阻。由於光子既沒有質量,也沒有電荷,在穿過材料時,散射得更少,因此不會產生熱量,進而能源消耗也會減少。此外,利用光學通信裝置取代晶片內的電氣通信裝置,可以將晶片內以及晶片之間的通信速度提高1000倍。數據中心將可從中受益最大,因為數據傳輸更快,冷卻系統的能耗就更少。不過,此類光子晶片也能夠實現新的應用,如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雷射雷達、用於醫療診斷或測量空氣和食物質量的化學傳感器等。

(圖片來源:埃因霍溫理工大學)

在晶片中利用光需要用到集成式雷射器。計算機晶片的半導體材料主要由矽製成,但是大塊的矽發光效率極低,長期以來,都被認為無法在光子學中發揮作用。因此,科學家們轉而研究更加複雜的半導體,如砷化鎵和磷化銦。此類半導體的發光性能很好,但是價格比矽貴,而且很難集成至現有的矽制微晶片中。

為了打造出可與矽兼容的雷射器,科學家們需要製造出一種能夠發光的矽。埃因霍溫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與奧地利林茨大學(the universities of Jena, Linz)以及慕尼黑大學的研究人員一起,將矽和鍺合成了一個能夠發光的六邊形結構。

埃因霍溫理工大學首席研究員Erik Bakkers表示:「關鍵在於半導體的帶隙。如果一個電子能夠從導帶「掉」到價帶,半導體就會發出光子:光。」

但是,如果導帶與價帶相互取代,則成為了間接帶隙,就不會發出光子,如矽的情況一樣。不過,歷經50年的研究證明,六邊形結構的矽鍺合金確實存在一個直接帶隙,因而可能能夠發光。

(圖片來源:埃因霍溫理工大學)

不過,將矽塑造成六邊形結構並不容易。然而,Bakkers及其團隊掌握了納米線生長技術,早在2015年就能夠製造出六邊形的矽。首先,他們利用另一種具有六邊形晶體結構的材料生長納米線,實現了一個純六邊形矽,然後再在該模板上培育出矽鍺外殼。

但是,直到現在,還是不能讓其發光。Bakkers團隊通過減少雜質和晶體缺陷的數量,成功提高了六邊形矽鍺外殼的質量。當利用雷射刺激納米線時,可以測量出新材料的效率。另一名負責測量發光現象的研究員表示:「我們的實驗表明,此種材料的結構是正確的,沒有缺陷,能夠有效地發光。」

Bakkers表示,現在打造雷射器只是時間問題。「到目前為止,我們打造的合金的光學性能幾乎可與磷化銦和砷化鎵的媲美,而且還在大幅提高材料的質量。如果一切順利,我們可以在2020年打造出一種矽基雷射器,從而能夠在主導電子設備平臺上緊密集成光學功能,實現晶片光學通信以及基於光譜學的經濟型化學傳感器。」

與此同時,Bakkers的團隊還在研究如何將該六邊形矽集成至方形矽微電子設備中,這是完成該項研究的重要前提。

相關焦點

  • 科研人員開發矽光子晶片 光通信速度提高1000倍
    幾十年來,「矽發光」一直是微電子行業的聖杯,解決這個難題將徹底改變計算,因為受益於此,晶片將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據報導,近日,埃因霍溫理工大學(TU/e)的研究人員現在已經開發出一種矽合金,這種矽合金可以發光,實現光子傳輸。該團隊現在將在此基礎上開發一種矽雷射器,集成到當前晶片中。
  • 國外用世界首個矽雷射器打造光子晶片,可將光通信速度提高千倍
    幾十年來,「矽發光」一直是微電子行業的聖杯,解決這個難題將徹底改變計算,因為受益於此,晶片將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  近日,埃因霍溫理工大學(TU/e)的研究人員現在已經開發出一種矽合金,這種矽合金可以發光,實現光子傳輸。該團隊現在將在此基礎上開發一種矽雷射器,集成到當前晶片中。
  • 大突破:計算機快1千倍,純矽基光子晶片指日可待,矽能發光了!
    其次,光子晶片速度遠超電子晶片,簡單來說,光子速度遠比導體內的電子要快多了,導體內電子速度大概593km/s,而光子則是光速300000km/s,兩者不在一個量級上,速度越快,意味著計算能力越強,運算速度越快。
  • 矽和鍺發光合金誕生!製造光子晶片,將給計算機帶來革命性變化!
    科學家們目前正在研究一種新的矽和鍺發光合金,以獲得光子晶片,這將給計算機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光子,即構成光的粒子,已基本取代電子在通信網絡中進行數據傳輸。光信號的高帶寬推動了電話系統、電視廣播和網際網路的巨大增長,然而,光子還沒有取代計算機中的電子。
  • 經過多年努力光子晶片終於迎來了突破性發展
    解決這一難題將徹底改變計算,因為晶片將比以往更快。埃因霍溫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現已成功:他們開發了一種可以發光的矽合金。該結果已發表在《自然》雜誌上。該團隊現在將開始創建可集成到當前晶片中的矽雷射器。 每年我們使用並產生大量數據。但是我們目前基於電子晶片的技術正在達到極限。限制因素是熱量,這是由於電子穿過連接晶片上許多電晶體的銅線時遇到的電阻而產生的。
  • 計算速度是電子晶片1000倍,光子AI晶片商用產品今年面世!
    電子發燒友網報導(文/李彎彎)隨著AI晶片面臨算力瓶頸,用光子代替電子進行AI計算開始問世,目前已經有多家初創公司正在研究光子AI晶片,包括曦智科技、光子算數、Lightmatter、Luminous等。 與電子晶片相比,光子晶片的計算速度是其的1000倍,而且功耗僅為其百分之一。
  • 突破:晶片存儲容量提高1000倍
    由UNIST能源與化學工程學院的李俊熙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提出了一種新的物理現象,該現象有望將指甲大小的存儲晶片的存儲容量提高1,000倍。研究小組認為,這將為直接集成到矽技術中的最終緻密的逐單元鐵電開關設備提供意想不到的機會。鐵電隨機存取存儲器(FeRAM或FRAM)通過極化現象來存儲信息,其中電偶極子(如鐵電內部的NS磁場)被外部電場對準。
  • 「光子晶片」運算速度無法超越「石墨烯晶片」運算速度,相差巨大
    年12月,美國三所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全球首款光子晶片,它可以用光來傳輸數據,速度比過去的晶片大幅提升,能耗也大大減少。晶片每平方毫米處理數據的速度達到300Gbps,比現有的標準處理器快10倍甚至50倍。研究人員用7000萬個電晶體和850個光子元件(用來發送和接收光)組成2個處理器內核,整個晶片只有3 X 6毫米大。
  • 「光子晶片」運算速度,能超「石墨烯晶片」速度嗎?今天算明白了
    「光子晶片」運算速度,能超「石墨烯晶片」速度嗎?針對這一點,在2015年年底的時候美國就有三所大學的相關領域研究人員研發出了一種光子晶片,而且得出的結論是這一個光子晶片他的性能比現有的標準處理器快10-50倍。
  • 「光子晶片」運算速度,能超「石墨烯晶片」速度嗎?今天算明白了
    10-50倍。有人做出了成功的方面,當然也會有人去驗證,針對這一光子晶片有另外的研究人員就把磷化鈦的發光屬性和矽的光路整合到了晶片當中,他們在這一次的實驗當中也發現了光子晶片,他們也存在很大的缺點。對於石墨烯晶片我們也有一個代表性的可以說一說,那就是華為研究出來的晶片,他們也就知道了這一款晶片他的技術運算速度比現有晶片標準晶片的1000倍。
  • 解決數十年難題:埃因霍溫研究人員開發出能發光的矽材料
    據外媒報導,50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製造能發光的矽材料的方法。它已經成為微電子界的「聖杯」。發光矽的初選將意味著更快的晶片內通信、更低的產熱和更高的電力效率。現在,來自埃因霍溫科技大學(TU/e)的研究人員通過製造一種能發光的新型六角形矽合金解決了這個長達數十年的難題。
  • 下一代晶片是「光子晶片」還是「石墨烯晶片」我的答案石墨烯晶片
    ,它可以用光來傳輸數據,速度比過去的晶片大幅提升,能耗也大大減少。晶片每平方毫米處理數據的速度達到300Gbps,比現有的標準處理器快10倍甚至50倍。研究人員用7000萬個電晶體和850個光子元件(用來發送和接收光)組成2個處理器內核,整個晶片只有3 X 6毫米大。
  • 矽光技術新突破:基於六方鍺和鍺矽合金的直接帶隙發光
    4/15/2020,光纖在線訊,4月8日的「自然」雜誌發表了荷蘭埃因霍芬理工大學Erik P. A. M. Bakkers等的文章「基於六方鍺和鍺矽合金的直接帶隙發光」,克服了傳統上矽材料因為是間接帶隙不能直接發光的難題。許多科普微信公眾號都介紹了這一成果。
  • 迎來全新布局,量子晶片研發突破,比碳基晶片性能更強[西瓜視頻]
    隨著市場對晶片性能的要求越來越大,半導體納米晶片一直處於高速發展中,目前由臺積電為代表的製作廠商生產工藝已經達到了5nm標準,未來的2nm製作工藝也正在研發。但是研發人員陸續發現,光是提高晶片的納米工藝,並不能帶來質的飛躍,而且隨著工藝難度的升級,投入的研發成本也越來越高,由此,很多人認為,2nm或將是矽基半導體晶片的瓶頸。
  • 中國晶片新突破,一旦石墨烯技術成熟將改變世界晶片格局
    自從華為晶片被美國斷供後,晶片國產化的呼聲高漲,因為國人都明白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只有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才不至於處於被動、受人掣肘的局面。傳統晶片也就是矽基晶片,要在短時間內突破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中國對晶片的研發並非是一片空白,晶片得以量產主要分為三大環節,晶片設計,晶片製造,晶片封裝。
  • 英特爾發布AI晶片系統,比傳統CPU快1000倍
    在DARPA 2019 年電子復興計劃峰會上,英特爾發布了「 Pohoiki Beach 」神經擬態系統,該系統主要由64 顆 Loihi 神經擬態晶片構成,集成了 1320 億個電晶體,總面積 3840 平方毫米,可處理深度學習任務,速度比CPU快1000倍,效率高10000倍,耗電量小100倍。
  • Socionext攜縱行科技、Techsor共同開發新一代ZETA通信晶片
    (以下「Socionext」)聯合LPWA(低功耗廣域網)的ZETA標準創始公司縱行科技和ZETA日本聯盟的代表理事公司Techsor宣布,共同開發基於「Advanced M-FSK調製方法」的新一代ZETA通信晶片。新一代ZETA通信晶片採用縱行科技提倡的全新「Advanced M-FSK調製方法」通信基帶技術和 Socionext獨有的RF技術和數字調製/解調技術。
  • LED發光晶片的基礎信息收藏了!
    合資公司將在無錫打造全球首個運用巨量轉移技術實現最小尺寸Micro LED顯示產品大規模量產的產業基地。 LED產品中最核心的發光晶片屬於半導體行業,國內目前最大屬於三安光電。那這個至關國家核心技術的晶片包含哪些信息?它的一些基本特點又是哪些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美軍投巨資研製光子晶片 將成戰爭「最強大腦」
    由於傳輸所造成的信息畸變和失真極小,光器件的開關速度比電子器件快得多,因此光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在理論上可達每秒千億次以上,其信息處理速度比電子計算機要快數百萬倍。Intel公司研製的光信號數據傳輸樣機,傳輸的速率高達10GB/s,是普通USB線速率的20倍。
  • 空間通信技術,各國衛星將使用光技術,進行各星球間的通信傳輸
    Research Association,PETRA)和衝電氣工業株式會社(Oki Electric Industry,OKI)合作研發出一種光通信晶片,該晶片可在微型光電模塊上實現高速數據傳輸。研究團隊基於矽光子技術研發出的用于波分多路復用光纖網絡的光通信晶片,可接收4種不同波長的光信號,並在5平方毫米的板載光模塊上實現400吉比特/秒的高速傳輸,將進一步推動5G商用化進程。